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海底珍宝公墓

  在寂静的海底世界里,沉睡着比人们想象还要多的财宝。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每隔29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在16世纪,每100艘从美洲殖民地开往西班牙的“金银船”中,就有45艘被海盗或被风暴击沉到了海底。直到19世纪初,被海盗和风暴击沉的货船仍达30~40%。仅法国海军部发表过的一个正式统计数字表明,每年沉没在法国沿海的船只就达350~500艘之多!每一艘沉船几乎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笔财宝,更不要说当年那些专运金银珠宝的大帆船和各种各样的大货轮了,这些船上往往都载有难以估价的稀世珍宝。于是,这些沉船在海底形成了庞大的“珍宝公墓”。

  历史上有名的一艘沉船是1643年沉没在圣多明各北面的大型船舶“康塞普西翁的圣母玛丽亚号”。这艘沉船吸引着好几代探险家,据说至今它仍沉睡在圣多明各的普拉塔港东北300千米和特克斯群岛东北方180千米之间的海底。

  第一个企图打捞这艘沉船的是侨居美国波士顿的英国人威廉·菲普斯。他在1685年为征集打捞资金曾首次发起成立“探险绅士”之类的股份公司。1686年,他在加勒比海一处被称之为“银滩”的海底,发现了一艘被认为就是“康塞普西翁的圣母玛丽亚号”沉船。他从这艘沉船中打捞上来价值约20万英镑的财宝。后来,他带着32吨黄金返回了伦敦。这在当年寻宝史上是最耸人听闻的一件大事。威廉·菲普斯本人也因此被英国国王晋封为贵族,被任命为马萨诸塞总督,成了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海底沉宝最多的地方据查证是在拉丁美洲北部的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在北大西洋南部大安德烈斯群岛、小安德烈斯群岛和中美、南美大陆之间,西北有尤卡坦海峡连着墨西哥湾,西南经巴拿马运河通往太平洋,东西最长处约28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400千米,面积达37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491米,最深处的开曼海沟达7680米。

  自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横渡大西洋时到达这里以来,被风暴和海盗击沉的各种满载金银珠宝的船只数以千计。除加勒比海外,南非的好望角海底也沉睡着数百艘沉船,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年荷兰人运载财宝的船舶。黄海、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巴西的沿海,以及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南部的沿岸,也都是沉船比较集中的海域。

  有一个外号叫“桅帆”的水手弗朗西斯·马尔什曾经对法国“寻宝俱乐部”的成员讲过这样一则传闻:“我在墨西哥的马德罗、在阿根廷的拉斯帕尔马斯、在多米尼加的普拉塔港,都听说过在大西洋马尾藻海附近的某个海底,存在着一个‘珍宝公墓’。从15世纪以来,数以千计的西班牙船只驶进这里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踪影,杳无音讯。马尾藻海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海域,人们一直传说,在海底的不深处有一处岩石,当一艘船出事后,并不总是直接沉入海底,而是经常被漩涡卷进深渊,从而使遇难的船只远离出事地点而不知去向。据说,地球上1/10的黄金都沉没在那里,其中某些地方海深还不到30米。另一个‘珍宝公墓’在古巴的贝尔穆德斯东南处,第三个‘珍宝公墓’在阿根廷的科里昂特角460千米的外海,第四个‘珍宝公墓’在智利的奇洛埃岛附近,第五个‘珍宝公墓’在塞内加尔的佛得角(绿角)海底。虽然没有人能够指出‘珍宝公墓’的确切方位,但可以推测出在那里或其他地方某个海底深处,一定堆积着满载古代金币、银币和珍宝的沉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事档案也可以扩大人们的搜索视野。正是由于这些档案文献,使人们有可能进一步确定沉没在科西嘉岛西北的4箱600公斤重黄金的“隆梅尔之宝”的位置。也多亏了这些档案文献,人们才找到了“阿波丸”沉船的确切方位。“阿波丸”是一艘日本货轮,满载着日本人在其占领下的港口里掠夺来的珍宝。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沉没在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丹麦和挪威之间)里的德国潜艇中,也有不少装载着黄金、白银以及国家机密等珍贵物品。

  在威廉·菲普斯的寻宝时代,人们用当地的潜水员去寻找海底沉宝。现在,人们则是用精密的尖端科学技术装置,其中有通过回声来测量海底地形的声呐,有探测是否有金属物品的质子磁力仪,有挖掘泥浆的水喷管以及吸扬式挖泥船、海底微型摩托车和微型定位潜水艇等。

  按惯例,一般沉船被发现以后,“沉宝”发现者应该在48小时之内去有关国家的航海事业管理局进行申报。沉船之物属于在其领海之内的国家所有。按照传统的办法,“沉宝”发现者可领取自己发现的一部分物品。在法国,一般是1/3;有些国家是对半分;在另外一些地方,像佛罗里达,只给发现者25%的物品。但有的国家,像希腊和土耳其,是绝对禁止人们私自打捞海底沉宝的;也有一些国家,像北欧国家,则是寻找潜水人员进行合作以打捞海底沉宝。英国财政部在1950年曾经同国内一家打捞公司达成协议:打捞一艘沉没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底的英国货轮“帝国庄园号”上的70块金砖,捞到的金砖70%归打捞公司,其余归英国国库。打捞前英国政府预付2.5万英镑作为工程准备费用。条件虽然很优惠,但打捞公司面临的却是一项艰难复杂的打捞任务,因为这一带海域环境特别恶劣,不仅多雾多风,而且还有又冷又急的海底暗流和浮冰。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直到1973年10月他们才终于从海底捞起了全部沉金。

  1976年10月,在面临墨西哥湾的维拉库鲁斯附近海湾的浅海中,当地的一位渔民发现了金质护胸、金条以及宝石等50多件文物。墨西哥的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财宝很可能是古代阿斯泰加帝国传说中的“门泰斯玛财宝”的一部分,从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墨西哥,传说古代阿斯泰加帝国的门泰斯玛王在1519年对西班牙科尔泰斯进行残酷征服时,把财宝秘密藏于某处。科尔泰斯人为了找到这批财宝,曾拷问该帝国最后的统治者——查乌泰茅克,逼其说出藏宝之处,但该王至死不说,这一秘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

  负责调查这些文物的迈德林·维拉库鲁斯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没有肯定这些文物是传说中的财宝的一部分,但他强调指出,其中大部分珍宝是在700多年前制成的,特别是金护胸,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物。并且,他以装载有如此珍贵货物却未发现殖民地时代的沉船记录为依据,反对认为这些文物是西班牙沉船所载的货物的观点。

  这个渔民发现财宝的消息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淘金热。为防止盗掘,政府派出武装巡逻队加以警戒。据说,由于发现这些文物的渔民将发现的一部分金制品卖给了附近的贵重金属商人,而被政府以违反《文物保护法》罪关进了监狱。

  然而,此类事件已不胜枚举。沉船中的货物和财宝已成为一些投机家和企业家的诱饵,它们的被发现给这些人创造了机会,以致这些文物随时都有可能被盗掘。

  现在,让我们谈谈轻装潜水技术的普及导致了什么结果。

  空气轻装潜水技术的开发使人类能像鱼一样在海底自由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术调查和探险活动的迅速开展,同时也应看到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地与科学研究大相径庭的以攫取传说中的宝船和财宝为目的的活动也因此而复兴。

  对于那些梦想一“攫”千金的冒险家来说,海底的遇难船只及其货物中的财宝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并不仅仅是听听而已的宝岛探险的浪漫故事。沉船的位置一旦被探明,用空气轻装潜水装置能非常容易地找到目标。由于货物中包含着不少经济价值极高的财宝,可以刺激起这些冒险家无穷的贪欲,近十几年来,已经发布了无数关于这类情况的报道,特别是沉没在美国大陆海域中17、18世纪的舰船,更是成为了他们猎取的对象。传说17世纪的海盗,常将掠夺的财宝沉入深深的海底暂时将其隐匿起来。其真伪姑且不论,可是在1971年8月,在距佛罗里达半岛东南的巴哈马群岛海水浴场16千米的海底,当地的潜水员发现了大约9000枚的金、银、铜币。据说,这是荷兰著名的海盗彼得·海因于1628年抢劫伊恩帕尼亚的“斯帕尼休·迈因号”帆船时沉没的钱币。

  1971年12月10日,在加拿大东岸的普莱顿海角的海底发现的1枚金币,在纽约市某画廊的一次拍卖会上卖得1000美元。据说这是法国路易十五世为法属魁北克移民用法国“鲁加摩号”船运送的金银币中的一枚,该船在1765年沉没于普莱顿海角海域。加拿大的荷兰籍制图工亚莱克·斯特姆和土木建筑公司的3位潜水员探察了这一沉没地点。据传说该船还遗留有价值200万美元的财宝。在加拿大被称做“黄金汉”的斯特姆,从海底捞出了4000枚银币、500枚金币。

  现在成为英联邦的一个独立国家的加拿大,18世纪初叶以前是法属殖地地。许多为法国军队和要塞执勤兵运送给养的配给船经常在普莱顿海角海域遇难。其中“夏娃号”于1976年6月被发现,该船于1724年从布雷斯特港驶出,准备向北横渡大西洋时,遇风暴在普莱顿海角海域触礁沉没。将船中1000枚金币、12000枚银币打捞上来的也是斯特姆潜水小组。斯特姆查阅了法国海军记录,搞清了沉船在海底的位置,了解到这艘船船长400米,宽9米,可载600吨货物,他只是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就将财宝弄到手。由此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无愧为“黄金汉”称号的投机家。

  加拿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打捞沉船财宝的作业结束了,斯特姆潜水小组成员当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在这点上,这个小组作为典型的黄金狂,最终也只不过是一般冒险家们崇拜的对象。这些沉眠在海底的财宝,即使它们是金币,也不是仅仅作为金币躺在那里,它们怎样流通的、何时铸造和流通时间为何时以及与它们有关的人类活动,同时还有隐藏它们的大海的存在,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在保护海底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没有什么效力的期间,海底沉宝和其他许多海洋资源一样,仍然都会是你争我夺的对象。例如,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有一艘巡洋舰“纳希莫夫号”,在1905年5月28日被日本炮舰击沉在对马海峡琴崎海岸外10千米附近处,据说舰上载有大型白金砖16块、金砖48块、5000镑一箱的金块5500箱,价值估计至少在350亿美元以上。1931~1937年,日本曾进行过打捞,但只捞起几块铁片。后来,日本船舶振兴会又以巨资支持打捞作业,到1980年10月已捞出白金砖7块。日本捞出白金以后,苏联驻日代办处立即向日本外务省要求索回“纳希莫夫号”沉船及其所装载的财宝。日本则以打捞与政府无关,要进行“了解研究”为理由作为答复。

  在二战期间,英国巡逻舰“爱丁堡号”由苏联驶往美国时,在1942年4月下旬被德国舰艇击沉在巴伦支海。据说这艘巡逻舰上也装有5吨多的金块。英国、苏联、挪威一直都想打捞这艘沉船里的黄金,但因没有勘探到沉船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下手。到80年代初,英国里斯敦·皮士莱斯打捞公司终于传出消息,说它已发现了藏有金块的“爱丁堡号”沉船。随之而来的是,苏联飞机不断地在打捞作业区上空进行空中侦察,其潜艇也不时地光临监督,这表明苏联是不会甘心英国独吞“爱丁堡号”沉船里的财宝的。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寻找海底沉宝。一场争夺沉宝的比赛已经在静静的海底世界里拉开了序幕,至于人们到底能发现和打捞上来多少海底沉宝,目前还不得而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