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又称包谷,包芦,包米,珍珠米等。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这里的玉米,不是超级女生中的追星族,而是地地道道的植物。按子粒形状,玉米可分为马齿形,硬粒型,爆裂型,蜡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粉质型,有俘型八种。此刻,它正生长在川西南的山梁地头,走向成熟。当然,我不是研究种植和作物特性,而是想体味一下玉米在秋天里的生命史。
在农事中,秋天的收获,包含了玉米。但是,它的春播和壮苗拔节,其实早就开始。只是,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命题,没有新意和发现,我们不愿把它提起。意义在收获的背后,或者说在秋天的岁月里,在我面对的当下。不是一天一时,而是一个季节。很庆幸,这个机会提供给了我,让我把它说出。
进入秋天,玉米才真正有了玉米的体征。“根系强大,有支柱根;秆粗壮,叶宽大,线状披针形。”远看,绿油油的一片,蓬蓬勃勃,煞是壮观;近了,会发现它的杆和节,还有叶片,都透析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茁壮和结实。当然,最富诱惑的,是在杆与叶的杈口,开始冒出玉米棒子。不过,此时的玉米棒子,还很细小,柔弱,稚嫩,甚至是胚胎,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棒子,而是一些须。白的,红的,黄的,多色交织的,从玉米的一个或几个杈口冒出,充满魅惑。不知是不是玉米的性别体征,总之,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男人。不,应是小男孩,刚冒出来的胡须。然后,便有一些蜜蜂飞来,围着那须嗡嗡地飞。殊不知,那些蜜蜂找错了对象。它们不知道,玉米是单性的,雌雄同体,无论是顶生的,圆锥花序的雄花,还是着生叶腋间,肉穗花序的雌花,他们的爱,与生命仪式,都在同一体内悄悄完成,并不需要护花使者传情。
植物学上说,玉米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松软肥沃土壤。现在,到了秋季,对玉米的种植,几乎就算耕作完毕,只待收获了,一般不再往玉米地里除草施肥。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却不是这样。这样,是对农事的敷衍,甚至被骂种懒庄稼的。
那时,农人、玉米与秋天的关系,是这样开始的。入秋以后,生产队就统一安排,会给玉米施一次断奶肥,当然包括除草松土。就像一句俗语说的那样,“贫瘠的土地易长草,智慧的脑袋不长毛”。那时,玉米地里总爱长草,且无除草剂。一切都靠人赤膊上阵,与天奋斗。正是晒二十四个秋老虎的时节,玉米地里密不透风,烘热难耐。结实的玉米叶,带着细密的绒毛与马齿,纵横交错,把狭窄的地沟挤得水泄不通。人一进去,就会大汗淋漓,连眼睛也很难睁开。玉米叶上的绒毛和马齿,会趁火打劫,在人们的身上脸上,不停地划来划去,划出一片片、一道道伤痕。咸涩的汗水,再一股劲往伤口里浸。长长的玉米叶,伸进了女人们单薄的胸口,在两座树大招风的山头肆虐。玉米地里便有了咿咿呀呀的痛苦声。这时,总有男人想占便宜。他们冲着女人嘻皮笑脸地说,来来来,我给你搔痒痒。招来的必是一阵骂声。
玉米的灌浆,收获,入仓,几乎都是在秋天完成。玉米除食用外,还可用于制作淀粉,酒精,塑料;玉米的秆、叶、穗,可青饲或青储;而花柱和根、叶,还可入药。因此,收获是多重含义的,收获中的喜悦,难以言表。大约在秋分左右,玉米叶开始由绿转黄;很快,这种转变会传导到玉米棒子上。不仅是壳,还有棒顶的须子。在人们还没有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地由浅变深,再变黑,很像男人坚强的胡须。当然,男人们往往不满足于此。在晒场上,男女老少围在一起,为搬回的玉米棒子去壳净身。总会有男人不甘寂寞。他们将玉米棒子夹在两腿之间,让那束黑溜溜的须子长长吊起,随风摇摆,然后在女人们面前招摇过市。就会有一阵哄笑,夹杂着扭捏的骂声,狗日的坏,狗日的坏,在晒场上回来荡去。
将去掉壳的玉米棒子编在一起,一串一串地挂在梁上。农人的脸上挂着笑容,站在院坝里看天气。冬天到了。此刻,不管刮风下雨,农人的心里是踏实的。望着梁上挂的玉米,农人已在心里盘算:有一些要用做过冬的口粮,另一些留作明年的种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