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万里长城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东起渤海,西至祁连山下,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其雄关高峙,气势磅礴,堪称天下奇观。长城从战国时期一直修到明朝,说到修建的时间之长、工程之巨,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建筑能与之相比。

  长城的主要用途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因为当时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处,有的部族经常劫掠外族、进犯内地,对中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造成很大威胁。高大的城墙便成为安全的屏障,有军队把守就更难逾越。长城的修建,还有利于开发屯田、保护屯田,促进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保障通讯和商旅往还的安全,方便了文书的传递、使节和商旅来往。

  早在战国时,七雄之一的北方强国燕国修建了易水长城,位置在燕国南部边界,大致相当于今河北易县西南,向东到文安县,长约五百余里。

  当时也有其他国家修筑长城,后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就把一段段六国长城连接了起来,这就有了“万里长城”的名称。

  然而,如今对大多数人一来说,秦长城是什么样子,已成了一个未知之谜。从废弃在荒野中的秦长城遗址可以看出,最下一层是生土,生土上有两层压得非常坚实的黄土,黄土上筑起有夯土层的城墙,夯土层为黄色粘土夹碎石。2000多年前的人们就是用这样简陋的夯筑办法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很多朝代都修过长城,而明朝二百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是明长城遗迹。

  长城的建筑主要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并开山取石,凿成整齐的条石,内填灰土和石灰,非常坚实。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设沙粒、小石子,例如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如此,保存下来的城墙,沙粒石子已经压实,不易破坏,有些沙石与苇枝粘结在一起,相当坚固。望楼的阶梯则用几十层纤维粘叠而成。明朝的长城在重要地段用砖石垒砌,就地开窑厂烧砖瓦,采石烧石灰。

  长城的城墙随地形决定高低,地势陡则矮一些,地势缓就高一些。墙身内侧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圆形拱门,门里有砖石梯通到城墙顶,供守城士兵上下。墙顶外侧砌成垛口,古代叫雉堞,上有瞭望口和射眼。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还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墙台是平时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里边可驻守城士卒,储存武器。这种墙台是明代名将戚继光发明的。

  这么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的确不是一个朝代就能完成的。修长城时没有施工和运输的机械,主要靠人力搬运,大条石一块就有两千多斤,大城砖一块也有三千多斤,内含沙石子,非常坚硬,石刻不动。搬运方法主要是排成长队传递,也采用了手推小车、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有时还利用畜力替代人力,说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和血泪,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