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国际新秩序

  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的召开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开幕,出席的有战胜国阵营的二十多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由英、法、美、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领导机构即“十人会议”主持会议。实际上英、法、美三国操纵和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1863~1945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1841~1929年)和美国总统威尔逊(1856~1924年),于严守秘密之中举行会议,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克里孟梭被选为和会的主席。

  战胜国在战胜德国及其盟国以后,着手拟订解决战后问题的计划。德国被公认为使世界惨遭浩劫的元凶,现在只得听凭征服者的摆布;德国的盟国也听候发落。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关心的是如何在有利自己的条件下瓜分战后世界。它们之间矛盾重重,既互相利用,又互相争夺。英国外相贝尔福因此忧心忡忡地说:“看来,和会将变为一个动荡不安的场所。”

  帝国主义和平只是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对比的记录。大战结束后,法国成了欧洲军事上最强的国家。法国统治集团凭借这种威势,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重分世界的庞大计划,其目的是要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要求在莱茵河西岸建立由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在德国南部建立巴伐利亚国,占有德国的萨尔煤矿,收回被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夺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还要求德国付出巨额战争赔款。但是法国不可能实现其全部计划,因为它在战后通货膨胀,对美、英负有巨额战债,加上战时人口锐减,处境相当困难。这一切削弱了法国的地位,迫使它不得不向它的盟国让步。

  英国的计划是要求取得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属地,摧毁德国舰队,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英国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力求在中欧保留强大的德国,维持法德均势,使它们互相牵制。英国所依靠的首先是它的海军优势。尽管其海军在战时损失很大,但实力仍然甲天下。不过英国经济上困难很大,在世界市场上敌不过美国和日本,在财政上沦为美国的债务国。这种情况使英国政府也难以实现其全部计划。

  美国在战后成了欧洲的债权国。大战期间,欧洲各国都靠美国供应武器、装备、原料和粮食,价格听凭美国垄断组织规定,并且是用黄金支付的。因此,到战争结束时,美国集中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左右。美国的计划包含在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十四项和平条款”中。这是一个披着和平外衣的称霸世界的计划,其中心条款是建立国际联盟,美国打算通过它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美国不直接要求瓜分殖民地,却提议建立国际联盟委任制度,即以国联的名义把殖民地委托给战胜国统治。美国政府还要求海上航行自由、“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以便取得最有利的经济扩张条件。在德国问题上,美国也不想过分削弱德国实力,力图使德国变成反对法国、削弱英国的工具。美国也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计划,因为它的武装力量同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其海军论吨位及战斗力远逊于英国,其开赴欧洲的远征军的实力远逊于法国。

  意大利没有多大的军事或经济实力,它只关心根据与协约国签订秘密军事条约时所许诺给它的领土并入自己的版图。

  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北部的殖民地,并大大加强了自己的经济阵地。日本对欧洲事务还不很关心,其主要目的是要求独占中国。

  巴黎和会是一个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列强因分赃不均而激烈争吵,甚至互以退会相威胁。举例说,讨论从德国手中夺来的殖民地和土耳其属地问题时,各大国都提出了自己盘算已久的要求,引起了争执。克里孟梭要求把法国边界推进到莱茵河,美国和英国同声反对。法国要并吞鲁尔矿区,克里孟梭强硬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归还法国的条约。

  威尔逊说:“这样看来,您是希望我回家啦?”在一次讨论土耳其属地的归属问题以后,威尔逊对人说:“我们在一切问题上都各持己见。”

  凡尔赛体系帝国主义列强经过了五个见图版(34)多月的争吵,于1919年6月28日,同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宫签署了和约,巴黎和会才告结束。

  凡尔赛和约洋洋大观,包含十五部,许多部下面设编、章,总共四百四十条。

  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规定德国只能拥有十万名官兵的军队和三十六艘军舰,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坦克和潜水艇;德国要拆除西部边境线上的防御工事,但是保留东部边境线上的防御工事。

  和约的领土条款规定: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十五年,萨尔区由国联代管十五年,期满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归于法国还是德国①。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区域划为非武装区。和会确定的德波边界,把历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波兰取得一条狭窄的通海地带。格但斯克没有划入波兰版图,成了国联统治下的“自由市”。此外,比利时、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等国都得到一些地方。总起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有领土的八分之一,但却留下了十万平方公里原属波兰的领土。

  根据和约规定,德国所有的殖民地由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委任统治”

  的形式加以瓜分。德属东非洲的大部(坦噶尼喀)为英国所得。多哥和喀麦隆被英法瓜分。英国自治领南非联邦得到德属西南非,澳大利亚得到新几内亚岛的德属部分,新西兰得到西萨摩亚。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划归日本。

  中国的山东省问题在巴黎和会上争论了好几个月。世界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权利,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理所当然应该收回,但日本却要求在和约中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交给日本。美国起初反对日本觊觎山东,它打算用“门户开放”这个口号抵制日本,同时把自己的势力渗入中国。在斗争特别尖锐的时刻,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不参加国联而与德国联合为威胁。日本的要求得到英法等国支持,美国也背弃了它多次说过的“援助”中国的诺言。和约的规定满足了日本的要求。由于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战胜国在赔款数额问题上没有作出最后决定。和约的经济条款只规定德国应于1921年5月1日以前清付第一期赔款二百亿金马克。关于各战胜国如何分配德国赔款问题,连同确定赔款数额问题,均交给由美、英、法、意等国组成的赔偿委员会解决。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胜国又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1919年9月10日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和约确认奥匈帝国解体;承认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独立和这些国家的疆界;并禁止在种族上或语言上有密切关系的德、奥两国合并。1919年11月27日,在巴黎城郊纳伊与保加利亚签订了和约。规定把西色雷斯割让给希腊,从而使保加利亚失去了爱琴海上的出海口;规定保加利亚必须偿付相当于它战前国民财富总数四分之一的巨额赔款。1920年6月4日,在凡尔赛的大特里阿农宫与匈牙利签订了和约,和约重述了圣日耳曼和约的主要条款。1920年8月10日,在巴黎近郊色佛尔与土耳其苏丹政府签订了和约,使土耳其丧失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在安纳托里亚还划定了法、意的“势力范围”;规定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无论平时或战时,都应对各国商船和军舰开放。但当时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粉碎了这个掠夺性的和约。后来在1923年,战胜国与基马尔政府重新签订了洛桑和约。

  战胜国对德国及其盟国所签订的这一系列和约,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所谓凡尔赛体系。把第一次大战中形成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固定了下来,但是协约国之间仍然矛盾重重,而且又招致了战败国的仇恨,因此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又在新条件下尖锐起来。而且凡尔赛体系违背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侵犯了许多弱国的权益,因此它是脆弱的、不稳固的。

  国际联盟1914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被列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后来又列入对奥、保、匈各和约内,作为各和约的第一部分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国际联盟声称,其目的在于“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国联盟约规定,凡对国联一成员国从事战争的任何一国即被认为对国联所有成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成员国应给它“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的制裁,甚至“各出陆、海、空之实力组成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之实行。”(见第十六条、十七条。)

  盟约确立了国联委任统治制度(见第二十二条),把战败国的殖民地委托给一些战胜国统治。国联的行政权由全体会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和行政院行使,行政院由美、英、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和由大会按期选出的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另外成立常设秘书处经办一切事宜。当时在国联盟约上签字的有四十五个国家,战败的同盟国家不许加入。

  国联盟约虽然虚伪地写上了对侵略国实施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的条文,但又规定大会或行政院的决议需要得到出席会议的会员国全体同意才能成立(见第五条),所以制裁侵略成了一句空话。统观国联存在期间(1921~1946年)的活动可以知道,国联在牵涉小国的事件上颇能施展其权力,但在牵涉大国的事件上,只能听凭列强的意志。

  建立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鼓吹的。美国企图借此欺骗世界舆论,以取得巴黎和会和国联的领导地位,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在英、法、日等国的强烈反对下,美国的目的没有达到。因此,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这样,国际联盟就为英、法所操纵。

  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凡尔赛体系诸条约肯定了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但是美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的外交斗争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又大大缩小了凡尔赛体系的作用范围。巴黎和会未能对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安排。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又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如不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就不能认为已经结束。战后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且是英、法、意诸国的大债主。它为了夺取这一地区的霸权,首先为取得掠夺中国的霸主地位,开展了斗争。

  美、英两国的矛盾由于争夺销售市场、投资范围和原料产地而日益尖锐。

  美国竭力渗入英国人所控制的中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在东南亚各国也与英国发生利害冲突。美、英两国加强了海军军备竞赛。191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1916年制定的海军建设计划,决心使美国舰队到1924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是对英国海上优势的直接挑战。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增强的经济实力,利用英国的财政困难,对英国施加压力。美国人要求英国政府偿付八亿五千万英镑的战债,从而动摇了英国在世界信贷市场上的地位。美国还反对英日同盟。这个同盟缔结于1902年,最初以反俄为目标,以后以反德和部分反美为目标。这项同盟条约为期十年,于1911年延长十年,1921年期满。美国战后的一项外交任务就是要拆散这个同盟。因此,英美斗争尖锐,它们的竞争成了帝国主义矛盾的关键。

  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和日本的矛盾。大战期间,英法忙于应付欧洲和近东战事,美国忙于占领拉丁美洲市场,日本却乘机加强对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争得了很多利益。日本经济、政治力量的显着增长,使美国统治集团惶惶不安。美国为了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地位,于1918年6月提出了建立国际银行团以垄断对中国的信贷的方案。显然,美国人将在银行团中占主导地位。受日本帝国主义支配的中国段其瑞政府拒绝了美国的计划。战后,远东市场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意义越来越大。在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该运河大大缩短了美国重要港口同远东之间的航程。此后,争夺远东特别是争夺中国的斗争,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被提到了首要地位。

  美国和日本的侵略集团都开始公开谈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两国都疯狂地扩建海军。美国把海军主力从大西洋调到了太平洋。海军基地问题对于争霸太平洋是极端重要的,在这方面日本比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日本拥有一连串的海军基地,南自中国的台湾起,经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至北方的南库页岛止。此外,日本尚有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作为其前哨线。这一切就为日本在太平洋西部造成了相当稳固的战略地位。1921年,美国情报局侦知,日本和英国正在建造的某些军舰,其吨位超过美国所建造的军舰。美国拥有比英、日两国大得多的财政能力来继续进行海军竞争,但这需要时间。此外,美国还受巴拿马运河通过能力最高额的限制,三万五千吨以上的船只不能通过该运河。美国的有识之士知道,美国对战争还没有准备好。

  这些情况就是促使美国政府发起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主要原因。

  华盛顿会议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宣布即将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限制海军军备及太平洋和远东问题,邀请有关国家参加。美国的提议被英、法、意、日等国接受。8月,美国向有关与会国家发出正式邀请书。1921年11月12日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日、法、意、比、荷、葡和中国的代表。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列入会议的正式议事日程的问题有:(一)海军军备的限制,以及使用新式战争武器的规则;(二)

  太平洋问题及远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的议事日程上没有正式提出英日同盟问题,然而它却是基本问题之一,因为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达成“限制”海军军备的协议。美国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废除英日同盟。英国与日本虽有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矛盾,却不愿意过分损害日本的利益,所以英国主张用英美日三边协定来代替英日同盟,以保障三国在远东的相互利益。美国拒绝了英国这种变相保留英日同盟的企图,坚持邀请法国参加协定。法国在对德问题上以及在争夺远东的斗争中,与英国矛盾尖锐,而法国对美国又负债累累。因此,美国认为,把法国拉进协定,可以增强美国同英日角逐的势力。1921年12月13日签署了美英日法四国条约。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应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协议。条约中有一条款规定,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的一个胜利,因为该条约用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关于裁减海军军备的建议。英国受制于财政困难,只得同意美国的建议。日本在讨论具体方案时,反对美国提出的美、英、日主力舰①10∶10∶6的比例,而坚持10∶10∶7的比例。美国人威胁说,要是日本坚持下去,那么日本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军舰。日本人被迫让步,但附有一条件,即美国人不得在太平洋上建筑海军基地。美国在英国支持下提出裁减陆军的问题。美国人想削弱日本在中国的阵地,而英国人则想动摇法国在欧洲和远东的阵地。由于遭到法国、日本、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反对,这个问题成了悬案。关于限制潜水艇和空军的问题,也没有达成协议。然后迫于英美的压力,法国不得不接受了给它规定的海军吨位限额。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激烈争执,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于1922年2月6日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所谓五国条约。条约规定各该国主力舰的吨位比例如下:5∶5∶3∶1.75∶1.75.经过美国力争,各国终于同意禁止建造排水量超出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巴拿马运河最大通航能力)。

  五国条约的通过意味着英国被迫放弃所谓“双强标准”的政策,即放弃建造相当于世界上其他两支最强大的舰队总和的舰队。但英国坚决拒绝了对巡洋舰的裁减,相对地保持了海军的优势。日本也受到了打击和限制,但它争得了一项补偿规定:禁止在距离日本五千至六千公里以内建筑海军基地。

  这项规定剥夺了美国在菲律宾、关岛和阿留申建筑海军基地的权利,有利于日本舰队称霸亚洲海洋。

  中国军阀政府慑于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正当要求:取消凡尔赛条约上关于山东的条款,要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国享有财政和关税自主权,撤销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势力范围”,废止外国在华的“租借地”,撤出外国军警等。但是日本早就提出了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条件:会议不得讨论既成的事实或纯属个别国家的问题。日本企图把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一笔勾销,使它们不能在会上提出。所以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只限于一般原则的讨论,具体问题由中日代表在会外“直接交涉”,而英美代表则以“调解”的身份参加。由于美日矛盾,中国政府的一些反日要求,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1922年2月4日,日中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军撤出山东,归还胶济铁路,但中国要以铁路产值偿还日本。日本在形式上放弃了“二十一条”。

  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英、法、日、比、意、荷、葡、中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列入公约,就是粗暴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九国公约》实际上为帝国主义列强策划掠夺中国的阴谋提供了保证。

  凡尔赛条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的修改和九国公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外交的失败和美国外交的胜利。所谓“门户开放”,只是帝国主义列强共管中国的代名词,又是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优势独霸中国的烟幕。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机会,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巴黎和会期间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确立了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的新体系,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链接: 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