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7章 1991年度 理查德·R·恩斯特

  因发明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而荣获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理查德·R·恩斯特(瑞士,1933~),物理化学家,生于瑞士东北部一座建于1175年的老城——温特图尔。温特图尔是一座将艺术和工业活动完美结合体的城市。首先吸引他的是音乐,少年时期的理查德是教堂乐团的一名大提琴手。理查德的叔父生前是位冶金工程师,理查德很快学会了用叔父遗留下的化学药品做所能想到的化学实验。他想成为一名化学家而不是作曲家。

  中学毕业后,恩斯特进入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学习化学。但他很快就对学院的状况深感失望。在过去的50年中,学院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所谓的物理化学仅限定在经典热力学上,但恩斯特对化学的激情并没有因此而泯灭,他决定靠自学来实现既定目标。1962年,恩斯特完成了博士论文,但当时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在化学上的落伍,能理解恩斯特的理论者寥寥无几,这让他倍感失落,恩斯特决定离开大学,他将目光投向企业界。1963年,恩斯特受聘于美国生产核磁共振设备的老牌企业——瓦里安公司。瓦里安公司的每项研究都有明确的商业目的,这里还拥有像安德森(W。A。Anderson,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著名的科学家。1964年,在安德森的建议下,恩斯特开发高分辨率的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获得成功。1968年,恩斯特改变用不同频率射频辐射去扫描样品的传统方法,他使用包含所有射频频率的高能脉冲照射样品,使样品中所有能够被激发的原子核都被激发起来,然后用傅立叶变换分解所得到的信号,使之转变为可识别的谱线。这一方法将原来的分析速度提高了近600倍,灵敏度提高了100倍以上,并解决了磁场稳定性的问题,从而更容易确定许多有机合成物的结构,但要确定生物高分子的结构,这种方法的分辨率还不够完善。回到瑞士后,恩斯特将计算机技术引进核磁共振波谱学,首创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技术,这是他在现代核磁共振波谱学中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1974年,恩斯特用分段步进采样后进行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了首张二维核磁共振谱,从而开创了多维谱研究的新纪元。他使核磁共振从研究小分子扩大到大分子,为确定复杂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提供了依据,催生了三维和多维核磁共振的诞生,其成就对生命科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被誉为现代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奠基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