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柏毅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生于耕读之家,曾求学于长沙城南书院,三次到北京参加会议,均落第而归。他早年致力于历史地理之学,对历代兵事很有研究。太平天国起义后,他在家乡办团练,领兵打仗,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积累了丰富的治军带兵经验,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尤其是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他统率的军队,所向披靡,大败阿古柏,为世人所瞩目。
左宗棠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先后任浙江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授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封为一等伯、二等侯,声名显赫。左宗棠虽为名将,身膺封疆大吏,为朝野瞩目,但他始终能严于律己,爱兵爱将,为部队官兵所敬仰。左宗棠每次统兵出征,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他坚持住营帐,从来不住公馆,和士兵一同过军旅生活。常常是身著一件布袍,伏案料理军书。有时踱出帐外,见兵勇在吃饭,便同士卒们一起就餐,亲热地谈笑,询问士兵的籍贯、家庭、生活。在进军西北攻打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时,左宗棠驻扎在安定地方。当时兰州道蒋凝学是左宗棠的湘阴老乡,见左宗棠年事已高,在军中生活不便,特意禀请让左宗棠去兰州省城住总督衙门。左宗棠在批文中写道:“该道禀请移节省垣,自是体念衰躯之意。惟念前敌诸军冒雪履冰,袒臂鏖战,本爵大臣运筹中阃,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所请应作罢论。”坚辞不受,在营帐中与士卒同甘共苦。以后,左宗棠又两次到肃州(今酒泉),最后到哈密督师。西北荒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气变化无常,虽然如此,他依旧住在营帐。路途经过的地方官吏都是好言挽留,力劝进住公馆,他总是一一回绝。
左宗棠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是如此。左宗棠最宠爱的大儿子到军前省亲,左宗棠也叫他同住军帐。西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刺骨的寒风吹入帐棚,使省亲的公子受寒致病。左宗棠平日对子女要求格外严格,公子帐中得病也不敢对左宗棠讲,回家后就此一病不起。左宗棠得悉细情后,也只好徒挥老泪而已。
左宗棠为将清廉,他自己说:“带兵五年,不私一钱;任疆圻三年,所余养廉不过一万数千金。”这在晚清贪贿成风的龌龊官场中实属少见。与左宗棠共事多年的杨昌浚说他:“绾钦符十念稔,从未开支公费;宫中所人,则以给出力将士及亲故之贫者,岁寄家用不过二十分之一,而自奉俭约。”湘军统率曾国藩评说左宗棠是湘军将领中少有的廉将。湖北巡抚胡林翼也常对人讲:左宗棠“一钱不私己,不独某信之,天下人亦皆信之也”。左宗棠对自己手下的将士关心倍至,每次领兵征战胜利后,朝廷给左宗棠的赏银,他“悉与将士共之,营中悦服”。部将刘典,在家乡一家店铺有一笔小小存款,结果店铺倒闭,刘典一家老幼无以为养。左宗棠得知后,命粮台在他本人廉俸项下,照数划出一笔款项,作为老人甘旨之需。后刘典在兰州病故,一应身后开销都由左宗棠负担支付,用去了他大约六千两廉俸银。
后来,新疆阿古柏举兵叛乱,左宗棠力斥“放弃新疆”的主张,率军收复了新疆大片土地,以七十岁高龄,率军带棺进军伊犁,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领土,后被清朝加官为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由于左宗棠的良将风范,所部各军将士对他无不敬佩,皆肯出死力为其效命疆场。左宗棠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军事战争的胜利,严于律己、重“士节”的品德是其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创新改革家
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当国家面临各种危机的时候,都会有少数敢为人先的有识之士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革除积弊,锐意改革,尽管他们的动机不一,但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他们的首创精神也应为后人所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