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去已经发表过的有关中国现代书法的文章辑在一起,这个建议起初并没有对我产生多少诱惑力。在我看来,那样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收集层面上的工作且亦平添搜检之累。然而,以现代书法学这个大的主题加以连接,就油然而成为一个充满诱惑性的设想。因为如此以来,过去的所有工作似乎都变得富于意义起来。而且通过几个课题类型的画分号又使我在具体辑查中感到兴味与信心:毕竟过去委过专业媒体发表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作用。
在编辑过程中,应我的要求,所有文章均得以保持原来发表的面目。这样做的企图在于:一个过程,一个注定要经历的过程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在它发生的刹那间已经被时间所封存。而且未有过“过去”——尽管在今天看来是稚嫩与轻率、狂热与大胆,也就意味着不会有现在的冷静与超越。因此,与其今日做无谓的订正与徒劳反省,倒不如“原装”推销出去。鉴者有二,一是中国现代书法对一位热情投身的文化青年的刺激及反应,二是作为一名现代书法理论、批评、创作三位一体的参加者思想历程与艺术嬗变轨迹。这种陈设本身我认为注定了它的文化兴味所在。
本书由编辑设立了第五部分——机动:一个个案的分析。起初我对此颇感惶恐,不仅在于我个人对中国现代书法贡献的绵薄,还在于中国现代书法事业的缔造、发展、推进,已耗费掉一代人,甚至还要几代人的心血才能完成。但从后来的编辑说明中看到这一部分的企图在于将过去已经发表的研究与争论文章采取实录,另外则约请了几位对我个人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关心的朋友的评价,念及至此,我立足于个人情感上的不安也随之云消雾散。
中国现代书法是一项艰巨的文化事业,我非常赞同我的朋友邱振中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这确实是由衷之言,在此,谨将此句转赠给所有对现代书法事业从事与关心的朋友们。因为,我感觉到这种清醒的告诫背后所潜伏的热切激励!
另外,在本书的最后我缀上最深重的谢意:我的朋友,本书责任编辑王谦先生为此书问世耗费了心血。陈传新、王宗军、卢东、魏东、李志华、李家鸾先生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帮助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