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诺亚方舟

  不仅仅是《圣经》,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关于大洪水和方舟的神话。据说因为有了那条船,人类和各种动物才得以逃脱上帝愤怒的惩罚。人们总想知道有关诺亚方舟的一切,比如它的大小、建造所用的材料、航行日期和停泊地点等。为了寻找这条神秘之舟,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进行了上百次探险,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它的秘密难道真的被永远冰封在亚拉腊山中了吗?

  诺亚方舟化成了石头,矗立在《圣经》中所说的停泊地点,即土耳其亚拉腊山将近5000米高的冰山上。这座山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惩罚之山”,因为它经常发生雪崩和山崩,终年有隐匿在烟雾中的大裂缝、地震和火山放出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还有雷击的危险,所以对该山进行的几十次探险终以失败告终。

  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登上亚拉腊山的探险者是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帕罗特,他于1829年登上了那座山,但并未找到诺亚方舟留下的明显遗迹。不过,他欣赏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东正教神父们顶礼膜拜的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很像是用《圣经》里记载的那艘船上的木料制成的。到1955年为止的历次探险同样未能获得成功,但随后,法国工业家弗尔南·纳瓦拉在到亚拉腊山进行第三次探险后,带回一根橡木梁,他断言隐约看见了冰川下有一条船,这根梁便是从船上掉下来的。

  最初的一些分析似乎证实了这位业余考古学家的叙述:利用碳—14所作的检验证明这件发现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不过,一个专家组反驳说,如果它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米的冰川之下,那么释放的碳—14与分析中所显示的结果会完全不同。纳瓦拉用4个实验室的观点进行反击,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暗示,这块木头可能是亚拉腊山斜坡上古代伊提人的建筑材料。

  1919年,公众终于见到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摄的,在它上面可以隐约看出冰川下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而之后利用雷达和深层探测器进行的地质考察,却显示了这个斑点只是亚拉腊地区岩石共有的一种异常结构。对诺亚方舟的寻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重新开始。由于军事档案的解密,美国政府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3000米的高空可隐约看到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的“异物”。但是,这些照片究竟能说明什么呢?

  支持诺亚方舟理论的人十分肯定:“这就是诺亚方舟。”实际上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巧合:这个“异物”距纳瓦拉找到那块木头的地方只有几百米,而那块木头是在位于“阿赫拉峡谷”附近的埃奇米阿津修道院找到的。可是,在地质学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爆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是由于终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下滑导致的不正常的积雪堆积物。然而这并非是对诺亚方舟存在论的唯一反驳。这些反驳意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场洪水要淹没一座高5000米的山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认为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的人反驳说,大洪水过后,在公元前3000年,一些难以置信的地壳构造运动可能将这个山脉抬高了。

  于是亚拉腊山,尤其是西坡的帕罗特冰川、东北坡的阿赫拉峡谷和阿比科2号冰川成为了研究人员偏爱的地方。

  如果说《旧约全书》上的文字引发的几次探险是失败的,但我们还是能从《古兰经》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中得到更多的线索,即使它们尚未有明显的科学依据。事实上,据这本圣书记载,诺亚方舟可能停泊在土耳其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古迪·达哥的山上,这座山被西方人称之为朱迪山,也叫哥尔迪雅娜山或尼布尔山,但现代的地图上对这座山几乎从未提及。它位于亚拉腊山以南300千米。重要的是,这座山与尼尼微这个考古景点非常近。在那里找到了一些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上面记载着《吉尔伽美什史诗》。尼尼微距底格里斯河只有40千米,那个地区经常发洪水。这块土地在《圣经》中被称为“亚拉腊地区”。

  实际上,《创世纪》中记载诺亚方舟并非停泊在一个山峰上,而是位于“亚拉腊山脉”。英国的女考古学家格特鲁德·贝尔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探测,并辨认出一种令人想不到的诺亚方舟的石头结构。这种罕见的结构早就被当地人称为“诺亚方舟”了。

  这个物体长170米、宽45米,形状像一条船,同《创世纪》中所描绘的诺亚方舟相似。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这里进行了6年的考察研究,他们拍摄了空中照片,并用一架特殊的仪器对这个地区实施勘测。这架仪器使用比一般雷达系统更高的频率工作,因此可以“看见”冰层以下更深的地方。他们假设它是5000年以前制造的,甚至一些人还认为它是《圣经》中那条船上层的甲板。

  在《古兰经》的指引下,大卫·德索尔德称,在海拔2300米高的朱迪山辨认出了石化了的诺亚方舟残骸。同样是在这一地区,他还找到了11块古代航海者巨大的压舱石。在这一地区附近采集的一些其他数据似乎证明了诺亚方舟的存在:这些数据首先显示了它有一个不寻常的氧化铁层,它们可能是用来加固船体的铁链。其次便是从一端挖掘出的巨大物体,它们可能是“压舱石”,古代的船只都拖着这些东西,以便行驶更加平稳。纽约大学的大卫·法索尔德肯定地说:这就是诺亚方舟。然而,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劳伦斯·柯林斯领导的一个地质学家小组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天然的岩石结构。土耳其政府发起的挖掘工作和用放射性碳深入分析的最终结果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尽管许多科学家都对诺亚方舟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大胆的推测,但诺亚方舟的存在与否至今还是一个问号。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