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把握财富增长的轨迹

  现实中就有一则关于财富增长的经典故事:

  对于李嘉诚这个名字,人们都不会陌生,但对于他经营财富的过程,可能不是很清楚。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在他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但不幸的是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同时又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的全部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常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常同年年底,随着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塑胶厂”的订单以倍数增长。到1964年的时候,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而“长江塑胶厂”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此时“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随着财富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就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1990年后,李嘉诚又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的交易记录。Orange是1996年在英国上市的,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1000亿港元,使他的资产暴升一倍。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的华人。在这期间李嘉诚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的杰出企业家奖,还5度获得国际级著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家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财富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敢于冒险,不断地进行投资,同时也要把握住不同的机遇。

  不少人将有钱人致富的原因,直接归因于他们生来富有。他们创业成功,他们比别人聪明,他们比别人努力或是他们比别人幸运。但是,家世、聪明、努力与运气并不能解释所有致富的原因。我们都熟悉自己生活中的不少有钱人,他们并非出生在有钱人家,也不是什么幸运人,也不显得很聪明,并且也不是都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如温州人本来很穷,但他们通过做生意很快地致富了,成为了中国的“犹太人”。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能把握财富增长的轨迹,不断地寻求商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