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0、后现代思潮的“斯芬克斯”

  米歇尔・福柯

  (1926~1984)

  [传略]米歇尔・福柯,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1936年小学毕业。1940年从亨利四世中学转至圣斯塔拉教会中学。在校期间,他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与哲学书籍,包括柏拉图、笛卡尔、伯格森等哲学家的著作,他对历史和哲学的兴趣决定了他日后走向历史哲学这一研究领域。

  1946年,福柯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天马行空,驰骋于古今中外哲学家的著作之中,并做了大量的札记。由于他自己身患癫狂症并有同性恋倾向,这种“变态”的切身体验使他涉猎了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并获得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的学位。他在阅读中选择了尼采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还结识了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受阿尔都塞的影响,福柯于195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后因故退党。1952年,担任里尔大学的心理学助教。1955年,到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任教,1958年任波兰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还兼作了一年法国驻华沙使馆文化参赞。1959年任德国汉堡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回国任克莱蒙・费朗大学讲师,1961年以《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获得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该校教授。1963年出版了《诊所的诞生――医学考古学》和《雷蒙鲁塞尔》。1966年出版《词与物》,获得好评。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福柯创建樊尚实验大学中心,兼任哲学系负责人。1969年出版《知识考古学》,当选为法兰西学院教授。1970年被任命为法兰西学院思想史和思想体系教授。1971年,福柯创立监视情报小组,关注犯人生活状况,监视、惩罚、监狱和权力这些独特内容成了福柯研究的主题,并于1975年出版了《监视与惩罚》。1976年,福柯出版《性史》第一卷,1984年出版二、三卷,这是福柯的一部重要著作。

  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病逝。

  [影响]福柯是法国思想界的一朵奇葩,一个世界级的思想怪杰。他的研究范围广泛,思想新颖独特,研究主题多变,涉及历史学、哲学、精神病学、心理病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犯罪学等诸领域。他尤其关注癫狂、知识型、知识、权力与性欲这五大主题。他以其独特的切身体验和不同常人的视野对这些领域进行哲学思考,他的著作以其强烈的反社会、反主流文化的色彩而蜚声世界。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领域,建立了独特的研究方法――考古学方法和系谱学方法。他的思想被激进的知识界奉为圭臬,成为全世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他自己也成为继萨特之后,法国思想界的当然领袖。

  由于福柯的思想博大深邃,研究领域奇特,从其人生历程和著作形成来看,福柯的思想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考古学时期和系谱学时期。

  在考古学时期,福柯把人类文明史上的癫狂、精神病、非理性、知识型等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古学层面的反思。考古学在福柯的著作中有新的含义,它是一种对人类文化现象的研究分析方法。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要分析的是被传统历史学抛弃的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印痕,它要考察的是人及其经验。他用一种描述性的分析语言,把考古发现的人类的纪念物忠实地再现出来,从而形成一部新的人类思想史。

  在《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这部成名作中,福柯探寻了1650年到1789年法国的“癫狂”现象。福柯指出,在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现时代,癫狂、疯人已从中世纪时的一种正常社会存在,嬗变为理性的对立面,成为一种虚妄的病态。他试图通过对癫狂、非理性、疯子等非正常现象的哲学沉思,重塑癫狂的地位。他企图通过对癫狂的考古学发掘,来为癫狂正名,指出把癫狂视为一种“精神不正常”,这是现代理性主义的产物。他要重新确立癫狂与非理性在西方文明中的合法地位,认为非理性是理性的一面镜子,癫狂的真实作用在于讲“真话”。这一思想给福柯带来了极佳的声誉,从而打破了萨特一统法国思想界的局面。

  在《词与物》一书中,福柯再次对人们思维活动中非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他考察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学术思维方式,得出“人之死”的结论。在他看来,人类并不像萨特所想象的那样绝对自由,而是被捆住双手,陷在一张自己无法控制的语言和习惯的网中而动弹不得。

  “知识型”是福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福柯把知识型分为: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知识型、古典时代知识型、近现代知识型(包括后现代知识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相似性;古典时代知识型表明了词与物之间的代表性;近现代知识型引入了历史性和意义概念,这个时期的科学是生物学、政治经济学和语言学,相应的概念是“生命 劳动”“发展”和“人”。福柯认为,知识的发展由知识型决定,社会发展由社会的形式决定。因此,人在知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中都不起作用,在这种意义上,人就“消亡”了。

  在后期的系谱学时期,福柯的关注对象转移到了权力与性欲问题。系谱学在后现代思想里是研究西方文化现象的世系关系的理论,它是一种话语分析法,是反传统史学的。以“尼采主义者”自称的福柯在尼采道德系谱学的基础上探寻了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性欲之间的关系。在《监视与惩罚》一书中,他运用系谱学方法精辟地分析了欧洲社会惩罚方式的变化过程,考究了监禁与监视的产生,反思了当代暴动现象,揭示了权力的本质及权力――知识在惩罚社会中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观、法律观、权力观和知识观。在福柯看来,现代权力是热心于“训戒”的权力,与前现代的统治权相比更为阴险,更使人感到压抑。

  同“癫狂”一样,性或性欲问题是福柯一生为之困惑的问题。福柯的《性史》虽然涉及了一些“性生活”的历史演变问题,但其主旨却是要对现代社会的“训戒权力”进行剖析。他在《性史》中指出,只有打开人之性的秘密,才能弄清人为何物。指出国家权力导致出现大量“非常态的性爱”,现代“训戒权力”使性受到压制。要获得个性的解放,不仅需要消灭各种“训戒权力”,而且需要超越人们自身的“性爱欲望”。在福柯那里,“性是一切”。联系到福柯自身,他把自己作为性欲探索的试验品,以求在更深层次上解释一切由性或性欲引起的种种关系,从而获得一个原原本本的自我。正是这种为获得思想的“极限体验”使福柯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从而夺去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生命。

  [余论]福柯在西方被视为思想知识界的斯芬克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福柯之谜的产生源于他思想的离经叛道和难以归类性,以及他个人生活的诡谲。他的著作充满着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挑战,他的思想折射出对禁锢人的自由的权力的反抗,他的“极限体验”是试图突破理性与非理性、快感与痛苦乃至生命与死亡之界限的亲身实践。后人对福柯本人及其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一部分人因其具有“反道德”“反理性”等倾向而把他的研究斥之为旁门左道、精神错乱、文化堕落;一部分人则认为福柯在哲学和历史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法国著名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称他为“他的时代最辉煌的思想家之一”。福柯走了,但围绕其展开的研究却持久不衰,甚至比福柯本人的思想更为丰富。一边有人说他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一边立刻有人反驳说他是属于现代主义的;一边有人把他归到结构主义者的行列,一边有人在研究福柯的后结构主义;一边有人在挞伐他的非历史主义,一边有人在称赞他开辟了新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也许,福柯就是这样一个非历史的历史学家,一个反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家,一个反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者。

  (王海波)

  §§第六编 文体艺术大师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