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起东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等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更加轻视秦军,渐渐显露出骄傲的神态。宋义于是规劝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如今士卒有点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却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他:“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对方回答说:“是的。”宋义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秦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人都有虚荣心,面对胜利或者其他很顺利、很惬意的情况多了,自然就免不了骄傲和浮躁,这倒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关键的问题是项梁没有听从宋义的提醒和劝告,最终兵败定陶而战死。谁都知道,难听的话其实才是最有用、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可是因为这样的话听起来不舒服,所以通常人们都不喜欢听真话,而喜欢听虚假的奉承。奉承虽然好听但都是废话,根本对人对事没有一丝的好处,只会让人忘乎所以。而忠言的确大多时候都不太好听,甚至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可是正是这样的话才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过来说,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因为这种人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告诉对方,也就是说,不爱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的,也同样得不到别人真诚的忠告的,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尽管如此,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不愿意听忠告的,因为“忠言逆耳”,即使是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人们往往会被“逆耳”而造成的反感情绪所控制,这样就很难听得进去了。其实,“忠言”不一定“逆耳”,只要提出的忠告恰到好处,充分表现出尊重和真诚,就不会发生这种令自己尴尬也令对方尴尬的事情。
有一位学生,因为厌倦了游荡而感到后悔,暗暗下定决心要回家好好学习。当他刚进家门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这样说他:“你又到哪去了?还不赶紧去复习功课,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将来怎么考得上大学!”“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人样!”由于受了逆反心理的驱使,一气之下,儿子又跨出了家门,母亲的一番苦心算是白费了。
其实,仅有好的愿望还是不行的,忠告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就不可能收到效果。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忠告就容易被人接受,“忠言”也就不会逆耳了。
首先,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忠告说到底还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忠告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尽量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自己说话时的语气、表情、措辞等等,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草率行事。说话时,态度要注意自然,不要表现出你对他已经失去信心的样子,用语不太过于激烈,但也不能太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是在求他,或是让他觉得你是在假惺惺的表演。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如果是你的下属尽管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说:“你如果当时不那样做就不会发生现在的事了”之类的话,即便你真的指出了问题的要害,而且说的也很在理,但你要注意,当对方正在努力做这件事的时候,而你自己没有做。如果是这样,对方虽然口中不说什么,但在他心里可能就会这么想:“有本事,当时你自己做”“只会教训人,那么难,你不一定也能做好”等等,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那你的忠告就没有任何用处了。
相反,如果此时你能多说这样的话:“辛苦你了”“我知道你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这件事确实不好办,要是我做也不一定做的好啊”。先安慰对方一下,让他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再不失时机的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他就会很乐意接受你的忠告。
当然,选择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应当值得注意。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最好是一对一,没有第三人在场,如果,在办公室,大家都埋头认真工作的时候,你就当面说他,即使你当时觉得很气愤,但对方不管你有感受,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其他在场人的感受,他会觉得很没面子,那么你就无形中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以后的工作也就没有任何的激情和积极性了。
最后,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相互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在比较两个人的时候,总有意无意的会将别人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做比较,这样就更加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了。我们看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是这样忠告自己的儿子的:“我说儿子,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明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他是同年生的,可你比他还大两个月呢,你怎么就不如他呢?儿子,你可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啊。”这是中国最经常出现的家庭式教育,我们来看她的儿子是怎么回答的:“哼!嘴里整天就说他这好、说他那好,你干嘛要把我生下来啊?你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可见,忠告有时候是令人难堪的,但是只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言行举止中多一点关爱和尊重,那么,你的忠告就不可能“逆耳”了,也才有可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