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司 马 迁

  司马迁出身官宦家庭,却不当纨绔子弟,20岁时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增长阅历。这是一次万里远游,他凭着自己的文化素养将自然地理和人物风情联系在一起。他从长安出发,一路上走过了韩信故里淮阴、夏禹大会诸侯的会稽山、屈原殉难的汨罗江、孔子故里曲阜……

  司马迁漫游山河返回长安的时候,已是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时他步入仕途,初任郎中之职,奉使西南,设郡置吏。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父职,出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奉诏主持历法改革。经过精密的推算晦朔弦望的日期,将旧历的十月岁首改为正月岁首,又依金、木、水、火、土五行变幻规律,以汉为土德,把皇帝的衣服颜色改为黄色。

  任太史令期间,司马迁一方面对朝廷的史籍和收集的百年之间的遗文古事、各种典籍进行整理;另一方面访问朋友或根据实地调查对材料重新加以订正和补充。他阅读皇家的藏书,研究各种史料,经过4年的积累,到42岁时,著史工作的条件基本成熟。可是,就在司马迁潜心著史时,发生了李陵兵败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被处以腐刑,痛不欲生。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忍辱负重,发愤完成了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司马迁广泛的游历和残酷的命运使他对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又继承了先秦的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确立了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因此,他著述《史记》时做到了秉笔直书,不以胜败论英雄。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规模最大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著作,开创了纪传体文学的先河。它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以及作者能够了解到的所有地域。全书130篇,50多万字,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再现了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它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他们有不同的身份、经历,从事着各不相同的活动,也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命运。《史记》塑造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给人们以丰富的启迪。

  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著述《史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严肃的、客观的史学态度。他认为历史是连续的、发展的、变化的,并明确提出了以史为镜的思想。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他对时政的揭露与批判,是具体可信的、真实的史实记录。虽然司马迁不曾从理论上揭示某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却足以启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通贯古今的人类学史。它不是单纯的史实记录,在文学上以及哲学上,都有着极高的成就。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不惮残酷的现实,而且没有丝毫的意志消沉,而是加倍努力,他认为这样才无愧于先祖,无愧于自己,才圆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