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汽车王国的一代天骄

  福特

  (1863~1947)

  [传略]福特,美国汽车大王。1863年7月30日,带有爱尔兰血统的亨利・福特出生在密西根州的迪尔本。他从小就是当地有名的“怪孩子”,因为他对火车头和钟表充满了好奇,并总是做出让大人想象不到的事情来。7岁的时候,福特就因为制造引擎而出名,不是因为引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是这个引擎爆炸了,还炸伤了他的嘴唇。这次失败不仅没有打消他对引擎的兴趣,反而使他更加热衷于汽车引擎的研究。1896年,福特终于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1898年8月,他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但由于竞争激烈,很快就破产了。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其目标是生产大众汽车,并成功地推出了福特A型车。从此,他的汽车事业一发不可收拾。1908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T型车。在以后的19年里,福特T型车共卖出去了1500万辆,创造了汽车王国空前绝后的纪录。福特公司也成为汽车王国的骄子。1914年,福特公司又将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引入了汽车生产行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亲身经历了一战与二战的福特对战争深恶痛绝,曾多次拒绝为战争生产武器,并对在战争中乘机发财的犹太商人进行批判。1947年,84岁的福特在家中安然去世。

  [影响]亨利・福特生来就带着技师的天赋。在父亲的农场中,尽管他接触更多的是牛、马和鸡,可他却对少见的火车头和钟表情有独钟。任何钟表――不论价格高低――只要一到了他的手中,很快就会被大卸八块。为此,他不知挨了多少训斥,但就是无法改变他的这一嗜好。最终还是家里人妥协,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大家都替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但是除了拆卸之外,福特也喜欢制造。出于对火车头的痴迷,他在7岁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一起在学校里制造了一个引擎。尽管不是很成功――引擎爆炸了,还炸伤了他的嘴。可他对引擎的兴趣却是有增无减。

  在父亲乔治・福特这位农场主眼里,亨利・福特对农活的厌恶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父子俩还经常因此而争吵。16岁时,为了躲开父亲的唠叨,也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亨利・福特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到密西根州的机车厂当见习工。这时的福特做工,并不是完全为了生活,而是为了他所热爱的引擎。所以,他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制造引擎而学习。一旦他感觉到没有可学的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更换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他也不停地做实验。

  在外面流浪了一段时间之后,福特又回到了老家,和克拉克结婚。婚后,福特得到了父亲分给他的一块约50英亩的林地。这块林地,成了福特早期实验资金的主要来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工业革命高速推进的时期。技术的进步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发明创造中来。发明一些节省人力和畜力的机械,在当时成为流行风气。“无马马车”――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汽车,也是其中的一个。

  福特就是众多醉心于发明汽车的人之一。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验之后,1896年6月4日凌晨,福特钉上最后一颗铆钉之后,欢呼雀跃,他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他家狭小的煤仓中问世了。与众多的发明者一样,福特也是只想着造车,却没有想想仓库的大小。结果他家煤仓的门太小了,他不得不把门用斧子劈开,他的汽车才得以开到大街上。尽管这辆四汽缸式的汽车还有很多的缺陷:没有刹车,没有反转装置,车子无法倒退等等。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福特制造第一辆车并不是为了出售,但为了弥补资金的短缺,又不得不以200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第一辆车卖出去。因为当时的福特就已经意识到,汽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福特的远见卓识还远不止这些。当时,很多人也只是看好速度型的赛车,而独具慧眼的福特却将目光瞄准了大众化的轻便型汽车。这也是日后福特汽车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

  1902年,福特与一位叫马柯姆森的底特律煤商共同创立了福特・马柯姆森汽车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为获取短期的利润而对自己的控制,福特与马柯姆森明确签订了开发汽车的契约。契约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公司都要把生产大众车作为优先的目标。

  1903年,福特又将这家公司更名为福特汽车公司。同年,福特公司的A型车开始投放市场,并很快地在汽车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福特汽车崛起于汽车市场的“战国时代”。

  在此之前,别克、奥斯摩比、卡迪拉克等汽车已是声名显赫,只不过这些汽车多走的是贵族化路线。对于福特汽车的大众化路线,起初这些同行们都不屑一顾。可福特汽车一问世,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坐下来与福特谈判合作事宜。在东部摩根财团的操纵下,他们向福特公司提出了合并的要求。这也和当时美国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因为当时政府还没有出台有关限制垄断的法律,所以各大财团都在尽力地实现自己在某一个行业的垄断,以牟取暴利。

  面对摩根财团的巨大压力,福特没有屈服,他严词拒绝了合并的要求,坚持独立发展。此后,福特又遭到了美国汽车制造协会的刁难,以福特汽车侵犯别人的专利为借口,向社会宣布,谁要是买福特汽车,就将会被起诉。在别人眼里,这不亚于一场灾难,而对于生性倔强而又头脑灵活的福特来说,这种刁难反而成了他宣传自己产品的最好的一次机会。于是,他将汽车制造协会告上了法庭。最终,福特不仅取得了官司的胜利,还借助于媒体使自己的汽车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福特汽车的惊人业绩,来自于福特T型车的成功。为了推出这款车,福特一方面统一了产品的标准,让销售商和使用者都更加的方便;一方面又出人意料地邮寄了大量的广告,在国内掀起了T型车的宣传浪潮。这种宣传方式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而福特T型车在19年内卖出1500万辆的骄人纪录的诞生,与福特公司的另一项技术革新是分不开的。这就是福特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在这之前,汽车的生产都是靠人工拼装。在受到屠宰场似的流水线的启发后,福特就命令自己的研究人员对汽车的生产流水线进行研究,并率先建成了生产流水线,从而创造了93分钟制造一辆汽车的纪录。流水线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得福特汽车在当时成为汽车王国的一代天骄。

  在政治上,福特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他反对美国过多地参与世界事务,更反对美国参加那些在他看来与美国不相干的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美国的许多工厂转而生产军事武器,但福特却拒绝在自己的工厂内生产军事武器。因为他厌恶战争,所以他极力避免为战争提供武器。1915年,为了尽快地结束战争,福特还发动了一次和平之旅。他和许多反战者及记者搭乘瑞典的“奥斯卡二世”号客轮驶往欧洲。他要亲自去面见德国皇帝,力图说服他结束战争。但是,福特还没有到欧洲,就因身体不适而病倒,而且他还受到国内舆论的强烈抨击。在他的儿子的秘密安排下,病得神志不清的福特被随从人员偷偷地运回国内。

  尽管在战争问题上福特受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但他的态度却未曾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孤立主义政策,反对美国参加战争。直到1941年日军偷袭了珍珠港之后,他的态度才有所转变,也开始同意自己的工厂生产武器。

  老年的福特在外人眼里,既是一个成功者,也是一个大独裁者。他曾因对战争的不同态度,解雇了自己多年的好友柯冉斯。后来,他又因与儿子爱德歇尔在银行问题上的观点不合,将这个唯一的儿子放逐到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分公司。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福特还有一次不顾公司内部人员的反对,将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每天5美元。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福特因此遭到了同行的严厉批判。与此同时,许多求职者纷纷涌来,也使得公司员工叫苦不迭。

  晚年的福特也想到政坛一试身手,参加了参议员的选举。但由于他在平时并不在意社会公益事业,而且行事我行我素,所以在选举的过程中遭到了对手的猛烈抨击。多年的疏漏也给了对手太多的攻击理由。最终,这位汽车王国的一代天骄在政治上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1947年,脑溢血夺去了他的生命。

  [余论]福特的成功,再次向世人证明,成功是天赋、努力和机遇的总和,缺少任何一环,成功都是不可能的。福特的汽车大众化路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得美国迅速地成为一个生长在车轮上的国家,但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同时面对汽车的过度使用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这恐怕是福特所没有想到的。

  (吕厚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