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孙权故里之谜

  三国时候东吴的最高统治者孙权祖居地龙门位于风光旖旎的富春江衅。相传,孙权的祖父孙钟是个孝子,以种瓜为业奉养老母。由于他的忠孝感动了天帝,派三仙下凡点化孙钟。一天,三个翩翩少年来到孙钟瓜地里向孙钟讨瓜吃,孙钟毫不吝惜地摘了几个大瓜送给他们。少年吃完瓜后对孙钟说:“你向前走100步停下来,那里若作为你的墓地,子孙必大富大贵。”孙钟半信半疑向前走了30多步,便停下来,回过头去看看,那三位少年已化作白鹤飞入云端。孙钟再想往前走,已经迈不开脚步。孙钟后悔不已。死后,家人依照他的遗言,在瓜地边营葬。后来孙权虎踞江东,建立吴国,终因孙钟没有遵照仙人的指点走完100步,以误孙权只能获得天下的1/3.现瓜地边还有记载孙钟种瓜经历的“集善亭碑”,保存完好。

  龙门是距杭州仅50余千米的一个古镇。它也是以孙氏血缘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孙权后裔聚居地。在两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居着2600余户、7000余人口,其中90%以上的村民都姓孙,这里是按孙氏世系组织聚居的庞大自然村落。更可贵的是,历经战乱和社会的变迁,龙门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清晰而完整地记录古镇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龙门坐落在仙霞岭尔脉的龙门山的山下盆地。明、清时。是浙东通往浙西、浙中通往浙北以至苏南的陆路交通重镇,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龙门孙氏子孙人才辈出,这一段时期是孙氏家族的极盛时期。后来由于铁路交通的逐渐发展、商业经济中心北移,龙门亦逐渐衰落。但从龙门那些古朴沧桑的建筑里,仍可窥见当年孙氏家族的兴盛与繁华。

  无疑,孙家是三国时代发迹的,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所谓“乱世出英雄”,孙权年仅18就称为江东的最高统帅,即便是在浪淘尽英雄智士的三国时代,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特别善于审时度势,孙权明白,北方的曹操雄锯中原,其势难当,久有吞并孙、刘统一全国之意。孙、刘两家,不论是谁都无法单独与之抗衡。在此形势下,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除将荆州数郡借给刘备外,并把自己16岁的妹妹许给他。这个联刘抗曹的决策,在赤壁一战中显示出威力。赤壁大战,孙、刘联军能以5万人马战胜曹操的十五六万大军,绝非偶然,它与孙权呕心沥血、善察局势、艰苦创业有很大关系。

  当年曹操曾感叹地赞扬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的才能确实出众。曹丕称帝后,孙权上表称臣,曹丕封他为吴王。事后曹丕问他的使臣赵咨:“吴王何等主也?”答:“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问:“何以见得?”答:“纳鲁肃非凡之人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这段对话,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孙权虽不及曹操的“惟才是举”和刘备的“三顾茅庐”为人津津乐道,但在创业中孙权十分懂得“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他统治江东52年,是和他得贤佐助有关。18岁的孙权,一上台就注意广纳贤士。他特意开设纳贤馆,命顾雍、张绌等接纳八方贤士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云集孙权麾下的海内名士,如张昭、顾雍、周瑜、鲁肃、诸葛瑾、吕蒙、于禁、甘宁、程普、黄盖、韩当、陆逊、周泰等,才智都得到发挥,可谓群英荟萃,都为孙权的创业立国建立了大功。

  在用人上,孙权毫无偏见,他本人英气勃勃,也特别善于启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赤壁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年龄上的较量。周瑜当年34岁,鲁肃37岁,吕蒙、徐盛、丁奉也都是血气方刚之年。而对方主帅曹操已是半百有余了。夷陵之战,孙权任用年仅20多岁的陆逊为总指挥,当时许多元老重臣如张昭、顾雍,极力反对陆逊挂帅,说他年少幼稚,非刘备对手,必误大事。但孙权知人善任,坚决重用了陆逊。后来陆逊果建奇功,才使群臣住口。

  然而,得志之人,如能始终如一,保持创业精神,是国家的大幸,只可惜很少有善始善终者,有其处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却很难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孙权的晚年渐渐变的刚愎自用,对臣猜忌,在处事上也变的少采众议、寡断独裁,长期专权,没有栽培好继承人,使吴国政治每况愈下。

  孙权之孙孙皓即位之初,头脑清楚,言谈机智,处事果断。如果继续保持谦诚,从流纳谏,重用贤臣,必能和西晋长期相持,可望统一全国。晋国虽大,但统治阶级腐朽无能,军事上也不及孙吴训练有素。孙皓凭这峰有利条件,吞掉西晋做全国之君是有可能的。然而,孙皓后来劣性难改,六亲不认,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孙皓好酒,有百觚之量,此国家不幸之兆。孙皓自己好酒不说,又常以酒宴会公卿,每次酒宴就是一整天。凡举行酒宴,公卿大臣被强制出席,不管会饮与否,都以七升为限,喝个酩酊大醉。酒醉后,孙皓专使黄门郎盘底问根,以揭众卿之隐私奚落。还令诸臣互相揭短,以此取乐。群臣酒后忘情,丑态百出,未免有失君臣之礼,孙皓则以不敬之罪令黄门郎牵出,先挖眼目,后剥面皮,弄得死活不得。在孙皓时期,大臣及皇族几乎被他杀光,众卿一闻酒宴,面无人色。有这样的国君,不灭亡才怪呢!

  就是这两位国君,既给孙家带来了崇高的声望,也给孙家带来了不幸。不过,这个江南巨族毕竟根深蒂厚,共同的家族传统和浓厚的家风,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大家族又兴旺起来。经过了1000多年的积奠,到明清时候,孙权的故里已经建造了60多座厅堂、两座祠堂,历经战乱保留比较完整的还有四十余座厅堂、两座祠堂、三个门楼。这些古建筑记录了孙氏家族历史演化的风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在原有的空间上逐年推进、层层扩展,因此厅屋环绕、墙檐相连,厅前屋后,互相通达,狭巷小弄,密如蛛网。外人进入,穿堂入室如堕迷宫、东西莫辨。“下雨天串门不湿鞋”,就是对这种情形的极好写照。

  由于以共同的血缘聚族而居,四周筑有高墙、形成封闭式的“厅屋组合院落”,这是龙门古建筑群突出特色。“厅”与“堂”原是不同的建筑单位、“厅”在前、“堂”在后,也叫前厅后堂,厅是重大的祭祀庆典活动场所。

  一般来讲,一个村的聚落形态里,同宗血缘而组成的宗族社会组织,只有一座祠堂,而龙门却有余庆堂与思源堂两座祠堂。据传早先龙门孙氏只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香火堂,是供奉孙权祖父孙钟的,称“孙处士祠”。地址在现余庆堂东。建筑年代应在宋元间。后来龙门第十六世孙坤,为明成祖时工部清水吏司主事,曾为郑和下西洋督造巨舰作出贡献。孙氏后裔为缅怀先祖的懿德,也供奉孙坤,故也称孙水部祠。龙门所以有两座祠堂,主要是人口逐年增多,支派繁衍,这样小的孙处士祠已不能适应宗族活动的需要。

  龙门古镇以其庞大有序的古建筑群,述说着一个家族上千年来生息繁衍的故事。任何一个家族都有起有落,有兴旺的时候,也有衰败的时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事无情的变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