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杰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朝大书法家,他的“颜体”字端庄雄伟,遒劲郁勃,世称“颜鲁公”。玄宗天宝年间,出任平原郡(治在今山东陵县)太守。其时,安禄山起兵反唐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颜真卿便以阴雨连绵、防备城墙滩塌为由,组织人力整修城池,高垒深壕。同时,根据城中丁壮劳力,暗中积蓄粮草。表面上,则饮酒会文,泛舟外池。安禄山派人暗中侦察,以为颜真卿乃书生,不再多加戒备。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自范阳(今北京)起兵。所过州县,望风瓦解,竟无敢拒之者。玄宗大为叹息:“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等颜真卿的使者绕道至长安奏明平原郡正在设防抵抗,玄宗“大喜”。在这期间,颜真卿秘密联络各郡义士,十数日便征集上万丁壮,经过短期训练,选拔将领,以备死战。
安禄山攻占洛阳后,杀留守李憕及卢奕、蒋清,派段子光带着三人首级招降河北。一到平原郡,颜真卿立即将段子光斩首,并安葬了李憕三人。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景城、饶阳、河间(在今山东、河北一带)数郡纷纷起而杀掉安禄山所派官员。颜真卿进一步与常山(治在今河北正定)太守、从兄颜杲卿联络,欲联兵断掉安禄山的归路,以缓其西进。颜杲卿设谋杀安禄山将,打通井陉口。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十七郡皆归朝廷,合兵二十余万,“共推真卿为盟主,军事皆廪焉”。玄宗知道后,立即加颜真卿户部侍郎,兼平原防御使。他便进一步联络清河郡(治在今河北清河西)、博平郡(治在今山东荏平县博平镇),以三郡之力,大破安禄山军占领的魏郡(治在今河北大名),夺回魏郡。此间,北海(治在今山东益都)太守贺兰进明亦起兵,颜真卿以书召之并力。当安禄山攻占长安,玄宗亡蜀,肃宗即位后,颜真卿立即以蜡丸密封遣人秘密上表肃宗,告以河北诸郡仍为唐守。肃宗以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并致敕书,亦以蜡丸送达。颜真卿当即颁布河北各郡,并派人到河南、江淮等地散发,各地始知肃宗为新皇,抵抗乱军的斗志也随之益坚。为打通长安与范阳之间的道路,安禄山派史思明等急攻河北,饶阳、河间、景城、乐安相次失陷,唯颜真卿所在的平原及博平、清河三郡依然死守。
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十月,在河北艰苦抗战整整一年的颜真卿,终因寡不敌众,决定弃郡渡河。经江淮,历荆襄,辗转半年余,于次年四月至凤翔朝见肃宗,授宪部(刑部)尚书,加御史大夫,留在朝中。史称,颜真卿在朝,“军国之事,知无不言”,“虽天子蒙尘,典法不废”。正是因为他勤于朝政,恪尽职守,“为宰相所忌”,“被御史所构”,几次遭贬为州刺史。代宗即位后,再度入朝检校刑部尚书知尚书省事,累进封鲁郡公。其时,宰相元载用事,怕朝臣论奏其短,便请代宗准许:百官凡欲论事,皆先报其部长官,各部长官再报宰相,然后由宰相决定是否上奏。颜真卿认为这是代宗“欲自屏耳目”,乃直言上疏:“虽李林甫、杨国忠犹不敢公然如此。今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纵悔之无及矣!”同时表示:“实知忤大臣者,罪在不测。不忍孤(辜)负陛下,无任恳迫之至。”于上疏激切指责“李辅国用权,宰相专政,递相姑息,莫敢直言”,大快人心,都“争写内本布于外”。元载越发忌恨,奏其诽谤,被贬州官。元载伏诛,再入朝。德宗即位,杨炎为相,改颜真卿为太子少傅,“外示崇宠,实去其权”。卢杞为相,亦颇忌颜真卿。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月,李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称王,以李滔为盟叛唐。随即,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亦自立为王。接着,李希烈派部将陷汝州、围郑州,东都洛阳军民又一次惊恐起来。德宗欲以一位“儒雅重臣”去说服李希烈“革心悔过”,宰相卢杞趁机推举颜真卿。下诏之日,满朝失色,以为“失一元老,为国家羞”。有的大臣一面密表请留,一面迎于道路,却已追之不及。颜真卿也深知此行必死。便给其子留下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初见李希烈,其养子千余人环绕侮骂,并以刀锋逼之,颜真卿足不移,色不变,严厉斥责说:“尔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在李希烈处两月有余,暗中与大将周曾等联络,准备杀李希烈,以颜真卿为节度使。事泄,周曾等人被害,颜真卿被囚于龙兴寺。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初,“四王”上表谢罪,唯独李希烈自恃兵强,欲谋称帝,问颜真卿:“不能屈节,当自焚。”面对柴堆烈焰,颜真卿毫无惧色,投身赴火,被制止住。又过了半年多,德宗满朝回到长安。李希烈弟李希倩因在叛乱之伍,被朝廷斩首。李希烈为此大怒,派人于龙兴寺杀害颜真卿。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为骚扰安禄山后方,领导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抵抗斗争;入朝后,不顾权臣谗忌,恪尽职守;劝慰叛军首领,义无反顾,大义懔然。身处乱世,不仅为官至勤,而且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