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8、扎根

  金霆

  下乡

  许多年来,我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故事,一个用我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的故事,一个让我走进去说啥也走不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词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青年点、扎根农村。这个故事的领衔主演是我,而联合演出的则是同在那片黑土地上摸爬滚打过的青年点的兄弟姐妹们。这个故事开始的时间是1965年9月2日。

  在这个日子之前,我是一个心高志远的高中学生。说是志远,不过就是将来想当一个工程师,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家设计院颇有名望的工程师,耳濡目染和子承父业的双重刺激,让我觉得将来当一名工程师既是顺理成章的佳话也是志在必得的远大目标。

  1965年临近高考,我也没有如临大敌般地紧张,以为清华、北大咱不去撩碰它,考个什么工学院应该是手拿把掐的好戏。于是照例轻松地复习功课,而后是轻松地参加考试,再后是轻松地回家静候佳音。

  然而佳音却没有候到,我落榜了。

  当时高校录取学生是暗箱操作,考试分数并不公布,所有的考生都蒙在鼓里,考中的和落榜的谁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于是每当高考发榜,便常常爆出冷门来。一些平时学习名列前茅的考生榜上无名,而一些平时学习“打狼”的考生却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成了这届高考的黑马。人们在感叹考试无常之余……便以为这无常现象的出现定是因为落榜者的意外失手和考中者的超常发挥。但我自己清楚,考场中我并没有大的纰漏,即便有些意外失手也决不会败在即使超常发挥了的黑马们手下。

  榜上无名,我知道是败给了祖父的地主成分和父亲的历史问题。祖父是个中医大夫,大概是手头有些积蓄,便陆续买了一些土地,于是就给他自己也是给他的子孙买了个倒霉的地主成分。父亲则是在庄河县政府做技术工作。日本投降后,共产党的一支小武装进入庄河并成立政府,父亲继续留在新政府里工作。时间不长……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庄河。父亲就跟随共产党撤退转移,过一条河时遭遇敌人被打散而被迫转回庄河。不久父亲又被威胁去国民党政府上班,并被哄劝集体参加了国民党。大概是觉得情况不妙,没过几天父亲就悄悄地举家离开了庄河。但是到了最后情况还是不妙,父亲这一段阴差阳错的经历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背叛革命行为,其人则被定为控制使用的对象。

  一个地主成分,一个家庭问题,成了我考取大学的拦路虎,那年头的大学明明是招考学生,却不以成绩取人,反倒是先看看你的家庭出身,看看你的直系亲属和社会关系有没有问题。学校成立了政审办公室,先让学生们填表自报,然后四处外调,耗神费力地把每个应届毕业生的家庭情况查个水落石出。被查出问题的,前途便凶多吉少。这一招数的厉害之处在于,政审的结论并不告诉考生。于是,那些还没进考场就已经被淘汰出局的考生仍然在满怀信心地走完高考全过程,然后在最后时刻猝然倒下,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和什么部位被一枪击中。一不公开、二不公正、三不公平的招生制度遮掩了当时主宰全社会的阶级斗争、阶级路线、阶级株连政策在招生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也完全剥夺了包括我在内的全体考生的知情权。不知情便容易带出傻相,名落孙山的我依然笃信“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可是读书的路已被堵死,我的道路在哪儿呢?

  此时我的眼前还有三条路,我正站在三岔路口上。一条路就是来年再考。一位教过我语文的杨老师就关切地劝过我,让我再考一年。但我心知肚明,如果来年再考难免不会历史重演,那就白费了工夫。另一条路就是留城就业。当时就业虽然不易,但凭着我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的三大优势,进工厂,去商店应该不是难事。根据以往的例子,一个男性高中毕业生等上个三五月,一般就会有个上班的地方。当时人们把等待就业的年轻人叫社会青年,社会青年由公社(街道办事处当时叫人民公社)的一个部门管理并分配就业。社会青年每日要到公社参加学习,或者干点临时性工作,一直到分配就业那一天。可是我不愿意去学习,让公社干部呼来唤去,挤在弱势群体当中;也不愿意只是为了谋生到工厂或商店去上班。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做“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专门针对初、高中毕业生而发。解读出来就是你先去考试,考上了,你的心是红的,你就去上学……没考上,你就去上山下乡,心也是红的。没考上又不下乡而留在城里就业的,心是什么颜色,口号里没有说,那就有可能不是红的。我知道我的心是红的,也希望别人相信我的心是红的。

  我没有选择来年再考和留城就业这两条路。站在三岔路口,我一眼就相中了上山下乡那条路,尽管那是一条路僻人稀的路。

  上山下乡喊了许多年,从邢燕子喊到董加耕,再喊到侯隽,到了此刻,已经喊出了一个高潮,也把上山下乡喊到了一个让人心跳的高度。上山下乡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安排城镇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而是一个培养和造就革命接班人的大问题,一个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工农、脑体三大差别的大问题。让我情绪高涨的还不止这些大道理。有一个叫黄宗英的作家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特别姑娘》,充满感情地讲述了北京高中学生侯隽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特别经历。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时感动了不少青年学生。“特别姑娘”便也成了我的榜样……我觉得也能像她那样做一件特别的事情。

  但是我要报名下乡,却遭到亲友团的强力反对。母亲对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农村太苦,农活也太累,而你身体从小就不太好,可怎么受得了,罪可怎么遭……那是一辈子的事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个时候我们家算得上是小康人家,父亲虽然被控制使用,但还在高级知识分子之列,所以工资不少,生活待遇也不算差。住的是楼房,做饭用煤气,冬天有暖气,食品上还有少许特供,虽不大富大贵却也吃穿不愁。从这样的环境里下到农村,反差太大,母亲的担心不无道理……何况我身体瘦弱,气管不好,冬天常咳嗽;扁桃体肥大,一不小心就发炎感冒……母亲无论如何放心不下。而我却是执迷不悟,用实际行动回应母亲,马上去医院做了扁桃体摘除手术。要不农村缺医少药,发炎感冒了还真是麻烦。

  上山下乡使我们趋之若鹜,让我们从小就被培养起来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不怕吃苦、不畏辛劳的精神有了用武之地。“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震天动地,我们热血沸腾。于是我不顾一切地自愿报名下乡了。

  1965年9月2日,这一天是沈阳市全市下乡青年奔赴农村起程的日子,自然热闹非凡。这一年我们学校有27人报名下乡,当天起程的是14位高中毕业生,余下的初中毕业生计划月末再走。我们胸戴红花,背负草帽,都是一脸的灿烂,一身奔赴战场的豪气。

  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启动,我们一下子簇拥到窗口。站台上站满了人群,如林的手臂向我们挥动。我们也伸出手臂挥向父母、亲友、老师、同学,挥向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的故乡沈阳。沈阳,再见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