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086 杰出的军事改革家抗倭名将

  戚继光

  “传略”戚继光(1528~1587)是我国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改革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明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初一出生在山东济宁县鲁桥镇。1544年,17岁的戚继光袭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1548~1552年,戚继光戍蓟门(今河北蓟县),在这期间,他参加山东乡试,中了武举。1553年,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以及3营所属的25个卫、所,专任防御山东海上倭寇之责。两年后戚继光奉调浙江,担任抗倭参将,继而提升为副总兵官、总兵官,先后转战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根据当时抗倭斗争的需要,他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事改革。经过12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平定了东南倭寇之患,廓清了海疆。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北调,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与北方鞑靼骑兵作战。戚继光加固长城防守,增筑敌台,整修武备,北方晏然。长达16年,鞑靼骑兵不敢犯边。1582年,戚继光调防广州。早年他在东南沿海抗倭作战中,因感受湿暑,得了关节风寒之病,又在蓟州任上因操劳过度,得了肺病。1585年,旧病齐发,辞职回家。1587年,一代军事改革家和抗倭名将在凄凉中死去,时年60岁。

  “影响”戚继光是中国古代一位新型的军事家和战将。他的卓著战功不仅仅是靠奇谋,而更主要是得益于他的军事改革。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最突出的成就有四个方面:改进器械,编练新军,健全防务,协同整体作战。这些改革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戚继光总结军事实践,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不朽的军事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充分反映了他大胆进行军事改革,推动明代军事发展的智慧和才能。

  改进器械。明嘉靖时期,军事形势十分严峻。北方沿边警报频传,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东来寻衅。当时最严重的是东南沿海倭寇猖狂窜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尤为严重。所谓“倭寇”,是日本海匪、无业浪人与不法商人勾结成的大规模武装集团。他们乘船到我国沿海侵扰,杀人越货,妨碍交通和海上贸易。倭寇还登陆害民,洗劫村庄。清剿倭寇,廓清海疆,保护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成为明代中期头等政治大事,也是东南各省人民的强烈呼声。戚继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爱国名将。他认为御敌必须器械精良,改善军队装备,以增强战斗能力。他除了改进长短相结合的冷兵器外,把制造的重点放在火器上。他根据东南沿海地形特点和倭寇的作战方式,组织人员创制了虎蹲炮、“三飞箭”、连子铳、喷筒和火桶等各种新型武器,取得了克敌制胜的主动权。

  编练新军。选兵精,治军严,这是古今中外良将制敌的最基本条件,而能创造这一条件的将军是很稀少的,所以有“千军易得,良将难求”的谚语。当时抗倭明军从山东、河北、广西等省调集,他们从外地到东南沿海统称为客军。客军将懦兵怯,纪律很差,遇贼溃逃,见民勒索,经常是优势明军被小股倭寇打败。这种军队受到老百姓痛恨,以致民间流传谚语:毋遇“宁遇倭贼!生得不兵遇,逃可犹倭遇。兵客”1558年10月,戚继光到浙江,他在义乌从农民、矿工中招募了4000人组建一支新军。他选兵条件,第一要老实的乡下人,第二要有胆气的勇敢的人。新兵入营进行严格训练,要求武艺精熟,纪律严明,觉悟要高,勇于杀敌,不扰平民。新军采用营(总)、官、哨、队四级编制,每队12人(内设队长一人,伙夫一人,战员十人);四队为一哨,另设哨长一人;四哨为一官,另设哨官一人;四官为一总,另设把总一人,统率全总,每总约800人。队为最小的战斗单位,总为大部队作战的纵队。戚继光的新军与改良的武器配合,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嘉靖四十年(1561),戚继光在浙江仙台地区,九战皆捷。第二年夏,进军福建,捣毁倭寇的巢穴横屿岛。四十二年(1563),与友军俞大猷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四十三年解仙游之围。其后又转战福建、广东,打得倭寇望风而逃,终于肃清了海疆,被人民尊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又招募许多渔户,组成水军,“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使他们能在海上狠狠地打击倭寇,扩大陆战的胜利成果。

  健全防务。戚继光认为,对扰边之敌,不但要善于战而胜之,而且更要善于设防守御,使敌不敢犯边。健全防务,改进军事筑城的防御阵地,是戚继光军事改革的重要建树之一。他到蓟镇后,一是改建原有的烽堠台,二是增建空心敌台,使烽堠台与空心敌台之间相应联络,梆鼓之声相闻,形成点线结合的带形防线。经过多年建设,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庄岭口的1200余里的长城沿线上,建起了2000多座空心敌台。空心敌台骑长城建造,内外壁与城墙平行,分别向城墙内外突出0.5到1.5丈,台高3丈至4丈,四周长12丈至18丈。台中空心,四面有箭窗。中分三层,上层建有楼橹,四周环以垛口,配备佛郎机、快枪、火箭、石炮等火器。空心敌台,内卫战卒,下发火炮,相邻两台之间形成交叉火力,控制险要隘口,使敌骑不敢近,矢石不能及。敌台骑墙绵延而立,缓冲处50丈至100丈建一台,冲要处15丈至30丈建一台,一旦有警,蓟镇绵延近2000里的边墙,不到半日即可全线闻警备战,起到了“以险制塞”,“以器守边”,的作用。长城上的关隘建筑,“以墙挡骑”备极机巧。可以说戚继光创立的空心敌台是对中国古代筑城学的重要发展,也是开启现代阵地防线的先声,具有重要的军事学理论价值。

  协同整体作战。戚家军对倭作战,根据江南地形多沼泽,道路曲折,兵力不易展开,以及日本军刀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鸳鸯阵”对倭作战。这种作战方法,正是新军编练与改进的武器相配合的创作。“鸳鸯阵”以一队12人为作战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班。冷兵器按照“以长救短,短以卫长”的原则装备。队长一人在前持旗指挥,10名战斗兵分成两列纵队,每二人组成横阵。首两名士兵使长牌、藤牌,遮挡敌人的长枪重矢,掩护后队前进。第二排两名士兵持狼筅,掩护执牌手。狼筅长1.5丈,有9层至11层枝梢,梢上实有倒钩的狼筅,用以对付倭寇的军刀。第三、四排4名士兵持长枪,以便先发制人,迅速刺敌。末排两名士兵执刀、叉、钯等短兵器,如长枪刺不中,短兵器立即杀上接应。最后一名伙夫,不参战。这种阵形是发挥整体的协同作战,充分利用长短武器的配合,攻守兼备,指挥灵活,可分可合。分则成为两个5人一组的战斗队,称二伍阵,或成三、四人的战斗小组,称三才阵;合则以4队一哨为战斗单位,一头一尾两翼的哨鸳鸯阵,依次扩展为一营800人的大战斗单位,发挥综合战斗作用。实践表明,每次都能大量杀敌,立于不败之地。戚继光创立的营、官、哨、队新军编制,以及长短相济的兵器配置,以及鸳鸯阵战斗队形,是中国军事史上协同整体作战的一大创造。

  戚继光编练的水兵营,以及他驻防蓟镇编练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辎重营都讲求整体作战,更注重火器的使用。蓟镇各营新兵按营、部、司、局、旗、队六级编制,每队仍为12人,全营合兵2700人,冷兵器与火器配合装备,可以将步、骑、车、辎重各营组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合成军。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空前的创造。

  “余论”一代名将、叱咤风云的戚继光,他不但以辉煌的战绩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更以他大胆的改革精神和军事理论著作彪炳史册,备受后世推崇。戚继光在军事领域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如更新冷兵器,改进各种火器,创建新兵种,组建合成军,增强防务等,使中国古代军队编制及装备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化,对古代军事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对后世军事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慧敏)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