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诗云:“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诸葛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善于把战争与季节、气候条件联系起来的领导者,因此,他指挥的军队常常能以逸待劳,战绩卓著。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曹操在大船上演练水军。程昱、荀攸对曹操说:“铁索连船固然有好处,可是万一东吴用火攻,便很难躲避。”曹操听后大笑说:“你们哪里知道,火攻要靠风力。现在正是冬天,只有西北风,东吴若要用火攻,被西北风一吹,岂不是自己烧自己?”
周瑜眺望对岸形势,这时狂风大作,一面旗角不时从他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心里一急,便眩晕过去不省人事。
周瑜卧病在床,鲁肃非常着急地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都督的病,我倒是会医。”鲁肃忙请他去给周瑜看玻
周瑜见诸葛亮到,披衣坐在床上,诸葛亮问候说:“几天没有见面,想不到都督竟然病了。”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谁也说不定。”
诸葛亮笑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怎么能料得到呢?”周瑜听了,顿时变色。诸葛亮说周瑜的病要先顺气,周瑜便求顺气的药方子。
诸葛亮请左右的人都出去后,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问怎么才能得到东风。诸葛亮让周瑜筑造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三日东南风破曹。周瑜一听,病完全好了。
七星坛筑成,诸葛亮披头散发,赤着双脚,身上穿件道士用的法衣,开始借东风,到三更时分,果然吹起了东南风。
周瑜正在高兴,突然想到诸葛亮的本领太大,留他不得,立即派丁奉、徐盛去七星坛杀诸葛亮。谁知这时,诸葛亮早已不见人影。
丁奉、徐盛忙从江上追赶,远远看见诸葛亮站在船尾。诸葛亮见徐盛追来,大声说:“将军不必追了,回去告诉都督,好好用兵。我料到都督要加害于我,所以预先叫赵云来接。”徐盛却只管追上去。
赵云一箭射断了徐盛船上的帆绳,然后飞速离去。
丁奉、徐盛回去报告经过,周瑜大惊说:“诸葛亮如此多谋,简直叫我日夜不安了。”
时逢冬至,自有东南风起于江岸,诸葛亮之所以向周瑜诈称自己借风,一是要故弄玄虚,贪天功为己有,在破曹战役中“争”得一份大功,作为日后占有荆州的重要借口。例如,一次鲁肃来索要荆州,他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第五十四回)诈称借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要摆脱周瑜,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事实上,诸葛亮为他离开周瑜营寨,事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第一,吩咐刘备在甲子东南风起时派赵云在指定地点接应;第二,以祭坛借风为名离开周瑜营寨,既摆脱了周瑜的直接监视,又造成对他的麻痹;第三,起风的当天寻找借口打发走了身边的鲁肃;第四,起风前对周瑜派来的守坛将士下令:“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第四十九回)他利用兵士对祭坛借风的神秘感剥夺了他们的一切自由,直到周瑜派兵来捉他时,守坛将士仍执定旗子,当风而立。这为他的行动自由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火烧赤壁”千古留名,妙就妙在“借”东风上。没有东风,火要烧自家。巧借外力破敌是战争中经常用到的。
“借东风烧赤壁”与“草船借箭”虽形式不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势发挥。借力之效,以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为最佳。
天时、地利、人和,竞争逐鹿,缺一不可。富于智谋的人,往往懂得在形势不利时,善用知识,活用信息,设计精彩而逼真的表演,扭转大局。谋略大师通常也是表演高手。
红军避实击虚反“围剿”
1931年6月,蒋介石策划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军事“围剿”。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纠集军队30万,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以何应钦、陈铭枢为左、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以其嫡系部队10多万人为主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随军策划,7月,占兴国、富田、固陂等地,并向东固、龙冈、黄陂等地推进。红军当时仅有3万之师,离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仅过了一个月时间,红军未得到补充,未得到休整。
在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从福建建宁立即回师向西,昼夜兼程,绕道返回江西兴国集中。敌人进入中央苏区后,20余天找不到红军主力,至7月底才发现红军主力在兴国地区,于是分路急进,使其侧后富田、陂头、新安一带防守力量薄弱。红军采用了“避敌主力,打其薄弱,乘胜追击”的作战原则。
8月6日晚,红军主力从兴国插进敌军后方,连夜通过了敌军之间40华里的空隙地带,转到莲塘,出其不意地向敌军横扫而去,先歼敌上官云湘四十七师于莲塘,接着全歼郝梦麟的五十四师于良村,突然包围毛炳文师于黄陂,仅用1小时歼敌4个团。五天中,三战三捷。敌军主力急忙调头东进,猛扑黄陂,妄图同红军主力决战。红军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穿越敌军主力之间仅五六里的空隙,回师兴国休整,以逸待劳。当敌军发觉后,再度调头西进时,红军主力已休整半月,敌人则筋疲力尽,无力进剿,只能下令撤退。红军则乘胜追击,消灭敌军一个师和一个旅。从1931年7月至9月,前后3个月,红军共毙、伤、俘敌3万多人,蒋介石丧气地回到南京。敌人第三次“围剿”被粉碎了。
毛泽东在总结我军反“围剿”的作战经验时指出:当敌强我弱,敌人已侵入根据地内久踞,我应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牵制敌军,而用主力进攻敌人的后方或老巢,在那里大肆活动,致使久踞之敌撤退,再寻机歼敌。这也就是围魏救赵的方法。红军的反“围剿”战争是围魏救赵计谋的灵活应用。
永利保住中国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各国纷纷忙于战争,输入我国的纯碱大幅度减少,中国市场纯碱的储存量从战前的315000吨下降到1916年的210000吨。一直从事盐业生产的民族资本家范旭东看准机会,积极奔走,于191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填补了中国制碱市场的空白。
一战结束后,曾经一直独占中国制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急忙重返中国市场,在这里却发现了新的竞争对手——永利制碱公司。尽管卜内门公司软硬兼施,都无法挤垮永利,甚至连将永利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都不能做到,这使卜内门公司大为恼火。
经过一番准备,卜内门公司调来一大批纯碱,以原价5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不惜血本,企图挤垮永利。
范旭东为此焦虑万分。他知道,永利公司和卜内门公司相比,实力相差悬殊。如果降价与卜内门公司竞争,不用多久,永利公司就会因财枯力竭而垮台;如果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永利也会名存实亡。新生的永利公司对卜内门公司的低价攻势,举步维艰。
范旭东先生苦苦思索,寻觅对策,最后决定“东渡日本”,将产品销往岛国。当时日本工业较发达,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的最大市常欧战刚停,百废待兴,卜内门公司的产量有限,能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多。现在,为了对付永利,卜内门公司把大量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紧张,若趁机进入日本市场,必然奏效。
于是,范旭东迅速与日本三井财团协商,委托三井财团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公司的价格代销永利公司产的红三角牌纯碱。相当于卜内门公司的日本销量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如一支奇兵,通过三井财团遍布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公司在日本的碱市场发起了进攻。质量与卜内门公司的产品相同,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日本造成了碱市场的跌价,这一突变,使得卜内门公司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公司不得不随之降价。
由于卜内门公司的碱在日本的销量远大于在中国的销量,这一跌价,使其元气大伤。卜内门公司权衡利弊,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公司重要得多,最后不得不妥协。他们通过其驻华机构向永利公司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倾轧,希望永利公司在日本也相应停止行动。范旭东趁机提出,要求卜内门公司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然事先征得永利公司的同意。卜内门公司无可奈何地同意了。这样,永利公司通过攻进日本碱市场达到了保住中国市场的目的。
东乡平八郎建奇功
1904年初,日军进攻中国的旅顺口。当时,旅顺口正被俄国人霸占着。日俄两军在旅顺口前的礁岩上展开了血腥惨烈的大战。在日军一轮轮不停息的进攻下,旅顺的守军难以抵挡,拼命向沙皇请求援兵。而日军由于是登陆作战,伤亡更加惨重,也同样要求国内急速增兵。旅顺口之战,实际上成了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双方的增援部队之战。
俄皇亚历山大为了守住这个环太平洋的出海口,急令波罗的海舰队组成第二太平洋分舰队,任命罗热斯特文斯基中将为舰队司令,率领舰队从波罗的海赶往旅顺口,以增援驻港的守军。
日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放弃了紧急增援进攻旅顺口日军的计划,把攻击的重点由旅顺口转往俄军的舰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东乡平八郎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措施,他把自己的庞大舰队悄悄隐蔽在对马海峡,另外派出一些大商船伪装成铁甲舰,故意在台湾以北海域游弋,造成日本海军主力要在这一带截击俄国军队的假象,诱使俄军舰队为消极避战而转道对马海峡。
俄国舰队果然中计。5月下旬,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航行至台湾以北海域时发现了日本的伪装舰队,罗热斯特文斯基错认为这是日本海军主力,决定暂时先避开它,待赶到旅顺口,巩固了海港的防务后,再同日军进行决战不迟。于是转道对马海峡,直奔海参崴。他哪里会料到,他这一改道,恰恰钻进了东乡平八郎早布好的口袋阵,从而成就了东乡在海战史上的威名。
5月27日凌晨,俄国海军舰队驶进了风平浪静的对马海峡,罗热斯特文斯基正在暗暗庆幸这次远洋航行所创造的大舰队远征的史无前例的纪录,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出现在俄国舰队的面前,在最初的一刻,罗热斯特文斯基几乎惊叫起来:“天哪,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日本的舰队不是还在台湾海峡游弋吗?怎么这儿又钻出一支庞大的舰队来?”
俄国舰队司令的惊惶失措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支在海上已经航行了7个多月、l万多海里,还有两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庞大舰队,突然要就地展开战斗队形,同一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对手去进行一场生死搏杀,不用说他们缺乏思想准备,整个舰队连一个应急计划都没有。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日本舰队的凶猛攻击面前,俄国的军舰只能奋起自卫。交战的第一回合,命运之神并没有偏袒处于优势的日本舰队,日本的旗舰三笠号首先中弹起火。站在指挥舱里的东乡沉着镇定,从容指挥,他令舰队全速前进,靠近俄舰,以便近战歼敌,然后利用早已改装的速射炮和装有黄色炸药的炮弹频频向俄舰进行轰击。速射炮的发射速度远远高于普通炮,而黄色炸药比黑色炸药的优越处是前者的烟雾能很快消散,不遮挡视线,而黑色炸药烟雾太大,半天也难以消失,极大地影响连续射击。
在日军优势火力的轰击下,俄国的先头战舰“奥斯里亚比亚”号中弹沉没,“苏沃洛夫”号和二号舰“亚历山大三世”遭到重创。日本海上,炮火惊天,硝烟弥漫,战舰奔突,雪浪拍岸……不时有巨舰沉没,有成片的尸体被抛上浅滩。
经过两天的激战,炮声渐渐停息下来,一场大海战告一段落,战斗以日本海军的大胜,俄国舰队的覆灭而结束。这一战,俄军损失装甲舰8艘,雷击舰5艘,运输船数艘,罗热斯特文斯基中将受伤被俘。仅有3艘舰船突围开到了海参崴,6艘逃到了中立港口,阵亡的将士高达5000多人,被俘6000多人。
这一战,几乎打掉了俄罗斯海军全部的家当和精华。日本海军仅损失雷击舰3艘,死伤700余人。显然,胜利是极为辉煌的。由于这致命的一击,杀得在旅顺口的俄军丧失了斗志,没有几天,旅顺口要塞便被日本的敢死队攻打下来。
瓦杜丁巧计解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德军几乎调集了东线所有兵力围攻斯大林格勒,大有不拿下该城誓不收兵的架势。
这时,处在距斯大林格勒400公里之外的著名苏军将领瓦杜丁的部队,在外围顽强地阻止了德军进攻后,赢来了暂时休整时机。德军未能突破瓦杜丁的防线,原地驻扎,开始整修工事,丝毫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和斯大林格勒相比,这里的战斗远不是那么激烈。这种不正常的反差,很快引起了瓦杜丁将军的注意,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德军的缓兵之计,目的是为了拖住他的部队,让他不能去支援斯大林格勒。
瓦杜丁将军觉得问题十分严重。如果调部队去救斯大林格勒,那么,当面的德军势必从背后追击,这样反而等于把敌人引进了斯大林格勒。但是自己按兵不动,只看住眼前的敌人,那又正中了德军的诡计。怎么办才好呢?眼看德军成批成批往斯大林格勒调动,该城危在旦夕。瓦杜丁将军果断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迫使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抽调了兵力。
他先派飞机每天夜里向德军扔炸弹,白天在德军上空盘旋,进行骚扰,开始没有引起德军多大的反应。几天之后,德军就被搅得惶惶不安。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来晒太阳,整天缩在掩体里不敢动弹。但是,德军还是没有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瓦杜丁一看德军不见棺材不掉泪,索性组织了一次真正的进攻。他派部队绕到德军背后,在一个晚上突然向敌人发起了进攻,并占领了德军的后方阵地。德军摸不清苏军的战略意图,加上连日来苏军飞机不断进行轰炸,以为苏军要从他们的后方阵地实施战略总攻,立即报告前线总指挥部说:“苏军要从后方实施反攻,请火速调兵增援。”总指挥部根据“种种迹象”判定,苏军真地要从背后反攻,于是急忙从斯大林格勒抽调大量兵力前来应战。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部队乘机发起了真正的反攻,从而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观光饭店的经营奇招
日本鹿耳岛首屈一指的观光饭店旁,有座光秃秃的土山。老板一直想广种花树来美化秃山,以广招客人,然而工人难雇,工资又高,因此迟迟无法实现。
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呢?聪明的经理经过苦思冥想后,终于想出一着妙招,刊出了如下的广告:
“亲爱的旅客!您如有意留下永久性的纪念,请在我们的山上,种植一株新婚或旅游纪念树!”
平时为公害所苦,为生活奔波的都市人,对于绿野的花木特别喜爱。利用都市人爱好花树的心理,观光饭店经理下对了这一招棋。向前来投宿的旅客,特别是新婚夫妻推出这种新玩意,立即掀起了一股浪潮。一年不到,广达两万多平方米的秃山,已成为一片万紫千红、花香扑鼻的绿山了。
让旅客种植一株花树,饭店收取300日元花树成本,并备有木牌让他们写上大名和住址,以示纪念。
这玩意对都市人很有吸引力,而且十分有纪念意义,当日后客人自己种的小树成为一株参天大树时,也可再来欣赏回味一番。
为此,旅客就兴致勃勃地免费替饭店种树了,一口气植几十株的都大有人在呢。
饭店在不花一文钱的情况下,使秃山绿化的进度大为加快,此外,又收“植纪念树费”共1000余万日元。扣除花的种苗成本等费用后,还净赚600多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