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毅
李斯是秦代著名政治家。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事业中,参赞军政,创建制度,发挥了“第一谋臣”的作用。他还工书能文,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李斯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他年轻时做过地方上的小办事员。
可是很快李斯便收拾行囊,自动弃职,到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投拜于荀卿门下。荀卿是当时著名学者,曾经三为稷下祭酒,主持学坛,齐襄王尊他为师,后因受排挤而由齐入楚,任楚兰陵令,在此居家著书讲学,李斯便向他求学。恰好韩国贵公子韩非也来求学,二人便成了同学。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觉得楚王不会有很大作为,不值得为他效力,同时魏国、赵国、韩国、燕国、齐国也都比较弱,没有一个国家值得自己去为之建功立业,于是就想到西方的秦国去。李斯到秦国后,恰巧碰上庄襄王去世,一时无处投身,只好在丞相吕不韦府上当舍人(家臣)。不久秦王赢政即位,吕不韦发现李斯很有才能,便保举他做了侍卫宫廷的郎官,可以接近君王。李斯便积极寻找各种机会有意游说秦王,秦王也很快注意上了这位从楚国来的士人。
一天,李斯对秦王说:“大王,我早就想给您说说我的心里话。您知道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机会,而成大功业的人,却能利用别人的失误或空子制造机会,并下狠心消灭他。先君秦穆公虽然称霸,但终究没能并吞东方各国,那是因为当时诸侯还多,特别是周室没有完全衰落,因而五霸一个接一个起来,还都得尊重周室。而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地位低落,已非常衰弱,诸侯间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也只剩下六个大国。秦国凭借有利的形势控制诸侯,已有六代之久,现在诸侯服从秦国,就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统一六国,成就帝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如果疏忽怠慢而失去这个机会,等到各国再强盛起来并结成合纵联盟,即使有黄帝那么大的本领,也对它们毫无办法了。”
这一席话,说到了年轻秦王的心坎上。秦王便任命李斯为长史(丞相府中的总管,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让他参赞军国大事。李斯又向秦王献计,让秦王暗中派遣智谋之士携带金玉珍宝到各国去活动。各国的知名人士,可用钱财收买的,就赠送厚礼拉拢过来;不能收买的,就寻人把他杀掉,或者想办法挑拨他们与国君的关系,使其君臣互不信任。然后,再让秦王选派得力将领率军前去攻打,用武力将其各个击破,一举消灭。这个计谋很有成效,秦国不同程度地分化瓦解了各国的力量,并从赵、魏、韩等国夺取了大片土地。李斯也因此成了秦王的重要客卿。
正当李斯帮助秦王实施其消灭六国战略计划的时候,却发生了这件一件事: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秦国人发现了前来为他们修灌溉渠的水工郑国,原来是韩国派遣来故意消耗秦国人力物力的间谍。真想不到,六国会用这样的办法来对付秦国!一时间,秦国的宗室大臣纷纷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服侍大王的人,都是替他们国君来游说,或者当间谍的。请把所有的外来的人全都驱逐出去!”秦王盛怒之下,立即下了驱逐所有宾客的命令。李斯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闻知此讯,他非常震惊,不愿出走,于是连夜向秦王上书,劝谏逐客的做法,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官吏们建议逐客是非常错误的。”接着列举了从前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五位外来的人而成为霸主,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民富国强;秦惠王采用张仪计谋四面开拓,扩大领土;秦昭王依靠范雎强化公室,蚕食诸侯,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基业,从而说明外来的人对于秦国的巨大贡献。并进而指出:“假如这四位君主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那么秦国绝不会有今天这样富强的实力和强大的声威!”
接着,李斯又以秦王所爱好的璧玉、珍珠、宝剑、骏马、旗鼓、音乐以至于美女,没有一件是秦国所产,说明如果一定要按照秦国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的原则,那么这些便都该抛弃。又进一步指出,对外来的物品是那么喜爱,而现在对人却不是这样,“不问可用与否,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的一概不用,凡是外来的一律驱逐,这么说,陛下看重的只是美女音乐、金玉珠宝,而轻视的却是人才。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
然后,李斯又从正面进行开导说:“泰山不放弃微小的土粒,所以才那么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才那么深广;帝王不丢弃庶民百姓,也才能够德高望重。土地不分东南西北,只要能够丰衣足食,人民不分这国那国,只要能够为我所用,这便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您却驱赶人才去资助敌国,拒绝宾客去成就诸侯,使天下才士退缩不敢西进,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啊!”
最后,李斯又说:“不产于秦国的物品,值得宝贵的很多;不生于秦国的人才,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驱逐宾客去帮助别国,伤害人心去加强仇敌,使自己内部空虚又在外结怨于诸侯,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绝对不可能的!”秦王看了这篇文章,很受感动,立刻废除了逐客令。
这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反复论证,晓之以利害,有理有据,气势充沛,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秦王看到驱逐客人只能帮助诸侯而对自己的统一大业不利这一点,感到很惊慌,便马上废除了逐客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