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穆斯林的崛起

  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一、穆罕默德

  阿布·阿尔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台列卜·本·哈希姆。

  (Abual-QasimMuhammadIbnAbdAllahIbnAbdal-MuttalibIbnHashim含意为“受到善良人们高度赞扬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中国古代翻译为“福安”)

  1.简介

  穆斯林公认的伊斯兰教的先知,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为穆圣。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词来自赛拉目,是和平和顺从的意思。按传统的穆斯林传记他约于570年出生于麦加,632年6月8日逝世于麦地那。穆罕默德(福安)是人类最后一位先知。

  2.生平

  青年穆罕默德出生时(可能是571年4月21日)他父亲已经逝世。穆罕默德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中层家庭。据伊斯兰教史记载:他是文盲。他的祖父阿卜杜拉照管他。他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哈希姆部落的一个前酋长(这个部落属于古莱氏族)。因为当时的人认为麦加的气候不良,穆罕默德的家庭将他托付给一个牧游部落,这样穆罕默德在沙漠中长大(这个做法对当时的中上层家庭来说是很常见的)。穆罕默德六岁时他的母亲阿米纳逝世,八岁时他的祖父也逝世了。他的叔叔阿布塔里布照管他。阿布塔里布是古莱氏族哈希姆部落的新酋长,这是当时麦加最强大的一个部落。

  麦加当时是一个城市国家,它的中心是卡亚巴,传说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亲自建造的。当时大多数麦加人崇拜圣像。虽然麦加没有自己的资源,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商场,许多远方的部落来此交换货物。传说穆罕默德非常积极地参加城市生活,他的一个叔叔建立了一个帮助穷人的组织,穆罕默德非常积极地参加其活动。

  他帮助解决纠纷,获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美名,因为他在争吵时非常公正。尤其著名的是以下这个故事:当卡亚巴在一次洪水中被摧毁重建后,麦加各部落的首领争着要作为将那里的那块神圣的大黑石放回原处的人。穆罕默德成为解决这个争执的公正人。他让大家在地上铺一块大白布,将这块石头放在白布中央,然后让城内部落的首领一起将这块白布抬到卡亚巴的中央,而穆罕默德自己则将这块石头安置下来了。

  穆罕默德年轻时还陪伴他的叔叔去叙利亚做买卖,他因此对许多其他地方的情况都很熟悉。

  中年约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岁的穆罕默德认识了当时40岁寡妇海迪彻。穆罕默德的才能给海迪彻印象深刻,因此她问穆罕默德是否愿意娶她为妇。这个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按当时的规矩年轻的儿子不获得任何遗产,因此穆罕默德既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又没有从他祖父那里获得任何遗产。但海迪彻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财富。阿拉伯传记记录说海迪彻和穆罕默德共有六个孩子。海迪彻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于619年,因此穆斯林称这一年为“悲痛年”。穆罕默德与他后来的妻子都没有孩子,只与他的一个女奴有过一个早夭的儿子。

  晚年穆罕默德后来还娶了十几个妻子,除阿伊莎外都是寡妇,有些是他的人在袭击对手时将她们的丈夫杀死的。

  他的妻子中最著名的是阿伊莎,有些记载报道他们订婚时她才六岁,结婚时九岁,这与阿拉伯将女孩子第一次月经时出嫁的习惯相符。

  他的埃及女奴玛丽可能后来也被释放了并成为他的妻子之一,早期的穆斯林记载没有很清楚地说明她后来是他的自由的妻子还是他的女奴。

  3.大事

  迫害当穆罕默德开始布道反对这些神时,他在当地统治者中的地位大降。他的信徒一再受到人身和财物上的攻击。伊斯兰经典称有些麦加人炽烈残酷地迫害新的穆斯林:他们被迫躺在炽热的沙上,在他们的胸部压上一块巨石,人们将红滚的铁压在他们身上。许多人死亡,但没有人悔返他们的信仰。这些迫害并未针对穆罕默德本人,因为他的家族势力太大了。当情况越来越危险时,穆罕默德劝他的一些信徒到阿比西尼亚去避难。

  麦加人试图收买他,劝他放弃他的信仰,来换取更大的政治权利。当他的信徒越来越多时他们试图劝他解散他的信徒和改变他的宗教。他们愿意给他更多的利润,或者让他与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但他将这些提议都拒绝了。他说:‘纵然他们把太阳放在我的右边,月亮放在我的左边,列阵对我,我决不会放弃我的使命’。他对宣传伊斯兰的要旨——‘真主的独一’是这样的坚定不移,是这样的坚信自己的使命。”最后麦加人要求阿布塔里布将他交出处死,但阿布塔里布不肯。后来甚至有人试图刺杀他。最后当他的叔叔和海迪彻死后,他的家族不再保护他。他被殴打、石击、被用荆棘和棍棒抽打。但没有人试图杀害他。

  迁徙当622年对他和他的信徒的迫害越来越大了的时候,当别人决定谋杀他时,他和他在麦加的追随者逃离麦加前往麦地那,在那里他获得了许多信徒。“迁徙”标志着伊斯兰历的开始。麦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统一他们防止618年麦地那内战那样的情况重新发生。622年至623年间穆罕默德来自麦加的追随者和麦地那附近的部落签订了一个“麦地那宪法”,建立了一个联邦。这个文件签署后麦地那和它的郊区成为了一个联盟国,麦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总统”。穆斯林在这个国家内掌管大权,实际上它成为了伊斯兰的一个首都。为了扩大这个和平和安全的区域,先知与他的“国家”周围的部落签署类似的条约。

  麦地那作为对穆罕默德的逃亡在麦加的古莱氏族与麦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个联盟来迫害麦地那和麦加的穆斯林,他们威胁说每个回家乡的穆斯林都将被处死。在麦地那的穆斯林对此非常警戒。一些从麦加逃出来的穆斯林开始袭击麦加去往叙利亚的商队,打击麦加的经济。与此同时穆罕默德将朝拜的方向从耶路撒冷改为麦加。624年3月穆罕默德带领300人袭击一支麦加的商队,这支商队得以逃脱,但麦加决定出动一支约800人的部队来给予穆罕默德一个教训。

  624年3月15日两支军队相遇,虽然穆斯林的军队人数不到麦加军队的一半,他们打了个胜仗,麦加军死亡45人,包括他们的指挥官,穆斯林军损失14人,70个麦加人被俘。这次战斗胜利后穆斯林又消灭了一个不接受麦地那宪法的犹太部落。到这时为止麦地那的所有居民都已经被转化为穆斯林了。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安排了一系列重要的婚姻。他的两个女婿后来都成了哈里发,他的两个丈人后来也成为了他的继承人。625年3月21日一支3000人的麦加军队进入麦地那。3月23日双方交战,不分胜负,但麦加方面自称得胜。此后两年中双方积极准备一场决战。

  627年4月,一支一万人的麦加军队开入麦地那。麦地那的犹太人虽然参加了麦地那的联盟,但他们不参加保护城市,而且他们还和入侵者通气,在入侵者入城后从后方攻击穆斯林。还有一些穆斯林也叛变,打算在麦加军进城后帮助他们。

  但麦加的万人军队却无法越过麦地那城周的城壕。麦加军撤走之后,城里的穆斯林开始对他们的叛徒进行报复。尤其对城里的犹太人的报复最残酷:所有成年男人被杀,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经统一了麦地那,城里的犹太人和基督徒受到他的保护。沙漠里的贝都因人过去与穆斯林有过一些冲突,这时也已经与穆罕默德联盟和接受了他的宗教。到这时为止,上面已经提到的穆罕默德的幻觉也基本上停止了。穆罕默德转向麦加和宣称卡亚巴为穆斯林的圣地。

  麦加穆罕默德首先对麦加施加经济压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希望麦加人能够主动皈依伊斯兰。628年3月他带领1600人去麦加朝圣。麦加人将他阻止在他们的国境边上。数日后他们与穆罕默德签订了一个合同。他可以去卡亚巴朝圣,但不准带武器。在此后双方也协定不进行武装冲突,穆斯林可以去麦加朝圣。穆罕默德还与他过去的一个仇人的女儿结婚,来固定这个条约。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条约还是失效了,629年11月,麦加的联军攻击了穆罕默德的一个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条约失效。他暗地里做好准备,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出发。但双方没有打仗,麦加的首领们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同意大赦(只有少数人被处死)。他逃出麦加的20年后他又重返原地了。虽然穆罕默德没有要求麦加人皈依伊斯兰,但还是有许多人这样做了。穆罕默德将卡亚巴内的圣像和其他一些小圣舍摧毁。

  统一阿拉伯穆罕默德的“迁徙”结束后他开始联盟游牧部落。一开始这些是互不侵犯协定,后来,当他的力量越来越强时他要求加入联盟的人皈依为穆斯林。他在麦加时这个做法受到许多部落反对,因此双方打了一仗,他的对手失败。许多人看到穆罕默德是当时阿拉伯最强的人,许多部落派代表去麦加要求加入同盟。他死前在阿拉伯还发生过几次叛乱,但这时的阿拉伯国家已经足够强大来对付它们了。

  穆罕默德回到麦地那来调停当地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执。他建立福利设施、收取税收将它们分给穷人、签署了众多协议、建造了许多清真寺和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对其他宗教宽容的宗教文化。

  逝世和后事穆罕默德死前不久他还做过一次最后训诫。他的死在他的信徒中引起了一场大危机。这场争论导致了伊斯兰教的分裂。什叶派相信穆罕默德在死前指定阿里作为他的继承人,而逊尼派则对此提出疑义。

  4.影响

  穆罕默德最主要的教义是对神的炙真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归属和对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观。伊斯兰历史记录中说穆罕默德没有读过书,但有些学者对此不相信,他的买卖相当成功。他成长时,他曾经多次作为商队的管理员,他的任务是保护商队完好到达目的地和保护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大多数的买卖都是这个事物。

  一些学者(和所有的穆斯林)相信古兰经在穆罕默德生前就已经成书了。另一些学者对这部书的文字进行分析后对此质疑。古兰经内说它是穆罕默632年最后一次去麦加的路上口述记下来的。这说明它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还没有写到纸上,至少已经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了。

  在政治上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他的继承人将这个帝国扩张为一个从大西洋到印度河的大国。一些非穆斯林指责穆罕默德在建立这个帝国时使用的手段,他们认为有些做法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犯了战争罪,穆斯林强烈反对这个观点。

  他死后数世纪中许多穆斯林获得的创造经常被归功于他的精神影响,尤其归功于他对知识的追求。对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导致了一个专有的历史科学。

  穆罕默德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作用当然是他作为伊斯兰的先知。他本人据说非常分明地区分他作为先知的所作所为和他作为一个政治领袖的所作所为。他将他的错误归罪于自己,而将他的成就归功于安拉。他一再坚持将古兰经与他的言论和行为分开来对待。他一直反对别人将他看做神。他死后他的一个长年伴侣对等候在麦地那清真寺外的人说:“人们,真的,不管谁曾崇拜过穆罕默德,他知道穆罕默德死了;但不管谁曾崇拜过神,他知道神活着。”

  总而言之穆罕默德建立了一个今天有上十亿信徒的宗教,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这个国家的继承人,不论是统一的还是分离的,在历史上和在今天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人认为穆罕默德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穆罕默德的教导培育了一个具有动力文化的社会,这种文化对人类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它的影响超越了时空界限并影响着全人类,影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它动摇了人类社会的长期的和潜伏的状态,并使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光明进展的大路。它为人打开了知识和信息的远景,这打破了他的僵化状况并填充以研究和调查的热情。人在改变自己的状况中变得更加自觉和积极。

  穆罕默德也给人提供了一种生活目的以使人的努力导向于这个目标和目的。这为人的更加努力提供了原动力。因目标是安拉,是无际的,因此人的活动和发展范围也没有边际。在他的斗争中,没有他能休息的安息地。它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斗争,人类在科学知识中的进取没有止境。

  所有这些都来源于《古兰经》,这部真启经典是安拉为了指导人类而给穆罕默德的。无疑,它是一部指导性的经典,而不是一本科学、数学、历史或地理书。但是,作为指导性的经典,它给人指明了生活的正道,遵循这一正道,人才能成功地达到目的。人是社会型动物,因此他必须生活在一个具有各种活动场所的社会中。在他的人生旅程中,所有这些工作场合都受到这指导性经典的影响,否则他难以成功地达到目的。因假若他的一个工作场合偏离了,它也会逐步影响其他领域并毁坏之发。因此他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动领域都受经典(《古兰经》)的法律制约,对他的最后胜利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人及其一切活动都受真启经典的指导,一个领域内的腐败很容易波及其他领域直到最后影响讨论的整个生活。这就是《古兰经》,那这部指导性经典,如何影响人及其一切活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因它是一部真启经典,其中的一丁点或微不足道的线索或涉指将为人类打开了广阔的知识领域。许多实例足以说明这个观点。下述《古兰经》经文提醒人的低贱来源和造化:“是他用尘土造化你们,然后由一滴精液,然后用胚胎,然后他使你们出世成婴儿,然后使你们衰老——你们当中有一些是夭折的——和让你们能够活到一个规定的期限,以便你们能够领悟。”对人类起源的这种涉指导致了人类科学的发展如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等,并激励着人们在这些知识领域进行研究。

  同样,下述涉指安拉的权威至上的经文引导人们研究宇宙学并发展了天文学、占星术、地理学、物理学、数学等,为了人类的科学文化带来了伟大的知识财富。“他使日为光、使月为亮,并且规划了她的盈亏阶段,以便你们能够知道年数和计算日月。安拉以真理造化这一切,他向有知识的人解释种种启示。的确,在昼夜变换中,和安拉在诸天与大地中所造化的万物中,对于敬畏他的人确有种种迹象”。我们在创造者章中还读到:“难道你没有看见安拉由天空降雨吗:然后我以它产生各色果实。在山上有红白各色的条纹,以及乌黑的岩石。在人类、野兽和家畜中,也是形形色色。在他(主)的仆人中只有有学识的人才真正畏惧安拉”。这些经文鼓励和激励在许多学科领域研究,包括地理学、经济学、气象学、宇宙学、地质学、矿藏学、植物学、动物学、农学和园艺学。

  因此,人们了解宇宙万物的迫切感和开发它的无限资源的愿望是非常符合人性的。人对知识的不满足感有利于帮助他开发利用天地的自然力量。为了在这些领域中进一步地帮助人,安拉给人祖阿丹教授了一切事物的属性。因此,在一个合理的人看来,这两种内在倾向之间并没有矛盾或冲突;因一个帮助人通过完成崇拜的责任而达到完全顺从安拉的旨意,并在敬畏中向安拉求救,而另一个则驱使人寻求安拉的尊名、属性和在这个宇宙中的工作。

  当代欧洲科学家分立了人的这两种有机倾向并引起了两者之间的冲突,这种态度是在中世场教堂中与科学之间的坚锐斗争的后果,不比不可知论好。在伊斯兰看来,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划分界线本身就不好。对待知识的这种态度与我们的原则冲突,因此与我们的观点相对立。

  对造物主及其法律的这种信仰,造就了一个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民族。古兰经这样评价这个团体:“你们是最优秀的团体,是为指导全人类而造化的”。这种教导的结果是,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变了并被赋以了一个新方向和新目的。这种变化在他们的各个学术领域中体现出来,因为伊斯兰工作并不提倡把科学和物质进展从宗教中分离出去。相反,它鼓励通过研究和调查搞科学发明并为在地球上提倡真善美服务。因此伊斯兰利用一切知识和科学发明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化和文明服务,并利用一切新技术真正为全人类服务。但是它极力反对所有导致诲淫、罪恶和剥削人的方式。

  穆罕默德提倡宇宙的兄弟情义,因而拓宽了人的视野。人在躯体上通过共同的祖先阿丹而成一体,在情绪和心理上通过信仰独一的安拉而成一体。这使人的理想超越了民族障碍或种族偏见并给他提供了一种国际兄弟之情的哲学。因此,任何一方的知识和科学成就都成了全人类的合法继承财产,共同体中的任何一方的不可用性都被废除。这种人类团结一体的意义被注入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个方面,如同一片祥云极大地授益于人类,让自由和平等地伙伴关系开遍一切民族。不言而喻,人类的一切方面都极大地受益于科学文化进展并因此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和文明。

  除此外,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交融进一步加大了人类文化增长的步伐,除非这两种天性在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人类难以进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如前所指出那样,伊斯兰并不认可人的物质希望和精神希望中的分歧,而让这两种天性在与安拉的规划中和谐地增长和自由地发展。因此,随着科学发明和知识的发展,使人类文化和文明相应发展是很自然的。人的天性有机会培养和发展,并为人类文化增加了新的光泽。在伊斯兰社会中。对人的天性并没有限制,因它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发展的机会。《古兰经》精致地总结了人类天性的角色:“我确使地上的一切事物作为它的装饰,以使我能考验他们当中哪些人的行为最好”。在主权章中,我们读到:“他造化了生和死,以便他考验你们,(看)谁的行为最好。”

  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当时的阿拉伯人盛行偶像崇拜、活埋女婴、部落间血亲复仇、酗酒赌博、高利贷盛行,人们追逐金钱,道德衰亡。《罗马帝国的没落》一书中有此描述:“人的凶残几近失去常性,与禽兽无异。”在那日子里,人兽难以区分,人只是野兽的化身。穆罕默德的到来,使他们从卑贱野蛮之境跃升为——“知识与光明之旗手。”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简直有如自黑暗找到光明。阿拉伯首次得到新生。一个自天地出便浪迹荒漠的穷苦游牧民族,竟自渺小失落之境摇身一变而举世知名,其后的一百年间,阿拉伯统治伸延至西班牙的格林纳达。凭着勇武与理智,阿拉伯的光芒照耀了世界——是由于穆罕默德带给他的族人一套他们前所未有的法律、秩序。

  5.故事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和其他许多先知一样,反对偶像崇拜,向往先知易布拉欣所宣传的崇拜唯一的真主的宗教。年轻的穆罕默德却经常远离城市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去参悟和瞑思造物之无穷的奥妙和人间的奇闻异象。他一心思考,寻求真理。当穆罕默德40岁那年,有一次他又来到希拉山洞,他祈祷真主为他指出一条正路。他怀着对真主的真诚信仰日夜静坐,苦思冥想。就在斋月(伊斯兰教历九月)末的一个夜晚,穆罕默德闭目瞑思,正当他昏然沉睡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

  “你读1

  “我不会读。”

  “你读1又是那个声音。

  “我不会读。”

  那声音第三次命令他:

  “你读1

  “我读什么?

  “你以你的养主的名义诵读吧!

  他曾自肉块上造化了人类。

  你诵读吧,你的养主是至高至大的,

  他教人用笔,

  教人所不知道的。”

  之后,山洞便寂然无声了。穆罕默德等待着,但却再没有一点声响。原来这声音是真主派遣天使哲卜利勒给穆罕默德的第一次启示。自从受到了真主第一次启示之后,穆罕默德以更虔诚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继续在希拉山洞内瞑思参悟。

  一天夜间,他在希拉山洞瞑想,突然听见一个洪大的声音:

  “背负大义的人哪!起来去警告世人吧!

  这声音久久在山洞内回荡。这明明是真主在命令他承担起宣传伊斯兰教的使命。他不能再等待了,也不能再犹豫不决了。既然真主发出命令,就应立即行动起来。

  第二天。他走出山洞,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受迫害的先知自从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开始传教,传教活动逐渐由秘密走向公开。随着传教活动的公开化,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也逐渐增多了。甚至古莱氏少数上层人物也信奉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活动开始受到古莱氏贵族中一些有权势的人的反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穆罕默德宣传伊斯兰教的活动。欧麦尔、哈木泽的皈依加强了麦加穆斯林的势力,又有一批麦加人信奉了伊斯兰教。但是,反对派仍不放松对穆斯林的迫害。他们对先知的迫害尤其恶毒,在先知夜归的路上设置滚石,想使先知踩上石头滚下山崖。一天,先知正在禁寺叩头礼拜,他们抬来一架驼鞍扣在先知身上,先知被压得喘不过气,幸被闻讯赶来的圣妻及穆民救出。他们还派杀手夜间潜入先知卧室刺杀他,幸好先知和阿里易床而卧,杀手一看是勇猛善战的阿里,吓的仍下凶器,逃之夭夭。

  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进行公开的传教活动,一些古莱氏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但是绝大多数古莱氏上层人物都极力迫害穆罕默德和穆斯林。穆罕默德只好命令一些穆斯林迁往埃塞俄比亚。

  登霄教历每年7月27日是登霄节。系纪念先知在麦加的一天夜游,受安拉启示,由大仙哲伯拉依勒陪同,骑着仙马自麦加到达古都斯(耶路撒冷)。在一块岩石上登九霄,遨游七重天,见到了古代先知,观看了天堂和火狱,领受了五番主命拜,于次日拂晓返回麦加。关于这次夜行,《古兰经》说:“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引到远寺,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

  迁移麦地那居住着同姓宗族的两个部落,一个叫奥斯,一个叫海孜莱直。两个部落由于先世积下的仇怨,经常发生械斗。常年战火纷飞,双方死伤枕藉,而且仇恨越结越深,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舞刀动剑。部落间的连年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先知穆罕默德当时居住在麦加,正在从事宣传伊斯兰教的事业。一天,几个奥斯人找到了他。他在自己的家里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没等奥斯人开口,穆罕默德便对他们说:“我是安拉的使者,我负有号召真主的奴仆们崇拜安拉的职责。他降示给我经典。”先知便将《古兰经》的几段经文念诵给他们听,并向他们解释什么是伊斯兰。穆罕默德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奉劝他们信仰真主。

  奥斯人中有一个叫依雅斯的小伙子,听得入了迷。先知讲解完《古兰经》文后,他高兴地说:“你说的话太好了,比我们为之而来的事好多了。”

  同年,朝觐节到来了,由麦地那来了几个海孜莱直人。穆罕默德坐在他们之中,为他们介绍伊斯兰,解释安拉万能独尊,是人类的养育之主。并且向他们诵读《古兰经》。这些海孜菜直人怀着对安拉虔诚的信仰回到了麦地那。他们挨门挨户去宣传劝说,不久就有一些人信奉了伊斯兰教。

  第二年朝觐节又到来了。麦地那的两个部落同来了十二个人,其中有两个奥斯人,十个海孜莱直人。他们在先知穆罕默德面前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嘱咐他们说:“不可拒信安拉;不可奸淫掳掠,屠杀无辜;不可树立偶像;不可违犯安拉的命令。”麦加人知道麦地那人信奉了安拉,非常惊恐。最后决定先把穆罕默德杀死,然后再消灭他的信徒们。麦加的形势日趋紧张,穆斯林受到歧视和迫害。先知穆罕默德接到安拉的启示必须离开麦加。穆罕默德和艾布·白克尔走出麦加,骑上骆驼向麦地那方向奔去。麦地那人得知先知穆罕默德光临本城,非常高兴。先知在麦地那城郊谷巴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之后,又在麦地那城中修建了另一座宏大的清真寺。穆罕默德一共在麦地那居住了13年。这期间,他除了宣讲《古兰经》教义,便深入到人民之中访贫问苦。他特别关心孤苦的人们。所以在广大麦地那人中深深扎了根。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13年,为伊斯兰教的大发展做好了准备。他把从麦加来的人叫做迁上,把麦地那人称做辅土。这两部分人团结友爱,亲如手足,共同努力向安拉指出的正道前进。

  返回麦加穆罕默德率领麦地那穆斯林打败了麦加的古莱氏人的多次进攻,取得巴德尔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穆斯林队伍空前壮大了。

  630年初,先知穆罕默德率领万人前来麦加朝觐。当穆罕默德及众穆斯林来到麦加的时候,全部麦加人都撤离到麦加附近的山上。麦加的古莱氏人在附近的山坡上眺望了穆斯林的宗教仪式。许多人都称赞穆斯林坚定的信仰和严密的纪律。麦加向穆斯林的队伍敞开了大门。穆罕默德发布命令:穆斯林进入麦加要严守纪律,不得抢掠财产,不得杀害无辜,不得破坏房屋,要丢掉过去的积怨,和麦加人友好相处。穆罕默德进入麦加,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先知进入麦加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重整克尔白。他指挥穆斯林清除克尔白内的一切偶像。穆斯林们把300多各式各样的偶像全部捣毁。穆罕默德亲自拿着棍棒参加了这一神圣行动。他一面捣毁偶像,一面高呼:

  “真理已来临了,虚妄已消灭了。虚妄确是易灭的。”

  穆斯林们齐声跟随先知欢呼:“真理已来临了,虚妄已消灭了1

  麦加全城以相信了伊斯兰教,先知把麦加圣城定为伊斯兰教的神圣中心。麦加的解放,是伊斯兰教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辞别朝觐教历10年(632),先知归真前几个月,亲率10万穆斯林大军赴麦加朝觐,依律完成了各项朝觐功课,这成为以后的朝觐定制。然后在阿拉法特山,发表了著名的“辞别演说”,指出穆斯林是兄弟,彼此的生命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多神教徒和蒙昧时期陋习,都应取缔。号召穆斯林严格遵循安拉的经典和先知的圣训。在朝觐期间主麻日的一次讲演中,对五功制度重加总结。最后,向穆斯林大众宣读了最后的启示:“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了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给你们的恩典,我选择伊斯兰教做你们的宗教。”

  返回麦地那三个月后,先知患重病,治疗无效,荣归真主。圣妻阿绮舍和众弟子们将先知埋葬于他生前的卧室。圣陵位于今日麦地那圣寺一角。

  6.穆罕默德名言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你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同样重要)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学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鲜血更神圣。

  人生应当自摇篮学习到坟墓。

  如果知识存在于遥远的星际,波斯人将到达星际。

  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智慧是最高贵的财富;自矜是凄凉地自我孤立。

  骗子不是我的教民。

  有钱拖债是迫害债权人。

  慈爱生物,蒙得真主的慈爱。即使宰牲也当减轻其痛苦。

  优越在于:他拒绝你,而你赏赐他;联络断绝者;原谅迫害者。

  (法官)主持关键时刻的公正,强于70年的副功。

  谁欺侮了和平共处的异教徒,便欺侮了使者(穆罕默德)。

  虽不利自己也当说真理。

  胃是百病之府,重食是百病之根,节食是百药之首。

  你们不能以钱广济人,可用美德广济人。

  乐园在母亲的脚下。(孝敬父母,教育子女)

  7.历史学家的评论

  20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个图书俱乐部计划出版一套伟人传记,事先在读者中作了一次民意测验,询向他们所希望列入这套丛书的伟人姓名。出乎预料,在大多数选票上赫然名列榜首的竟是穆罕默德。

  美国的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影响历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居首位,他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可能会使一些读者感到惊奇,也会使另外一些读者发生疑问,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无独有偶,美国国际新闻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曾向一批有身份的读者征询答案:“怎样才是一名伟大的领袖?综观历史,谁能当此重任?”美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尤里斯·马塞曼对这两个问题作了以下回答:“一位伟大领袖必须起到三种重大作用:第一,为被领导者谋求福利;第二,建立一个令人们在其中能有安全感的社会组织;第三,提出一套使人们真诚信仰的思想体系。综观人类全部历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种作用的伟大领袖,只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许就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领袖”。

  美国东方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道:“从来没有任何宗教以如此迅速和直接的方式,实现如伊斯兰教那样的世界性影响和变化。而且,从来没有一位新宗教的传播者,作为他那个时代和民族的宗教领袖,像穆罕默德那样完美。穆罕默德的个性和他的启示,他的启示和政治,他的政治和他的民族的文化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伊斯兰教的大厦里,以致必须统筹考虑它们相互交替的影响。就是现在,如果我们不依据伊斯兰教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也不可能正确说明穆罕默德的历史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英国著名史学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一书中写道:“穆罕默德是国王,也是教皇。但他是一个没有以教皇自居的教皇,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王,既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护卫队;既没有王宫,也没有固定的税收,倘若有人说他是借神权统治的话,那么穆罕默德便是这样的人。因为上帝赋予他一切权柄,既不需要证书,也不需要维护者。”

  休慈斯在《伊斯兰辞典》中写道:“穆罕默德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自己是个文盲,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经典,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1/5的人类所崇敬,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穆罕默德说,这是永恒的奇迹。它的确是一种奇迹。”

  近代英国史学界权威卫尔斯说:“穆罕默德在不足1/4世纪的短时期内,便征服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波斯和罗马,把历史颠倒过来,同时,他又驾驭了定居于炎热的沙漠、以英勇大胆和守旧著称的民族—连罗马帝国都无能战胜的阿拉伯民族。既是这样,谁还怀疑穆罕默德显示神迹,借以战胜敌人的力量是来自上帝的呢?”

  德国史学家狄更斯博士在他的名著《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一书中写道:“穆罕默德已经把他的族人从企图灭亡他们的恶魔手中解放出来。换句话说,他已经把他们从两族互相仇杀的灾难中解放出来。这种成功的创举,过去即使可能,也没有人敢尝试。穆罕默德将无数个部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他灌输给他们的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这两种力量,不仅使他们摆脱了外来的一切束缚和压迫,而且还使他们成为一个名声显赫的伟大民族。这种近乎奇迹的功勋,仿佛是在他们身上潜伏着一种天才,让他们去创造历史。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象,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开辟一个新纪元。”狄更斯博士又写道:“现在我们不得不问一问自己,什么因素使穆罕默德能发挥这样非凡的优势?他在与阿拉伯人交往的过程中,在极短的时期内,获得如此极不寻常的成功——全体阿拉伯人都服从他的意志。“他自己是一个阿拉伯人,他的确不是一个诗人。他从来也不曾希望自己是一个诗人。但,代替诗人天才的是他那具有天赋的、动人心弦、气势磅礴的雄辩才能。这种雄辩才能是以真诚的宗教感情为后盾,它比任何创作的诗词更能深刻地感动着贝杜因人,况且,他自己又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更加有助于阿拉伯人对他的信仰。因为勇敢、大胆、刚毅、果断在阿拉伯人看来是最高贵的品质。同时,他又提倡民主平等,这也是与阿拉伯人意气相投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他常常拒绝人们对他的特殊敬仰(个人崇拜),他只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他们同胞中的一分子看待,他不愿别人以‘他有神通力’来尊敬他,也不愿利用机会让别人给他一个‘奇迹创造者’的声望。当阿拉伯人要求他显示奇迹证实他的神圣使命时,他便简单的答复:‘奇迹便是真主的启示’,他不过是为真主服务的工具而已。“他对任何人都是和蔼可亲,他看病人,他亲自为亡人举行葬礼,这都是由于他平素宽厚待人与天性无限仁慈的缘故。”“他的庄严仪表配合着他那双不可思议的炯炯有神的眼神,使得每个接近他的人都肃然起敬。同样的特征也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圣训中。圣训对每个人都是简明易懂的,他对每个人都是用这种方法谈话。”“他颁布了许多禁令,这些被禁止的事,在过去已危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命,两族互相仇杀与杀婴儿的恶习被永远禁止了,赌博、高利贷和饮酒也被严格地禁止,原先拜偶像的一切形迹也被消灭,许多法律的条文都反对虐待奴隶,纵然不能完全铲除奴隶制,至少已经为改善奴隶生活,并于最后消灭奴隶制铺平了道路。”“一般说来,穆罕默德是宽大而温厚的,他只是对那些企图消灭伊斯兰的人们采取严厉制裁。至于他自己,即使在发怒时,也是温和而可以克制的,这点明显地表现在征服麦加后,他对劲敌的态度上。”

  法国政治家兼史学家马塞尔·佩鲁东在他的名著《马格里布通史》一书中写道:“当穆罕默德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什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复,可以因他们是偶像崇拜者和长期为敌而予以惩罚。但是,他却同他的助手们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恕了他们,只想到要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无疑,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然而,这也是他生性仁慈的不容置辩的证明。他虽然已经是一个显要人物了,但是,他是从苦难生活中过来的人,他却像父亲一般地爱他的人民,他知道他们的缺点,耐心地考虑着可能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在那样变化无穷、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在那些既是贪污腐化者,又是贪污腐化的受害者的阿拉伯中间,他这个阿拉伯人却坚定而又廉洁,他从未丧失过他的威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穆罕默德用革命方式改善了阿拉伯妇女的命运。在他以前,唯一的一条律例是:男人可以随心所欲,在任何情况,不管男人怎样作为,都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尊为立法者的穆罕默德把合法的妻子限制为四个。他规定了丈夫对每一个妻子的义务——公平、帮助、爱悦和养育。他曾提出,每个家庭要保留一部分财产以便在丈夫死亡时,分给每一个妻子。他使得人们对母亲更加敬重,他取消了阿拉伯人古老习俗中单方面可以离婚的最坏规定。‘上帝所倡导的只是:他最喜爱的莫过于解放奴隶,最憎恶的莫过于离婚。”

  英国政治家兼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简史》一书中这样写道:“穆罕默德是孤儿出身,自幼贫苦,因此他所制定的法律特别照顾孤儿、奴隶和被欺压者。”“穆罕默德在极显赫的时代,仍过着默默无闻时代的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居住在泥土筑成的只有几个房间的一所小房子里。前面有一个院落和一道围墙,像现代阿拉伯的旧式房子一样。常常有人看见他在家里补缀自己的衣服,他的人民随时都可以到他那里去访问他。”

  大马士革教区牧师法尔西教授说:“穆罕默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以后的时代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的人物,他传来的宗教是尽善尽美的。“穆罕默德确实把四千个科学方面、社会方面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寄存在他的纯洁的教律中,任何一个公正的法学家都会承认他奉上帝的名义召唤人们信仰的这种教律的优越性,因为它是合乎科学逻辑,是适合改进社会制度的。”“穆罕默德确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大伟人,因为他确已将一个散漫无纪的阿拉伯民族统一起来了,使他们成长为闻名于世的一神论民族,他将一个伟大的宗教带来给他们,对他们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并列举了彼此互相交往的原则,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宪法都进步、都完善。”

  英国大哲学家卡莱尔在《论英雄先知》一文中写道:“穆罕默德是一位英雄的先知,自从他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上,看吧!无人注意的,变成世界闻名的了;微小的,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英国史学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一书中又写道:“穆罕默德从他的事业开始时起,直到他生命终结,只用了一个称呼他的称号—上帝的真正使者。将来有一个时代必将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最进步的哲学家和最虔诚的基督徒都甘愿用这个称号向他致敬诚服。”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米勒说:“穆罕默德以言辞明白及宗教简易见称,他所完成的事业,为理智惊诧,历史上找不出像他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唤醒人心、复活仁义,提高道德的维新家。”

  英国大哲学家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又写道“我爱穆罕默德,因为他没有虚饰与做作的性格,他是一个旷野中的自助的人,他没有卖弄的夸耀,也没有过分的谦恭,他穿着自己补缀的衣服,用简明的言辞和罗马皇帝与波斯皇帝谈话,他向他们指导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所应做的事。穆罕默德是最伟大的先知,他是和平的创始人。”

  法国大诗人拉马丁在《西方学者眼光中的穆圣》一文中写道:“穆罕默德的生活便是参悟、思考、奋斗,他指责族人的虚伪、无知、荒唐,而他自己却聪明、大胆、豪爽,他在仇敌中间教化了23年,受尽了讥笑和讽刺,但他却努力于传达自己的使命,热心宣传他的教化,他确信最后必然胜利。因此,他注意天命的宣扬和伊斯兰信条教律的创设。果然,在他逝世后不久,伊斯兰教丕炽丕昌,他所表现的一切,都足以证明他毫无欺骗与虚伪。“穆罕默德是一位哲学家、雄辩家、立法家、军事家和思想的解放者,他曾在地上创建了20个王朝,在天上开辟了精神的寄托所,具备这些优点的这位先知,若把他放在人类的天平上,谁比他更伟大呢?除了这位完人外,谁能达到这样超绝的境地呢?”

  “他是个孤儿,在他的成长中,富有怜悯心,疼爱贫苦人﹑孤寡﹑奴隶和不幸的人。20岁时,他经商很成功,后来被一位富有的寡妇商人雇佣,为她率领一个远行的骆驼商队。在他25岁时,他的雇主为他的诚实着迷,向他求婚。新娘比他年长15岁,结婚后成为贞洁的妻子,与忠实的丈夫欢度一生。”(《伊斯兰﹕被误解的宗教》,作者JamesMichener。)

  “啊!在那位荒漠之子的心灵深处,透过他的黑色眼睛和敞开的胸怀,证明他的诚实,他没有任何野心。一个伟大而沉默的男子,天公要他诚实,委任他特殊的使命。当时所有的人,只知循规蹈矩恪守传统,在道听途说的神话中得到精神满足,而他,与众不同,抛弃了传统的礼仪和虚假的掩盖,孤身一人,说出了心里话,与现实对抗。从他身上喷发出天地造化的无穷威力,雷霆万钧,而又光彩夺目。他向公众昭示了天地造化的奥秘事实,一扫传统的道听途说的神话,他直截了当地呼喊﹕‘就是我!在这里/神圣的天公的意欲,命令他说出真理。他的一切行为,表达了天公神灵的声音。那个真理的声音,人人都必须聆听,举世无双,除此之外,都是从风中传来的道听途说,都不可靠。”(《英雄与历史上的英雄崇拜》,作者ThomasCarlyle。)

  “肯定地说,他具备所有历代列圣先知的两个特点。他的慧眼所及,是造物主的真理,没有其他人同他分享﹔他内心里充满了向世人展现这个真理的冲动,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心力。”(《穆罕默德﹑佛祖与耶稣》,作者DrMarcusDods。)

  “穆罕默德人品高尚和行为端正的最强有力证明,是追随他的早期伊斯兰弟子们,他们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或家族亲属。这些人最了解他,知道他的底细,他的任何虚假行为和虚伪表现不可能瞒过这些最贴近他的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外面一套,家里一套,不论怎么巧妙地乔装打扮,也无法长期把自己伪装起来。”(《向穆罕默德古兰经表示道歉》,作者JohnDavenport。)

  “为了维护他所宣传的自由,他被迫作战,参加战斗,时势造英雄,他成为军事领袖。他虽然多次被迫上战场迎敌,但是每次与敌人力量对比,人员与武器都是劣势,甚至一与五之比,他却出奇制胜多次获得奇迹般的成功。”(《伊斯兰﹕被误解的宗教》,作者JamesAMichener。)

  “他的伟大思想与他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他处理公务平易近人,没有任何华丽词语的装饰。当他身处王爷的位置上,还是他自己动手修补皮靴和粗毛外套,自己动手挤羊奶,打扫房间和生火做饭。他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是蜜枣和清水,乳制品和蜂蜜是他的奢侈品。在长途跋涉的旅途中,他同下属们分享干粮。他劝导人们要仁慈,在他逝世时留下毫无分文的钱袋,就是他真心实意的最好证据。”(《向穆罕默德和古兰经表示道歉》,作者JonhDavenport。)

  “远大的抱负,脚踏实地的行动和惊天动地的成就,这是检验伟人智慧的三个要点。根据这个标准,在近现代历史上,还有哪个英雄敢同穆斯林相比?历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大英雄,他们的功绩或者是指挥过一支强大的军队,或者制定过严厉的法律,或者建立过地域辽阔的帝国,仅此而已。他们的成就,就算作是历史业绩,只不过是物质性的实物存在,都在他们公德圆满之后,与他们的躯体同归于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这个人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确定了严明的法制﹑奠定了庞大帝国的基础,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他的忠实臣民,而且相传几十个朝代。更有甚者,他发起的世界运动,推倒了圣坛,铲除了神像,扫除了宗教,改变了人的思维和信仰,洗涤了人的灵魂。他就凭借着一部经典的力量,其中每个字都是法律依据,他创造了一个世界民族,把不同的种族﹑语言和血统,都合并在一起。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帝国,在这个帝国之中,产生了无数的哲学家,演说家,传教士,勇猛的武士,思想征服的学者,维系传统不变者,以及二十多位王位继承者。请允许我动问一下,不论从哪种标准检验伟人的智慧,还有谁能胜过穆罕默德?”(《人类智慧的历史》,作者AlphonseofLamartine。)

  “他随时准备为自己坚定的信仰从容就义,而跟随他的那些灵魂高贵的人们,对他深信不疑,推崇他为领袖,理解他所宣布的终极目标。所有这一切,都证实了他的完美人格,实实在在。如果假设他是一个江湖骗子,恐怕会给我们自己造成更多的自相矛盾,无法把事实解释清楚,反而越抹越黑。不幸的是,天下所有的历史伟人,唯独穆罕默德没有被西方人接受。如果我们真想理解穆罕默德,说真话,那么,对他所宣传的真理与完美的人格不仅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事实,而且也应当改正我们从老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错误。”(《在麦加的穆罕默德》,作者WMontgomeryWatt。)

  “凭我们凡人的眼力看不到穆罕默德的人格全貌,我们只能看到他的一部分。他留下的遗产多么光彩夺目啊!我们看到,他是先知,是将军,是国王,是武士,是商人,是宣教家,是哲学家,是政治家,是演说家,是社会改良家,是孤儿养育者,是奴隶袒护者,是妇女解放者,他又是公正的大法官,又是尊贵的圣人……。他所扮演的所有这些角色,他所展现的所有这些品行,构成了他无与伦比的英雄品质。”(《穆罕默德﹕伊斯兰的先知》,作者KSRamakrisshnaRao。)

  “穆罕默德应当被称为是人类的拯救者。我深信,假如有人能像他那样主宰现代这个世界,他必将有能力解救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且给世界带来人们渴望的和平与幸福。”(《真正的伊斯兰》,作者GeorgeBernardShaw。)

  “凡是研究过那位阿拉伯先知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对那位伟人表示敬佩,他知道向人们传授的信息,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清楚,因为他是万灵主宰派遣到人间的一位使者。虽然我向你们提供的知识,在许多人看来很普通,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每次重读这些资料时,都有新的感受,对这位阿拉伯伟大导师的新敬仰油然而生。”(《穆罕默德的生平与教诲》,作者DrAnnieBesant。)

  二、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630年~1258年)是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j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们的帝国”)。公元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创立了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到8世纪中叶,疆域东起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帝国的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麦加-麦地那,倭马亚王朝时移至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时又迁至巴格达。8至9世纪为极盛时期,商人足迹遍及世界广大地区,在继承发展古代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民族矛盾和内部分裂等原因,逐渐衰弱。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国灭亡,被并入蒙古帝国。

  1.历史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公元7世纪30年代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领导下统一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中国史书称之为大食。西方史籍称之为萨拉森帝国。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到他逝世时(632),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穆罕默德之后,阿拉伯国家的首脑称为哈里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选举产生。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632~634在位)恢复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先后征服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叙利亚(636)、巴勒斯坦(637)和埃及,占领了从波斯湾到高加索,从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广大地区,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矗欧麦尔还在辽阔的领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体制。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644~656在位)东灭萨珊王朝(651),西达北非昔兰尼加。在位期间,阿拉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和教派分歧日趋激烈,奥斯曼本人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656~661在位)先后被杀。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是帝国的君主。

  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贵族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东线,征服了布哈拉、撒马尔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区。在西线,攻占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后,于711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安达卢西亚。后在入侵法兰克王国的普瓦提埃战役(732)中战败,退回西班牙。至8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中亚河外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封建军事帝国。

  倭马亚王朝仿效拜占庭帝国的政体,设置了政府机构,并继续实行由阿拉伯军事贵族执政的政策。封建土地制度逐渐完备,被称为伊克塔的封建采邑日益增多。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正式语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须用阿拉伯文书写。

  8世纪20年代以后,阿拉伯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内讧不止。一直受歧视、受压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纷纷揭竿而起。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750~754在位)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曼苏尔(754~775在位)时迁都巴格达(762)。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时期,帝国仿效波斯旧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重视兴修水利,使肥沃的新月地带、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的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帝国境内的丰富资源和过境贸易,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巴格达成为著名的世界商业和贸易中心之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伊斯兰教已成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

  9世纪中叶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衰落时期。突厥将领握有军权,专横跋扈,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如阿拉伯人在北非的西部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789~956)和艾格莱卜王朝(800~908);在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929~1003);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塞尔柱帝国,以及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171~1250)。此外,还有两个哈里发王朝:一个是法蒂玛王朝。该王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衣大食”。另一个是由倭马亚人后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29~961在位)在西班牙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929~1031),建都科尔多瓦。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及其后的两位统治者在位时期,阿拉伯人在西部的统治达到极盛时代。当时,科尔多瓦与巴格达和开罗齐名,成为阿拉伯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对阿拉伯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8世纪70~80年代的蒙面人起义、816~837年的巴贝克起义和869~883年的辛吉起义,给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到10世纪中叶,王朝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哈里发失去了一切世俗权力,只保留了宗教领袖的地位。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领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阿拉伯帝国遂亡。

  2.扩张

  阿拉伯(Arab)帝国形成之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Khalifa)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100多年的扩张运动。在传播伊斯兰教和对异教徒圣战的旗帜下,沙漠中的牧人变成强大的战士,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Byzantium)和波斯(Persia)的南部边疆。他们前进,他们作战,他们征服,他们拿着《古兰经》与宝剑,通过血与火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1)正统哈里发的扩张

  镇压了内部反对势力后,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Bakr,573~634)随即向叙利亚(Syrian)方面发动了扩张战争。巨大胜利的强烈刺激下,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欧麦尔(Umar,586~644)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同时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进攻。被称作“安拉(Allah)之剑”的哈利德(Khalid,?~642)将军,率领阿拉伯人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YarmukRiver)畔一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Damascus)。哈里发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Jerusalem)于638年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攻击,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悲哀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1

  占领叙利亚后,阿拉伯人乘胜挥师东进。637年,哈里发的军队占领了伊拉克(Iraq),并向波斯腹地不断推进,最终于642年彻底击败了波斯军队,征服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波斯帝国。与此同时,西征大军也捷报频传。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Egypt),在科普特人(Copts)的支持下获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642年,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Alexandria)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Osman,574~656)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在他的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的铁骑先后征服亚洲的呼罗珊(Khorasan)、亚美尼亚(Armenia)、阿塞拜疆(Azerbaijan)以及非洲的利比亚(Libya)等地区。为了进一步控制地中海,奥斯曼征集小亚细亚(AsiaMinor)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2)倭马亚王朝的扩张

  经过长期的内战,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Mu`awiyah,600~680年)夺取了哈里发的宝座,开创了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Umayyad)王朝。当政权得到巩固后,倭马亚王朝全力推动扩张战争,穆阿维叶成为哈里发不久,就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派出了自己的军队。

  在东方,阿拉伯人于664年占领阿富汗(Afghanistan)地区,然后分作两路,北路军侵入中亚,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尔(Pamir)遇到中国军队才停下脚步。南路军攻入印度河(IndusRiver)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大小邦国。在北方,阿拉伯帝国的兵锋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由于拜占庭帝国的顽强抵抗,阿拉伯人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哈里发征服拜占庭的野心终究未能实现。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在非洲北部最后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Tunisia)直到摩洛哥(Morocco)的广袤土地。阿拉伯帝国使非洲的柏柏尔人(Berbers)归依了伊斯兰教,并以他们为主力组成军队,跨越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Strait)进攻西班牙(Spain),征服了西哥特王国(VisigothicKingdom)。732年,哈里发的军队穿越比利牛斯山(Pyrenees),进攻法兰克(Frankish)王国,在普瓦提埃(Poitiers)附近被法兰克人击败。

  至此,阿拉伯帝国的大规模征服运动终于落下帷幕。

  (3)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成果

  正统哈里发和倭马亚王朝的大规模扩张运动,为阿拉伯帝国开辟了辽阔的疆土。到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BayofBiscay),南自尼罗河(TheNile)下游,北达里海(CaspianSea)南缘,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土地,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国家而不是伊斯兰教的扩张。在被征服地区,非伊斯兰教徒并没有被强迫改变信仰。事实上,阿拉伯统治者往往并不鼓励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改信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帝国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赋税,要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如果人民大量皈依伊斯兰教,则意味着阿拉伯帝国的财政收入将大大降低。

  经过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阿拉伯帝国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哈里发不再是阿拉伯部落联盟的酋长,而是一位东方的神权君主。他的权力不再依赖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官僚体系和常备军的基础之上。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下,广袤疆域内各个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渐融合,最终于几个世纪后形成了全新的阿拉伯文明。

  3.政治

  除保持伊斯兰教神权统治原则外,阿拉伯帝国大量吸收以拜占庭帝国为主的其他文明国度的制度,形成一种伊斯兰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阿拉伯帝国的继承制度既不同于中国的宗法制,也不同于西方的长子继承制或是被某些地方所采用的幼子继承制。穆罕默德生前并未规定伊斯兰政权首脑的产生方式,但倾向于选举制。阿拉伯帝国的最初四任哈里发也都是经统治集团选举产生的。但穆阿维叶利用其权势,立己子为继承人,从此建立倭马亚王朝,开始了哈里发世袭制。然而这种世袭制的继承人并没有固定为前任哈里发的长子或其他亲属,在《古兰经》和“圣训”中也没有根据。所以强有力的王子很容易找到理由,与其父辈所立的王储争夺哈里发宝座。阿拉伯帝国,尤其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经常因继承问题而爆发内乱,甚至是大规模的内战,严重消耗了帝国实力,造成社会动乱,也为诸如波斯人巴尔马克家族、布韦希家族,突厥人近卫军等势力抬头,甚至尾大不掉,最后架空哈里发创造了条件。

  元首—哈里发

  中央官制—军政官员、税收官员、宗教官员

  地方官制—五大行政区:总督(军政官员)、税务官、法官(专司穆斯林案件。非穆斯林由各自宗教领袖负责)

  4.经济

  出产:富饶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粮仓”,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