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年少时一举定乾坤的举动,是向那水帘洞内的一跃,不但奠定了他在猴群中的地位,也为他的寻仙拜师之路定下了基调。那水帘洞有一副对联作得好,“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一般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洞天的意思就是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悟空所占水帘洞,究竟以前是哪个神仙居住,竟不可考。
悟空穿越的是一道水帘,恰如红尘间的疑云,后面是别有洞天的。《楞严经》和《瑜伽师地论》讨论了不少关于见和识的问题。物质世界的见相,好似是以眼帘为界的。人眼所见的为物质世界,在闭眼之后呢,看见的是什么?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睛也同样给心灵带来了迷惑。合眼之后,顽皮地说,我们看见的物质世界就是眼皮了。实质上,物质世界和冥想世界,通常以合眼沉思为界。以眼帘来混淆物质和精神的概念,是“见与不见”困惑之所在。其实两者没有比较的必要。那菩萨闭目合十,似睁非睁、似醒非醒的神态,也许就是为了寻找两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微观到纳米、夸克,宏观到宇宙太空,只是对于自身起源最密切相关的海洋,所花精力太少,甚至不遗余力地破坏。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纠缠于对物质世界的误识上,而向内心追溯太浅。就动物世界而言,候鸟迁徙时对地磁场的利用,蝙蝠以超声波定位的功能,都不是人的耳目所能比拟的。人之所以居于万灵之长的原因,能利用工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乃在于人的想象力。中国的道教,或印度的瑜伽都是盘腿而坐,神游物外。冥想、幻想、狂想是哲学、美术乃至整个文明前行的动力和理由。
美国科幻小说大家弗诺・文奇以《天渊》《深渊上的火》而著名。在他的笔下,我们这个地球文明属于爬行界,再上是飞跃界,再发展就是超限界了。不能超过光束的前提限制了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超限界的天人则因发展太快,身体承受不了而消亡。这就是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因身体涅�而永恒,是佛教典籍中已有的。而佛教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更有人情味,更好理解一些。我倒是相信人的思维的速度,或者说脑电波的速度是超越光束的。合十冥想之间,妙想寺外还有无想寺,婆罗花开于数千光年之外的太空也说不定。
§§第五部分 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