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073 集能臣与奸雄于一身的魏武帝

  曹操

  “传略”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以镇压黄巾起义军而发展武装力量,公元192年占有兖州,196年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讨平吕布、袁术、袁绍,统一了北方。公元208年,南下荆州,发动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击败,北还加紧了逼宫的一系列策划。公元220年病逝,其子曹丕篡汉,追尊曹操为武帝。传见《三国志・魏书》卷一《武帝纪》。

  曹操统一北方,大兴屯田,修水利,以集中营的劳动方式解决军粮问题,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曹操性忌疑,果于杀戮,但能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世族与寒族的人才兼收并蓄。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文,《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脍炙人口。遗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中华书局有排印本《曹操集》。

  “影响”曹操是人们所熟知的雄略人物,说他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当之无愧。但曹操的奸险诈伪之术也登峰造极。

  作为开创一代伟业的正面历史人物的曹操,他始以“兴义兵,诛暴乱”为旗帜,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武力翦灭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同时推行一系列有效的经济和政治措施,巩固地盘,经过三十多年艰辛征战,一统北方,开创魏国基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做了皇帝,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西晋史学家陈寿为曹操作传,称《武帝纪》,见《三国志》卷一。陈寿称赞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作为奸险诈伪反面人物的曹操,在演史小说《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再现,成为人们认识封建帝王和狡诈权臣丑恶面目的一面镜子。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其笔记《东坡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189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人勿负我”的话(《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谁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以说曹操是历史上最典型的双重性人物,既有大功亦有大过,都由他自己写成。曹操篡汉,司马懿篡魏,人民选择曹操而不选择司马懿做反面教材,岂不发人深思!

  赤壁大战曹操生于155年,死于220年,享年66岁。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可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175年至公元189年,曹操20至35岁为第一阶段,此时是曹操建功立名,拼命厕身于世家大族行列的青年时期。190年至209年,曹操36至55岁的20年为第二阶段,这是曹操大有作为的中年时期,在军阀混战中统一了北方,对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210年至220年,曹操56至66岁最后11年为第三阶段,这是曹操的晚年时期,他步步逼宫,完成了篡汉的准备,自称“周文王”,扮演了一个权奸的角色。于是曹操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垂名青史,引起了后人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历史人物的曹操与艺术形象的曹操判若两人,正是他双重性格的写照。由于《三国演义》与戏剧的普及,曹操以一个大白粉脸的奸雄形象活跃在历代人民心目中。175年,曹操20岁,被举孝廉为郎,因受父祖荫庇,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等。曹操在洛阳北部尉任上,造“五色棒”悬于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右,皆棒杀之,曹操曾棒杀夜行的灵帝宠臣小黄门蹇硕的叔父,京师肃然。184年,曹操为骑都尉,率军镇压颍川黄巾,以功升任济南相。济南国辖十余县,长吏依附宦官和贵戚,贪赃枉法;民俗迷信,淫祀多达六百余祠,历任长吏都不敢禁绝。曹操上任,罢掉了八个县的赃吏,又禁断淫祀,拆毁祠屋,奸宄逃窜,一郡清平。由于触犯权贵,被征还为东郡太守。东郡为京师近郡,乃权贵横行之地。曹操恐致家祸,称疾归乡里。188年,灵帝建西园八校尉,曹操又被起用为典军校尉。当时金城边章、韩遂据郡以叛,曹操想为国讨贼立功,封侯拜将作征西将军,但未成行。西园军统帅是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副统帅是中军校尉袁绍。曹操结纳袁绍,谋诛宦官。曹操出生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大地主豪强大族,却走着反宦官的政治道路,由此表现了曹操的不凡。袁绍诛灭宦官以后,董卓入京,擅废立,京都大乱。社会矛盾焦点由反对宦官专政转为反对董卓专权。曹操与袁绍、袁术逃出洛阳,谋讨董卓。曹操陈留起兵,虽然势单力弱,汴水之战一败涂地,但这是顺应人心的正义之举,对于洗刷“赘阉遗丑”的污点有重大意义,也是应当肯定的。190年关东诸侯起兵讨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但各路诸侯都想拥兵自重,就地割据,观望不进。董卓退出洛阳,挟献帝西迁后,东方诸侯开始互相残杀的混战。河北、山东的黄巾军也乘势而起。曹操在扬州重新募兵,得数千人,进屯河内。曹操力量单薄,无力与各路诸侯相争,于是把矛头指向黄巾兵,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有了地盘。192年,曹操又击溃魏郡、内黄等地于毒和眭固率领的两支黑山农民军。接着又进兵兖州、大破青州黄巾军,“受降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兵。”此时曹操声势大振,自领兖州牧,成为北方的大军阀,与冀州的袁绍、徐州的陶谦在中原鼎足而居。

  九月曹操采纳了荀�之计,迎献帝都许。又采纳了枣祗、韩浩的建议,始兴屯田,着手恢复经济蓄积军粮。对世族地主采取笼络政策,邀请政敌大名士孔融、祢衡来许都做官。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优势,成为北方所向无敌的大军阀。

  198年灭吕布。

  200年灭袁术、降张绣,又在官渡之战中大破袁绍主力。

  205年灭袁谭,袁尚、袁熙奔乌丸。207年远征乌丸,灭二袁,至此,曹操统一了北方。

  曹操平河北,先后发布了减收田租令,整齐风俗令,大封功臣令,这对于巩固和稳定北方的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

  208年七月曹操亲率30万大军南下。他用荀�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荀�传》),杀了个刘备措手不及,一败涂地。荆州刺史刘琮请降,曹操兵不血刃一鼓下荆州。胜利冲昏了曹操的头脑,他不礼遇益州使者张松,把纳款请降的益州推向刘备一边。接着曹操又发动赤壁之战,把孙、刘推向结盟,吃了败仗。曹操北还,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就这样,赤壁之战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他的随军主要谋士程昱和贾诩都提出了劝谏。陈昱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程昱传》)。贾诩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享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贾诩传》)曹操既不听谋臣劝谏,又不顾抚安百姓的大计,固执地轻躁东进,而惨遭失败。

  曹操政治生涯的最后11年,即210年至220年,尽管他仍鞍马征劳,但已失去了并吞天下的锐气。他平关西,定汉中,而不敢入川。他多次南征,只是浅尝辄止。秦岭、长江锁住了曹操的脚步,使得英雄无所用武。一方面是孙、刘已经壮大,地形地利起了作用,这是客观的条件。另一方面,曹操的主要精力放在逼宫的内政上,他无暇顾及统一天下,只好含恨而做周文王,这是主观的条件。210年十二月曹操所下《明志令》,字面上好像是忠于汉室,实际上是一纸逼宫的宣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非人臣所宜言。曹操言此,已无人臣之心。用通俗语言来说,这叫火力侦察。曹操自称《明志令》是效周公《金滕》,周武王病重,周公向先人祷告,要求以身代武王,他的誓词装入金柜中,故称《金滕》。周公《金滕》只是誓诸鬼神,而曹操却要宣示于天下,“此地无银三百两”。曹操让还三县,而条件是授三子为侯。曹操不但不“委捐所典兵众”,还要扩大外援为万安计。曹操是说到做到的。《明志令》发布不久,就在211年春正月以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副丞相。接着又封五子为侯。212年冬,又使董昭建议尊立自己为“魏公”,并割据冀州为王国封邑。尚书令荀�不满,曹操就在213年逼死荀�。荀�不仅是曹操的主要谋士,荀�长子荀恽还是曹操的女婿。由于荀�拥汉,曹操立即加害。公元216年曹操晋爵魏王,车舆服饰用天子排场。至于对待汉天子,各种粗暴态度,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都暴露了曹操的“不逊之志”岂是别人“妄相忖度”?抛弃正统观念,如果曹操称帝如同曹丕代汉,司马炎代魏,尔后宋、齐、梁、陈的禅代,岂曰不仁!但曹操没有这样做,他要躲在汉献帝的背后来完成篡汉的大业,这就不能辞其为伪为奸了!所以历史选择曹操做反面教材,给他脸上涂上白粉,这也是咎由自取。

  “余论”历史上有不少建树了丰功伟业的人物具有两重性。如何评价两重性的历史人物,时至今日似乎还不具备成熟的理论。什么三七开、四六分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些无济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两重性人物,应当功是功,过是过,是则是之,非则非之,换句话说,对于两重性人物,不存在翻案问题,而是将其功过是非说清楚。根据两重性人物的功过各对于历史产生的影响,评价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肯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而谴责他的奸险诈伪。但由于曹操的奸险诈伪,未能赢得天下归心,使汉末政治成鼎峙之局,所以曹操是不能和他的先辈汉高祖、光武帝相提并论的。

  (张大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