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舌灿生花激孙权

  说起诸葛亮第一次在刘备集团中崭露头角,一般人总以为是智退夏侯惇、火烧博望坡那场战役,就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九回《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然后,他又火烧新野,力挫了曹操的征南先锋曹仁的锐气。几把大火,烧得曹操怒火中烧,也把诸葛亮的威名烧得红红火火。

  在小说中,罗贯中安排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出场时,当然要写得轰轰烈烈,这样才会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根据历史材料,诸葛亮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爱玩火,那个在博望坡迎战夏侯惇,先烧了自己的辎重,然后假装逃跑,引诱对方来追,并设伏兵打败曹军的人,实际上就是刘备本人。

  事实上,诸葛亮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立功是代表刘备,说动了孙权,使得孙权下定决心,派兵与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和天下三分鼎足的局面。

  当时是建安十三年,曹操从七月份开始挥兵南下,征讨荆州的刘表。刘表得知此事后吓得吐了血,连急带忧而没缓过来,终于在八月间一命呜呼。于是,荆州在蔡氏家族的掌控下,被“平稳过渡”给了他的小儿子刘琮。刘琮虽然没有能够子承父业,但托诸葛亮的妙计所赐,领兵在江夏(武昌汉口)镇守,倒也在这场变革中平安无事。

  到刘琮正式领兵驻扎在襄阳的时候,刘备已经率领诸葛亮和关、张等人与几千兵士由新野撤退到了樊城,准备做二线防御。可是,刘琮见曹操势大,自知难以抵挡,也不通知自己的叔叔一声,一咬牙就向曹操递了降书。可叹黄泉路上的刘表,当初还费尽心思为谁来继承家业而烦恼,没想到在天之灵还没散,荆州就被自己最宝贝的、最聪明伶俐的小儿子窝窝囊囊地拱手送给了别人。于是,曹操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了地处天下要冲的荆州。

  再说可怜的刘备,这时还蒙在鼓里呢,正在重新整备人马组织防御呢。直到曹操的军队到了宛城,他才突然得到情报说刘琮不愿抵抗,已经献了荆州。这下可把刘备给气坏了,但又没办法,他只能再次放弃樊城,继续兵分两路“胜利大逃亡”。一路人马由关羽统领,走水路向江夏进发,目的在于与大侄子刘琦的力量会合;另一路,由他自己与诸葛亮、张飞带着,走陆路,准备由樊城渡过襄河(汉水),向正南的方向走,目的地是南郡(江陵一带)。

  在撤退途中,诸葛亮曾经建议刘备趁曹军还没到,攻打襄阳的刘琮,因为刘琮降曹的决定并不得人心,所以一定可以速战速决,从而取得荆州的控制权。但刘备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我不太忍心!”

  刘表属下一部分大臣将士不愿意跟着刘琮向曹操投降,他们是主战派。刘备在率部经过襄阳时,曾停在城下叫刘琮出来见一面,但刘琮哪儿敢出来啊!刘表手下原来的不少谋士和武将,看到少主居然如此胆怯懦弱,都寒了心,于是就都跟着刘备一起向南进行战略撤退。另外,一路上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万的荆州地区的百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些黎民百姓心甘情愿地离乡背井,长途跋涉,由人民变成了难民。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来,他们早就听说这个号称“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很是残忍,曾经在徐州屠过五个城,后来又杀过袁绍的旧部整整八万名军官和兵士。因此,百姓们当然害怕。万一这个奸雄在占领荆州后一时兴起,再来这么一次,那可是谁也受不了的埃

  二来,刘备在新野与樊城宽厚仁爱的作风,给当地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争取了不少印象分。大家都觉得跟着这样一位以宽厚信义闻名天下的刘皇叔走,是不会吃亏的。

  很多人觉得刘备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无权无势,一个大男人,碰到事情还经常哭鼻子,简直是一无是处。殊不知,在三国这个群雄蜂起,英雄辈出的年代里,刘备不仅在弱肉强食的严酷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了当时主宰华夏大地未来命运走向的三个人当中的一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如此评价他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这些都足以证明刘备有他的过人之处,特别是他独具的人格魅力,越是危急的时刻,他越能顶得住压力,从不抛弃周围的人,所以就很能得到别人的拼死效命。就像诸葛亮所分析的那样:三分天下,曹操抢了汉献帝,占天时;孙权经营江东,据地利;而看似什么都没有的刘备,却经常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凭借着人和跻身了三国时期的三甲之列。

  言归正传,再说那十多万难民,他们倒是不曾吃到刘备的亏;宽厚的刘备却吃了他们的大亏,那就是拖累。

  兵法云:兵贵神速。但是,刘备的队伍里有十多万非战斗人员、几千辆辎重夹在中间,堵住大路。有了他们,刘备的部队与那些不愿降曹的刘表旧部,就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行军了,一天只能走十来里地。这不仅使得部队的机动能力大大下降,就连调动部队,列成作战的阵式的能力也瘫痪了。对于这样伤脑筋的问题,诸葛亮即使再神机妙算,也只能“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

  途中,也有人劝过刘备说:“主公您应该快速行军,占据江陵才对。现在我们这阵势倒是很大,但真正能打仗的才几个人啊?一旦曹操的兵来了,怎么抵挡呢?”

  刘备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能成大事的人必然是以人心为根本,现在这么多百姓跟随着我,我怎么能忍心抛弃他们,自己逃跑呢!”于是,由于这些好心百姓的拖累,在曹军追到之时,刘备的混编部队吃到一个大败仗也在情理之中了。

  曹军是在当阳县的长坂坡追到刘备的。来得这么快的原因是曹操知道荆州的粮草辎重都存放在江陵,一旦被刘备抢到,自己这几十万人马的补给将成为大问题,自己南征的境遇就将变得十分被动。于是,他决定轻装前进。曹操不像刘备,他不仅没有百姓的拖累,自己还主动丢下了笨重的“大行李”,而是挑选了五千名精锐骑兵,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就跑了三百多里地。抵得上刘备走一个月了。此消彼长,曹军以精锐之师对刘备的乌合之众,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可言。

  刘备部队虽则于战败以后由张翼德带了几十个人在长坂桥边断后,他以“三声断喝水倒流”的英雄气概暂时阻挡了曹军一下,却也无法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一行人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改变路线,不朝正南的江陵走,而向东南的汉水走。走到了汉水边,等关羽的“船队”开到接应,刘备、张飞与一群新败之兵都一起上了船。可怜那十几万难民大概也只得留在长坂坡到江陵的路上了,不可能再继续追随刘皇叔到汉水边,与他们一齐上船了。

  再说刘备带着几千残兵终于撤到了江夏郡,与刘琦的部队会合起来。刘琦的兵比较多,有一万人以上。双方的兵力,合起来勉强可以号称两万。但是与曹操的号称百万之众,实则二十几万的兵力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你计谋再神,没有军队还是白搭。

  这时诸葛亮走到刘备的身边,对他说:“现在事态已经很紧急了,不能再拖了。你把我派到孙权那里去,我去说服孙仲谋和我们联合抗击曹操。”于是,诸葛亮就以刘备全权代表的身份,乘船出使江东,准备游说孙权参战。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去游说孙权,一是因为附近只有孙权实力最大,二是要归功于另一个江东名士——鲁肃鲁子敬。

  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合抗曹的做法。早在建安十三年八月间刘表去世之时,他就向孙权献计,请孙权派他作代表到荆州,在名义上是去吊唁刘表,而事实上是去联络刘备,鼓励刘备,叫刘备放心对曹操作战,答应给刘备支援。

  等鲁肃走到夏口(汉口)之时,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不久,鲁肃走到南郡的郡治(江陵),曹操已经在襄阳,收降了刘琮,向南猛追刘备。鲁肃走到了江陵之北、当阳之南的长坂,遇到刘备。刘备刚刚吃过一次败仗。

  那个时候,新败之余,刘备的阵营兵荒马乱,刘备本人自然也很心烦。鲁肃来到帐篷里,向刘备说明来意:劝刘备不必灰心,孙权一定支援。鲁肃而且向刘备描述了江东人民如何富庶,军队如何精锐。

  鲁肃还对刘备身旁的诸葛亮,作过一番自我介绍,说:“我是令兄子瑜(诸葛瑾)的朋友。”诸葛亮对鲁肃也就推诚相与,成了朋友。

  刘备不曾梦想到孙权会先派人来找他,兴奋之余,就立刻叫诸葛亮作代表,到柴桑去向孙权答聘;同时,也催促孙权出兵。

  孙权此时正在离江夏不远的柴桑。这个柴桑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城,在今天江西九江之西南的德化县。

  原来,孙权也正在为曹操席卷荆州的军事行动而焦虑万分。当时的孙权年纪还不到30(虚岁27,实岁26)。虽然他已经打了不少仗,消灭过庐江太守李术与江夏太守黄祖,但是在他的军事履历表里,还不曾有过与真正一流的对手较量较量的经验。

  当初,曹操曾经写信给孙权,说要“与将军会猎于吴”。如今,他真的挥兵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马上就要兑现当初的“诺言”。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不是不明白,鲸吞了荆州之后,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但就在这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孙权的手下非但没有帮他分忧,还又分成了两帮,正在那儿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您说他能不伤脑筋吗?

  孙权的第一助手是长史张昭,是个大投降派,竭力主张干脆学习刘琮,向曹操投降算了。张昭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双方力量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很难打退曹操;二是当年孙权的哥哥孙策曾经在临死之时交代过:倘若打不了胜仗(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孙权的基业可是从孙策手里继承下来的,哥哥的话,他不可能不思量思量。

  但是,孙权的另一条胳膊“中护军”周瑜,却一贯地主战。周瑜不是一个在参谋业务中磨炼出来的纸上谈兵的人;他是一个气冲斗牛、勇冠三军的英雄,从来不把兵力数字看成取胜的决定因素。对曹操的大兵团的实力,周瑜从心里压根儿就看不起,所以极力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还有鲁肃,也是力主迎战。

  所以,在诸葛亮没来之前,孙权正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他之所以拿不定主张,由于一方面他不能不承认曹操的威望高、兵力多、能力也强;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雄心壮志,不太甘心把哥哥孙策辛苦经营起来的江东六郡就这样轻轻地送给曹操。那样不就和隔壁地盘的黄口孺子刘琮一样,太没出息了吗?所以,他决定先观望一下荆州战事的发展,再做打算。

  听说刘备要派使者来,孙权的外交态度还是十分积极的。诸葛亮一到达柴桑,孙权就立即召见。他问诸葛亮:“先生你从荆州来,对那里一定很熟悉,荆州现在的情况如何?”

  按常理来说,诸葛亮应该隐瞒曹操的实力,缩小双方的实力差距,以怂恿孙权出兵。但是,诸葛亮却回答说:“局势很糟,曹操十分厉害,我们刘豫州刚吃了个败仗。”(刘备以前经陶谦荐举,担任过豫州刺史;后来,曹操也推荐他做过豫州牧。)

  于是,孙权又问:“那依先生你看,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这个么,就要由您自己决定了。当初天下大乱,孙将军您起兵占据了江东,我们刘豫州也在汉水一带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与曹操一起争夺天下。后来,曹操经过一系列大的战役,已经把强敌打得差不多了。现在,他把后方平定以后,就来南下攻打荆州,一路上势如破竹,威震四海。我们刘豫州,在荆州寄人篱下,始终不被刘表重用,所以才会英雄无所用武,最后寡不敌众,撤退到了江夏。”

  他接着说:“现在,孙将军您可以先估计一下。如果觉得凭江东六郡的力量,能够抵挡得住曹操八个州及一个部的力量,那么就趁现在早一点对曹操翻脸,和我们联起手来一起对付他。反过来说,如果您自觉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与曹操抗衡,那就索性臣服于他算了,您只要按兵不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消消停停地先给士兵们放两天假,然后静候着曹操派人来接收您的领土就行了。以上这两种办法,您随便采取哪一种都可以。但是,最不好的做法就是犹豫不决。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您想要表面上对曹操表示屈服,实际上又要保持独立,那就快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后,沉思了一下,又问:“你的主公刘备,他又作何打算呢?”

  诸葛亮回答说:“我主公的情况和您可不太一样。他可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因为,我的主公是皇叔,是汉朝的皇室成员,当今皇上的叔叔,所以对曹操这个把持汉朝政权的奸臣是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的。况且我的主公又是英才盖世,各地慕名前来效力献身的人才更是多极了,就像大小河流的水都奔向大海一样。刘豫州能否战胜曹操,那得听由老天爷来决定,但即使是失败了也无所谓。总之,和您不一样,我的主公是无论如何不能向曹操投降的。”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气得孙权勃然大怒,心里想:你的那个刘备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都被人追成这样了,还“英才盖世”呢?还不能考虑投降?我堂堂孙权就不是“英才盖世”了吗?我还有江东六郡在手中,比你那个像丧家之犬一样的刘备可好多了,你诸葛亮竟然还劝我考虑投降!

  想到这里,孙权为了自己的面子,当即对诸葛亮承诺道:“先生你也不必多说了,我统领着江东六郡的全部领土,手下有雄兵十万,怎么可以受制于曹操?天下并不是只有你们刘豫州一个愿意反抗曹操的。我孙权决定了,愿意与刘豫州合作,共同抵抗曹操。”

  身为一方之主,孙权当然是聪明过人的。话一出口,他猛地想起一件事,不由得暗暗叫苦。原来,孙权突然想到自己的抗曹盟友刘备,一路从新野被追到了江夏,好像已经没什么家当了。说是说孙刘联合抗曹,不会是最后就靠自己的那点儿兵力了吧!还有,他刘备一个连地盘都没的人,当然愿意放手一搏啦!赢的话,就是咸鱼翻身,能把老本捞回来;要是输的话,他本来就一无所有啊!可是自己呢,家大业大的,确实和他刘备不一样啊!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此时的孙权的话,大概就是“欲哭无泪”了吧!赫赫的一代江东之主孙仲谋,就是这样被诸葛亮忽悠的。

  但是,俗话说:大丈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更何况是他堂堂的江东孙权呢?

  可怜的孙权只好再问诸葛亮:“你们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不久,到底还能不能作战啊?”

  诸葛亮那是多机灵的人啊!大棒加胡萝卜,马上给了孙权一粒定心丸儿。他是这样回答的:“刘豫州还有不曾伤亡的精兵与关羽所率领的水军一万人之多,刘琦在江夏郡的战士,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兵虽多,远道而来,肯定会人困马乏的,听说他们在追击刘豫州之时,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弄得精疲力竭,这叫做‘强弩之末’,兵法上也很忌讳的,说‘即使是最好的将军,这样做也会受挫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曹操的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人,不长于在水上打仗;而他最近所掳胁的荆州军队,更是各怀鬼胎,离心离德,难以合作。孙将军,您如果能派几员猛将,带几万兵去,与刘豫州并肩作战,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击败曹操的军队,造成孙、刘、曹三方鼎立的形势。”

  孙权听完诸葛亮的这番话,才放下心来。于是,他下令命周瑜、程普、鲁肃三员大将,领兵三万,去江夏郡与刘备、刘琦合作,共同抵抗曹操。这才引出了后来的千古绝唱,火烧赤壁。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第一位劝孙权对曹操作战的,而是第三位,也就是最后一位贡献这个主张给孙权的人。在诸葛亮未到柴桑以前,孙权已经先后听取过手下主战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鲁肃与周瑜的极力劝说了。

  有一次,孙权召集众谋士商讨对曹的态度,许多人都主张投降。鲁肃见状,就在孙权退席去“更衣室”(洗手间)时,紧跟着孙权,跟到了“宇下”(走廊外边)。孙权被他的诚恳所感动,就拉住他的手,问他:“子敬(鲁肃的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鲁子敬发自肺腑地回答:“刚才那些主张投降迎曹的人,都是为自己的私利着想,会误掉将军您的大事的。比如我鲁肃如果投降,曹操一定会给我一官半职的,最低限度我可以当个不重要的科员(下曹从事),可以有小牛车坐,至少生活不成问题;如果好好地干,也可能慢慢地升为一个州的刺史(年俸六百石),甚至一个郡的太守(年俸二千石)。孙将军,您倘若投降,曹操能给您什么官呢?您又将面临什么样的下场呢?”

  周瑜曾劝过孙权说:“曹操虽然号称是汉朝的丞相,其实是个汉贼!将军您兵强马壮,家底殷实,就应该像个英雄那样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秽!更何况现在曹操亲自来送死了,我们怎么可以投降呢?”

  然后,周瑜向孙权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指出曹军的四大弱点和隐患:

  第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时间不长,内部并不安定,而且在函谷关之西,还有马超、韩遂势力时刻准备着伺机造反,所以,曹操仍有后顾之忧;

  第二,现在天气已冷,入冬在即,曹军的马匹快没有草料吃了;

  第三,北方的兵士来到南方,舟车劳顿水土不服,一定会有很多人生病,这将削弱曹军的战斗力;

  第四,己方握有长江天险这个地利条件,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伺机在水面上寻求与曹军决战,北方的兵士不擅长打水战,肯定打不过江东的部队。

  最后,周瑜向孙权郑重承诺:“将军,您想捉曹操,最好就在今天决定。您给我三万精兵,让我开到夏口,我保证替您打垮这个曹操!”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也只是促使孙权有了抗曹的意向,最终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的,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是周瑜,而是诸葛亮这个外人。事实是:在诸葛亮到达柴桑以前,孙权虽有出兵的意向,却还没有出兵的行动。诸葛亮的功劳,就在这意向转为行动的一点上。这样的智慧就不得不令人敬佩得五体投地了。

  孙权明知道诸葛亮就是刘备派来的说客,自己事先肯定会有所警惕和防范。另外,刘备在当时不仅拿不出什么优厚的条件来打动孙权,而且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但即使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诸葛亮也能准确地抓住孙权不愿意放弃江东基业的痛处,然后故意抬高已经一贫如洗的刘备的身价,暗示孙权你并不如我家主公那么有气魄。这一招狠狠地刺激和打击了一下自视甚高的孙权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一个平庸的谈判家很难有如此的胆识,因为这要冒造成整个谈判夭折和失败的危险,给自己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绝对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完全是肯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于是决定“只可激,不可说”。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十分清楚,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也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

  作为孙权的下属,周瑜和鲁肃当然是不敢说得这么直截了当。但诸葛亮却不是孙权的手下,没有这一层顾虑,所以他准确并且深刻地利用了身居高位者普遍都具有的雄心勃勃、争强好胜的心理,智激孙权,一下子把刘备求人出兵相助的被动局面改为两家利益均沾的主动形势,最终促使孙权做出了对刘备势力有利的战略决策。可以说,这次游说的成功,为刘备势力的延续,乃至将来的发展壮大,既争取了宝贵的同盟资源,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激将术主要是通过隐藏的各种手段,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情绪失控,然后无意识中受到操纵,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说到底,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调动其热情和干劲儿。“激将”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大力士,勇猛无比,力大无穷。能入南山杀虎,能下北海斩蛟。他们自以为天下无敌,骄横不可一世。这三个大力士分别是古冶子、田开疆、公孙捷。除了齐景公之外,这三人对谁都瞧不上眼,傲慢无礼。

  当时齐国的相国晏子见三人如此横行不法,担心他们一旦作乱,将危害无穷,就一心设法要除掉他们。于是晏子就向齐景公建议,坚决除此三害。可齐景公以为这三人太厉害了,恐怕无人能捕得他们。晏子说,不妨。这三人虽然力大,但都是些不讲礼仪、上下尊卑,没有头脑的一勇之夫。你可以让人送给他们两只稀见的硕大的桃子,要他们三人各人报出自己的功劳,计功而食桃。

  齐景公听了晏子之计就照办了。公孙捷第一个跳起来说道:“我曾随从主公上山打猎。忽然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向主公扑来,我用尽全力打死老虎,救了主公一命。这功劳够大了吧,无人可比了。”

  晏子说:“这功劳真大,可授一桃。”于是公孙捷接过桃子,站到一旁。

  此时田开疆马上跳起来说道:“我曾率兵几次打败敌军的进攻,这份功劳还不够大吗?我应该有份吃一只桃子。”

  晏子在旁说道:“功比泰山,功比泰山,你可以吃一只桃子。”说着就把桃子递给了田开疆。

  眼看两只桃子都给公孙捷、田开疆分走了,这可急坏了古冶子,他赶忙站起来说道:“我曾跟随主公渡过黄河,一只大鼋衔住船的左舷直往险处游去,眼看就要船毁人亡。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我跳入黄河,闭气在水底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终于刺杀大鼋,救了主公与一船人的性命。像我这么大的功劳,可以食桃了吧。”他忽然指着公孙捷、田开疆说:“你们俩还不把桃子交出来!”一边说一边把剑拔了出来。

  这时,公孙捷与田开疆挺身而起,说:“我们勇武及不上古冶子,功劳比不上古冶子,却先取了桃子,毫不谦让,这是贪心;却又不羞惭而死,这是无勇。”说完,两人将桃子交出,各自拔剑自刎了。

  古冶子见状,激动地说:“我们三人义同生死,现在他俩死了,我独自活下来,这是不仁。我用言语去羞辱他们,这是不义,我还活着干吗!”说着他交出了两只桃子,也拔剑自刎了。

  可惜是可惜,但是三个“匹夫”碰上了晏子的激将法,也只有死路一条了。激将法的基本道理便是勾起别人的好胜之心,让他们脑袋一热,把什么都抛在脑后,命也不要地去投入别人设计好的罗网。

  拿破仑一怒吐真言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法国元气大伤。俄、英、普等国就趁机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反攻。拿破仑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却无关全局,难以挽回总的颓势。而另一方面,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却落井下石以停止结盟相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想逼法国就范。但他们的如意算盘却都被高傲的拿破仑断然拒绝了。整个欧洲的局势十分微妙。

  1813年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和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用威胁和恐吓的方式吓倒对方,迫使奥地利留在自己的阵营中。

  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说了几句客套话,问候了奥地利的弗兰西斯皇帝以后,这位当时法兰西的主人面孔一沉,单刀直入地说道:“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拿破仑发火了,不仅没有惊惶失措,反而愈发冷静,决定再刺激一下拿破仑这头好斗的狮子。他不卑不亢地故意提醒拿破仑:“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

  听了这话,拿破仑被彻底激怒了,也彻底失去了一位政治家应有的冷静。他骄傲地宣称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对手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制胜。接着,他又恐吓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有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云云。

  梅特涅并没有被吓倒,他打断拿破仑的话,提醒说,如今法军士兵不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战士,有很多人都是新入伍的孩子。拿破仑激动地咆哮起来:“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

  如果梅特涅此时能俯身把帽子捡起来还给拿破仑,那么说明两国的联盟仍将持续,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奥地利的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

  梅特涅仍然无动于衷,因为他终于看穿了对面这个科西嘉(拿破仑的故乡)人的无穷的野心和好战的本性。

  拿破仑见威吓不成,只得改用甜言蜜语,哄骗笼络。他在送梅特涅走的时候,拍了拍这位奥地利大臣的肩膀,语言平和地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去时就肯定无疑了。”后来他又对别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

  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显然,在这次较量中,胜利者是海特涅。一贯以权谋多变著称的统帅拿破仑不能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连连失态,说些大话、气话,想借此胁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却能冷静处事,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地以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暴露内心世界。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一则表达了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二则也得出结论,拿破仑固执己见,不思变通,在欧洲联合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后来的结果真的被海特涅言中了。

  齐达内冲冠一顶失冠军

  2006德国世界杯于北京时间7月10日凌晨在柏林落下战幕。意大利队和法国队进行的这场终极对决,真可谓棋逢对手。

  法国队的超级巨星齐达内和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成为比赛的焦点人物,齐达内在比赛刚开始就罚入一个点球为法国队先拔头筹;马特拉齐则送给齐达内一个点球,但却戴罪立功攻入扳平的一球。

  然而,当加时赛进行到第20分钟,场上却风云突变!齐达内在同马特拉齐拌嘴后显得怒发冲冠,他极不冷静地突然用头顶撞了马特拉齐胸口,意大利铁卫迅疾倒地,当值主裁埃里松多在和助理裁判商量了一番后直接出示红牌将齐达内罚下!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时刻,无论对齐达内还是法国足球而言,这样的打击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整个团队拼搏了将近7场比赛的时候,在距离点球决战还有10分钟的关口,齐达内以一种极不光彩的过激行径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告别赛,而且生生将球队推入了地狱!

  34岁的齐达内从激动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他平静地摘下队长袖标,低着头走出绿茵常通往球员休息室的通道上,摆放着金光闪闪的大力神金杯。齐达内从奖杯的身边走过,眼神落寞,他知道今晚的世界杯不再属于他了……

  “马特拉齐一直在侮辱齐达内,所以我认为齐达内的反应是正常的,”齐达内的队友如是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大利队或者说马特拉齐战胜法国队,是由于他们使用了“激将法”。他们知道齐达内虽然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但性格不算完美,早在意大利的尤文图斯队时,他就因为欧洲冠军杯比赛中头撞汉堡队的基恩茨而获得红牌。意大利人就设计派人在场上激怒齐达内,迫使他在关键时刻做出过激的事情来把自己罚出场外,意大利队最终“不战而胜”。这是兵法上典型的暗算。

  齐达内的性格害了自己,在关键时刻,因为忍不住对手的挑衅,意气用事,害了自己也害了法国队。假定齐达内能够再克制一点,“任你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意大利队又如何在最后的僵局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夺冠呢?被齐达内顶撞的马特拉齐的父亲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像法国人这样的冠军球员永远都不应该失去冷静,他的对手总是会想尽办法来激怒他,因为他的名字叫齐达内。”

  虽然在赛后,法国总统希拉克依然对齐达内大加赞扬,认为齐达内是最棒的。“我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被红牌罚下。但是我愿意表达对他的敬意。这是对一名代表了最美丽的体育价值的男子汉,是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人的品质,他让法国体育乃至法国都感到自豪。”也许,这是法国人所欣赏的浪漫英雄主义。

  但是,无论如何,最后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却是意大利人。

  §§诸葛亮的智慧之外交术

  大凡人与人的接触、交际,统称外交。“伐交”专指以交际为手段,实现自身的目的。战略性外交属高层次管理活动,其成败关乎前途,牵动全局,涉及根本。战略外交不仅外延广大,内涵丰富,而且有相当的机密性。实施意图和谋略通常局限于主谋与实施者。这一章中我们就向诸葛亮大师来学学他的外交术。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