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无线电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体育项目是马拉松赛跑,大家知道它的来源:大约公元前490年,希腊士兵菲迪皮茨为了向雅典人报告战胜波斯的消息,从马拉松连续奔跑了40多千米,等到达雅典,把消息传达之后,他也精疲力竭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了不起的士兵,就开始举行马拉松长跑比赛。今天的人,在感叹菲迪皮茨忠勇的同时,心里会有这样的遗憾:假若当时有无线电通讯,菲迪皮茨就不用死了。是啊,无线电实在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无线电,不管身处地球的任何位置,都能快捷、方便地相互联系。

  可是无线电是谁发明的呢?西方公认是马可尼,俄罗斯却认为是波波夫。这个问题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也没定论。

  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国乌拉尔一个牧师家庭中。他从小就对电工技术有特别嗜好,12岁那年自己制作了一块电池,还用电铃把家里的钟改装成闹钟。18岁时波波夫考进彼得堡大学物理系,不久转入森林学院学习,这里活跃的学术氛围,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于家庭贫困,波波夫只好半工半读维持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之后,波波夫有一个梦想:要把电灯装遍整个俄国。可是1888年,波波夫听到了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后,他的理想改变了,开始萌生要让电磁波飞越全球的梦想。1894年,35岁的波波夫成功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电接收机。波波夫对无线电通信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天线的作用,他的接收机所使用的导线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带着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在彼得堡的俄罗斯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并进行演示,结果大获成功。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又进行了一次正式的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码的表演。波波夫把接收机安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内,然后把发射机安装在森林学院内,两地间隔250米。当他的助手把信号发射出去后,波波夫这边的接收机立即清晰地收到信号。然而波波夫的发明在俄国却未被采用,1895年,波波夫曾经向俄国政府申请1000卢布进行无线电试验的投资,可是陆军部长告诉他“我决不允许把钱浪费在这样的幻想中。”

  马可尼,1874年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农庄主家庭。1894年,赫兹去世,刚满20岁的马可尼在电气杂志上读到了赫兹的试验报告。从小就喜欢摆弄线圈、电铃的他,一下子就对电磁波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既然赫兹能在几米外测出电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够灵敏的接收机,就一定能在更远的地方接收到电磁波。他在家里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接收机,与电铃相接。父亲见他不务正业,大为不满,斥责他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邻居们更是对他百般嘲讽,可是他并不气馁,终于有一天,父亲正在楼下看报纸,忽然听到一阵铃声,接着儿子欢天喜地地跑下来,抱着他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父亲此时才看到儿子的杰出的才能,开始给马可尼经济资助,让他一心搞实验。第二年的夏天,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到了秋天,实验又取得空前的进展。他把发射机放在一座山岗的一侧,接收机安放在山岗另一侧,中间距离2.7千米。当助手发送信号时,他守候着的接收机的电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可是接下来的试验需要大量的资金,父亲已无能力供给,于是马可尼向政府寻求援助,但是保守的意大利当局对此不屑一顾。然而英国人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许多财团愿意资助他,于是马可尼在1896年来到英国。1901年,马可尼在英国建立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发射塔,向大西洋彼岸发射信号,获得了成功。1937年,马可尼逝世,意大利有近万人为他送葬,英国所有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以及广播电台停工2分钟,向他致哀。他的业绩,也永垂不朽。

  1905年,一场关于无线电发明权的诉讼在美国沸沸扬扬,最终北美巡回法庭判定马可尼是无线电的发明人。第二年,波波夫因脑溢血去世,享年47岁。1909年11月,35岁的马可尼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马可尼在西方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但是俄罗斯人始终认为,波波夫才是第一个发明无线电的人。这个疑案,至今还没有解决。

  实际上,关于无线电的发明者,别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英国人把麦克斯韦奉为无线电之父,认为他最先指出电磁波的存在;德国人认为赫兹才是无线电的开创者,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电磁波;美国人认为德福雷斯特是无线电发明者,因为他发明了无线电通信器材的心脏——三极管。究竟是谁发明了无线电通信呢?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无线电的发明是众多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的功绩都不可磨灭。

  无线电最早应用于航海中,使用摩尔斯电报在船与陆地间传递信息。现在,无线电有着多种应用形式,包括无线数据网,各种移动通信以及无线电广播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