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一现,财源滚滚。大量的商业案例表明,成功的有钱人总能发现商机,捕捉商机,抢得商机,占得先手,勇立商海潮头,占据市场的主动权,从而在商机中发掘无限的财富。
席某,39岁,武汉人,武汉某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曾在武汉一电台做过经济新闻记者。由于从小父母离异,席某和他的两个兄弟跟着爷爷和父亲生活,“5个人就靠着父亲每月40元工资生活,冬天里,兄弟几个还穿着凉鞋,经常在别人家的屋檐下睡着……”但他对苦难有自己的理解:“苦难是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生活待遇。”席某为人低调,平时爱穿休闲装,聊起天来天马行空,常说:“我没有想到中式快餐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198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席某就开始策划自己的事业前景。当时,家里经营着一家“金童子卤味鸡”的小店并且生意还不错。他看准机会,迅速在各大商场设立专柜,“金童子”的消费市场一下子被打开了。3年后,他干脆离开了记者岗位,全力投入餐饮业,并在其后的几年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4年,席某认为树立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地从各大商场撤出,同时成立了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
2001年,在餐饮业摸爬多年的席某,将金童子正式定位为“中式快餐”。那时的他就认为中式快餐是他这一生的事业了,“第一,要确定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朝阳行业’;第二,从事的行业必须拥有坚实而广阔的市场基础;第三,要让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中形成相对的垄断性。经过选择,我以‘金童子’作为自己的事业”。允许员工打第二份工是席某独特的管理理念。席某认为,要提高企业的效益,必须让员工带着愉快的心情工作,这就需要及时了解、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是外来的,不少人的经济状况都不好,我们就设了一些岗位,允许一些员工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去做。上个月我们有个员工家人胃出血,家里又比较困难,我们就给他增加了一份工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第二份工’就派上了用潮。曾经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会让员工不安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席某表示,“职工在申请第二份工作后,我们会适当做一些调查,确认后再施行”,而并非盲目地执行这一制度。这种人性化的制度获得了员工的欢迎。席某打理公司又“懒”又“尖”,在静下来的时候,文人气息较浓的他总是在思考如何将公司做强做大,“作为企业的领头人,我不可能大事小事都管,能够看透局势,作出相应的动作才是最关键的”。席某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懒、尖、精、专”四个字,“我从来不是什么事都管,那样的话生活就太累了;‘尖’就是要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东西;‘精’就是要熟悉自己的事业,知道每一步的发展规律;‘专’就是要专业化”。金童子有比别人更灵活的经营方式,就是以专营店来说,“我们在要求每一家店在服务、卫生和口味方面必须过关的同时,在店的面积和销售方式上却不拘一格,在居民住宅区的店面可以小一点,因为这里的顾客都是打包带走。”位于武昌的“金童子”的两人店,就以这种灵活的方式创下日销售额2万多元的纪录。从2001年正式做中式快餐以来,短短3年,“金童子”就在武汉开了36家分店。
2003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这是我们全面腾飞的时机”,席某坚定地说。据“金童子”执行总经理李帮介绍,近两年来,公司接待了1500多位全国各地要求加盟的商务代表。对此,席某表示,现在零售业专门做发展加盟的工作,因为众多的加盟者并没有相同的起点,我们要谨慎选择,以免降低品牌的美誉度。“做成武汉的‘全聚德’是我们的目标,但这是不容易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饮食行业很特殊,因为食客永远是‘花心’的。”席某表示,顾客有太多的选择。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不可能站住脚。反过来说,有的店只做一个招牌,但是做出了特色,因此百年不倒,比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到北京要吃烤鸭,就像到北京要登长城一样;“金童子”的产品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是自己一手创出来的品牌,每年都有很多外地客人专门来寻此美味,“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的路子就是想把金童子做成武汉的‘全聚德’,做成武汉的地方特色品牌,让吃‘金童子’成为武汉的一个旅游项目”。
商机存在于市场之中,但它不会主动进入人们的视野,也不会主动变为财富,而是需要人们用慧眼去发现和捕捉。目前,在市场中,缺少的不是商机,而是对商机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缺少一种捕捉商机的慧眼。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缺少市场,而是缺少发现市场需求的那双“慧眼”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