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君山名称是怎样来的

  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有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岳阳市。它东依金鹗山,西临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气候适宜,风景优美。它因为岳阳楼的存在而驰名中外,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800里洞庭尽收眼底。唐代诗人刘禹锡登斯楼,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中“银盘”指“八百里洞庭”,“青螺”就是指湖中的君山。

  君山——洞庭湖中的明珠。现已辟为旅游胜地。君山因存有许多名胜古迹而盛名天下。关于君山名称的由来,也有许多优美动听的传说。前人也曾作过一些解释,在古籍史料亦多处提到过,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是认为取二妃墓联上下联前一字得名。

  只要到过君山,一登上君山东麓,映入你眼帘的便是虞帝二妃墓。墓前约20米处的一对引柱上有一副石刻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有人便认为“君山”是取自该墓联上下联的前一字而得名的。二妃墓修于何时,又由何人所建,无资料可查。据一般的说法光年间的这副墓联是清末兵部尚书彭玉麟撰写的。但是实际上早在这以前就有“君山”的名称了。远的不说,仅唐、宋诗词里就有“君山”之名。如唐朝程贺《君山》诗等就可以证明“君山”的名称早于这副对联几百年时间。所以,这种说法显然有点牵强附会。

  二是盖尧女之湘君始居于此,故名“君山”。

  《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盖尧女之湘君始居于此,故名;晋代郭璞注云:“君山湘君之所游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认为:“洞庭湖中有山,曰洞庭山。山有石穴潜通吴之包山。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所游处,故名君山。”《郡国志》云:“洞庭山院,尧女居之,内有君山。然则君山洞庭之分耳。”《巴陵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综合以上诸种论述而知:“君山”是由于“帝之二女居之”;(是居于此还是“湘君所游处”,此文姑且不论)“故名君山”。

  三是因秦始皇南巡在此避风而得名:

  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八年(前219年)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妃祠,逢大风,儿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之。’于是秦王大恐,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秦始皇一怒之下放火烧山,毁其庙宇、亭台,并掏出九龙镶金玉玺,对准岩石用力盖去,留印封山。其意为镇住湘水女神不再兴风作浪为患。后人将秦始皇留在石壁上的大印称为“封山印”。虽经2000多年历史风雨的浸蚀“封山印”依然存在,只是字迹模糊难辨了。所以《湘川记》曰:“秦王欲入湘,观衡山,遇风涛飘溺到此山,而免因号君山。”

  四是由“洞庭山”和“湘山”改名而得。

  “君山”原叫“洞庭山”。据李思密云:“君山为神仙洞庭之一,以其为洞府之庭,故曰洞庭。又据《博物志》载:“君山即洞庭之山。”而《荆州记》更是讲出了其叫“洞庭山”的原因:“君山上有道通吴之包山。今太湖亦有洞庭山,亦潜通君山;故得名耳。《水经注》也有同样意思的记载。这就是说洞庭湖因洞庭山而得名,而洞庭山又和太湖洞庭山同名同姓。这样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真是“一分山色九分湖”。湖以山得名,山为湖增色。因君山不像洞庭湖那样波澜壮阔,更没有那么雄伟壮观。如长此以往,洞庭山之名将被洞庭湖而湮没。再者太湖也有洞庭山,同名同姓没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人们便以纪念忠诚坚贞爱情的“湘君”、“湘夫人”而改名为“湘山”。据说这有两层意思,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诗人后来辗转流亡到洞庭湖区域,搜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二妃的故事,并以此为素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光辉诗篇《湘君》和《湘夫人》。一是为了纪念“湘君”、“湘夫人”忠贞爱情的高贵品质;二是表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将“洞庭山”改为“湘山”。这个名称改得好,体现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也表达了其深刻的含义。我们还可以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秦王南巡“至湘山祠”和“伐湘山树”等史料证明了当时袭用“湘山”之称的习惯。

  这个名称固然改得不错,久而久之,人们也嫌“湘山”之名仍有美中不足之处。于是便从民间传说和大量的历史故事中提炼了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名——君山。

  君者,一是古代对帝王、诸侯的称呼;二是旧时对人的尊称。山名用君者,表达了人们对“洞府之庭”的“君山”的敬仰之情。凡与此有关的人都可以称得亡君。二妃、秦王称“君”,理所当然;屈原称“君”,亦当之无愧。因而使君山之名盛传天下。凡到这里来旅游观光的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君山自然风光美的神韵,而且可以吟诵有关君山的历代诗文和联话,还可以赞叹和欣赏“君山”名称由来的神话般的传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