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压力的危害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的工作节奏相应加快,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亦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随之而来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
一是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二是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身心疾患,贻害身心健康。
有位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中学女教师,5年连任高三班主任,工作一直很忙。由于她能歌善舞,有的单位便请她去指导排练节目,因而常常忙得她走路都要带小跑。近年来,她常感觉胃肠不适,食欲下降,上腹部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且明显消瘦,后来不得不去医院。经系统检查,她患了十二指肠溃疡。
某企业一位42岁的经理,工作尽心尽力,忙得不亦乐乎。由于一次恶性事故使得车间停产4个月,造成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于是他消极悲观,怨天尤人,时常发脾气,动辄训人。几个月来他感到“没力气”,上楼举步沉重,体重逐渐下降。其妻劝他就医,反遭训斥:“我吃得比过去还多,何必大惊小怪!”一天下午,他竟突然昏倒在办公室,被急送医院。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一精神病女患者,20岁,就医时神情异常,时哭时笑,还企图自杀。经了解,方知她高考因一分之差落榜,于是抑郁不乐,食寝不安,加之她20岁生日将至,甚觉无颜见人,过度的沮丧焦虑使她的病情迅速加重。
类似的应激性疾病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性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应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机体反应。
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则可能转为病理改变,进而导致身心疾病。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糖也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上述两项与躯体健康一道,纳入人类健康的新标准。说来也不奇怪,心理和精神因素使人致病不光在我国日益突出,就是在很多工业化进程发达的国家中,由此惹出的麻烦也不少。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中,因心理压力导致紧张而患病者每年达39万之众,医疗费支出高达上亿美元。
二、心理压力的测验和消除法
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于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之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件不愉快的事。
c。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需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的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准备到对方的单位告他。
c。通过散步或看一场电影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的妻子(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每当这时,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你和朋友谈论这件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的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你逃避现实,使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着希望。
b。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他(她)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着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你的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钱。
b。每看到价格上涨,你的怒气就会大增,但不管怎样还是要买,甚至拼命抢购,因为担心还会再涨价。
c。设法少花钱,制订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到并被赋予一项重要的工作。
a。你考虑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工作量太大。
b。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重要的责任。
c。分析这项工作对你的要求,并为从事这一工作做各方面的准备。
9.你猜想你的房租或一些其他的月支付会增加。
a。每天急于收信,以便从朋友那里早点确认上涨的信息。只有没信时才有所放松。
b。决定不被这次涨价所吓倒,你计划着怎样应付这种状况,如换房、采取节约措施等。
c。你觉得每个人都处在同样的状态中,因此逃避现实,被动地等待,认为自己总会应付得了。
10.你的一个非常亲近的人在一场事故中受了重伤,你从电话里得到了这个消息。
a。努力压抑住自己的感情,因为你还要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的朋友和亲戚。
b。你挂断电话,哭起来,让悲痛尽情地发泄出来,使心里好受一些。
c。去医务室向医生要一些镇静剂,帮助你度过以后的几个小时。
11.每个节假日,家里总为去探望双方的父母而发生激烈的争吵。
a。你制订了一个严格的5年计划,要求在节假日轮流探望双方的父母。
b。决定在重要的假期与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一起度过,而在不太重要的假期邀请其他的人。
c。决定做最“公平”的事,根本不与家里老人、亲戚一起度假。这样麻烦最少。
12.有一天你突然感到不舒服。
a。读一些有关医学书,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b。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并去医院看病,希望得到医生的帮助。
c。拖着不去看病,认为自己最终会好起来。
13.你最小的孩子离开家走入社会,这意味着家里只剩下你和你的丈夫(妻子)。
a。与朋友谈论家中的这一变化,看看他们是怎么应付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应的状况。
b。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并为自己寻求新的兴趣爱好。
c。想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多在家里呆一段时间,陪陪自己。
根据你的做法或想法做出选择,按下面的表为你的答案打分。
问题1~3:A=3,B=1,C=2
问题4~8:A=3,B=2,C=1
问题9~13:A=2,B=1,C=3
你的总分越低,说明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如果你的得分为21分或更少,那么下面的建议对你来说可能是很正常的行为,也就是说,你很会处理问题,心理压力不大,或许,你还可以教其他人如何平静下来,减少心理压力。如果你的得分高于21分,这里有一些建议,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处理好心理压力,减少因心理紧张而导致的身心疾病的发生。
1.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叹息: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忧;每逢阴天,老太太又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终于积忧成疾,卧病在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个儿子倒也孝顺,四处访医问药,幸访得一智者,口授一计曰:“晴天好晒盐,老太太应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老太太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念一想,保你没愁发喽!”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变愁苦为欢乐,日渐心宽体健起来。
细细品味这故事,对我们该有多少启迪。人生快乐与否,在人不在天,在人不在物,全看你怎样对待生活了。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关系的反映。对客观事物,个体总是先有一定的认识,伴之而来才产生情绪体验,认识在情绪中起主导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体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因此,心理卫生学家告诫人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
2.大笑
美国斯坦福医学院的一位精神病专家指出,当你大笑时,你的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也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你的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你放松。
3.一吐为快
也许你正为见未来的岳父而紧张,也许你正为年终的账单而担忧,或许你还为孩子的升学考试而坐卧不安。不妨说出你的焦虑,让他人与你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
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
此外,还可以通过洗温水浴、做深呼吸、散步等放松的方法,解除你的心理压力。
§§第三卷 不良嗜好与病态社会心理的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