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印度河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是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多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然而,50多年后,在以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在东西达1600千米、南北达1400千米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千米处的马享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这才想起了50多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动的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而且人们还发现这些遗址虽然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哈拉巴出土的印章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因为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根据印章只在马享佐·达摩和哈拉巴发现,专家推断,马享佐·达摩与哈拉巴都是都市,当然这只是推测。

  为了进一步证实马享佐·达摩的都市性质,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马享佐·达摩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米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的建筑等,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这似乎显示了当时这个城市的富足。

  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米,市民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是由烧制过的砖块建成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其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的许多现代都市也未必能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水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后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建设的城市。这是一个什么样形态的社会呢?为什么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平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埃及的贫富悬殊呢?

  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马享佐·达摩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因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像,于是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宗教遗物。但有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家族或个人的保存品,不能说明整个国家具有宗教性质,况且出土的近3万枚印章有神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谜团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只要能够释读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释这个文明的来龙去脉了。其实,文字固然可以使人了解整个文明的起源和衰落,但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仍须从多方面研究,才能触类旁通。

  究竟是什么人创造了这个文明?人们曾以为它是受其他文明影响发展起来的,但进一步考古发现,无论是文字还是印章都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对出土的人类骨质鉴定也表明这里的人混合了许多人种的要素,不是现在已知的某个特定民族的。

  那些当时在今天已经无法居住的地方建设如此高度文明的城市的人,如果不是印度人的先人,那又是什么人呢?印度河文明是怎样被废弃的?后者可以从马享佐·达摩出土的人骨上找到一些线索。这里出土的人骨表明人们都是在十分奇异的状态下死亡的,换言之,死亡的人并非被埋葬在墓中。考古学家发现这些人是猝死的,在一般的古文明遗址中,除非发生过地震和火山爆发,否则不会有猝死的人。

  马享佐·达摩没有发生过上述两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内被发现的,有不少居室的遗体成堆地倒着,令人惨不忍睹。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的遗体用双手盖住脸呈现出保护自己的样子。如果不是火山爆发和地震,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事件能令这些人瞬间死去呢?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们提出了流行病、集体自杀等假说,但均被推翻了。无论是流行病还是集体自杀,都不能解释“一瞬间”死去的现象。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卡哈博士的报告说:“我在9具白骨中均发现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当然不是火葬造成的,也没有火灾的迹象。”是什么样的异常高温使马享佐·达摩的居民猝死呢?人们想起了一些科学家推断的远古时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发生的核战争。马享佐·达摩遗址与古代假想中的核战争有无关系呢?事实上印亚大陆是史诗神话中经常传诵的古代核战争的战场。公元前3000年的叙事诗《马哈巴拉德》中记叙的战争景象一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之惨景,提到的武器连现代化武器也无法比拟。更重要的是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惨痛记忆留传至今,实非“广岛”事件所能相提并论的。

  另一首叙事诗《拉马亚那》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马享佐·达摩的称呼。据当地人说:1947年印巴分治后属于巴基斯坦而被禁止发掘的马享佐·达摩,有不少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沙子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答案似乎出来了。但毕竟是推断,虽然科学家越来越相信地球上出现过数次文明被毁灭的现象,但在下结论以前,要人们信服马享佐·达摩的灭亡与核战争有关还为时过早。

  有人认为,印度河文明与其他文明是同时掘起并存的。大概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发展之初,受到过外来文明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高度文明。

  还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尽管有关印度河文明的来源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过去、现在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奉献着无法取代的财富,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一环。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