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火炮的发明

  提到火炮,人们便会想起记载着中国人耻辱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就是用火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又多了一座大山的压迫。面对着外国军队的火炮发出沉闷的轰鸣,顶天立地的将领只得对天长啸,拔刀自刎的悲壮场面便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殊不知,火炮最早源于中国。只可惜“师傅”进取心不足,反被“徒弟”超过,而且反回头来打“师傅”,这不能不算是个悲剧。

  日本兵器史学家有马成甫先生,所著的《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一书中,经过对世界各国有关火药发明和火器制造的文献资料对比鉴定之后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首先使用火炮的国家,比欧洲至少要早三个世纪。然而,对于火炮产生的时间,中外学者却众说纷纭,存在几种说法:

  一、火炮产生于公元前618年。1857年,恩格斯在《美国新百科全书·炮兵》条目中写道:“据帕拉韦先生在1850年法国科学院的一个报告中所引证的中国某些编年史的资料来看,在公元前618年就有了火炮。”然而,在恩格斯看来,虽然中国在公元前618年就发明了火炮,但是直到公元1232年才大量使用火炮。

  二、火炮产生于唐。宋路振在《九国志》中说,唐哀帝天祐初(公元904年),郑瑶攻豫章(今江西南昌)时,“发机飞火”,把龙杀门烧了,他率壮士突火登城,浑身被烧伤。什么是“飞火”?五代末北宋初许洞解说就是火炮。

  三、火炮产生于北宋。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认为:“北宋时代,中国制造火药已有成法,所制火炮已能应敌有效。”这一点,可以从北宋曾公亮等人撰修的《武经总要》中得到证实,该书记载了我国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批火球类火器,也就是火炮。

  书中介绍:北宋年间,火炮的研制种类很多,如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烟球等,其性能和作用也大致相同。其中蒺藜火球是在球壳烧裂后,将铁蒺藜布散地上,阻碍敌军人马的行动;毒药烟球是在球壳烧裂后喷散毒气,使敌军人马中毒,口鼻流血,丧失战斗能力。至北宋末年,人们又创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力比较强的武器。霹雳炮可以发出大量烟焰熏灼敌军,大多使用于攻城战中,一旦发现敌军挖掘地道攻城时,则守城者在城内相应的地方,向下挖掘洞穴,对准地道,再用火锥将火球的球壳烙开,引着火药,掷向地道内烧裂,产生霹雳声响,并用竹扇簸其烟焰,熏灼敌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炮,它比较先进,是因为它的外壳已经不再是纸或布壳、皮壳,而是铁壳。铁壳的强度比纸、布、皮大得多。点燃火药以后,蓄积在炮里的气体压力就大,爆炸威力就强。《金史》中描述说:“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百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上述事实说明,北宋时期的兵器研制者,已经巧妙创造出一种既能增强射远冷兵器的杀伤、摧毁威力,又能增加火器作战距离的新式兵器——火炮,使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从此以后出现了火炮的爆炸轰鸣和弥漫的硝烟。

  四、火炮产生于元。元代,我国出现了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大炮。这类炮统称“火铳”,火铳内装填火药和碎铁,又因为它威力最大,尊称“铜将军”。现在保存在历史博物馆的最早的“铜将军”是元至顺三年(1332年)造的,长35.5厘米,重6.94千克,铳口内径10.5厘米,铳镗深为铳身的0.8厘米。它是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炮。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古代火炮概念的理解不同,因此针对火炮发明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而使火炮起源成为难解之谜。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