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翻检着七年前写就的书稿,不由得心潮溢荡,感慨万分,我怎么也无法忘却对这部书问世倾注了热望与关怀的我国著名美术史家阎丽川先生。1985年的秋季,仅凭着一种求知的赤诚,我与阎先生有了多次通讯的机会,我至今仍保存着这批珍贵的信件。当时频率之快,事后想来惊诧不已,一位海内外富于声望的学者与一位二十出头的中学教师进行平等的讨论。而且当我将这部书稿携往天津美院请阎先生指教时,没想到连同稿件寄回的还有一份4000字的序言。而且在太原“国际张彦远学术讨论会”上,阎先生又将此书推荐给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依旧不能忘记中央美院学报副主编杜哲森先生,在我初涉中国绘画美学领地时所给予的热情指导、当在十几年前我只是一名师专美术系在校学生时,杜先生便对我撰写的文章予:以批改增删,悉心鼓励。它成为我直到现在在此领域内感到自信的添加剂。
1986年10月,在掖县全国书学讨论会上,又幸遇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当他得知我手头的书稿时,拨冗垂顾,题写书名,予以热情鼓励。
斗转星移,七年弹指飞逝,回想在这段时间内无论从我个人境遇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形势的发展,在此书完成不久,我即转向对现代书法理论、比较艺术史、现代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些领域内亦取得一些粗略的成就,而且我也由原来的中学转至山东艺术学院担任中西美术史教师。但在我的灵魂深处,依然深切地怀念在那个平静小城所度过的时光,它使我能祛除浮躁,每日徜徉于古典文化世界中,温温逸逸地做学问,而且重要的是给我留下了这份值得纪念的礼物。
我的朋友,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王鸿先生,本书的责任编辑刘文哲先生,对此书的问世付出了宝贵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