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登堡
(约1400~1468)
[传略]谷登堡出生在查理曼帝国马因斯城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叫耿富尔契,谷登堡是以母姓为名的。他曾在斯特拉斯堡居住了四十多年,直到1448年前后,才成为马因斯城的公民。早年学过金属铸造与分割技术,后来利用活字排版技术从事印刷业。
1450年,他在马因斯城开了一家印刷厂,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欧洲最早运用活字排版技术印刷书籍的人。他在1456年印制的《圣经》,一度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书籍。
1462年,阿道夫的军队劫掠了马因斯城,谷登堡逃亡,后来定居于爱蒂勒。在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谷登堡为债务所扰,生活困窘。晚年境况稍有改观,但不久即去世。他发明的印刷术为欧洲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受到后人缅怀。
[影响]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问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纸的出现是印刷术产生的前提条件。纸是文字的载体。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曾在一种叫做“纸草”的东西上面写字。这种“纸草”,是用产于尼罗河的一种坚韧芦草制成的,由于造价太高,做出来的纸又太重,且需要长途运输,使用的时期和地域都极有限。其后,由羊皮或其他动物皮革制成的羊皮纸成为中世纪最常用、最标准的文字载体,但同样太贵,能用得起的人也是有限的。后来,中国发明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用本地盛产的大麻和亚麻纤维造纸,终于得到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够大量生产的纸张。纸的出现,宣告了羊皮纸时代的结束;但又对书写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利用笔墨人工书写,尽管专职书写者的书写速度很快,但要完成一部内容可观的书籍的抄写,需耗费大量时间。当时,社会上有阅读能力的人越来越多,对书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术应运而生了。其次,雕版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术的问世提供了基础。雕版印刷术大概是由早期的印章发展而来的。中古时代的国王、公侯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木质或金属的印板上,以便于在诏书或其他文件上签署。后来,人们把整页的文字刻在印板上,涂上油墨,印在纸上,用这种方式来代替手工抄写。这种整版刻印的技术比起手写要快得多,但缺点也很明显,仍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脱胎于雕版印刷术的活字印刷术慢慢出现了。
活字印刷是把每一个字母刻在单独的模块上,用这些模块组成词、句,整齐地排放在印板上面。它最大的好处是,用这些模块可以组成各式各样的词、句,可以随意排列,重复利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可谓一举两得。人们通常把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登堡。但严格地说,现在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谷登堡是这项伟大技术的发明人。目前所发现的材料只能说明,谷登堡是较早使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刷书籍的人。
1450年8月2日,他与金匠福斯特订立契约,以自己的印刷厂为抵押,贷得800个基尔特币的贷款。5年之后,谷登堡无法如期偿付,被福斯特告上法庭,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印刷机。1456年,谷登堡找到新的合伙人,用贷款买了一台新的印刷机,重新开展印务。这一期间,谷登堡可能印制了大量书籍。1953年,美国纽约的摩根图书馆以75000美元的价格从瑞士的一个修道院收购了一部《康士坦丁弥撒书》,这部书即是由谷登堡在1452年左右印制的。1760年,人们在玛查琳红衣主教的书库中发现了46本《圣经》,即《玛查琳圣经》,那是谷登堡在1456年或1457年印制的。《玛查琳圣经》为双栏排印,厚达1282页,字体清晰,页面整齐,装帧美观,被视为谷登堡活字印刷术的代表作品,因而又被称为《谷登堡圣经》。
[余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出品。在此之前,欧洲的图书馆数量虽多,但具体到每个图书馆,其藏书数量却相当有限。格洛斯特公爵韩福瑞因拥有600册的私人藏书而受人羡慕;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图书馆因有910册图书而闻名遐迩;规模最大的坎特布里基督教修道院图书馆在1300年也只有将近2000册图书。谷登堡活字印刷术应用之后,在16世纪的某一年,仅一家印刷厂就把一位作家的书印了24000册,数量之大,令前人无法想象。
(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