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洛神赋》之谜

  《洛神赋》是建安文学中赋的代表作。全赋构思神奇,辞采缤纷,被后人赞为可与屈原的《九歌·湘君》相媲美的传世佳作。但是是什么原因激发了身处逆境的作者如此高亢的热情,《洛神赋》的主题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争论不休的话题。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是曹丕的亲弟弟,沛国(今安徽省亳县)人。他在年轻时就极富文才,曹操颇为宠爱,一度要立为太子。后来曹丕、曹睿相继为帝,因此曹植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他前期的一些作品,表现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后期作品充满愤激情绪,往往通过比兴寄托的方法来抒发作者受到压抑的不平之感和要求个人自由解脱的心情。

  洛神,是古代神话中的洛水女神,又称雒(洛)嫔,名宓妃。《文选》李善注引如淳云:“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传说她乃河伯之妻,又曾与射日英雄后羿相爱。

  《洛神赋》是曹植于黄初初年(公元223年)所作。关于此赋的主题,一种说法是,《洛神赋》是曹植为怀念他死去的嫂子甄后而作,故初名《感甄赋》。《文选》记载,甄后死后,曹植进京朝拜皇上,看到甄后的遗物,想到甄后的不幸,不禁落泪;回来时,途经洛水,看见甄后显形,悲喜交加,写下了《感甄赋》;魏明帝看后,改为《洛神赋》。但这种说法未见正史记载,一些学者多认为这种说法是后人从小说《感甄记》中得来的,不可信。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洛神赋》塑造了一位美丽痴情而被猜疑,怀才不遇的洛神形象。以恍惚迷离之辞,描写了一个人神互恋,但最终不能结合的感伤故事。然而如果曹植把甄后比作洛神,那就是说曹植居然对兄嫂产生了爱慕之心。这就兄弟之道而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而言,是其不忠。这种不义不忠,大逆不道的事,曹植怎能做得出来。

  于是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对这种说法的真伪加以研究。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李善注本没有此注,是宋人尤袤编写《文选》时引用错了。二、曹植爱上兄嫂极不可能,即使是,也不会大胆地写《感甄赋》。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上的斗争,本来关系就很紧张,曹植再写《感甄赋》,将被看成是色胆包天,会引来杀身之祸。三、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在百姓看来都不能容忍,何况是帝王之后呢?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并不是《洛神赋》。五、《洛神赋》一文,是把当时的皇帝曹丕比作洛神。

  与此相对立的人认为洛神就是甄后。《太平广记》中的《萧旷》篇,《类书》中的《传奇》篇,都有洛神女是甄后的故事描写。李商隐在她的诗中,多次引用到曹植怀念甄后的情节。郭沫若在《论曹植》一文里也认为,魏晋时代男女关系并不是那么严格,进而推论《洛神赋》是为了怀念甄后而作。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从东汉末年的文人到二十世纪的郭沫若,争论了千百年,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的、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洛神赋》是否是为了怀念甄后而作。以上观点也多是推论。如果说是怀念甄后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为甄后所作,那曹植为什么要写《洛神赋》,如果说是对君王的歌颂,作为政治上屡遭其兄迫害的曹植,又怎样会产生像《洛神赋》那么深挚的感情。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个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