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斯托肯立石圈

  路过英国南部的威尔特郡平原,人们都不禁要被一片巨大的石柱群——斯托肯立石圈所吸引。“斯托肯”一词在占代英浯里是高高竖起的石头的意思。威尔特郡平原上的这些“高高竖起的石头”一根接一根地排列成残缺的圆形,直径达70米有余,大石柱顶上三三两两横架着的巨大石板,更增加了石圈的神秘性。人们只知道这些石板最长达10米,重的约30~40吨以上,却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风风雨雨中已经站立了多少年,它们又是为了什么立在这儿的。

  这些大石柱群具有多种造型,有一个两层的立石群、几组马蹄型的巨石建筑以及与单件立石或石盖不一样的“三支石”(两块立石上支撑起一块过梁石),有几件重30~40吨以上的巨石就这样悬置在半空中。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时,红霞染映,大石柱群便披上了一身绚丽。随着季节、早晚、晴雨的不同,大石柱群的景色奇幻多姿,构成一幅幅锦绣画卷,使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惊奇、爱慕、赞叹,游后遐想联篇。

  这些大石柱群是什么时候建造的?过去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颇不一致,中世纪时的一些历史著作认为它们是太古时代的巨人建造的,给它们笼罩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衍生出种种离奇诡异的神话传说,令人们迷惑不解。后来的考古发掘却表明,这些大石柱群并非神话传说的所谓巨人遗迹,而是原始人类的杰作。近代大多数考古学家推测它们大约是距今约3700年至3400年之间建成的。直到30多年前,考古学家维勒·里拜和他的同事们才第一次用碳14测定法测准了年代数据,后来再用最新的地质年代测定法(即热发光年代测定法)进一步予以证实:“斯托肯立石圈”比古希腊克里特岛上诺萨斯、费斯多斯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著名的石头建筑物还要早,甚至比占埃及金字塔都要早。这些大石柱群分3个时期建成;第一阶段是距今约4800~4400年间,第二阶段是距今约4100~4000年间,最后是在距今3100年前全部竣工。

  建造大石柱群的石头,都不是原地固有的,全部是从200千米之外的远地开采和搬运来的,一部分是采自马尔博罗丘陵砂岩与威尔士丘陵的蓝灰砂岩。在4000年前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极为低下的条件下,既没有汽车、火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也没有火药和钢铁工具,只靠畜力和人力,运用原始的石器工具和木棍,怎能把这么多的巨型石块开采出米并雕刻成大石柱?如何从200千米以外搬运到工地?如何竖立?柱顶的大石板又是如何架上去的?长期以来,迷雾重重,至今仍没有准确的答案。

  西方有些人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把神秘的大石柱与外星生物联系起来,认为威尔特郡平原在极遥远的古代曾经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一个“宇宙航空港”,这些大石柱群都是高智慧的外星生物建造的。很多学者对外星人建造的猜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一猜测纯属主观臆断,毫无科学根据。但科学家们也无法对大石柱的成因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士顿大学的霍普金斯教授在查阅公元前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写的一本《世界古代史》时,偶然发现该书里有一整章提到远隔重洋的英格兰。“在这个岛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太阳神庙……月亮神每隔19年下顾此地。”霍普金斯教授认为,古希腊历史学家记述的“太阳神庙”就是指的“斯托肯立石圈”。这些大石柱群,就是“太阳神庙”建筑物残存的一部分。根据霍普金斯教授的探查和推测,远古太阳神庙的原貌是:在七十多米的直径内,整齐地排列着2个同心圆。外圈的石柱数是56,以8根为1组,共7组;内圈则山30件巨石块组成。以5块为1组,共6组。由于两个同心圆彼此相隔近2米,而大圈(外圈)的7组石柱和小圈(内圈)的6组石块对应成奇妙的错位,因而便像万花筒似的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节律。仅仅凭借日月光线在两个圆圈内穿过石块缝隙间的交叠变化,不但可以用模拟的方法确定季节的更迭,而且还可以用来计算日食和月食的周期。霍普金斯教授在他所著的《斯托肯立石圈揭秘》一书中,认为这些大石柱群是预测日食和月食的最古老的计算机。在冬至或夏至日的晚上,如果月亮正好从第56号石柱的位置照过来;在春分或秋分那一天,如果月亮在第5号石柱位置上沉下或者在第51号石柱位置上升起,都会发生月食,而每发生这样一次月食,却又正好相隔19年。这与公元前50年古希腊历史著作《古代世界史》中关于“每隔19年月亮神下顾此地”(太阳神庙大石柱群)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天文学家汤姆在《立石圈乃月球观测台》一书中认为,这些大石柱群是古人用来观测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特殊天文历法仪。一次的偶然机会,在为当地铺没电缆而挖掘地面的过程中,英国考古学家比兹发现了地下有两个大洞,上面残留着石柱的痕迹,虽然这根石柱已不存在了,但完全可以证实在古代它曾经笔直地矗立在这个大洞里,这个大洞恰巧位于另一石柱的北面。比兹据此推测,这两根石柱也许是一对儿,夏至太阳从这对石柱中间升起,古人用此作为观察夏至太阳升起的标尺。比兹还推测这根消失的石柱是第二圈石柱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原来位于单独石柱群的外圈。根据这些石柱群的排列结构特点,比兹推测古人根据太阳、月亮升起降落时照射在大石柱群上的不同角度来确定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和一天之中时辰的变化,古人可以利用这些大石柱群的奥妙来计算和比较某特定时刻某个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亮)的方位。

  一些学者对上述种种猜测和假设持怀疑甚至完全否定的态度。霍普金斯教授猜测的所谓立石圈外围的56根立石柱,经考古学家欧布雷的多年发掘,发现洞内原来装着古人的骨灰,这些骨灰还用不吸水的纤维包得严严实实,并用骨钉牢牢钉住,因而霍普金斯教授对古代太阳神庙的原貌和立石圈石柱排列结构的猜测并不准确。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神秘的大石柱群,既不是霍普金斯教授猜测的古人预测日食和月食的最古老的计算机;也不是天文学家汤姆和考古学家比兹猜测的古代天文历法仪,而是古人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场所。古代这里曾是一座宏伟富丽的神庙,周围环以用巨石雕成的石柱。经过漫长的岁月,神庙早已毁弃了,而大石柱却留存至今。因此,今天人们看到的大石柱群就是古代神庙的遗址。但有些学者不同意这一猜测,他们提出疑问,这些大石柱群如果真的是古神庙的遗迹,为什么只在一部分石柱头顶上横摆着三三两两的大石块?为什么石柱和石块的排列形式格外奇特古怪?从这些石柱和石块排列结构的特点来分析和推测,它们不像是古代神庙的遗迹,而是另有其他用途,因此,这些神秘的大石柱群不会是单纯的宗教性质建筑物,而是另有其他奥秘。

  以上种种猜测和假说,究竟谁是谁非,孰真孰伪,尚难断定。至今这些大石柱群,仍是无法彻底揭开的一个奇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