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有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到来的时候,如何回避呢?”洞山禅师说:“为何不去没有寒暑的地方呢?”和尚问:“什么是没有寒暑的地方?”洞山禅师说:“冷起来要把�黎冷死,热起来要把�黎热死。”
�黎是佛教中掌管戒律和礼仪的老师,要指导弟子行为端正,自己也要为楷模,应该算寺庙中执法僧一类。中国佛教十宗有一支律宗,着重研习和传持戒律,弘一法师入的就是这宗。苏州有“戒幢律”寺,是著名的律宗道场之一,现在寺内还有戒幢研究所,招收各地的僧人。其实这种导师的角色,儒家是最擅长的,四书五经就是完备的精神戒律,《礼记》记载了严格的礼仪制度。失传的《乐经》对音乐有严格的规范。从“风”“雅”“颂”的字眼就可以看出民间音乐、高雅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区别。
洞山良价禅师是云岩昙晟禅师的弟子,也是“曹洞宗”开山祖师之一。和尚问良价禅师,如何避寒暑。从易经的时间维度而言,阴阳调和分成阳、少阳、阴、少阴四种,因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夏天的武汉和南京被称为火炉,冬天的东北温度极低,日子都难熬。不过对现代人而言,有空调就很容易解决问题。清代宫廷为避暑把冰块冬储夏用,为过冬而生火炉。这些是“不动之避”,忙碌的现代人出家门坐车到公司,祈求大寒大冷的日子快点过去,都属这类。从空间的角度而言,相对个人的居住地,如果时间和经济许可,可以在任何时间找到四季如春的地方,比如昆明。或者是和本地气温错开的地方,比如冬天的海南。这些是“主动之避”。
佛教讲究持戒忍辱,生活极为清苦。这位僧人也有寒暑之苦,虽然是人之常情,却有犯“贪”和“嗔”之嫌,贪舒适而怕寒冷。良价的回答就很有意思,极寒极冷的地方就是无寒暑的地方。在地理而言,赤道上的岛国和南北极就是无寒暑的地方,因为无所谓四季变换。禅宗讲究大开大合,良价指的却是人的内心。刚猛如金刚,有十龙十象的般若;冷清如寒池,不起一丝波澜。心无寒暑,说法时却又极艳极美,口吐莲花,顽石点头,却是春风化雨的感化。打也罢,不理睬也罢,却于求道之人都是相亲。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精神和古希腊的海洋求索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秦始皇东巡至山东荣成的成头山,就发出了“天尽头”的感叹。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在夏至前后一天几乎有二十四小时的阳光,幸运者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北极光。美国人查尔斯・布洛瓦在《零度以下五十年》中记载了他在北极圈生活的五十年。中国的唐三藏在《大唐西域记》讲述了他漫长的穿越求经史。对他们而言,真是无所谓寒暑了。不知道北极的爱斯基摩或中国的漠河人,在表达相思时会不会说些“今夜我为爱无眠”之类,最纯洁的姑娘或许也会对此产生疑惑,那是何等漫长的一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