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1904~1967)

  [传略]罗伯特・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1904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城的一个企业家家庭。奥本海默自幼天赋极高,12岁便发表了一篇使美国学术界震惊的科学报告――《曼哈顿岛上的基岩》。1922年,18岁的奥根海默以优异的成绩从培养天才的伦理教化学校毕业。同年,奥本海默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因他敏捷的理解才能及惊人的记忆力,他仅用3年的时间便学完了4年的大学课程。大学毕业后,奥本海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跟随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继续深造。后来又受玻恩的邀请去哥丁根大学工作,他们在那里共同发明了“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法”。

  1929年,奥本海默从欧洲回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任教。1941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即著名的曼哈顿工程,两年后被正式任命为曼哈顿工程的主持人。曼哈顿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科学攻关,这项宏大计划的顺利完成是与奥本海默的努力分不开的。1946年,他被授予梅里特国会勋章,由此他也被称为“原子弹之父”。

  1947~1966年期间,奥本海默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从事离子物理、核物理研究及组织领导工作,并曾参与了联合国原子能控制巴鲁克计划的起草工作。“二战”后,在美国轰动一时的卢森堡夫妇间谍案中,他也受到株连。直到10年后,他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才被取消。196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授予他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最高荣誉――费米勋章。

  1967年,奥本海默因咽喉癌病逝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终年63岁。

  [影响]1925年标志着理论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时期。在这一年,海森伯的关于新量子力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狄拉克也开始对海森伯的理论进行发展。薛宝谔的波动方程也已面世,所有这些都表明量子论的原理已经嫁接到经典方程上去,原子理论的一切佯谬都迎刃而解了。但所有原子理学都需要在新概念的启发下重新检验。奥本海默掌握新概念的敏捷,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他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分子带状光谱的频率和强度。第二年,奥本海默发表了他关于氢原子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连结光谱的问题,并讨论了如何用公式表示连续光谱函数归一化的问题。这是他对以后一段时间里从事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开始。

  在哥丁根大学与玻恩共同工作期间,他初次计算了X光的发射,并与玻恩一起研究出处理分子的电子自由度、振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方法,即现已成为量子理论中的经典部分之一:“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法”。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展,奥本海默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在1941年被中断了。这一中断几乎标志着他本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束,但是这决不表明他对物理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至此而结束。

  奥本海默之所以中断个人研究,是因为他参加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即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在核裂变被发现之后,奥本海默像其他许多物理学家一样,开始考虑到实际释放原子能的可能性。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中子对于任何可能的炸弹的重要性。1940年到1941年间,释放原子能的思想受到普遍重视,各大学的一些研究组在研究建立原子反应堆的可行性及研究分离铀同位数的方法。但原子武器的设计的临界大小和起爆方法等研究工作却未能协调一致。1942年初,奥本海默受命负责原子能实验室的组织工作,第二年,他被正式任命为曼哈顿工程的主持人。

  奥本海默在主持如此宏大的项目中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组织与协调能力。他亲自挑选了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玻尔等一些美国第一流的学者、工程师参加这一工作。奥本海默之所以能够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第一流科学家队伍,是因为他们对这位科学家的崇敬,也因为他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实验室内部,他能让大家彼此完全自由地通报情报,他能对他人委以重任,并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同时他还以敏锐的洞察力使他能够与各方面的工作保持联系。奥本海默在积极组织科学家、工程师制造原子弹的同时,还密切注视德国的动向,多次向国防部建议去轰炸德国的重水工厂等原子研究基地。奥本海默正是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事务中,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关系着战局的艰巨任务。

  1945年7月,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进行的第一枚原子弹试验圆满成功。人类首次原子弹试爆能够准确地按照预定时间表顺利进行,这得力于奥本海默计划的周详与指挥的得当。

  曼哈顿计划的完成,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战局的进展、敦促日本投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标志着人类已由原子理论阶段跨跃到原子应用阶段,由此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后来的人造卫星、登月计划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在曼哈顿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奥本海默起了关键的作用,也使他赢得了“原子弹之父”的赞誉。

  原子弹试验的成功,成就了一代伟人,但奥本海默在认可这一技术成就之外,同样没有忽视这种成就本身所包含的严重性,诚如他在梵文研究中所写的诗句“一千个太阳的照射”,但“我竟变成了毁灭世界的死神”。这一严重性直到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扔了第一颗铀原子弹时才被清醒地意识到。奥本海默在自己的余生中的确感到了他在发展和决定使用这一武器上所应承担的责任。

  奥本海默在完成曼哈顿计划回到加利福尼亚之后,认真地思考原子武器的发明所引起的问题,提出国际管制原子能的建议。他参与起草了“艾奇逊――利连撒尔的报告”,主张这种新武器的国际管制,应用来保障和平,阻止任何一个国家用这种新式武器来威胁别国。他参加了对原子能提供民间控制的“原子能委员会”的总顾问委员会,他不仅提出技术性建议,而且对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还参加了其他许多关于原子武器及其防护政策的委员会,为控制原子能进行不懈的努力。

  奥本海默的一生不仅在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且他在文学、哲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当然,他最大的贡献是组织领导了一大批世界最著名的专家、学者共同工作,成功实施了“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使哈恩和史特拉斯曼发现的核裂变得以具体实现。

  [余论]奥本海默在战局需要的情况下放弃个人的研究而转向原子弹的研制,这是历史的选择,虽然他的成功具有争议性,但他对原子能的研究,对原子能控制等所做的努力是不可抹煞的。

  (刘合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