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3、天上掉下招工馅饼

  吴三学

  1971年7月初,又有招工消息从公社最高权力机关传出,说是成都市沙石公司要在本公社知青中招收20名精壮劳动力,以补充“深挖洞”、“反修防修”力量之不足。此前,已有12名听话、优秀的知青被成都饮食公司相中招走。初闻此消息,我反应木然,未往心里去。不像有的人那样亢奋、跃跃欲试、上蹿下跳。因为我深知自己底气不足,天上掉馅饼之事绝不可能降临我头上。

  论家庭成分,我属于问题“麻五类”,论表现我无疑属于不思进取、行为不轨的另类知青,俗称“散眼子”知青。其实,我先前并不这样,也是好同志。当年,跟风赶浪头脑发热的我,曾坚拒亲朋好友的善意劝阻,义无反顾地奔赴“革命第一线”。下乡伊始,我就自断后援,要求经济条件尚好的父母别寄钱寄物,我要凭借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干一番事业。秋收时节,我一人连续摇打谷机两个小时是常事,肩挑毛谷一两百斤不在话下。修筑西礼渠(西昌西宁至礼州干渠)

  我与同队知青李娃曾创造个人单日挖土6.5立方米的纪录。当时,一个全劳力能挖两三立方就很不错了,为此,受到西昌西礼渠工程指挥部的通报表扬……这豪气……用我当时炮制的一句打油诗:“愚公传人非我谁,定教山河谱新篇”或可印证……“文革”一来,几经大风大浪颠簸折腾,微贱小命虽得以苟全,理想信念的圣殿却已倾塌,陷入苦闷彷徨。于是便到处漂泊,于是便消极怠工。即便大忙季节……我与患难兄弟洪友伦君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躲在狭窄的阁楼,或睡大觉……或阅读当时所谓的禁书,或听收音机,有时也外出游荡。我们给自己兴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戏称八不出(出工)一曰,天气不好不出;二曰,睡过了头不出……三曰,不喜欢的工种不出;四曰,赶场天不出;五曰,外出游玩不出;六曰,朋友来访不出;七曰,取汇款不出;八曰,心情不好不出。好在双方都有家庭接济,饿不着也冻不着。我们的倒行逆施,必然招致社员的忌恨与指戳。不外乎:

  你们是来干活的,不是来吃闲饭的,生产队不养懒人。站在他们的立场,没有什么不对。但我们也有我们的歪理:生产队人手本来就不缺,我们工分少分得也少……并未亏欠任何人;要恨,就去恨那些工分迷,就去恨把我们骗到这鬼地方来的人……如此想来,心就放平了,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结果,与社员关系更加恶化。处境如此尴尬,岂敢有上调回蓉的非分之想?更何况全公社有二十多个生产队,僧多粥少,说什么也轮不到我。

  然而,过了几天,事情出现了转机:我们生产队居然分得两个招工名额。我本不抱任何幻想,闻讯不禁怦然心动:机会不是来了么,何不参与竞争,碰碰运气?

  再说,我的身体在本队男知青中数一数二,优势明显。但仔细掂量,又觉很难,最难难在过社员关,没有他们恩准,万万不行。可关系已弄成这样,一时半会怎么扭转?正感希望渺茫,抱有同样想法的洪友伦君来了灵感:“走,找队长疏通疏通,看看能否对我们网开一面。”于是,我们在获知消息当晚,趁天未黑尽来到队长家。队长不猜就知来意,揶揄道:“平时难见你们的影子,是哪股风把你们吹来的?”“队长,这次调工作有没有我们的分?”我避过锋芒,直入主题。

  “调工作就得有表现,你们自个说你们的表现够不够格?”队长一脸严肃地打起了官腔,还把我们的“罪过”一一列举,就像威严的法官对犯人无情地宣判。“是我不对,还影响了友伦,请你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我向来没有求人的习惯,此刻也不得不违心地在队长面前下矮桩。“放过我们,一辈子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洪友伦君也在一旁敲边鼓。游说了半晌,队长才缓和了语气,不置可否地说:“招工表该给哪个我做不了主,明晚开社员会就知道了。”队长把话说得很玄,但毕竟还未将路完全堵死。次日晚,我们早早来到生产队的固定会场大库房。以往,我们难得参加队里的马拉松会,即使参加,也只打个照面就溜,而今晚的会却不同寻常,将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非来不可。其时,先于我们到达的队干部们正在研究事情。我们找了个角落坐下,点燃了兰雁牌香烟,虔诚地恭候其他人光临。不知等了多久,社员知青才陆续到齐。终于开会了,队长讲完生产上的几件事,然后拉大嗓门说:“成都省的人防单位要在我队招收两名知青当工人,大家说推荐哪两个合适?”社员们先是七嘴八舌地议论,然后提名。

  洪友伦君鸿运高照,第一个被提名并获全票当选。他平日面带微笑,待人友善,不得罪人,受到众人“拥趸”,亦属“实至名归”。随后,有人提到别的名字,其反响并不强烈,赞成的人也不多,却令我方寸大乱,头脑嗡嗡作响,血直往上冲。“为什么不提我,为什么?老天爷也太不公平了!”正在怨天尤人,就听见饶舌的赖二婶的喊叫声:“吴三学懒得很,不想做活路,把他推荐出去算了……”此言一出,附和者众,社员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连队干部也一个不少。

  我做梦也没料到自己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粉丝”,且在过经过脉之时挺身而出,为我化解危局。欣喜雀跃之余,又有一种被淘汰出局的无奈与悲哀。很明显,全队上下一致推荐,并非真想成全我们,而是趁此机会掀掉包袱。这样一来,生产队就少了两个抢夺他们口中食,给他们添乱的懒虫。他们并不知道:推荐可以从根本改变人的命运,给他们提供新的生存空间,从而提升其人生价值。不过,我仍从心底感激那些勤劳、质朴、憨厚的山里人,正是他们的抬爱,他们的义举,我才侥幸拿到了那张朝思暮想、弥足珍贵的招工推荐表。

  接下来是填表、政审、体检,所幸都很顺利。深感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洪友伦君不幸在政审关卡了壳,未能如愿以偿。事隔不久,他又遇上招工机会,在峨眉矿山机械厂当了工人,后来念过大学教过书,凭借睿智与才干,担任峨眉师范学校校长长达十年之久,为乐山地区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师资人才,使学校财产增值一千多万元,成为当地口碑甚好颇有影响的人物。以事实证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句老话的颠扑不破。因为洪友伦君的缺位,我有幸成为本队第一个通过正规渠道跳出“农门”的知青。尽管这份工作是块烫手的山芋……我还将继续接受特繁重体力劳动的洗礼,但它毕竟满足了我一时可怜的梦想,毕竟是我在失意沉沦时抓住的一根稻草。

  遵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高指示,由家里寄钱,偿还了欠生产队的口粮款22元1角6,卷裹起破烂,我终于于1971年8月25日踏上归途。从此,远离了这块剥蚀我青春、扭曲我灵魂的伤心之地。

  作者简介

  吴三学,1945年7月生,成都市人,大专文化,1964年7月成都四中高中毕业,1965年8月至1971年8月在西昌阿七公社桂花四队当知青。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