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以利为先,赚钱当然是商业行为的首要目的。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是指道德准则。而本书通篇所讲则是另一种创新的“道”,一种尚未被认知的全新商业理念,一种打破常规思维、出奇制胜的赚钱之道无高不智、无智不高商业竞争是以斗智为主的综合性较量。用奸作手段者或可得逞于一时一事,但决不可能长久;成功巨商全都是靠信誉起家的,却又需要长时间累积。惟有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入全新概念的空间,才能游刃有余,鱼和熊掌兼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它带着强烈的传统意识,带着对商人的歧视。自古以来,按社会分工排列,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面的。
我因此而想到当年诸葛亮先生高卧隆中待价而沽、蓄势待发的时候,他也是宁可务农也不肯作点儿什么小买卖的。综观《三国演义》全书,诸葛亮并没有万贯家财,看起来连小康也说不上。还需要借助务农的小小收入来贴补家用。养个小童儿、时时喝点小酒雅一下也都需要靠这些帮补维持。以先生志高意远、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才,如欲从商必成巨贾。可他偏偏不肯去卖茶叶蛋或干点儿别的什么。何以呢,一言以蔽之,拉不下那张脸、丢不起那个人。这都与那个“奸”字分不开。在旧时代,很多人认为宁可乞讨也要守住那个“书香门第”,不得丢掉那个“无形资产”。“钱”字太俗了,不屑言及。甚至流传以“阿堵物”为“钱”的代名词的美谈。好像“赚钱”的“赚”字和“牟利”的“牟”字都是隐隐约约带有贬意。似乎只要是弄钱,手段必定不十分光彩。
商人中确有见利忘义、采取不法手段者,但决不是全部。用“无、不”两字来概括有失公允。
商业欺诈行为当然哪个国家都有,而且可以断言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消除。但可以作一个横向的比较,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那张游戏规则的网眼就越是细密、就越少有漏洞可钻。在中国,由于网眼较疏,法制也未完善到一定程度,所以可乘之机就相对多了一点,这是不足为怪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制度不断完善,相信这种流弊会越来越少,商业环境的空气定会越来越清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商务活动是有往有来、决不只是一槌子买卖。信誉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企业的生命线。因一次欺诈丑闻而使企业破产的例子并不鲜见。而今的商海大多数都是正人君子在运作。现在的从商者也已更具高学历、更具高智商、更加GANTEMEN(绅士)、真正可以昂首挺胸地顶天立地了。如今,商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十分详尽和完备。更重要的是这个规则已经深入人心。你要是试图挑战这个游戏规则,必将被视为另类而淘汰出局。那就连玩的机会都没有了。
所有商界精英都深深懂得,商业竞争是以斗智为主的综合性较量。用奸诈手段或可得逞于一时一事,但决不可能长久;成功的巨商都是靠信誉起家的。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又对建立信誉的时间周期提出了挑战。因为企业的腾飞往往会受制于时间的累积。因此,惟有突破旧有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入全新概念的空间,才能游刃有余,鱼和熊掌兼得。
“双赢”深解
确保双方已知并认可的利益共存共荣,是正常思路下的双赢,但决不是最佳模式。在合作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未知或被忽略的副产品或衍生物。此方可能并不需要,却为彼方所需。发现并能得到这些可不劳而获的意外收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而双方都能做到这一步,才是“双赢”商业行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双向性。所以相互间的合作更显重要。诚则信、信则昌,“诚信”是合作的根本。毫无疑问,商业行为是以盈利为首要目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不想一槌子买卖,不想杀鸡取卵,那就要在行为的整个过程中确保双方应得的利益,共存共荣。这就是近期来常常挂在人们口边的“双赢”。这个词提得很好。假如最后的局面永远是一胜一负,试问还会有更多的下一次么?
但“双赢”这个概念的深层意义却似乎很少有人去研究、解读。
一般人的理解是:双方共同认定一件值得去做的事,认清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商定双方应付出的代价,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达到、部分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后,双方按既定条款及比例分配既得利益。这是一般正常的合作模式。当然很好,皆大欢喜。但这是不是最佳的合作模式呢?是不是已发挥出各自所有的潜在能量,达到最佳效果并充分利用了双方附带产生的剩余价值呢?有没有其他的形式可以借鉴呢?
近年来在商界的接触往来中经常使用“双赢”这个词。旨在让对方更加清楚地知道:我们不会坑你。我要赢但同时也会让你赢。但我始终觉得这里面好像总有点儿不对劲、不自然,甚至嗅到一丝丝似乎是心虚的辩解或者是欲盖弥彰的掩饰的味道。对“双赢”这个概念的性质特征、表现形式、双方需求、各自的付出和回收,以及更重要却又往往被人忽略的一些方面究竟认识有多深?光是靠讨价还价、你压我一点、我刮你一点,最后达到一个大家都“勉强”或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所接受的那个“点”就是双赢了?是不是囿于智商所限的小圈子,只看到已知利益的分配,太消极、被动、保守了一点?能不能再开拓思路,去扩大争取已知利益以外的东西?比方说,一方可能或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付出了一些什么东西、而这些又只是副产品或衍生物,他自己并不需要。但这些副产品或衍生物却又是另一方所需要的、是不必付出什么代价就可以获得的。假如真有这样的好事而又被及时地全部抓住,这就是获得了意外的、分外的收益。我想,这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赢”。而双方都能发现并得到这些,这才是“双赢”。听起来都有点儿像绕口令,有点儿云山雾罩。不过没关系,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我下面会用实例讲清楚这个问题。
神秘的“共生”关系
自然界是一个变幻莫测却又极其规律的生态平衡圈。万物在精妙缜密的铁律下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将这些奇妙之处解秘,人类会从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能宝藏中获得深深的启迪。精明睿智的商界“对手”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共生”关系人类经过近万年顽强不息的努力,与天斗、与地斗、与自身的缺陷斗,终于进化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人类成了万物之灵,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人类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还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希望终有一天会真正掌握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真正成为宇宙的主人,同时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然而,可悲的是人类至今对这个宇宙知道得还太少,对这个地球知道得还太少,甚至对人类本身、包括人类自己的身体、疾病、遗传、所思所想都还知道得太少。从人类现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来看,所能解释的宇宙间甚至是自己周围所发生的自然现象都是少之又少而且十分肤浅。可以这样说,自然界的奥秘至今被人类发现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冰山一角而已。大自然的结构是何等奇妙。想当初“造物主”在设计、创造整个世界的时候,构思得何等精致和完美。由四季温差的变化、地球纬度的变化、高山、平原和海洋的生态差异、雨水和日照的多少等等,构成了一个变幻莫测却又极其规律的自然界生态平衡圈。天地间万物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整个生物链环环相因又环环相扣,缺一而不可。地球生态或者说自然界万物就是在这样一个既定规律的控制下,经过数十万年的进化发展而慢慢走到今天这样一个状况的。可以这样悬揣:在这数十万年之中,肯定总有一些什么生物妄图冲破这个铁律而肆意轻举妄动,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另类。原因是正因为它们违背了这个“上苍”的旨意,所以早就遭受到惩罚――而被这个生态圈无情地淘汰出局,绝种湮灭了。
任何生物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这个游戏规则。在这样一个铁律下有规则、有节制地生存和发展。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一个何等强大、丝毫不可违拗、同时又是何等精妙、何等缜密的规律。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它既然已经被执行了漫长的数十万年,那想来必定有它的道理。我想,假如有一天能将这些奇妙之处完全解密,人类将会从中获得无限的智慧和启发。这是一本巨大的、永远也读不完的天书,同时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能的宝藏。
人们之所以暂时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足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大抵是由于自认为身居万物之灵的地位,自认为自己的智商高过生物界不知多少倍,能从它们那儿学到什么东西?岂不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铁律的控制下,多少生物甚至是低等生物都已从中摸到了规律,找到了适应自己生存的诀窍和技巧。而从中显示出来的胸怀之宽广、目光之长远、以及其中所寓深刻的哲理却不是每一个万物之灵的“人”们都能企及的。真的,我并无意对某一些人表示不敬之意,只不过想借此提醒人类应多多从自然发展规律里去研究挖掘,从中悟出一些平日所忽略的大自然的启示,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罢了。比如说,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破坏了一些生态平衡,像排放废气过多而破坏臭氧层、导致地球产生温室效应而引起水旱灾害、大量砍伐森林而导致水土流失造成大地荒漠化那样,等你觉察到这些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而回天乏术了。
还是回到“双赢”的话题上来。之所以在商界长时期普遍出现尔虞我诈的状况,皆是由于商人们求利心切、只计一点而不顾其余的心态所决定的。他们只知道做生意的双方只能从对方身上榨取利益而别无他途。他们始终没有能再往深处去想一想,能不能再去另外开辟一块我们尚未认知的获利空间?
已知的空间总很有限而未知的空间才是无限的。
我由此而想到海洋生物里的两种低等生物。我们所见到的水母大多是张着宽大的、近乎半透明的身体,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裙袂一样随着水流飘动,缓慢而轻柔。似乎永远是那么悠哉游哉,无忧无虑。每每看到它,总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又会产生一种怜爱。由爱又不免会牵动一点恻隐之心:在那充满杀机的海洋世界里,这样美丽温柔的生物何以能够自保?更何况根据研究资料显示,水母并没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器官、甚至连触觉也不是十分灵敏的;更绝对没有很强的攻击能力去击垮或击退来犯之敌;再加上它行动的轻柔和迟缓,可以想像,在以它为食的天敌到来的时候,它绝对是无力自卫、甚至连逃走都是不可能的。照这样的情况看,长此以往岂不是会有被灭绝的危险?不必担心,它能一直保留下来,必定有它的生存方式和方法――这是“造物主”赋予每个生物的本能。
经过海洋生物学家们长期的观察,终于发现了这么一个奇妙的组合:在水母巨大的伞形身躯之下,总是生活着一群小虾。它们也属于生物圈中弱小的一族。它的狩猎活动范围很小,很难想像会有多少浮游小生物主动聚集到它的周围来供它食用?以此推算,这种小虾延续种群的能力也应该是极差的,终有一天会绝种的。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造物主”在这两种弱极了的生物种群之间安排了这么一个巧妙的互补关系:水母宽大而轻薄的身体在游动的时候会掀起阵阵水流,这水流就会带动起许多浮游小生物,而这些小生物并不是水母所需要或者并不完全是它所需要的。这些只不过是它游动时所带起的副产物而已。而这些副产物却是小虾们所必须的、赖以生存的食物。小虾们呢,它们也为水母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帮助或日回报。小虾们尽管弱小,但感觉灵敏,一旦发现对它们稍有不利的敌人靠近,便会在第一时间扭动身体潜向水底伏下身来一动不动,以避过敌人的搜寻。因为它们一直活动在水母的身下,在避敌的过程中也就必然地惊动了水母,引动了它们之间的默契。水母读懂了小虾们身体语言所发出的讯息,意识到大敌当前,于是也立即停止游动、沉向水底而伏地不动,终于得以避过杀身之祸。同时,薄薄的但是巨大的身躯又反过来保护了小虾们。小虾们终身老老实实、死心塌地的为水母作啃兵,并非是出于感恩、并非是因为小虾们品德高尚而投桃报李,也决不是为了履行事先订好的商业契约。水母所得到的只不过是小虾们由自卫本能而产生的副产品罢了。
综上所述,这是一组奇妙的生物组合。它们双方都深知依赖对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双方所得到的都是对方在不经意中或是在因自身的需要而作出反应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又并不是牺牲自己利益所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我在上文中所说的那种“另外开辟的、双方尚未认知的获利空间”。假如在我们想携手合作的商业伙伴之间能凭各自的智商,在充分研究和理解了对方的一切之后,找到那个空间,那将是一组何等美妙的、各有所得的、能永久合作下去的组合!到了这个程度,又何必在那点已知的蝇头小利中锱铢必较、分毫不让呢?
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称之为“共生”关系。它们会为了各自的生存和自身的利益自觉地与对方永久合作。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却又不必为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担心;不必计算自己的付出会影响到自身利益。人世间有这样美好的良性互动关系,又何乐而不为?你能不为之动心?
这不是自然界中偶然的例子。细细地留心一下,这种组合比比皆是。它们决不会去主动破坏或背叛这种组合。它们深知破坏或背叛只能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决策和信守道义是出自于求生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恰是“造物主”赋予它们的高智商。也就是“造物主”的高智商。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中,何人能出其右?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鳄鱼是一种相当古老的动物物种,是相对凶残的动物。那丑陋的外形使人厌恶和胆怯。它在碰到食物、也就是大小动物及飞禽的时候,都会当机立断、毫不迟疑猛地窜上前去,张开血盆大口将它连皮带肉嚼碎吞下。周围暂时没有捕猎的目标,它会像枯树朽木一样、极具耐性地匍匐在地或半潜在水中,张大了嘴巴、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守候着。看上去几乎没有生命迹象,但周围的一切尽在它严密的监控之中。一旦猎物进入它有效的进攻范围,那冷绿的、眯缝着的眼睛里立刻会暴露出凶残的精光,在第一时间子弹一样猛窜出去吞下猎物。射程之内,猎物们几乎无一幸免。
然而,在它的身上却出现了一个例外,一个奇迹。
动物学家们饶有兴趣地发现,在它那大张着的、充满死亡恐怖的大嘴里,会常常发现一种食肉的小鸟悠然自得地停在它尖利的牙齿上,慢慢地啄食、品味和享用它那嵌在牙缝里的残存肉屑。丝毫不担心那可怕的家伙会突然闭上嘴巴把它当做一份小小的点心。那时鳄鱼可能已经饿了一个星期,那份进入口中随时可吞而食之的点心确是企盼已久的佳肴。而它却毫无所动。这不是奇迹么?难道暴君真的发善心了?
原来,这又是“造物主”精心安排的另一个奇妙的组合。
在鳄鱼大啖猎物的过程中,会在牙缝中残留一些碎骨和肉屑。如果不将它剔除,就会在里面腐烂发酵。除了不舒服而外,更严重的是会侵蚀赖以谋生的惟一工具(它自己却又是无法使用牙刷牙膏或用牙签来剔牙的)。这样,就会产生饿死的危险。倘若鳄鱼们不是从老祖宗起就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在千万年物种进化的过程中,也一定早就被淘汰出局、绝种多时了。现代的人们也就只能从化石里揣摩鳄鱼当年的雄姿了。爱美的女士们又哪来鳄鱼皮的手袋和高跟鞋来装饰美化自己?
这里面包含的哲理和上一个例子是相近的:以小鸟的体力和捕猎技能,捕捉一些小虫当然没有问题。但要享受肉食的美味就绝无可能。它能从哪个动物哪怕是极小的动物身上弄下一块肉来?而且这种食肉性的小鸟离开肉食是很难活得成的。而那个混世魔王鳄鱼呢,要活下去就必须保护好它赖以谋生的重要工具――牙齿。而那小鸟就是它免费服务的牙科医生。鳄鱼付出的是它毫不需要甚至是留之有害的东西,小鸟得到的却是它赖以维持生命的美食佳肴。
这又是一个合作新形式的生动例证。人类为什么不能从中悟出点儿什么道理,充分利用所有不利的因素,达到险中求胜的目标、化腐朽为神奇?
特别要强调提醒的是,眼前的小利千万莫贪,否则可能会因小而失大造成终身遗憾。万物之灵的人们呵,是不是应该比鳄鱼看得更加远一些?
再信手拈来一个例子。
在从小读的语文课本里以及童话故事书中都常常告诉我们,勤劳的蜜蜂终日为采集花蜜而辛勤劳动。它的目标非常明确,为了它的整个家族能够活下去、能够安全越冬、能够有足够的养料饲养蜂王藉以延续香火、繁衍宗族后代,它们在严密的分工之下,有秩序地忘我劳动。它们并没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花儿们得以传粉授精,结出丰硕的果实,则得益于蜜蜂它们付出的是对自己几乎没有什么作用的花蜜和多余的花粉。甚至可以说成是一个良性的、善意的圈套。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花儿们特地以鲜艳的色彩和己所不欲的花蜜以及剩余物资花粉来吸引蜜蜂为自己服务,得以传宗接代。真可谓聪明绝顶。蜜蜂们的辛劳也是有偿的。它们得到了原本就想得到的东西。另外,从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方面来考量,那就更加是“双赢”的局面了。花儿的果实大丰收了,那明年就会更加兴旺发达;它兴旺发达了,蜜蜂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不会裁员、下岗从而失去工作机会和生活保障。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共生”关系、另一种合作模式和开拓新获利空间的实例。
写到这里,不由得又使我想起十多年前刚刚来加拿大时的情况。
那时我是接受了加拿大庆祝国庆委员会的邀请,以访间学者的身份前来讲学和在政府大厅里举办个人画展。看上去十分风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得新华侨们的羡慕。同时也结交了国会议员、部长、省议员、国庆委员会主席等一大批朋友,似乎已打开了个人奋斗的局面。
但我内心深深地知道,我当时就和上文提到过的水母一样,看上去轻柔飘逸,仪态万方,悠哉悠哉,无忧无虑。但我骨子里面却有着致命的弱点。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都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尤其是翻译和驾驶。所幸者,我深知一个良性的生活圈的重要性。于是迅速建立像水母和虾那样完全友善、没有利害冲突、有着良性互动、有着共同追求目标的社交圈子。各尽所长、各补所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其乐融融朝着既定目标步步逼进。就在所谓功成名就的今天,我仍然十分怀念那初初起步的日子。是艰辛的然而又是十分温馨的。
核聚变――人类自身的潜在能量
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开发量才只是总容量的百分之十多一点,体能的使用也远未达到极限。倘能充分激发主观能动性,超常发挥的潜在能量会成几何级数上升,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来。人类巨大的宝藏在自身,只是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而已一切生物在其孕育、生长、发展的过程中无不需要能量。自然界也无处不充满了能量。在人类进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时时刻刻都受着能源的恩惠而向前推进,同时也时时受着能源的制约而不得不放缓前进的脚步。尤其是发展到现在这样高度文明的阶段时,能源问题更为人们所极端重视。认识到离开了能源(或将地球上的能源用尽),现代世界的状况及秩序将被完全破坏,人类会退回到蛮荒时代甚至毁灭。
纵观社会发展史,每认识、发现并利用了一种新能源,人类社会就向前推进一大步。从使用火开始,人类已和动物界分道扬镳,逐步走向文明。继而利用风力和水力来抽水灌溉农田和加工粮食,跨入使用机械的新时代。再后来逐渐发现了煤、蒸汽、电、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新的能源,从而创建了五彩缤纷的工业社会,极大地加快了前进发展的步伐,实现了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更进而发现了核能源,终于使人类跨出了赖以生存的地球,走向太空、走向宇宙。
现在,所有国家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能源,希冀在已知自然能源枯竭之前未雨绸缪,打开一条新的路子以避灭顶之灾。
可绝大部分人却忽视了另一种能改写历史的巨大能源――人类本身所具备的潜能。这种上天赐予、与生俱来的潜能至今尚未被人们所认识、重视,更不要说加以开发利用了。即使见到一些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的现象也一概而论之谓“特异功能”或“天生异禀”。岂不知除掉那些真正骗人的伪科学而外,只要你花心思去练一练,这部分潜能就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被开发出来。
先说大脑功能。科学家们在好多年前就已经测出人类大脑普遍只开发使用了10%左右,极少数人可以达到20%~30%。这说明人类的大脑有百分之八九十都被浪费了。假如能将这部分大脑开发运用起来,那人类会文明进步到何等程度是绝对无法用现在的思维去想像的。这种极其巨大的能量也是绝对无法用现有的形容词去描述它的。不信么?让我们用科学眼光去看待平时难以想像的奇人“奇迹”,就会觉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了。
比如当代棋王胡荣华先生,他可以和十几二十个人同时下棋,而且是不用眼睛盯着棋盘看的盲棋。这时在他的头脑中就必须精准而毫厘不差地记着三四十方不断运作不断演变着的棋路(普通人在和对手下一局棋并盯着棋盘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的时候,还常常会傻傻地冒出一句:咦,我的一只马哪里去了?其实那匹马正好端端地在他眼皮子底下站着呐。只不过是他的思路一时没有顾及到而已)。你想,在他的头脑中一时间要存储多少个流动不定的信息?这些连想一想都会感到头皮发麻的事情,胡荣华先生就是凭着他的执著和专注、凭着他多年惊人的刻苦锻炼做到了。还有苏联国际象棋大师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庞大、运算最快(每秒钟计算上亿次)的电子计算机,与它对弈而终于取胜。你说他的大脑是怎么计算的?还有能在一秒钟内回答出任何用户电话号码的114查询台服务生、数学心算速度远远超过电子计算机的一大批小学生、甚至切肉重量一刀准的肉店营业员……这些都是铁的事实而不是天方夜谭的伪科学,都是刻苦锻炼或用最新方法开发智能所取得的成果。上帝是公平的,他赋予每个人的大脑容量都差不多(甚至大科学家牛顿去世后,医学家对他进行解剖研究时发现,牛顿的脑容量竟特殊罕见地少,只有常人的2/3强。以他的成就和脑容量来对比,不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潜能的巨大)。所以,用“我笨”、“我没有天分”、“我实在想不出”等等借口来为自己的不思上进和懒于开发大脑辩解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再说体能方面。科学家们测算过,人类的牙齿咬力可以达到450千克。所以我们看到一对对杂技演员咬着小铁链的两端“轻松”地表演空中飞人。你试试?一粒砂子就可能让你牙碜半天甚至还可能蹦下半块来。是你的牙特别差吗,不,只是你没有去锻炼它而已。还有顶杠、顶缸、顶人,谁的脑门上不都可以顶上好几百斤的重量?我国特有的气功就更不必说了,有些简直神奇得让人瞠目结舌。就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表演节目说,那些尖枪刺喉、躺钉板压巨石、刀砍不入身、缩身过铁笼、纸环日光灯管吊人、眼皮夹线绳吊起两桶水、头顶劈砖、手指钻砖洞等等,都是数百年传承下来又经刻苦锻炼而成的。这不是对身体潜能的再挖掘又是什么?
还有,当人们的意志力和信念遭受到强烈刺激的时候,其爆发力就会在瞬间超出平常的数倍,从而完成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来。这也是被科学家们久已证实了的。比如在火灾发生时,娇小的妻子会毫不迟疑地背起体重超过她两倍还多的病重丈夫飞快地逃离火海、也有人能推倒并移走平时绝对无法撼动的易燃品铁筒、还有人能猛力冲破紧闭着的笨重的大门……这些都是在强烈的求生意志的控制下于瞬间激发出来的爆发力。这也是人类潜在体能的又一种证明(不妨再提一些“无稽之谈”。比如运用意念给人催眠、用意念移走物品、用意念给病人提供医疗帮助等等,是不是有一天会打开这些千年旧锁的奥秘)。
总而言之,人类自身的潜能和不解之谜太多了。这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研究课题,是人类目前知之最少的部分之一。所以,我觉得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件极其重要、极其有价值同时又是极其迫切的事。它的突破会给人类的进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又一座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巨大宝藏。
近几年我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要研究人类潜能这个学科,不仅应从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入手,甚至还可以从社会学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看吧,现在的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机制。有个人择业、创业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一大部分人都活得较为舒心畅意。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可以明确看到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很多人在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充分享受着工作给他带来的无穷乐趣。所以更加能够心手相应、如鱼得水。因此就可明显地看到每一个人所发挥出超常的、数倍于消极应付时所发出的、以前是被浪费或限制了的潜在能量。它完全可以媲美核能发电相对于火力发电。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煤炭的燃烧怎么能够和原子核的裂变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近几年来常常有外国朋友站在关心、友好的立场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真的像宣传报道的那样快?究竟为什么会一下子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这里面有没有弄虚作假、夸大其辞、谎报成绩的情况?以他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正常理解,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真的不能怪他们想不通,他们绝没有算到人的“潜在能量”这笔账。有时这种被压抑了多少年的能量在突然被释放出来的时候,怎么能不像火山爆发那样喷薄而出?而这也不是每一个国内的领导们都能预先算到的吧?
这正是我所理解、追求的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你不必一定要强求他怎么做去符合那个所谓的“社会大机器”的需要模式。其实这个当初由少数人想像出来的“社会大机器”本来就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模式。社会的自由发展,人民真正的需要,加上人民为了需要而自觉努力的付出,这才会顺理成章地形成某一种社会的模式。借用一句鲁迅先生的名句: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