“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的主意还是别人的主意?他闪电式的黄袍加身,后又离奇猝死,难道真如传言所讲:他死在了自己亲弟弟的手上?“斧声烛影”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他死时,他的长子已经成年,他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金匮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元960年的正月里,在陈桥驿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三十多岁的赵匡胤成为一个“被逼上皇位”的皇帝。也正是这个金戈铁马一生、历史上最宽容的阴谋家,开创了宋朝保守、狭隘和“文人政治”的特殊政治风格。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功臣和前代君臣如此宽容,在政治制度上处处防微杜渐的君王,最后却成为宫廷政变中被暗算的对象。
大凡开国皇帝,多是英武之辈,而一旦坐稳江山,马上就回头对付曾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赵匡胤也如此,但他选择的方式却与众不同。“杯酒释兵权”,他是策划者,还是另有其人?
赵匡胤闪电式的黄袍加身,后又离奇猝死,历史中并没有关于他得什么急性病的记载,难道他的死真如传言所讲:死在了自己亲弟弟的手上?“斧声烛影”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赵匡胤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金匮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历史上又一个强盛一时的封建王朝――宋朝。然而,因为他建立这个王朝的方式,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方式――废天子,改朝换代。所以他异常害怕这种内部的变革发生在自己或是子孙后代的身上。当时皇家军队中有九名功高盖主的高级将领,他们或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或是与他情同手足。国家大事岂能受情掣肘?于是,一场收回国家兵权的内部斗争悄然开始,最后又以赵匡胤胜利告终。当然,赵匡胤为他的子孙后代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更为强大的外部敌人。可谓事不两全。这是后话。
只是,“杯酒释兵权”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在赵匡胤稳定了政局之后,突然有了杜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置身顶峰,也会有跌下万丈深渊的危险。他将这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和自己身边的文官赵普说了起来。赵普,陈桥兵变的主要谋划者,但在兵变之后并没有像那九位将军那样得到提升,他的身份还是一如从前――四品枢密使学士。在前朝宰相被罢之后,他才当上当朝宰相,而且除此之外没受任何赏赐。显然,在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是非常不重视文臣的。文臣与武将间待遇的严重失衡,这也多少让赵普心里不舒服。所以,赵普也在积极想办法削弱武将的势力,从而提升文臣的地位。
正好,赵匡胤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自从唐朝以来,数百年间,帝王的姓氏就换了十个,战乱从未停止,生灵涂炭,这是什么原因?我想停止战争永葆安定,有什么良策吗?”赵普说:“陛下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天下人的福气啊!唐朝以来,战争不断、家庭离散的原因不是别的,主要是因为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而皇帝却大多比较弱小的缘故。如果陛下您想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在短时期内收回握有重兵的大将的兵权,像石守信、王审琦,限制他们的权力,那么天下就安定了。”
赵匡胤很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可能,石守信、王审琦这两位老将是朕的多年至交,他们是万万不会反朕的。”赵普则进一步做工作,说:“石守信、王审琦这两位老将缺乏统帅才能,日后肯定制伏不了部下。就算他们二人没有反心,可他们的属下如果逼迫他们造反或是自己造反,那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听了赵普一席话,赵匡胤说:“爱卿不必说了,朕都明白了。”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赵匡胤并没有采取行动。赵普按捺不住,就找了个机会旧事重提。赵匡胤见他又提及此事,还是说他的老朋友是不会造反之类的话。赵普见状,说:“臣知道那些老臣不会犯上作乱,但他们的属下已经按捺不住要有所行动了。”赵匡胤凝视着赵普,忽然大笑而去。赵普的微笑冻结在脸上,呆呆地看着赵匡胤离去的身影,良久一拍脑门儿,也大笑着离开了。周围的太监们都愕然地望着君臣二人,甚感奇怪。
过了几日,赵匡胤在朝会之后召见了石守信、王审琦二人。因早朝时,皇上就面露忧郁之色,所以一见到皇上,昔日的兄弟便忙问皇上为何事发愁。赵匡胤说:“当年若非你们的拥戴,朕怎么能有今日?朕知道你们战功卓著,威名显赫。但是,你们知道朕的苦处吗?天子也有很多为难之事,现如今倒不如当节度使快乐。以朕而言,从早到晚没有一刻能够安心躺在榻上。”二位老臣急忙问:“皇上这又是为什么?”赵匡胤拍拍自己的龙椅,轻描淡写地说:“你们想想,这个位子谁不想坐呢?”石守信、王审琦见此连忙起身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又敢更改,生二心!”赵匡胤沉默了许久,意味深长地说:“朕知道你们对朕忠心,但是难保你们的属下不会有贪慕富贵之人,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将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就算你们没有当皇帝的心,事到临头,还会由着你们的意愿吗?”二人听了皇上的一番肺腑之言,立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说:“臣等愚钝,没有料到这种情况,还望陛下为臣等指一条明路吧。”赵匡胤见状嘴角微微一翘,说:“咱们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说句实话吧。人生苦短,转眼间就会过去。所谓的浮华百世无非就是多积攒些金银珠宝,及时享乐,福荫子孙后代。你们何不到乡下去,广置良田美宅,给子孙后代留下财产供他们代代享用;再多招些美貌歌女、舞姬,天天饮酒作乐,颐养天年。我也会把我的女儿们嫁到你们家,君臣之间没有隔阂,上下相安无事,岂不很好?”石守信、王审琦二人明白,这是皇上想解除他们的兵权。事到如今,也只能叩首谢恩。第二天,他们二人就称病告老还乡了。赵匡胤也实现了自己对他们的承诺,君臣三人都求得了心安。其他七位将领听说了石守信、王审琦告老还乡的真正缘由,也都纷纷向皇帝告病回乡了。至此,宋朝手握重兵的大将都放下了兵权,去颐养天年了。虽然这些老将们没有了实际的兵权,但赵匡胤并没有让他们成为庶民,而是一一赐予节度使这个虚名,由朝廷来供养他们一辈子。再加上有皇帝的女儿下嫁,所以虽没有兵权,但将领们的生活依然很富足。当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也都披挂上阵,为国解忧。这种特殊的军事制度似乎只有宋朝才有。
还有个说法是赵匡胤担心九位将军重兵夺权,而且当时的将军们也已经露出居功自傲、肆意弄权的迹象,这也加速了赵匡胤对这些有功之臣的控制。无论将领们是否有过骄纵的迹象,对赵匡胤来说,收回兵权都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