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章

  ……“我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将军,能在这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间向中国士兵致敬,感到十二分的荣幸!”……英国人主动给14名在仁安羌一役中作战英勇的中国官兵授勋,便足以证明他们复杂的心态……麻哥不仅和大影星兼大歌星的丽丽蓬丝握了手,来了个热烈的拥抱,丽丽蓬丝还给了他一个火辣辣的亲吻……

  1

  从利多回到英帕尔一个多月后,孙立人的新38师偕高军武的特务大队于1942年7月15日奉命于同一天乘英国人派来的运兵专列离开英帕尔,前往蓝姆伽。

  不知是蓝姆伽太遥远,还是英国人对印度的铁路交通管理太不先进,专列在铁路上摇摇晃晃地颠簸了两天两夜,换乘了三四次火车才到达目的地。后来他们才知道。英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印度,把各省的火车轨道故意修得宽窄不一,所以经过一个省后就必须换乘另一个省的火车。

  刚到蓝姆伽训练基地,大门正面木制照壁上的一句用中文和英文写成的口号立即让每一个中国军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一切为了打回缅甸!”

  这句标语,此后也成了中美军队使用率最高的口号。

  蓝姆伽位于加尔各答西北方向200公里的比哈尔邦的兰契市境内,训练基地面积有三四十平方公里,非常辽阔。这一带土地并不肥沃,可基地内局部地方的风景却很优美,有青碧的远山,也有蜿蜒的小河,一株株巨大的榕树把热带的阳光染得绿莹莹的,减少了瞳孔所感受的刺激。散布在基地里的几十栋大小不等的营房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押过两万多名意大利战俘,纵横交错的沥青道路将各个营区连成了一体。蓝姆伽西面几十公里处,一块平坦的空地上矗立着历经上千年风沙侵蚀大多已经倾塌的连片佛塔,以及一些古代印度土邦王宫残留的废墟―这片几乎已经被风沙湮没的地方,就是当年唐僧西天取回真经的圣地如加雅城。

  如今,中国将士陆续来到这里求取真经。不过,他们的老师不是什么神通广大的西天佛祖,而是由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一大帮来自遥远美国的职业军人。

  英国殖民当局派来的大批印度劳工已经把荒芜多年的偌大基地收拾得有了副模样,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高军武并不知道当年关押意大利战俘的木头房子还根本不够用,上千名印度劳工正在为即将从国内源源不断赶来的更多的中国士兵建造宿舍。

  刚进基地,中国军人就尝到了美国人对生活品质非同一般的严格要求。美国军官和中国翻译早已等候在宽阔的操场上。队伍一进操场,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美国军官的指挥下换装,先将武器和私人用品就地放下,再去集体洗澡。

  洗澡房是一栋栋长型的木板屋子。高军武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巨大的洗澡房,能容纳200人同时洗澡。两端的门都洞开着,一头进人,一头出人。长长的队伍排列在进门处,每批只放行200人进入。美国军官命令他们将所带的东西和军装,全部扔进一个两米多深,十多平方米大的坑里,然后泼上汽油烧掉。

  洗澡是流水作业,赤身裸体的战士们一进去,两个露着森森白牙长得像黑猩猩的美军黑人士兵挥动着粗大的皮鞭,兜头就给中国士兵背上一人一鞭,不少士兵惊叫起来,待皮鞭落到身上,才知并不太痛。再用手一摸鞭击处,滑溜溜香喷喷的,原来身上已糊上了一段硫黄油膏,既能去污,又可消毒。屋子里几百个莲蓬头“哗哗”地喷洒着热水。两分钟后一批出,一批进。出门后马上理发,头发胡子一律不允许保留,统统剃干净以防传播寄生虫。接着再打预防针,许多中国士兵上阵杀敌都不怕,唯独对打针怕得要命,让美国卫生兵弄得喊天哭地,像杀猪似的。

  接下去开始分发军需品,军需官按名册清点,逐一领取。美国人在物质上的奢侈程度让中国军人感到了极大的惊讶!每一个战士领到卡其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纽扣的卡其布夏冬军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内衣内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帆布胶鞋、大头皮靴各一双。还有毛毯、橡胶雨衣、橡皮垫褥、水壶、手电筒、遮风镜、防蚊头罩、毛巾、铝饭盒、野战背囊等等。进门时赤身裸体,出来时一个个神气得相互都不认识了。当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列队走上操场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轻松愉快,心中充满做人的尊严。

  史迪威将军派来的训练中心主任马克甫准将已经带着几十名美军校尉军官提前到位,他们分配给特务大队的驻地令高军武万分高兴。十几幢或旧或新的宿舍都是用圆木或木板建成的,有的屋顶铺盖着长方形的褐色杉树与松树皮,更多的盖的则是呈波纹状的石棉瓦。一幢幢整齐地立在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的萨磨河边,河岸上铺满了厚厚的青草,散缀着无数的杂色野花。在木头房子的后面,穿过一片密密的树林,是一块足足有4块足球场大的操场。

  高军武进屋看了看,每间屋子里刚刚搭架好的高低床散发出好闻的新木鲜香,整齐而干净,一间屋子有40个上下床位。

  高军武对负责营建和总务的美军少校哈克高兴地说道:“我现在只有200多人,哪儿住得了这么多屋子啊?”

  啥克说:“你们不过是第一批进入训练营的官兵,从今天开始,将会有10万以上的士兵陆续集中到这里,现在的房屋,离史迪威将军的要求还差得太远。”

  给中国军队发枪的日子是进入蓝姆伽后的第三天,每人一支美国步枪,100发子弹。班长发给一支M4汤姆森冲锋枪。拿到崭新的美国武器的时候,士兵们特别兴奋,马上觉得自己特别威风,要知道,当时日本鬼子用的也不过是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三八大盖完全是手动式,一次只能装5发子弹,推一次打一发,而美国步枪是半自动式的,一次能装8发子弹,子弹上膛后只需打就行,不用推。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名气很大,它的弹匣上有个漏斗状的容器,打时只需用手将子弹抓进去,子弹就能通过漏斗直接上膛,只管打就行了。但它体积大、很重,一般只能架在地上打。而且因为是将子弹直接抓进去的,所以一把子弹里只要有一发弹头不是朝前,就会卡壳。而美国人制造的M4汤姆森冲锋枪则不同,它不但轻巧而且是全自动式的,还分快慢机,有装弹30发和50发的两种弹匣。使用快机时,只管扣住扳机,子弹就“哒哒哒哒”一直打光,使用慢机时,则扣一下打一发,后座力也比德式毛瑟枪小得多,既方便,准头又好。

  高军武的特务大队因作战性质特殊,武器的配置上也受到了特殊照顾。他们人手一支火力凶猛的汤姆森,再加一支自动手枪,还有军用匕首,作战用的墨镜,每个人都配有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化学镜片好几副。而且孙立人将军还要求特务大队的官兵人人必须学会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操纵坦克和装甲车。史迪威马上拨给特务大队30辆吉普车和大卡车、20辆带斗摩托车,坦克和装甲车各5辆。同时还派来几十名美军教官,手把手地教,刚能把卡车、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开动起来就让学员自己“单放”,开着满操场绕圈圈,或是去靶场上任着性头打炮,反正美国佬有的是汽油和炮弹。

  从生死线上捡回性命的特务大队的官兵们突然来到这世外桃源般的幽静营地里,精神顿时为之一爽。这里的日子也确实惬意舒适,伙食好得无法想象。美国教官们按照新兵的要求来训练他们,对他们来说简直轻松得就如同休息。晚上,官兵们则揣着美国人发的印度卢比到营地附近的小镇去饮酒寻乐。镇上有几家酒吧,还有几间兼干“特种经营”的旅馆。逢上星期天,他们则开着吉普车,大卡车,到更远一些的蓝姆伽镇上去玩上一整天。

  人,是极愿意忘掉已经过去的灾难而沉湎于眼前的欢乐之中的。

  每天都有大卡车从蓝姆伽火车站拉来一批批来自国内的士兵入营受训。新兵到来的时候,也就成了营地里最热闹的时刻,一年前入缅作战的老兵们围在大卡车四周大叫:“喂喂,有吉林长春的弟兄吗?”“我是四川成都的,有没得成都来的兄弟伙?”“长沙的兄弟冒个声!”身处异国的老兵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认老乡,听乡音,如果能碰上一个熟人,能听到一点父母亲人乃至朋友同学的消息,那种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老兵们总会寻机会毫不吝啬地把新兵拉到镇上的酒吧里,痛痛快快地干上几大杯。

  高军武有时也去,他当然不是去找北平老乡,而是去找重庆人,他知道偌大个重庆,能找到认识萧玉的可能性简直就没有,但仍抱着撞大运的心理去看新兵们的到来。他认为这蓝姆伽训练营里什么都好,就一点太他妈的缺乏人情味,依然严禁官兵给外界写信。

  十多天后,他们惊奇地看到一车车生气勃勃的美国大兵也乘坐着十轮大卡开进了营地,他们脸上天真烂漫。他们仿佛还从未品尝过战争这杯苦酒的滋味。他们摇晃着脑袋,兴高采烈地唱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同盟国官兵中广为流传的《在那边》―那是一首活泼欢快激动人心的美国乡村歌曲。

  在那边,在那边,

  请捎信去,带到那边,

  美军要奔赴战场,奔赴战场,

  鼓声咚咚传四方;

  整装待发,祈祷上苍。

  请捎信去,希望多保重,

  我们将踏上征途,

  我们要奔赴战场,

  战火不灭,我们决不回故乡!

  美国军车上涂有鲜艳的标志。车队里还有相当多的救护车,车上坐着一排排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和随军护士。碧眼金发的姑娘们青春焕发的脸蛋好像5月盛开的金盏花。她们宛若是驱车来到这里赴朋友的结婚酒宴而不是打仗。她们不停地向着中国军人挥手,中国军人也亲切地向她们欢呼。因为她们都是风华正茂的漂亮姑娘。出现在男人世界里的美国姑娘使每一个中国军人倍感温馨和激动。

  美国人对战地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样令中国人大开眼界,很快,中国军人便知道,由于史迪威将军的努力,美国人把他们好几所著名的医院整个儿搬到印度来为美军和中国驻印军队服务。医生医术高超,医疗设备世界一流,美国护士小姐服务细致周到,性格开朗活泼,成为了军人们的天使。

  进入蓝姆伽训练营的大约10天后的傍晚,高军武的大队部有客登门。

  “徐小冬!”

  异国遇故人,高军武不亦乐乎,起身和小冬握手,请小冬坐,给小冬敬烟。

  邹喜子也赶紧给徐队长倒上一杯白开水。

  徐小冬亲热地说:“军武,今天我刚随史迪威将军从重庆飞回来。”

  高军武双眼蓦地鼓得老大:“你回重庆了,唉呀,好幸福!你见着……呃,见着不少老朋友了吧?”

  徐小冬开怀大笑:“军武兄,你是想问我见着你的心上人没有吧?”

  一见小冬那副模样,高军武更是喜出望外:“你见着萧玉了?哎呀,我还问个啥?你一定见着了,对不对?”

  徐小冬不言语,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相片,顺着桌面“刷”地推到高军武面前。

  高军武双手把相片抓起,手有些颤抖,眼神却定了,先看看正面的人,又贪婪地紧盯着背面的字。

  “萧玉托我带给你的,除了她的这张玉照,和承载着她的一颗芳心的诗句,还有一句话,她拜托我一定告诉你:不管多长时间,她都会等着你。”

  高军武的眼睛突然潮润了,忘情地说道:“小冬,知道吗,我看这照片上的诗句时,仿佛同时听到了她的声音,她的声音轻轻柔柔,只有心地纯净善良的人,才可能发出那样动人的声音。”

  徐小冬说:“这一点毫无疑问,我在沙丽文咖啡馆注意到,萧玉每次提到你的名字时,她脸上总会浮现出一种掩饰不住的甜蜜感。我真诚地祝福你们,你和萧玉,的确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高军武激情难抑,毫不顾忌徐小冬是否笑话自己,居然双手捧着萧玉的玉照,在脸蛋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自从离开重庆以后,没有人知道高军武对萧玉的思恋有多么强烈,每晚躺在床上,当耳畔响起草丛间蟋蟀的吟唱和城墙外田野上的此起彼伏的蛙鸣时,他心中便犹如汪洋中涌动的潮汐……萧玉在这汪洋之中升起了,她像一轮辉煌的朝阳,将万点金光抖洒下来,潮汐过去,四周波平浪静,一片汪洋在万丈光芒中展布开去。她的脸庞时而微笑盈盈,焕发出迷人的光辉,眼睛妩媚地向他跳舞,时而充满忧郁,让他突然间倍觉凄凉……

  徐小冬想不到高军武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杀起日本人来连眼也不眨的铁血军人,竟然也会有如此温柔细腻的情感流露,感叹道:“无情未必真男子,一个军人有萧玉那样的姑娘深深地爱着,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幸福了。

  军武,作为军人,我真的好羡慕你!”

  高军武眼中泪光闪闪,讷讷道:“是啊,对我来说,能够打败日本鬼子,保家卫国,应当是最好的报答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最好的方式,只可惜缅甸一战,打成那副惨样儿,我这当兵扛枪的真是愧对萧玉,愧对祖国人民啊!”

  徐小冬说:“耻辱如山,压得我们每一个在印度的中国军人、美国军人都喘不过气来!不过,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打回缅甸,报仇雪恨。”

  他把史迪威这次到重庆与委员长和何应钦谈定,马上要从国内派10万部队到蓝姆伽受训和接受全副美国装备的事情向高军武一一说了。还告诉高军武,萧玉已经是“战干团”的一名战士了,现在国内还有11个战区,需要大量的兵员,大后方一下子哪儿可能调集10万大军?而且,美式装备技术要求很高,远非传统中国军队里战士只要不瞎不跛能射击刺杀投弹就行的情况,史迪威要求派到印度参加受训的兵员文化程度必须得在初中以上。他估计,“战干团”,包括所有军事院校的在校学生,都极有可能会被调到印度来,即便如此,离10万也还差得老远。所以,他完全有可能和萧玉在蓝姆伽重逢。

  高军武摇摇手中的相片,苦笑着说道:“新败之卒,无颜见人,我倒真希望能等到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再见到萧玉。”

  2

  史迪威从来没有忘记他脱险后在新闻记者发布会上的誓言:“请记住我的话,我们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重新返回缅甸!”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决心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印度为中国训练出一支抗日精兵,然后由他亲自率领着这支精兵从日本人手中把缅甸夺回来。

  史迪威在征得蒋介石同意训练和装备驻印中国军队的情况后,立即飞回印度,经过与韦维尔上将多次谈判,甚至是激烈的争吵、要挟、威胁,使尽浑身解数,能用的手段全用上,才迫使韦维尔把印度比哈尔省蓝姆伽曾用于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营地,作为中国军队的训练基地,由英国负责提供营房、场地、水电、膳食、医药、运输等后勤保障,美国负责提供军事装备、军事教官,以及中国官兵的军饷,中国军方则负责受训部队日常生活管理与纪律的执行。

  史迪威接手蓝姆伽后立即修建了许多训练场,打靶场和生活设施,将蓝姆伽改造成一个能容纳10万名中国军队进行训练的理想基地。自孙立人的新38师首先入营后,廖耀湘的新22师也紧跟着开进了蓝姆伽。

  这近万名有幸活着从缅甸逃到印度的官兵,论功行赏,人人有份,晋升一级。

  在训练中,史迪威决心对中国军队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大改造,他一概不管中国士兵过去的经历与资格,一律当做新兵开始对待,各项军事技能出色者立即受到提拔和重用。按照史迪威拟订的计划,这两支部队的战斗人员共9000余人在蓝姆伽将进行短期的基本训练,然后再按照美国军事教官的要求和标准,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使之成为他预想中的一支精锐军队。

  史迪威与蒋介石达成协议利用飞越“驼峰航线”的返空飞机,每天从中国空运四五百人到蓝姆伽,很快又增加到七八百人。而且这一批批官兵全都是从国内各个战场精选出来的,身体素质甚好。很快,到达蓝姆伽训练的中国军人便已达到了32000人。

  经史迪威联络和促成,从美国调来一大批美国军官安排在各团担任教官,美军上校帕特诺为教育长。同时还运来了堆积如山的美式装备。中国驻印军完全仿照美军的编制,师部下辖一个榴炮营,每营配备105公分的榴弹炮12门,每师成立两个山炮营;每个团成立一个战车防御炮连,配备战车防御炮8门;每个营成立一个迫击炮排,配备“八一”迫击炮4门,配备“伯楚克”式火箭筒两具;每个营机枪连配备重机枪6挺,轻机枪18挺,“六○”迫击炮6门及火焰喷射器1具,另外,每个师都配备野战医院1所,每个排都配备无线电报话机,还有大量工兵器材,供渡河架桥时使用。

  史迪威的整训计划时间定为6周,第1周为兵器讲座,第2周是掌握各种武器性能,第3周是射击训练,第4周是单兵战术训练,第5周是班进攻防御训练,第6周是爆破技术训练。通过这个训练,使官兵们掌握了一般美军武器的性能、操作要领,军官必须掌握在热带雨季地区的进攻和防御的指挥艺术。

  8月23日上午,史迪威在大操场上为全体官兵主讲了第一课。

  他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板讲台上,举起手,对台下的万名官兵行了个潇洒的美军军礼,然后大声说道:“中国军官和士兵们,我奉蒋委员长的命令,担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必须绝对服从我的指挥。你们不要害怕日本人,更不要怕他们的飞机、大炮。我们美国的飞机、大炮比他们多得多,威力也比他们大得多。我们美国最新的装备还会源源不断地运来。从今以后,你们可以放心地打仗,武器装备消耗了,我们美国人的仓库里有的是,我们强大的美国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宝洞,只要你们闭上眼睛喊一声‘芝麻开门’,枪支子弹就会从天而降。”

  自到中国上任后,史迪威的心情还没这么好过,他的脸上显现出自豪,同时又流露出自信,说起中国军队的情况,他还流露出钦佩,十分中肯而又是发自内心地说:“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你们中国人不仅很能吃苦,也很能打仗。在我看来,中国士兵最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你们备受艰辛而毫无怨言,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你们简单而诚实的头脑中,从未想过自己正在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战绩,你们入缅作战,将永垂青史。我希望你们为了正义的伟大事业,随时准备奉献一切。我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将军,能在这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间向中国士兵致敬,感到十二分的荣幸!”武器是美国的,教官是美国的,训练方法也是美国的,史迪威按照美国人的模式,对中国官兵开始了脱胎换骨的锻造。

  美国武器好使,可美国人的训练方法却让中国官兵吃不消。有了枪支,瞄准、射击、刺杀、摸爬滚打,那就练吧。可是美国人不,先来上几天理论课,又是课本又是黑板,又是图片幻灯,从火药、力学原理讲起,一直讲到枪支的构造、性能、概念名词、公式原理,弄得人头晕脑涨。中国官兵越不满,美国人越来劲,一不如意,就是一声“Stupid!”(笨蛋)!过了一关又一关,考了一遍又一遍,总算到了实弹射击,官兵们才有了笑声。

  8月的印度,热浪滚滚,大地犹如被烧红的铅。士兵手中的枪,就像被烧烫的铁棍,握着枪的铁把子,士兵们的手上被烫出了血泡。

  越是天热,史迪威对课目训练抓得越紧。他亲自到训练场上,一会儿卧倒,为士兵们做射击示范动作;一会儿持枪在地上爬行,为士兵做匍匐前进示范动作。有的动作难度较大,他不厌其烦地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士兵们理解会做为止。士兵们汗流浃背,他这总指挥也汗流浃背。

  呆在蓝姆伽营地里史迪威的心情比呆在重庆城里好多了,看着眼前的千军万马在训练场上龙腾虎跃,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雄心勃勃地打算在1943年1月训练装备出3个精锐的步兵师、3个炮兵团和1个工兵团,以及培养出回国后能完成30个师训练任务的1500名合格的中国军事教官。

  美国军事教官按照美军训练步兵的要求,着重加强步炮结合的战术训练,中国士兵学习掌握熟练使用美式步枪、轻重机枪、60及81毫米迫击炮、火箭发射筒、火焰喷射器、反坦克炮等武器,这种训练掌握是以大量的实弹演习作为条件的,而不仅是作一些讲解。由于中国在大后方为驻印军征召的兵源主要是一些高、初中青年学生,还有不少大学生,他们学习的能力相当强,掌握一般军事技能的时间普遍都非常快,特别是一些在美国人看来技术性比较强的汽车驾驶和维修,坦克驾驶和作战,化学武器的使用和维护,通讯和战地救治的训练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但中国的青年学生兵往往在三四个星期内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并达到和超过标准,这大大出乎美国教官的意料,让他们十分惊奇与欣慰。

  蓝姆伽的一切对中国士兵来说都是新鲜的,训练极为艰苦,但是有很好的军事装备和供给,美国人给每个中国士兵都配发了在加尔各答和孟买的工厂里用美国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印度工人生产出来的新式步枪、汤姆森冲锋枪,以及充足的弹药,每人每月还能领到比在中国军队里高出许多的足额津贴。人靠衣裳马靠鞍,换装后的中国官兵人人显得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充满豪迈之气。大炮、坦克、卡车、通讯设备,刚刚生产出来的火箭筒也都按照编制配发到部队各级。

  史迪威从英国人手里为中国官兵争取到的伙食标准也高得令中国人出乎想象。

  英国殖民当局为中国士兵提供的供应比提供给美国官兵的标准差了一等,但也足以让中国士兵们欣喜若狂。步兵有充足的面包、牛肉罐头,各种脱水蔬菜。而特务大队和各类技术兵种的士兵则每天都能像美国兵一样享受花生,牛奶,装满牛肉、沙丁鱼、炼乳、汽水、啤酒的各式罐头,脱水蔬菜,水果等配给物品。平均每天分配给每个班12名战士的食物,单是牛肉和蔬菜罐头就有五六个,每个有5斤重。分下来的大米,无论怎样也是吃不完的。

  这样的伙食对绝大多数祖祖辈辈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煎熬之中的中国士兵来说,仿佛突然进入了天堂。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夫妇飞临蓝姆伽训练营视察时,看到自己的士兵吃得如此之好,不太相信,以为是史迪威和英国人联手做表面文章来蒙他,于是亲自深入到伙房检查,还派随从人员到士兵中间调查,得知士兵们每天享受的均是这样的标准后,蒋介石居然“嗯嗯”一笑,然后说了一句让陪同他的史迪威和韦维尔、亚历山大等美英将军百思不得其解的话:“应当让中国的士兵适应艰苦的生活,不能吃得太好,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不同,要是让他们吃得太好,以后就不能打仗了。”

  除此之外,美国人和英国人还尤其重视卫生,在营区加强了各种疫病的防治,接种了预防霍乱、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的疫苗,伤病情况明显减少。

  营地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十分完善,美国英国的医生医术高明,护理人员工作十分认真,尤其是来自美国、中国、新加坡、缅甸的女护士对伤病员态度和蔼,照料得无微不至,成为中国官兵心中真正的白衣天使。训练中心主任马克甫将军还分发给每位官兵牙膏和牙刷,强令官兵们每天早上必须刷牙;解大便后必须用中心配发的手纸,严禁使用树棍竹片土坷垃;入厕后必须马上冲洗等等,违令者将受到扣除津贴和武装跑步的惩罚。

  不少中国士兵对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也就在此时才开始启蒙。

  在这样的条件下,驻印军官兵不论从身体素质到军事技能、战术理论,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半年之后,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平均体重增加了10公斤。整个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明显提高,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史迪威的计划,必须在1943年1月发起反攻缅甸战役之前,在印度建立起两个齐装满员的陆军师和其他特种保障部队,目前的9000人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蒋介石虽然当着他的面答应向印度空运5万部队,但却并未付诸行动。史迪威也有主意,为了对蒋介石形成直观影响,他把中国驻印军训练、装备、演习,乃至生活情况的大量照片和一段由美国随军摄影队拍摄的纪录片送给蒋介石。

  蒋介石看后果然十分满意,立即批准了向印度空运补充兵员。到1942年底,中国驻印军已达到了32000人。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12500万人,各辖有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1个辎重营,1个通讯营及其他配属分队。此外,还组建了3个重炮团,每团36门105毫米榴弹炮,两个迫击炮团,每团48门150毫米重迫击炮;1个汽车团,有500辆载重汽车。

  中国驻印军已成为一支火力凶猛,机动性极强的战役突击部队。

  3

  史迪威除了偶尔到重庆开会,或是去新德里、东南亚盟军指挥部所在的锡兰岛上的康提等地与英国方面协调,大量的时间都是呆在蓝姆伽营地里,不仅亲自参加对中国军队的训练与指导,对中国军队进行动员,还不时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亲自示范。

  经过了缅甸作战,史迪威心中更加坚信中国士兵和下级军官是最好的战士,认为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配以精良的装备,再以新的军事思想予以提高,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军队。现在,他对此更是坚信不疑。

  不过,他一直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的中高级指挥员绝大多数是不合格的,优秀的中高级指挥官更是凤毛麟角。他坚持中高级指挥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那些平时只知道吃空额喝兵血,打起仗来一心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的将领必须统统清除掉。

  史迪威在训练中国军队之初就提出过“只要中国士兵,不要中国军官,尤其不要中国将军”的主张,他采取措施,让从美国抽调来的400多名军官对中国军队团以上的指挥权进行控制,他还坚持认为主持全面负责训练中国军队的美国人有权对不合格的军官进行撤换。

  史迪威的做法既遭到蒋介石的反对,也受到驻印军军官的强烈抵制,造成了一度中国驻印军绝大多数军官与他的关系紧张。

  反对史迪威的军官因有罗卓英这个巨头在背后撑腰,气焰嚣张,大有把史迪威赶出蓝姆伽之势。可是敬重和信任史迪威的中国军官为数也不少,他们以孙立人、廖耀湘两位师长为核心,高军武、徐小冬、刘放吾、李鸿、陈鸣人之类的精英青年军官则是史迪威最坚定的拥戴者,因为他们比那些反对者更清楚史迪威将军的为人,更能深切地认识到这个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的美国老人给中国军队带来的具有凤凰涅�意义的巨大变化。

  史迪威非常了解中国军队中虚报冒领、克扣军饷“吃空额”等腐败现象。为杜绝这些苗头在他主持的基地里发生,他煞费苦心地建立起“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后勤保障体制,特别是坚持以集体点名的方式,直接把津贴费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手中。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基层官兵的拥护和欢迎。而以罗卓英为首的一批高级军官却对此耿耿于怀。罗卓英这位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到蓝姆伽之初,就由他来分发全军官兵每月45万卢比的军饷。史迪威决定反击后,派人调查,发现罗卓英有克扣军饷的嫌疑。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史迪威认为这是绝对不可以原谅的犯罪行为,他立即向蒋介石痛陈这一卑劣的恶行,坚决要求把罗卓英驱逐出基地。

  蒋介石见史迪威手握证据,也不好出面袒护,只好撤掉罗卓英,将其调回国内,并同时撤销了中国远征军指挥机构,成立中国驻印军指挥部,由史迪威担任总指挥。

  1943年2月,在驻印军建制下成立新1军,另从国内调第8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担任新1军军长。一年前抗命西行的孙立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官升一级,原来的位置不动,又兼任了新1军副军长,军阶也由少将晋升为中将。新1军下辖孙立人新38师,廖耀湘新22师以及不久后将从国内空运入印的胡素新30师。

  擒贼先擒王,打掉了罗卓英,史迪威又以严厉手段将顽固不化的反对者以各种理由驱逐出蓝姆伽基地。把他们赶上大卡车,拉到机场,用运输机送回国内“另拣任用”。

  当然,史迪威也并不认为中国军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他对孙立人、廖耀湘、刘放吾、李鸿、陈鸣人、高军武、徐小冬等一批他眼中的精英人才就处处另眼相看,情有独钟,委以重任。而对这批精英人才的挂帅人物孙立人则尤为倚重和信任,孙立人的升迁,就和他的竭力举荐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能够忍辱负重脱胎换骨的郑洞国和十分尊重史迪威的孙立人、廖耀湘三位中国驻印军的首脑人物不但安抚了中国军官对史迪威的逆反情绪,而且在美国人面前也坚持了原则,有理有礼有节地进行沟通和交涉,逐渐使中美军队之间的关系重新融洽起来。后来,随着反攻缅甸的战斗打响,双方在对日战斗中建立了更为信任的关系,甚至是血肉相融的友谊,为指挥的协调一致和胜利收复缅北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组织保障。

  此时的史迪威,正处于他军旅生涯中最风光的一段时期。手握焕然一新,装备精良的10万大军,可以调动上百架飞机和中国战区所有的援华物资,是实现他制订的“人猿泰山”计划,也就是著名的“X―Y计划”的时候了。

  4

  高军武入驻蓝姆伽训练营一个月后,接到通知,英国人决定给刘放吾、张琦、邵青阳、高军武等14名在仁安羌一役中作战英勇的中国官兵授勋。

  这样的举动,多少减弱了中国官兵们对英国人的愤懑之情。国际舆论包括英伦三岛对仁安羌大捷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唯有印度的英国官方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对这一消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中国远征军长官部为了顾全英国人的脸面,在例行发布的一份战况公报中有如下一行文字:“4月19日中国远征军曾经攻克仁安羌油田区”。但就连这样一段不痛不痒的文字,韦维尔勋爵与亚历山大将军也不准在印度和缅甸传播,而另发表了一份抹杀事实的公报,称:“英国军队依靠坚强的意志与勇气,以自己的力量,经过惨烈的战斗,从极其困难的环境中成功突围。”

  授勋仪式是在蓝姆伽训练营中的盟军军官俱乐部的舞池里举行的,14名中国官兵获得的是“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军方对作战英勇的本国官兵以及盟军官兵的褒奖,已经阵亡于仁安羌的张琦营长和阵亡于钦敦江中的邵青阳大队长的勋章和奖金由新1军政治处的王世洲处长代领。

  获此殊荣的中国官兵不仅可以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奖金,而且还能在生活待遇上享受令人羡慕的特权。

  高军武获得的是二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奖金5000卢比。当晚,他便从这笔奖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让在英帕尔时便已经兼任司务长的麻哥到蓝姆伽镇上买来两头黄牛和十大桶木瓜酒,请全特务大队的官兵海吃海喝了一顿。

  当然,宰牛的时候绝对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印度教徒看见,否则便有可能引来麻烦了。中国官兵早就被告知,宗教矛盾是印度最复杂的问题,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教规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彼此无法调和,比如对于牛的态度上两种教规就截然不同。伊斯兰教徒以牛肉为主食,牛是美味,每日不可臾离。而印度教规则将牛视为神�,对其顶礼膜拜。牛可以在马路上踱方步,睡懒觉,人或车辆遇见它只能绕道而行。盟军车辆碾死一头牛要赔400卢比,碾死一个人只赔50卢比,牛的价值竟然比人高出了7倍!

  训练营里的伙食虽是不错,但以罐头食品居多。老马头和炊事兵们精心弄出的一顿中国传统风味的丰盛牛肉大宴,自能吊人胃口。高军武不仅请来了他敬重的孙立人将军和几名师部的长官,已经成为他挚友的徐小冬,以及新38师三名战功赫赫的团长刘放吾、李鸿、陈鸣人也成了特务大队的座上之宾。

  聚餐时,高军武提议把第一碗酒,敬献给他们的老大队长邵青阳。想到邵青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他当着孙立人等师部长官和全大队官兵的面,像个孩子似的流泪了。

  没过多久,高军武等人便知道,他们获得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与不久后孙立人将军获得的以英王乔治六世名义颁发的“帝国司令”勋章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1943年1月2日,韦维尔总司令代表英国英王乔治六世,史迪威将军代表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孙立人将军授勋。

  1月2日是印度的一个隆重节日,叫做达尔巴日,英国殖民当局特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为孙立人将军授勋。

  孙师长亲点高军武与曾往新德里参加检阅的150名士兵在授勋仪式上担任中国军队的仪仗队。

  英国人本来把授勋地点定在新德里,但孙立人以练兵正忙,抽不出时间为由,谢绝前往新德里。而真正的原因是性格孤傲的孙立人认为英国人对仁安羌大捷故意进行舆论封锁,实属忘恩负义,对他们怀有强烈的不满。

  加之年前初入印度时韦维尔要缴孙立人的械,弄得双方差点儿兵戎相见,孙将军对此人印象太糟糕,遂借故不去,也算是给英国人还以颜色。

  韦维尔无奈,但英国国王给孙立人的勋章又不能长时间揣在自己口袋里,遂决定改在比哈尔省兰契市柔拉学校的达尔巴大厅为孙将军授勋。

  高军武与他的150名士兵与半年前赴新德里阅兵时相比已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清一色卡其布军装,清一色汤姆森冲锋枪,清一色加网罩的钢盔,清一色能一脚踢死牛的高统野战靴。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则穿夹克式军装,系领带,看上去既威武,又潇洒。

  亚历山大上将、韦维尔总司令、斯利姆中将、史迪威将军、郑洞国将军、参谋长舒适存将军都出席了这个盛典。

  授勋典礼上午9点开始,厅堂门外,由几十个穿红衣戴海螺式红帽,腰挎镶金嵌玉军刀的印度士兵守卫。来宾进门之后,由印度人用银盘托着金杯,大家都用手指去蘸杯里盛着的圣水,然后,每个来宾都得到一包包着香料的树叶在嘴里嚼着。主席台上悬挂着英国女王的巨幅画像,并有套着猩红垫褥的古老座椅,褥上用金银线绣着美丽的图案和各种花纹。比哈尔省的拉杰森总督身穿的黄色大礼服也在袖上肩上和胸前配饰着许多章纹。

  授勋典礼开始,主持人先介绍今天的焦点人物孙立人将军,然后再介绍各位来宾,最后再用歌咏般的声调和蔼而恭敬地唱出“孙―立―人―将―军―请―”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孙立人以标准的军人步伐大步向前,到了与韦维尔隔案相视的位置才停住脚步。

  韦维尔犹如捧读圣旨般大声念道:“奉皇帝陛下命令,今天本人代表英王陛下将‘帝国司令’勋章授予孙立人将军阁下,以纪念阁下去年在缅甸创立的惊人功绩,和对阁下这种英勇行为的崇敬。”

  英国人韦维尔完了事,美国人史迪威又登场了,轮番将一道道令盟军所有官兵羡慕不已的巨大光环,堆垒在孙立人将军头上。与英国国王的授勋颂辞相比较,美国人不单是在战争物资上,即便语言,也比英国人大方许多。

  史迪威热情地宣读了罗斯福总统对孙立人的授勋颂辞:“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之指挥,击灭强敌,解英军第1师之围,使其免被歼灭。后又掩护盟军转进,于千苦万难中,从容殿后,转战经月,至印度,犹复军容整肃,不减锐气,尤为难能可贵,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足为盟军楷模。”

  史迪威一口气读完了授勋颂辞,脸上浮起衷心的微笑,走下台阶,亲手替孙立人将勋章佩戴起来,并与他最为器重的爱将热烈拥抱。

  孙立人将军取得的丰功伟绩,以及为祖国争得的巨大荣誉,令充满血性之气的高军武激动不已,同时也为自己能够成为孙将军手下的一名军官而倍感骄傲。

  他眼中饱含着泪光,激动地对自己带去的士兵们说道:“弟兄们,今天的场面你们都看到了,有孙将军这样的大英雄做长官,我们一定能光复缅甸!为战死的兄弟们报仇!”

  亚历山大上将也发表了简短的贺辞:“孙师长将军麾下,我代表英国军队对阁下的热诚帮助,以及贵师英勇部队援救我军之美德,深致谢忱。敬请接受本人及我军全体官兵之衷心感谢与祝贺。并祝阁下和无比尊贵之新38师全体官兵百战百胜,再创伟绩。”

  孙将军最后用流利的英语致答辞,他说道:“兹承英帝国国王陛下颁赐勋章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致颂辞,本人觉得非常荣幸。仁安羌之役,充分表现中英盟军的合作无间,共歼暴敌,这是击溃日本和打倒轴心国的最有力保证!”

  授勋结束后,在回答记者们提问时,孙立人强调:“勋章与颂辞,是我新38师全体官兵的光荣。尤其是阵亡的战友,以血肉之躯为国家与人民换来的荣誉,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中国军官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外国领袖的勋章,而是证明我中国军队和盟军第一次并肩作战所付出的血汗和舍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华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公正的评价。希望盟国的朋友们相信,中国军队为盟军的共同胜利所做的真诚努力。”

  接着,乐队奏起了喜庆的音乐,参加典礼的中外高级将领纷纷拥上前去,和孙立人或握手或拥抱,热情道贺。

  比哈尔省土邦王公还赠送给孙立人一件奇特的礼物:一头温驯雄壮的大象。孙将军给这头大象取名为“林旺”。在不久后的反攻缅北作战时,在队伍穿越山涧河谷地带时,“林旺”不仅充当孙将军的坐骑,有时也承担粮弹搬运、拖炮等工作,得到了中国全体驻印军官兵的关爱和呵护。

  5

  入营之初对蓝姆伽生活原本感到十分满意的高军武很快便知道,这个军人世界里同样也有让所有的中国官兵愤怒的事情发生。口口声声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人效仿起英国人的样子,在基地里采取了严格的种族歧视措施。

  蓝姆伽基地是美国人主宰一切的世界,在偌大的营区里,他们把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四等公民,一等公民理所当然的是美国白人,二等公民则是中国官兵,三等公民是美军黑人士兵,四等公民则是在基地作杂役工匠的大批印度人。四等人的生活设施也是严格区分开的。尤其是美军营级以上的军官,他们有单独的饭堂、俱乐部、电影院、医院,宿舍、洗澡房、厕所。美国人还在他们的生活区四周张贴有煌煌告示,其他三等人未经允许,严格禁止入内,违者将受责罚。

  但是,获得美国人和英国人勋章的中国官兵和将级以上的中国军官例外,规定他们可以自由进入美国军官的生活区,享受一切服务设施。

  特务大队进驻基地不久,便酿成了一场风波。风波的肇事者,是麻哥。

  来到印度的麻哥大悲大喜,集于一身。

  悲的是他在缅北的深山老林里捡到的那块四五斤重、样子奇特的毛石。麻哥太想发财,背着石头走了好几天,都已经过了钦敦江,实在背不动了,又把石头拿出来请大家给他看看这石头究竟是不是璞玉。冒充内行的人很多,一个个看来看去都说不像是璞玉,麻哥只好失望地将毛石扔了。

  可没想这块石头却让同样很想发财的邹喜子悄悄塞进了背囊里,到了英帕尔后拿到印度人开的玉石行里开了,才知真是块缅甸玉,白白地捡了20000块卢比!白捡来的票子舍得花,邹喜子把英帕尔最大的一家饭馆包了,请全大队200多号弟兄坐着大车小车浩浩荡荡地开进去,大鱼大肉地吃了一顿。

  只有麻哥宁死也不去拿那筷子,他一个人躲在营房里悲痛欲绝,把子弹顶上膛,扬着手枪在自己太阳穴上了比划了好几下,要不是怕死,差点儿就把自己给崩了。

  后来听说邹喜子上了印度人的当,印度人一转手,把那块璞玉弄到加尔知答去卖了10万卢比。这下麻哥看到悲痛欲绝的人变成了邹喜子,心态得到平衡,才慢慢恢复了正常。

  自从来到蓝姆伽,有幸担任了司务长,麻哥的高兴又陡添了十分,他觉得今生今世能落到蓝姆伽这样的福窝窝里,真得感谢祖宗上辈烧了高香,常常做梦都乐得打哈哈儿。他对蓝姆伽的生活整个儿就觉着一个新鲜,越是不懂的,不让中国人干的,他的好奇心就越重。他看到美国人在基地里把人分成若干等级,连他们自己的官兵也有严格区分,白人士兵,黑人士兵吃饭也是各去各的食堂,彼此不能混在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天生的大胆趋使他太想去了解一下外国人吃饭是怎么个吃法?和中国人有啥不同?

  有一天他开车到蓝姆伽镇上的军供站拉分配物资回来,正巧碰上开晚饭时候,卡车路过美军食堂时,他就近下了车,大着胆子闯进去吃它一顿。那食堂门口挂有一块“Enlisted-menonly”(只供士兵)的牌子。麻哥不但不懂英语,连中国字也没一个认识他,根本不知道那上面写的啥。

  麻哥把车停在食堂外面,看见美国大兵在饭厅前面一排水龙头前洗手,他也跟着洗手,美国大兵在饭厅门口排队,他也排在后面。不少美国大兵都诧异地看着他,麻哥却一概视而不见,想,真要赶老子走,老子不吃你的还不成么?

  幸好,诧异的目光虽多,却没有一个人出面赶他走,麻哥就把这顿饭吃得十分的成功。

  领到亮锃锃的铝制托盘和餐具后,饭厅进口处有一只大铁桶,用餐者经过时,旁边的美军炊事兵就往大瓷杯里舀上一大勺子牛奶。进饭厅后只见两侧摆着长长的铺有白色桌布的案桌,案桌后面站着拴着围腰的美军炊事兵。长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经过时想要什么、要多少,用餐者一开口炊事兵便麻利地给盛在托盘里。

  麻哥没办法开口,看中啥就用手指头戳戳,结果要了半只卤鸡、一大块颜色烧得很中看的猪扒、两条鱼、几片面包和一点黄油。案桌尽头处,是一排排的餐桌,各人选一座位就餐。

  麻哥笨拙地摆弄着刀叉,很想吃快一点,可那亮锃锃的铁家伙远没有筷子好使唤。要的东西也多了一点,只吃了一半,就感觉已经饱了。他看见那些美国大兵所取的食物比他多出一倍多,吃完后有的还回到案桌上去取,觉得他妈的美国佬真能吃,怪不得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壮虎背熊腰。

  麻哥盯着盘里的食物很伤脑筋,想再往肚皮里塞,实在找不着地方装了,直为自己胃口不大而生气。他想拿回宿舍再处理,便端着托盘,随着人流从出口出来,但见人们又排成单行,麻哥反正照着美国大兵的样儿做。

  经过一只大铁桶,看见用餐者把骨头残物倒进桶里,他也如法炮制,却引来许多不友好的目光。

  再过去是一口热水锅,用餐者把自己的餐具洗刷干净。再过去是一口滚水锅,这是烫洗餐具用的。再过去有人给用餐者灌满一大杯柠檬水,可到旁边用石棉瓦搭成的四面通风的大棚子里,坐在椅子上慢慢享用。

  麻哥玩了回洋格,晚上在宿舍里,战友们众星拱月般围着他,听他大讲特讲今天晚上独闯美国白人大兵食堂的独特经历。那情景和荣誉,就像麻哥刚刚从敌后侦察回来,还带回一个日军少佐当舌头一样。

  麻哥感叹地说:“人这个东西呀,就他妈的怕比,我到蓝姆伽后,就觉得这生活已经好上天了,开初那些日子,每晚睡着了都笑醒好几回!没想美国兵的食堂却让老子着着实实地开了一回眼界。弟兄们想想啊,美国佬过的是啥子生活啊?这还是在军队里,这还是在前线打仗,要在他们国内,不晓得好成个啥样儿了?”

  与他邻铺的周炳才说:“要是准写信,大家就是把司务长说的这些事情告诉家里人,恐怕也没人敢相信。”

  “狗日的高鼻子!”另一位战士恨恨不平地骂道,“这还是当兵的哩,要是军官食堂,那不晓得还要好多少!”

  有人骂道:“还不是美国佬搞种族歧视,把我们中国人当有色人种对待!”

  “美国佬真他妈的不仗义,大家都在一条战壕里打仗,分什么前娘养后娘生的,大家都吃一样的伙食不行么?”

  麻哥赶紧道:“打住,莫睁起眼睛做梦了,我们有眼下这样的供给就不错了。告诉你们吧,美国黑人士兵吃的,还当不了我们中国人哩!”

  麻哥见识了美国人的“进口”,让众人扎扎实实地恭维了一番。于是再接再厉,又想去见识见识美国人的“出口”。

  没想,这下却弄出了大麻烦!

  这日天刚放亮,麻哥出屋去解大便。中国官兵的厕所是蹲式,一排整整齐齐几十眼坑,此刻已经满了号,后来者得在外面等候。

  麻哥有些内急,突发奇想,明知美军官兵的厕所是和中国官兵分开的,他也不管,闷着脑壳钻了进去。

  美国佬的厕所给他的震惊,远比食堂更甚!地面铺着平整光滑的烫花地砖,美国佬坐在一排排雪白的麻哥叫不出名字来的“东西”上出恭。大概有20来个位置,麻哥看见靠角里有一个“东西”正空着。一P股便坐了上去。连垫板也没放下来。光P股被硌得生疼,麻哥心里直骂,美国佬发明些啥玩意儿?他们的P股不是肉长的,硌着就不痛么?更让麻哥着急的是,坐在这雪白稀罕的“东西”上,他无论怎样使劲,也拉不出来。

  清晨时分正是入厕的高峰期,他“占着茅坑不拉屎”,自然引来等在外面的美国大兵的不满。麻哥听不懂英语,但从那一串串不友好的声音和旁边一张张同样不友好的脸膛上,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比在美国士兵食堂里要糟糕很多。

  麻哥心里着急,也想快些拉完把位置让给等急了的美国佬,索性提着裤子蹲在了“东西”的沿上。可高踞其上身子怎么也蹲不稳,没法子,他灵机一动,把身子来了个180度的大调整,双手扶住后面突起的部位,将身子稳住,这下总算通畅地拉了出来。麻哥正感到通体空灵,舒服透顶。没想这样的动作却引来了旁边洋人的一片怒吼。麻哥看见所有蓝幽幽的眼睛全愤怒地盯着他,这下害怕了,赶紧揩了P股,提起裤子就往外走。

  这下更是激起了众怒,一个壮得像头北极熊似的美国少校几步追上来,揪住他的衣领将他拖回去,对着他暴跳如雷地大骂。

  麻哥不明白自己哪儿惹着这位美国少校了,就算自己违规进来拉了泡屎,彼此是友军,也犯不着这样火气冲天啊!

  听见吼声,外面的美国人也拥了进来,一个个如同凶神恶煞,把麻哥逼在了墙角里。

  麻哥害怕了,大喊:“你们要干啥?”

  美国佬“哇啦哇啦”直叫,还上前对他推推搡搡,可麻哥仍是一副满脸无辜的样子。

  几十秒钟过后,麻哥终于顺着少校的手指示的方向,弄明白了美国佬愤怒的原因。原来,他拉过后没有冲洗,从体内排出来那堆臭味四溢的东西十分刺目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麻哥明白了原委,却不知道应当咋个办。

  美国佬再也忍耐不住了,冲上去拳头像雨点般砸到了麻哥的头上身上,打得麻哥嗷嗷惨叫。

  麻哥的惨叫声和美国人“叽里呱啦”的怒骂声惊动了附近的特务大队的官兵。

  顿时,厕所门前黑压压聚集了一大群人。

  宪兵看见这里发生了骚乱,急忙提着枪跑了过来。

  高军武听美国人一嚷,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钻进厕所,放水将麻哥用过的马桶冲洗干净。

  此时,外面的特务大队官兵看见麻哥被美国人推推拉拉地弄出了厕所。

  “妈的,凭什么打我们中国人?”

  “把人放下,不要欺人太甚!”

  中国官兵大吼起来。

  古良自动当起了翻译,大声道:“美国人说,这里是他们的专用厕所,中国人不准进去的……噢,美国人还说,这是训练中心有明确规定的,谁违犯谁受罚。”

  中国军人们看着被打得满头满脸青紫的麻哥,再听古良这么“别有用心”地一鼓动,心中怒火“轰”地燃了起来。

  “他妈的美国佬,凭什么就比我们黄种人高贵?凭什么跑到中国人头上屙屎撒尿来了!”

  “打死这帮洋鬼子!”

  士兵们怒吼着拥上前去。

  几名美军军官慌忙从腰间拔出手枪,背靠着厕所板壁,将枪口对准了盛怒的中国士兵。

  “洋鬼子,你们敢对中国人动枪!”

  “弟兄们,赶快回屋抄家伙!”

  高军武大步出屋,瞪着自己的弟兄们大喝道:“干什么?谁动家伙老子毙了谁!”

  士兵们全盯着他,不敢乱动。

  高军武冷冷地扫了一眼美国人,用英语厉声说道:“对付盟军,最好不要动枪使刀的。否则惹出事来,你们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美国人被这个不怒而威的中国军官震住了,乖乖地将枪插回了枪套。

  高军武说罢,转过身劈面给了麻哥重重一耳光,大声呵斥道:“黄司务长,你为什么要跑到美国人的厕所里去撒野?”

  麻哥叫道:“高大队,你就是再借我几个胆子,我也不敢在美国人面前撒野啊?”

  “你没撒野,为啥马桶边上都是你的脚印?为啥拉了大便不冲洗?”

  麻哥委屈得跳了起来:“我都看了,那厕所里光光的,桶、瓢、盆子,啥东西也没有,我拿啥子舀水来冲洗啊?”

  高军武骂道:“混蛋,把那马桶上的按钮轻轻一按,水自己不就冲出来了吗?”

  麻哥眼睛瞪得老大:“马桶?马桶在哪儿呐?我看了,啥桶也没有啊!”

  少数中国士兵“哗”地大笑了起来。

  高军武沉着脸说道:“不要现宝露丑,损中国人的脸面了。我们是军人,就应当懂得一个基本的原则:一切都必须严守纪律,遵照规章制度办事,一经公布,任何人也不得违犯。即使这规章制度定得不合理,我们也只能通过上级加以沟通改进,而绝不能自作主张,擅自违抗。黄司务长―入列!”他突然提高声音发出口令,“全体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蓝姆伽基地因误会而引起的“厕所风波”很快便过去了,中美官兵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因这样的小事受到丝毫影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