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的最高形式可以说是歌剧,歌剧综合了音乐、舞蹈、诗歌、历史、服装等诸多艺术因素,为观众呈现出一片灿烂辉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英国剧作家约翰・伊维林说:“歌剧是人类智慧所能发明的最壮观、最奢华的娱乐之一。”与西方文化的奔放和自由的核心不同,中国文化追求宁静致远,奢侈的宫廷歌舞却是亡国的前兆。
唐玄宗李隆基的《霓裳羽衣曲》是中国式歌剧难得的绽放。只是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使他把心爱的杨贵妃也赐死于马嵬坡前。这样说来,中国艺术的最高形式应该还是文人山水画。自王维开始,融诗、书、画三者为一体,为隐士和士大夫所推崇。他流传下来的山水画《雪溪图》就以雪来比拟宁静和高洁。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述说的是一种孤独。也有用雪来表示惊艳之美的,曹植描述洛神之美时,有“飘摇兮若风流之回雪”之句。这种轻盈和逍遥的意味,在魏晋文化中发展到顶点,在哲学里则就是玄学的出现。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发展了道家《庄子》的“言不尽意”的思想,进而升华为“得意忘言”的理论。加上欧阳建的“言尽意”和玄学的“超言意以冥合”,恰好构成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四重境界。从有到无,从色到空,中国艺术的追求和禅宗的宗旨有遥相呼应之妙。
言不尽意,首先在于各种抽象或半抽象艺术和语言之间沟通交流的困难。就艺术的载体而言,建筑和雕刻,无论是古希腊的神庙遗址或断臂的维纳斯,还是兵马俑和青花瓷,毕竟有黏土或青铜作为具体的载体。绘画是半抽象的,也有画布或宣纸作为载体。而音乐就困难得多,五线谱到十二平均律的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方音乐的高峰集中在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几个时期。但中国古乐则因记载困难的原因而失传了不少。
至于舞蹈,作为三维的动态艺术,记载就更难标准化。在这种情况下,用语言记载其他艺术的形式就难免“言不尽意”了。比如屈原在《天问》里对楚国壁画艺术的描述,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对琵琶古曲的描述等。当然,一般所说的“言不尽意”指的是艺术上留以想象的空间。西方画派的写实主义和中国的工笔画可以说是“言尽意”的体现。
相爱的人初始有说不完的话,希望对方了解自己,为“言尽意”。结合后,双方形成默契,少说而为对方多做,为“言不尽意”。再至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一眼可以领会对方的内心,为“得意忘言”。至于相守一生,“超言意以冥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最爱的真谛了。
寂寂红尘喃喃独语
深邃如思念黑水之渊,
遥远如真爱相忘之隔,
孤独如繁世心灵之醒。
温暖如朋友会心之笑,
灿烂如知心爱人之眸,
快乐如红尘执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