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视觉的盛宴
1.扩张和山水之魅
记者:一个人的职业往往决定他对周围事物敏感性的区别。作为一位艺术家,特别是对视觉艺术有着很深造诣的艺术家,在你的眼中,重庆这座城市魅力何在?
张强:我感到重庆永远有一种活力在奔涌,我也常常被这活力和魅力打动。
说到重庆这座城市魅力特质,我认为下面几个方面不得不说。一是重庆的城市空间的扩展之魅。一个中国西部的城市,城市范围将扩张到2000多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何等的大手笔。在这个扩张中,我们感受到有无数的可能性在被激发出来。是重庆起伏有致的山川形式:新颖的建筑族群与重庆的地形势度之间所形成的视觉比照关系,为重庆的城市性格平添了一份其他城市难觅的魅力。我相信,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载体形式中,卓越的建筑师可以激发更多的意外灵感。
总之,这里的峭立是灵感的碰撞,这里的水面是视觉的战场。
2.“平民性”重庆的基本色调
记者:如果以“富豪”或“平民性”给重庆定性,你的印象是前者还是后者?你认为重庆在建设发展中尚有哪些失当之处?
张强:重庆原本就是一个非常草根化的城市,“平民性”是这个城市的基本色调。作为一个以码头的流动性为基础构建的城市,其特征是具有无限的接纳性,同时,也极容易失去自身的稳定性,从而缺乏从容的积累,也无法掩饰由于急功近利所带来的匆忙与草率:以在一夜之内将所有的旧建筑一扫而光。一味地追逐奢丽与繁华的背后,就是自我身份价值的彻底失落。因为一个没有传统的城市,实际上就是一只无根的浮船。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发出这样的设问:当重庆成为香港的时候,重庆在哪里?这个设问应该是在飞速发展和急速建设过程中,特别需要不时地进行自我反省:国际化不是简单地对商业进驻的热情逢迎,也不是另外一种语言的认读,更不是全面的使用各国的产品,而更重要的是对国际文化与智慧的全面吸纳与自我提升。
3.我深爱这座城市
记者:我们知道你是从山东“投奔”到重庆的,在重庆生活得还好吗?
张强:我是2002年到重庆的。当初促使我来到重庆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四川美术学院在国内所具有的声誉和实力。
但是,等我到了重庆真正开始生活之后才发现,四川美术学院的的生存背景却是由于重庆,因为是重庆这块土地孕育出了“四川美术学院”。所以,我才开始学着去了解、理解和亲近,直至彻底的“相互拥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感受着重庆无与伦比的魅力。
我已深深爱上这个城市,这里将永远是我的家园。
(二)从山水文化到居住智慧
其实,中国古典的文人文化中,山居的行为,“林泉”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深意。
其一,比德之功。早在远古的时期,中国的先民对于山水便赋予了特定的人伦含义。如“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诉说的是“山岳”的比德意义。而在山岳“乃万物之所藏,之所出”的认知中,则包含了对于“山”的无限神秘能量包容的可能性。
其二,隐居之效。所谓的“岩穴上士”,指的具有“林泉之志”的高人逸士,怀抱天下,脱离世俗,期待名主垂顾,施展庙堂抱负。或是在林泉间著述立说,藏之名山,留之后世。
其三,逃离之高。山居隐逸来自于对世俗的脱离,久之,则成为一种生活的信念与距离化关照的智慧发生。所谓“佛苦樊网之密,逃而为禅;道苦金丹之难,逃而为玄;儒家苦经传之博,逃而为心学;画苦门派之繁,逃而为逸品。”在这里,被余引申为“市井苦烦恶之扰,逃而为山居”。
其四,生活之妙。宋代大画家郭熙在其《林泉高致》中,对于君子爱山水的旨意,进行了充分的阐说,其中言道:不胜名利之扰,不堪世俗之闹。对于有官职的人,如果山居是一种奢侈的生活的话,那么,即使在堂筵之上悬挂一幅山水画,也算是一种聊胜于无的生活态度吧。
其实,早在唐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水墨画大家王维,则干脆在“蓝田置别业”,切实地过起真正的山居生活,享受起高妙的生活情致了。中国的内陆城市重庆,没有名山,但得大川,其分别由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而成,以渝中半岛而踞龙虎之势。长江千古绝唱自不待言,而唯嘉陵江也被唐玄宗魂牵梦绕,以致命一代画圣吴道子与李思训,分别以一日之迹和数月之功为之传神写照。更有书法草圣怀素,居然可以在夜闻嘉陵江的声音中,获得草书的神韵。由此可见,山水之居,不在于其形胜据,而在于其境界得。若不得境界,空据形胜,也终将临水渊渊,惊心战胆。昔老友陈传席教授有言:
“武入川则困,文入川则扬,盖得江山雄奇之助”。信哉斯言!
今余有言曰:山居得仁德之厚,住水取机智之妙。居住林泉,谋境界之高。诚哉是言?
(三)流水文化·兼容而立·人文精神
话题缘起两年前,一个名叫谢平的重庆人背着反映重庆古镇风情的作品《后街》,来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一个外国人颇为疑惑地问他:重庆?重庆是什么样子?这句话触动了谢平,他感到自己有责任通过影像,推广重庆这座城。
2005年初,谢平聚集了9位重庆民间摄影家,10个人经过一年多的拍摄,带上《重庆这座城》100余幅反映重庆文化风貌的摄影作品到平遥国际摄影展上,获得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惊呼:重庆这座美丽的城!
2008年4月22日,当《重庆这座城》摄影作品在重庆开展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和轰动。4月27日,数名专家学者展开关于重庆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作客嘉宾
诗人、散文家:李钢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
重庆市政协委员、渝商代表:严琦
《重庆这座城》摄影师:谢平、秦文、张德礼、钱铭、张三友、陈祖萍等
1.“第一江城”的流水文化
李钢:重庆这座城市具有“流动性”。什么是“流动性”呢?我认为,重庆作为一座江城,处于长江的上游,这座城市总是不断有新的人和文化涌进来,同时也不断流失着一些东西。流动,让重庆充满活力,但也缺少沉淀。
严琦:这种“流动性”也体现在重庆的餐饮行业上。近年来,不断有江湖菜产生,但多是各领风骚一两年。而我们致力于打造“渝菜”的品牌,需要就是一种持续的积淀。
张强:当然,这座江城的“流动性”也说明重庆是一座充满各种可能和机会的城市。这座城市需要在大浪淘沙中沉淀和积累,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这需要在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去完成。
2.生长美女的“野性之都”
张强:重庆还是一座野性之城,自由之都。为什么说重庆是“野性”呢?因为这座城市是自然的、无忌的。这种无忌和自然,是催生新事物出现的原动力。
“野生性”是无法规划的,是自由蓬勃生长的状态。比如依我的生活经验来看,在山东济南,小孩生下来就是老头,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被要求循规蹈矩地生活,而重庆,没有人要求你要循规蹈矩地生活。我很庆幸自己40岁前生活在山东,而40岁后在重庆,这为我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谢平:或许,正是重庆这座“野性之都”成为生长美女的土壤。因而,重庆又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重庆的女孩汪洋恣肆,毫不拘束。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重庆女性是表现得最突出的一个城市。
3.盲目独立不如兼容而立
李钢:重庆直辖后,不少重庆人有意无意地开始膨胀,什么东西都要从四川“独立”出来了。前段时间,不少人提出“渝菜”,要独立门户。最近又有人建议打造“渝剧”。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盲目”。这样的心态不利于重庆人文精神的形成。
张强:是啊,比如美术学院和外语学院,就有一些人提出去掉“四川”这个前缀。其实,地域和文化的渊源是无法去掉的。重庆是个多元的城市,就应该形成多元的城市观和人文景观。与其“盲目独立”,还不如“兼容而立”。
4.重庆名片诠释人文精神
严琦:前段时间,晨报进行十大名片的评选。美食、美女、美景成为重庆最突出的名片,这是推销重庆的好方式。因为,十大重庆名片诠释了重庆的人文精神。我在外地推销重庆美食时,总不忘推销家乡的文化。重庆人吃苦耐劳,也富有创造性。重庆人做餐饮,是将智慧和文化融入到美食之中。
谢平:重庆的夜景可以和香港媲美,重庆地理的特殊,让重庆的夜晚更显得美丽。北方城市大多是一马平川,很少看到山山水水,大多数外地游客来重庆都会喜欢重庆的山水美景。这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严琦:所以,我们要谈重庆的人文精神,展示宣传重庆这座城。理应将最好的重庆美景、重庆美女、重庆美食展示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