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八、“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晏阳初

  1943年5月13日,晏阳初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转来的一封信。一个代表西半球各国几百所高等学术机关的全美纪念委员会为纪念和发扬哥白尼的精神,决定对一些现代伟人赠予崇高荣誉。经过集体审核,晏阳初和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十位在思想和方法上取得革命性成就的人物获此殊荣。晏的表扬状写着:“杰出的发明者:将中国几千文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人的心智。又是他的伟大人民的领导者:应用科学方法,肥沃他的土地,增加他们辛劳的果实。”

  晏阳初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应募到法国为华工服务。他看到众多的华工目不识丁,没有文化,受人欺凌,感慨很深。一边下定决心今后回国“不上政治舞台,不做大学教授,而去教育广大平民”,一边自编千字课本,创办华工识字班和《华工周报》,切实服务华工。

  1920年他回到祖国,创立平教总会,不辞辛苦,先后到华中、华北和华西地区开展调查,宣传“除文盲,作新民”的思想。晏阳初的足迹踏遍19个省的土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平民识字运动。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国防参议会,聘请了包括晏阳初在内的各党派知名人士16人为参议员。晏阳初赶到南京出席了这次国防参政会议,与各方人士共商民族圣战的大计。他把自己开展的平教工作看作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农民抗战教育运动”的阶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在蒋介石的督促下,晏阳初领导平教会同仁在四川全省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改造工作。省主席刘湘扶病担任四川省政府设计委员会委员长,晏阳初出任副委员长,省府各委员为当然委员,又聘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重庆大学三校长任鸿隽、张凌高、胡庶华和平教会陈筑山、何六丁、傅葆琛、陈志潜、陈行可、常得仁为委员,同时物色全国各科专家,抓紧做各方面设计。

  委员会为谋全省行政之科学化,把四川全省社会调查列为第一步。又曾召集全省的中学校长、教师400人,齐集成都,参加培训,再由他们向全省青年学生宣传建设计划。晏阳初说:“四川为民族复兴之最后根据,但最后之后不再有最后”,“若不完成此类责任,则我们不仅是四川省的罪人,而且是整个中国的大罪人”。按省政府与平教会商议的思路是,在切实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省政府的新的施政纲要,然后进行科学化的实验工作,以此实施复兴民族的大业。

  1939年9月,国民政府采纳平教会在定县、衡山、四川实验中积累的经验,公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人称“新县制”)。

  晏阳初在巴县歇马场筹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费尽心力。他先将这一培养全国性乡村改造人才最高学府的计划提交全国乡村建设学会理事会审议通过,然后邀请各方贤达名流组成董事会,由张群任董事长,董事有翁文灏、张治中、黄炎培、张伯苓、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康心如等。晏阳初兼董事会书记和学院院长,卢作孚为总管会计。

  晏阳初和各位董事到处“沿门托钵”,好不容易筹集开办费法币38万余元,最后选定巴县歇马场为院址。这里地近北碚、青木关,四周群山环抱,溪水回流,又有岩瀑迭布,景色十分宜人。虽处乡村之中,确是乡村教育的极佳之所。兴办教育历尽种种艰难,最后教育部长陈立夫和高等教育司长吴俊升大力协助,破例批准,先开办初级学院,直到1945年8月,才准予扩充为独立学院。

  晏阳初举办乡建院,与代院长瞿菊农、梁仲华等达成共识,主张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各系各年级都有参加实践、见习实习的规定。晏阳初筹备乡村建设育才院的同时,就着手开辟实验区,并且注重开设乡村建设的专业课程。当时几个系科共同必修的课程有:乡村建设概论、农业概论、乡村教育概论、农村经济、社会工作方法、公共卫生等。

  晏阳初举办学院极重教育理念的引领。他组织专门会议,规定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四条):一是以整个的国家建设计划、抗战建国之任务,为本院培养人才之目标;二是以研究的结果、证验的过程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三是发扬诚朴仁勇之学风,以转移社会动向,虽向社会中钻进去,但绝不与现实妥协;四是针对中国乡村社会病象,养成胜任医愚、医穷、医弱、医私的技术专才。

  晏阳初据此又向师生明确提出训练学生的六大教育目标:1.劳动者的体力;2.专门家的知能;3.教育者的态度;4.科学家的头脑;5.创造者的气魄;6.宗教家的精神。

  乡建院刚成立时,拟建教育系、社会系、农学系和水利系。四系中,水利系任课教授和系主任最不好聘。晏阳初打听到在成都四川省政府技术室工作的崔宗培曾留学国外,回国后曾从事教学,又参与川黔、川滇两条公路的建设,在水利方面素有研究,正被设在歌乐山的全国水利委员会调去。于是晏阳初先托省建设厅的何北衡出面邀请,几天后,又亲往成都,与崔宗培见面。

  具有长者和学者风度的晏阳初,平易近人,言轻语软,向崔宗培介绍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执著追求和衷心期望。他说的“校园自强的根本道路在于发展国民教育”、“教育重点应是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深深打动了崔宗培。崔宗培原本不想教书,只想做与抗战直接有关的事的想法,也被晏阳初“精力用在培养人才上,更有意义”之说所打动了。

  紧接着,晏阳初亲往歌乐山,面见全国水利委员会主任薛笃弼,说服薛同意借用崔宗培两年。果然,1942年元旦后崔宗培莅渝报到,薛笃弼即通知崔,前往歇马场乡建院赴任,担任水利系主任。薛不但同意崔宗培去了新建的院系,还承诺如果实在买不到仪器设备和缺乏教师,水利委员会将尽力帮助解决。崔宗培在歇马场乡建院一干就是四年,直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才离开学院。

  晏阳初举办乡村建设学院,提倡学生的学习要重实践。乡建院四个系都有不同形式的实验基地,确保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实习场所。崔宗培到乡建学院水利系主事后,带领学生在歇马场附近的大磨滩建起小水电站,不仅为附近农村供电供水,多余的电还支援北碚。社会系的同学在大磨滩办起了农忙托儿所,农忙时招收附近农民的儿童入托,学生们的课本知识与实习经验得到及时结合,也解决了当地农妇的后顾之忧。教育系的学生则到乡村小学和大磨滩平民夜校实习。农学系的师生也在学校附近的实验农场实习,学院还让家境清贫的同学长期在农场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乡建院的务实学风,不仅积累了学生的扎实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朴实作风。当时学院里也有富贵人家子弟,衣着都较为朴素,有不少同学一身农民的衣着,脚蹬草鞋也来上学了。

  晏阳初规定,乡建院在入学周,新生都要学会唱“平教会会歌”,集会都要唱,校长带头唱,会歌激励着师生们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自励自强,治教求学。晏阳初的夫人许雅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是美籍华裔。她崇信基督,心地慈祥,贤淑干练。她不但帮助晏先生把家务料理完备,而且关心学院的教师家属和广大学生,时时送去温暖。

  晏阳初在乡建学院提倡民主,学生中成立“四自会”(自治、自给、自习、自强),民主选举“四自会”主席。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学生纷纷举办壁报,议论国事学业,各抒己见,在活泼的氛围中锤炼学养,同时也相互培育了笃厚的情谊。

  晏阳初的行事俭朴是出了名的,他平时总是穿着普通面料的长衫,连他夫人许雅丽也是常年普通布料着装,与一般中国妇女没有两样,孩子时常都穿着打上补钉的旧衣服。在歇马场大磨滩,晏阳初的住处是农民的竹子夹壁屋,内外都是泥浆抹上,天棚也用篾笆编成,防潮铺上的简陋地板,踏上去就嘎吱作响。他就在这样的房屋里接待了不少中外客人。

  他的饭食十分节俭,在家招待师生和客人,常常是一盘饺子。有一次晏阳初和夫人到璧山华西实验区视察工作,当局因为他是国际知名人士,想好好宴请他,结果晏阳初将带的干粮取出来吃。原来他不愿添累主人,出发前就做好面包带上了。

  晏阳初的艰苦俭朴精神感染了大家。而他“沿门托钵”募集的经费,更是公私分明、账目清楚。人们从件件小事上崇敬他,许多教授专家也心甘情愿跟着他吃苦耐劳,献身乡村建设。

  他在华西实验区为农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他领导的实验区办事处,用争取到的中国农村复兴援助款项,扩建了梁滩河灌溉工程和青木溪增水渠工程,一直在为梁滩河灌区的人民造福。

  晏阳初在乡建院的办学,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培育。他的道德培育,尤重对学生的观念培养。在撤销训导处,成立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时,他讲:“生活辅委会”的重要作用在于训练同学实行“民主”,民主的特征,第一是自由,第二是责任。读书和学术得不到自由,不会是真正的研究;光有自由而无责任感是没有真正的自由的。

  晏阳初认为:一个真正懂得民主的人,应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养气”。“养气”含义有三:一是“阳气”,就是要心胸坦白,有事当众大家商量,不要背后鼓噪;二是“大气”,就是要有接受别人批评,甚至是数落、指责的肚量,反之小气则不能容人,是办不成大事的;三是“正气”,有正气的人,只有是非的辨别,而没有个人的恩怨和权势的观念。

  晏阳初与时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合议,联合编辑《士兵月刊》(第一、二期为《士兵半月刊》),向抗战中的中国军人发行。《士兵月刊》在将近五年时间里,编印了约60期。这本小册子材料丰富,文字通俗,深受广大抗日将士喜爱,各个战区政治部纷纷请求航寄印刷样本。这是平教会抗战时期农民教育的新的成果。

  抗战结束后,“反饥饿、反内战”和反对美军强暴北大女生沈崇的反暴运动很快波及重庆。乡建学院的进步师生也积极参加。1947年1月6日,学院的“四自会”决定师生步行到重庆参加游行,晏阳初清早赶来送行,要大家注意安全,说:“今天,我在这里给你们送行,当你们回来时,我还在这里迎接你们归来。”同年6月,当局逮捕了乡建学院的几十位师生。晏阳初积极参与营救,第一批就救出师生十多名。还把一位叫叶德光的进步教师送往美国深造。

  晏阳初办起了乡村建设学院和华西实验区,工作更加繁忙。他要为学院和实验区筹款,要物色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对平教会和乡建院、实验区的工作进行研讨、设计、实施和视导,但是,他仍然坚持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每年新生入学周,晏阳初无论多么忙,他都要挤出时间,专为新来的师生讲述“平民教育运动史”。他的精彩演讲,都曾由黎泽永、晏学明、徐宜道、姜旭升等同学精心记录,收拾存档,可惜后来新政权接管后保管不善散失了。

  晏阳初从定县办平民教育,到创办衡山实验县、师古桥实验区,到歇马场办乡建院,他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化。他自己明白,又大声宣传:中国这种一味“办外国式教育”,只是少数人受教育,而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以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就失学,国家反而闹人才恐慌,“人找不着事,事找不着人”。这实在是害人害国的“误教”。

  抗战胜利后,晏阳初去到菲律宾,以后去到美国,执著地从事他思想事业的实验――乡村建设运动。他多次表明,“一般意见上的教育概念,不足以概括我的思想事业。”确实,晏阳初毕生所从事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是将教育与生产、健康、自治这四大任务联锁推进,形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旨在培养人的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团结力,从而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晏阳初的思想事业,从定县的平民教育到歇马场的乡村建设,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社会实践看,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晏阳初已经从一般的教育普及过渡到解决“民力”培养问题与解决社会制度问题的有机结合上了。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成了世界性的运动,他本人也成了世界杰出的人物。

  胡�青说:“晏阳初先生是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他“像任何一个发明家一样,是一个大理想主义者,并为这个理想而献身,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不怕来自不同的方向的攻击,包括同路的人,往往是更加严酷的打击,能够忍辱负重,能够百折不挠,能够反复试验,想出各式各样的试验方案,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不达目的决不罢手,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晏阳初,之所以成了一位伟大的人,一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而且在东南亚、南北美都赢得人们尤其是农民兄弟爱戴的人,就在于他有一颗仁慈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甘愿为穷苦的广大农民做实事的心。

  晏阳初是农民真正的朋友,他一生为农民做了无数的好事。至今,在中国河北定县,在内蒙河套垦区,在重庆歇马场,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在世界各地,农民们对他念念不忘,念他的好处,念他的恩情,因为他为他们修过路,种过树,开过工厂,办过学校,演过戏,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业绩,其遗迹和影响至今仍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