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最杰出的极地探险家

  阿蒙森

  (1872~1928)

  [传略]罗纳德・阿蒙森,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阿蒙森在南极进行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4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乌贝托・诺比尔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与诺比尔又一次前往北极。在飞行中,诺比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比尔的过程中失踪。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影响]阿蒙森具备从事探险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素质。从孩提时代起,阿蒙森就梦想成为一名极地探险家,任何令人困扰的疑惑都未能侵蚀他坚定的决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极地探险的文学作品,并花费了许多时间来增强体格和锻炼身体,使之能胜任他一心计划去进行的富有神奇色彩的冒险事业。然而,他是一个孝顺尽职的儿子,他屈服于母亲让他研究医学的愿望。但当他年满21岁,父母亲均已去世时,阿蒙森立即卖掉所有医学教科书,包起学习时用的头盖骨,并且宣布他打算成为一位极地探险家。

  通过对有关极地探险的文学著作的详尽研究,阿蒙森注意到一个普遍存在的弱点,也就是说那些到极地去探险的人均未学过驾驶船只。阿蒙森以他惯常的、有条不紊的个性,先考取了船长执照。到1903年,阿蒙森开始考察北极。他为这次远征选择的船只名叫“佳阿号”,这是一艘70英尺长、47净注册吨的单桅帆船。

  “佳阿号”首先横渡北大西洋,然后紧靠着格陵兰西海岸,直至越过了巴芬岛的北端。航路继续进入兰开斯特海峡,从这里起,“佳阿号”开始小心翼翼地寻找穿过由加拿大西北海岸的众多岛屿所组成的迷宫航道。巨大的浮冰,凛冽的寒风,浓密的大雾和成片的浅滩时刻构成一个个形影相随的威胁。但到临近夏季结束时,探险队在位于哈得逊湾西北方的威廉王岛上发现了一个天然港口。此地还有一个有利之处,就是离磁北极非常近,可以进行精确的科学测量。一连两年,探险队就驻扎在这个被他们称之为“佳阿港”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建起了多个观察所,并配备了高度精密的仪器。他们进行的研究,不仅确定了磁北极的位置,而且还包括通过精确观测所收集到的、足够极地磁场专家们此后工作20年的资料。从爱斯基摩人那儿,阿蒙森学会了驾驭连套役狗。他还细致地注意了爱斯基摩人穿的衣服、吃的膳食和生活习性。所有这些知识他都存储在头脑中,事实证明这对以后的探险非常有用。

  阿蒙森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探险家之后,去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做巡回演说,筹措到了必要的经费以便征服北极。然而当1909年4月传来美国人彼利已经抵达北极的消息后,阿蒙森的计划破灭了。他只好闪电般地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目光转向了南极。当时,英国人斯科特正在准备第二次尝试前往南极。阿蒙森在争当第一的雄心驱使之下,决定展开竞争。1911年1月,“前进号”在鲸湾抛下铁锚。阿蒙森精心选择了这个南极基地,是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它距离南极比斯科特在伊文斯角的基地约100公里。在二三月份期间,他们沿着计划的前进路线的最初阶段的行程安置了7个贮藏点。出于实用的考虑,阿蒙森决定用鳕鱼干来标出前进路线,而鱼干以后能够用做给养品。

  10月20日,阿蒙森向南极的突击开始了。他和4位伙伴带着4辆轻型雪橇出发,每辆由13条狗牵拉着。征程的第一阶段出人意料的顺利,他们甚至不时有可能让狗拉着雪橇,而人握着缰绳,十分舒适地向前驶去。但这一切突然结束了,他们在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遇到了以深不可测的裂缝和无穷无尽的冰脊形式出现的巨大障碍。这些训练有素的队员们的力量和勇气这时受到了真正的考验。越过这些障碍之后,他们5人相对快速地穿越最后一片广袤的高原,向南极进发。他们越接近南极,心情也越加紧张激动,他们担心斯科特会在竞争中击败他们。12月14日,他们终于站到了南极点上。

  不久以后,经过精心准备、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才到达南极点的斯科特,却发现那里5星期前已经插上了挪威人阿蒙森的旗帜,并留有一封信,请后来人将信带给挪威国王。带着为阿蒙森作证的信件,满怀沮丧踏上归途的斯科特一行5人,在精神失落和饥寒交迫的双重打击下,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南极的冰雪之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斯科特还用日记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当读到他恳求人们照顾他的妻子和孩子时,读者无不动容。斯科特觉得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那么所付出的所有艰辛甚至生命,都无价值了,甚至觉得人们会抛弃他,恰恰相反,他的事迹感动了世界,国王在教堂接见了他的遗孀……其实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对于人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自然,人类要用激情、要用雄心壮志去点燃热情的火焰,去做那种获得成功的概率很小或要付出极大代价的事。

  阿蒙森在南极竞赛中的胜利丝毫也没有满足他征服新目标的强烈愿望。刚从南极回来,他就马上动手准备一次新的探险。北极仍然是他最喜爱的地方,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探察那些未被认识的地区,并且重复南森漂流越过北极的尝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该计划不得不推迟,但探险队还是在1918年6月乘着配备了进行海洋学、气象学和地磁学测量的仪器的“毛德号”出发了。“毛德号”的远征是人们到那时为止在对极地探险中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一次地球物理学考察。但是这次征程却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阿蒙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于是,他开始为一种新的探险手段――飞机飞越北极而奔走,但没有成功。

  阿蒙森这时确信,飞机尚不适用于飞越极地的空中探险,但他发现存在使用飞艇从一个大陆飞行到另一个大陆的可能性。在惊人的短时间里,他设法筹足了进行一次新的大胆探险的资金。阿蒙森购买了一架巨大的飞艇为飞越北极做准备,这架飞艇是由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极地探险家乌贝托・诺比尔设计的,长106米,装有3台230马力的发动机。1926年5月7日,阿蒙森和诺比尔率领一支16人的庞大队伍,来到了斯瓦尔巴群岛上。在这次飞行中,他们使用太阳罗盘导航仪。11日上午8时50分,阿蒙森和美国的埃尔斯沃思以及意大利的诺比尔等人驾驶可操纵的飞艇“诺加”号,从同一地点腾空而起。他们经过16小时40分的飞行之后,终于顺利地降落在北极点,并在那里插上了挪威、美国和意大利的国旗。虽然这并不是第一次从空中到达北极点,但却是人类第一次跨越北冰洋,以最短的路线到达了北极点。这一行动还使阿蒙森成了人类中第一个既到过南极点又到过北极点的人。但阿蒙森并未就此而满足,而是越过北极点继续往南飞行。又经过72小时的长途飞行,于14日早晨,在阿拉斯加的一个小村庄着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欧洲越过北冰洋而到达美洲的飞行,全长5460.3公里。

  极地探险为阿蒙森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满足,但是他也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付出了代价。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与诺比尔又一次前往北极。在飞行途中,诺比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比尔的过程中失踪。

  [余论]极地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富有探险精神的人们。阿蒙森是一位伟大的极地探险家,他曾经说:“目标达到了,航程结束了,但不能说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终于,从青年时代起就迷恋探险的阿蒙森在他所向往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的一个老朋友曾经写道“他在那静寂的冰层下找到了没有墓标的坟墓,但是他的名字无疑将像北极光那样长远地闪耀。他像夜空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明星,来到我们中间,然后又突然星逝光消,只留下我们茫然若失地对着那空虚的地方凝望。”为了纪念这位人类探险史上的光辉人物以及他的竞争对手斯科特,美国的南极极点科学考察站就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刘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