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4、戏剧之王

  莎士比亚

  (1564~1616)

  [传略]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是自耕农出身的杂货商,曾任民政官和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8岁时,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

  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不详,被论者称为“失去的年头”。大概在1585年后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1598年左右,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

  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4月23日病逝,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的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但都缺乏证据。

  [影响]他出生时,默默无闻;他去世时,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1卷14行诗和2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喜剧,特别是悲剧都是过去时代的画卷,沸腾着几百年间波澜壮阔的人类生活,再现了漫长的时代,录尽了世间沧桑。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写的悲剧是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的诞生,标志着西方悲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莎剧着重描绘处于特殊情境中的悲剧主人公同敌对势力的冲突以及内心的折磨或斗争,借以展示人生价值和现实本质,反映莎士比亚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思索。莎士比亚运用复仇剧这一传统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典型戏剧冲突,极其深刻地概括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凸现了人文主义者的苦闷和本身的局限性。

  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称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于思考,艺术修养高,作品的形象性强;他吸收了欧洲各国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世纪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地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最初发展阶段,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但丁首先将铁门推开了一条缝隙,透进一束黎明的光线。意大利人卜伽丘和法国拉伯雷则向中世纪神学发起了最猛烈的攻击。前者以人性为武器,后者又加上了理性精神。莎士比亚作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跑到了文艺复兴的预期的终点。在他的作品中,减弱了对中世纪教会和政权的抨击,因为他周围的势力已大不如以前了。从但丁开始的这一伟大运动,在莎士比亚时代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艺术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他不是凭借逻辑思维而是依靠感觉所获得的东西,是哲学家们过了许多年后才加以阐释的,而莎士比亚在当时就形象地描述出来了。

  每个时代对莎士比亚的评论,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学观点,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某些特点或侧面。莎士比亚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英国古典主义者蒲伯认为“没有一个作家,哪怕是荷马,能比他更应赢得独创的名声。”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指出,莎士比亚“有一种无愧为最伟大的天才的崇高思想”。杜勃留洛夫曾言:“但丁、歌德、拜伦的名字常和他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可是很难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像莎士比亚似的这样充分地标示出全人类发展的新阶段。”

  17世纪兴起的新古典主义,在许多方面都企图对文艺复兴否定。浪漫派在击溃古典主义时,他们高举的正是莎士比亚的旗帜。莎士比亚捍卫了文艺复兴的成果,并且为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开路,近三个世纪的许多重要流派几乎都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根据,并用莎士比亚为自己张目。

  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后,莎士比亚风靡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和古典主义斗争中,都高举莎士比亚大旗,鼓吹莎士比亚精神。英国柯勒律治、赫士列特等几乎把其奉为神明。

  德国狂飙运动也是高唱莎士比亚赞歌,举着莎士比亚旗帜冲锋陷阵。海德尔、歌德、席勒都是这个运动的旗手。

  除此之外,许多大作家,如巴尔扎克、狄更斯、雪莱、普希金、屠格涅夫等等,都曾经以莎士比亚作为样本,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仿效,从而在其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

  [余论]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言,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照到那一个尽头”。

  (贾东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