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起于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迄于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前后共历24年。东汉自和帝以后,社会开始发生动乱。由于皇帝连年对外用兵,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争权夺利,各级官吏残民以逞,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加上天灾流行,这一切都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因此,从东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到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兴起,共爆发了30多次。这种形势,正如当时的一首歌谣所唱:“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但从此以后,便是长达12年的沉寂,没有再发生起义。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东汉农民起义所遇到的敌人,比以往农民起义所遇到的敌人要凶狠得多。东汉农民起义面临着中央、地方和私人三种封建武装,分散的小规模起义往往刚爆发时,就被镇压下去,很难发展为全国性的起义。广大农民再要进行反抗,必须改变斗争方式,重新组织力量。于是,经过12年的沉寂之后,一场更激烈更壮阔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酝酿成熟了。
黄巾起义的组织者张角,是河北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人。他自称“大贤良师”,传布“太平道”,利用传道和行医,向农民灌输反抗东汉暴政的思想。经过10余年的秘密宣传和组织,张角已拥有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州。张角在这个基础上,把起义者划为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渠帅”节制。张角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用谶语的形式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苍天”即指东汉王朝,“黄天”是指农民政权,“甲子”是指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这个口号表明,张角将要率其徒众推翻东汉王朝。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起义日期则定在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正月,正当起义就要爆发的前夕,张角的弟子唐周叛变告密,泄露起义计划。此举,使张角埋伏在京师洛阳的大方渠帅马元义被杀,东汉王朝并下令各州郡搜捕起义领袖人物。张角得知这一突然变故,当机立断,立即派人通知各方提前起义,以头缠黄巾为记。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
由于这次起义是“八州并发”,所以来势很猛,起义的火焰迅速燃遍整个中原地区,并很快形成了几支主力。张角兄弟转战于河北,张曼成部活跃于南阳,波才部出没于颖川,彭脱部攻取汝南,卜已部在东郡频频出击,戴凤部在江淮地区纵横驰骋,幽州方面的进展也很顺利。黄巾军所到之处,官吏和豪强无不抱头鼠窜,人民则纷纷响应。
由张角亲自率领的河北黄巾军,是黄巾军各部主力中的核心。张角在巨鹿举事后,率领河北黄中军攻克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南),然后命张宝占领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等城,很快就控制了河北腹地。东汉北中郎将卢植几次进攻广宗,都被黄巾军击溃。汉灵帝因此对卢植表示不满,将其逮捕下狱,改由东中郎将、凉州军阀董卓为帅,进攻广宗。董卓在英勇作战的黄巾军面前,也感到束手无策,围攻广宗和下曲阳两三个月,仍未破城。
十月,汉灵帝又调皇甫嵩代替董卓为帅,进攻广宗。在这紧要关头,黄巾军主要领袖张角病死,张梁挑起了率部抗敌的重任。皇甫嵩进攻广宗未得逞,“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张梁被皇甫嵩暂时的休战所迷惑,放松了警惕,皇甫嵩则利用夜间突然发起袭击,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3万余人英勇牺牲,5万余人投河自尽。
十一月皇甫嵩伙同巨鹿太守冯翊,又攻占下曲阳,张宝也牺牲。东汉统治集团虽然镇压了张角兄弟所领导的黄巾军和张曼成、波才、彭脱、卜已等部黄巾军主力,但分散到各地的黄巾军余部以及其他起义军,仍然在坚持斗争。
波澜壮阔的黄巾军起义,从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号令“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开始,到东汉建安12年(公元207年)徐和、司马俱惩办济南王刘斌为止,坚持斗争了20余年。这次起义在东汉王朝及各地武装的联合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震撼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使东汉王朝从此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黄巾起义的意义在于:基本上摧毁了东汉王朝的黑暗统治,打击了大地主势力;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后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扬了中国劳动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传统,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