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史前社会的解体

  金属工具的使用和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能使用金属。最早使用的是金、银、铜和陨铁等天然金属。到公元前五千年代,西南亚的居民开始用铜矿石冶炼纯铜。纯铜质地柔软,在生产上不能取代石器,所以纯铜时代又称金石并用时代。

  公元前三千年代,人类发明了青铜。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它的熔点比纯铜低,硬度比纯铜高,易于锻制,所以被用来制造各种武器、装饰品和生活用具。

  到公元前一千年代,冶铁术也被发明了。

  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时期。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各地的发展很不一致。有的地区在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就已解体,并进入了阶级社会;而在另一些地区,这一过程要到青铜时代或铁器时代才发生。

  金属工具的冶炼和使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经济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适合经营农业的地方,农业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只起辅助的作用。而在适于经营畜牧业的草原地带,则以放牧畜群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在这里只起辅助的作用。于是发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游牧部落从农业部落分离出来了。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也发展起来。金属的冶炼和铸造、制革、制陶、榨油、酿酒等等手工业都日益趋向专门化。这样多的行业,已经不可能由同一个人来承担,于是又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变成了经常的现象,因为农业部落需要畜牧部落的畜产品,而畜牧业部落也需要农业部落的农产品。不过开始时交换是部落与部落之间通过各自的首领来进行的,后来出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发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单个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到这时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于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形式逐渐占据优势,最后终于成为交换的唯一形式。

  两次社会大分工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它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开辟了道路,为原始社会的解体创造了物质条件。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犁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男子的劳动,无论在农业和畜牧业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而妇女的家务劳动则变得无足轻重了。男子在生产中地位的提高,改变了他在氏族中的地位。同时也使他产生了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以利于自己子女的意图。于是原来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制度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父系氏族(也称父权制氏族)。

  在父系氏族里,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母权制时代的居妇家制现在变成了居夫家制,过去那种不稳固的对偶婚也逐步过渡到一夫一妻制了。

  父系氏族的基本社会经济细胞是家长制大家族(家庭公社),一个父系氏族由几个家长制大家族组成。土地虽然仍归氏族所有,但耕地已分配给各个家长制大家族使用。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父所生的几代子孙及其妻子儿女,他们共同居住,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族长往往是年长的男子,他们是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氏族的首领也改由男子担任。从此,男子在社会上居于支配的地位,而妇女则逐渐失去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变成卑微的家庭奴婢。

  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所获得的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的需要之外,还有剩余,这就给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剩余产品之转变为私有财产,和个体劳动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父系氏族之前,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有依靠集体劳动才能生存,因此不可能产生私有财产,也不可能产生私人占有财产的要求。现在无论在畜牧业或是在犁耕农业方面,都只要少数几个人就能生产出必需的生活资料,而且还有剩余。

  于是人们逐渐以家庭为单位从事个体劳动,一些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就从家长制大家族内分裂出来了。

  个体劳动要求个体所有。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等动产首先成为各个家庭的私有财产,后来一部分土地也变成了私有财产。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氏族首领或家族长往往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权或支配权,将公共财产占为己有。

  剩余产品的出现,提供了剥削别人劳动的可能,人们要求吸收新的劳动力以减轻自己的劳动量,并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战争的俘虏不再被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这样,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就是分裂为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两大阶级。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之后,奴隶被大批地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

  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的发展,使氏族内部各个家庭之间的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差异。贫富的分化愈来愈剧烈,血缘纽带也愈来愈松弛。一些破产的氏族成员或经营工商业的人往往脱离氏族,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杂居在一起,同时氏族公社也不断接受外来人。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父系氏族逐渐解体,形成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私有经济,房屋、农具、牲畜及宅旁园地都是私有的;另一方面耕地仍归公有,定期分配给各家庭使用,草地、森林、牧场也归公有,由各家庭共同使用。后来公有制进一步被破坏,农村公社便解体了。但在某些地区和民族,农村公社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仍长期残存。

  国家的产生在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氏族贵族和一般氏族成员之间的斗争,逐渐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少数奴隶主贵族为了保持他们既得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劳动群众,势必加强暴力统治,把原来的氏族部落机关,转变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于是国家就产生了。

  在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军事民主制起了重大的作用。军事民主制是氏族管理机关走向国家管理机关的过渡形式。它的产生与当时各部落间频繁的战争是分不开的。由于私有财产和奴隶劳动的出现,掠夺邻人的财富或人口成为有利可图的事,这就使得战争变成了经常的职业。一些近亲的部落为了向外发动侵略战争或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结成了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虽然还保留了氏族的民主传统,但增加了新的军事的因素,所以称为军事民主制。他们的权力机关由人民大会、议事会和军事首领三者构成。人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可是参加者已不是全体氏族成年男女,而是武装的战士(成年男子);议事会由联盟中各氏族和部落的首领组成,它实际上是贵族会议,在决定一些重大问题时起着很大作用;军事首领由人民大会选出,他们是勇敢善战的人,所以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

  起初人民大会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掠夺战争加速了私有财产的积累和贫富的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人民大会越来越变得无足轻重。于是氏族制度失去了自己的基础而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掠夺邻人和压迫自己人民的统治机关,转变为国家了。

  国家和氏族的不同之处,第一是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组织则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第二是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设立,这是氏族所没有的。

  知识链接: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