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先生?
时隔多年,当我企图再次自我追询“先生”两字含义的时候,我正躺在小区的诊所里打点滴。右臂上,输液管里的药液也询问似地一滴滴进入我的身体——望着天花板,我在心里一遍遍复述着一种过去式的语调和场景:
再没有那样的灯了,也看不到那样的油纸伞,似乎也没有那样的黑夜了……
灯是马灯,手提的铁提系上留着湿亮亮的手温,玻璃罩子中的灯心火苗不会被风吹灭,但它的光亮却只能照见夜行者——先生脚下的一点点路面。油纸伞的伞面是陈旧的暗黄色,四周有些破损,留下被风雨揉搓的痕迹。竹片做的伞骨却有着日久弥深的韧性——哦黑夜、乡间小道上孤独的黑夜、深一脚浅一脚的黑夜、风雨将周围的庄稼吹打得哗啦啦响个不停的黑夜……在先生的心中,那响彻周身的声音,多么像一种伴合着期待眼神的亲切的催促……
也许,那样的行走也不会再有了——崎岖的小道,乡间浩大的黑夜(我又想起打麦场上成片成片乡人身上的黑布衫),远远地,一点慢慢移动的灯火,像一颗跳动的心、一种黑夜里的灵魂。
何谓先生——当我发着高烧,无力地躺在祖母的臂湾里,在煤油灯的光亮里等待……远远地,我就似乎听见了先生那熟悉的咳嗽声(一个多病孩子特有的敏感)——它穿过外面的风声、雨声,从村外的小道上拐进村子,进到院子里。
在那时的乡间,人们管乡村医生不叫医生,也从不直呼其名,而称为先生。所以,在我年幼寄居乡下的时候,尽管先生曾多次来为我看病,但我却并不知道他的姓名。我只是深深地体察、触摸到了一个词:先生。每当我遭受病痛折磨,先生这个字眼,就包含了只有我自己在内心里感觉到的一丝丝安全、一丝丝慰籍,仿佛叫一声——“先生”,我身体的病痛就开始减轻。而每当我的祖母在吩咐人——“快去请先生”的时候,她的语气里充满了神秘,先生两字从祖母的嘴里发出,有着无限的端庄和敬意。
先生并不是本村人,他也不仅仅属于三里地以外他所住的村子。祖母说,先生属于方圆二十里远远近近所有的村子。在白天请先生来为我看病还好,倘若是深夜,天气又不好,祖母就不免有些犹豫——屋外风雨交加,先生还能来吗?就在祖母吩咐家人准备雨具,要背我出村去往先生家的时候,先生那特有的咳嗽声却从外面的雨幕里传进来了。
先生不爱说笑,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少言寡语。因此,他本身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除了他那伴合着轻度哮喘的咳嗽声,再就是他进门后的动作,总是很相似——他先把油纸伞收拢,使劲甩几下上面的水珠,把它立在门边,然后再把马灯拧灭,也同样把它放在门边,马灯和油纸伞上的雨水便慢慢地湮湿了地面……
小区诊所的大夫是个和蔼谦逊的人,我常常是一边输液,一边同他聊天。我愿意称他为先生,可他却摆摆手,不肯领受。他的意思是说:他没有资格让别人称其为先生。管医生称先生,那是过去年代的事了(他脸上表情似乎变得悠远了),现在方便的称谓叫大夫。这不仅仅是称呼的变化,更关乎着医生的情操——他说:在过去的年代学医,当你学成出徒,即将独自行医天下的时候,老师再三叮嘱的,不是徒弟的医道,他只是无言地交给徒弟两件东西:一盏马灯,一把油纸伞。
——哦,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乡间小道上慢慢移动的寂寞的灯光,我仿佛又听见夜雨打在伞面上发出的“啪啪”声……风雨泥泞中,那是多么温暖、多么干净的行走啊。
何谓先生——一盏马灯,一把油纸伞。也许还有那一声声由远而近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