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3回 紫禁城勾人魂魄参观团见财起意

  一个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史学界忽略或避而不提的事实是:驻京美军派兵守卫紫禁城。守卫区域包括紫禁城正门出入口的午门以及紫禁城内各殿堂庙宇建筑设施、御花园,以及三宫六院妃子太监的所有居所。

  从当年的英文报道与各国大使给政府的报告来看,守卫紫禁城的除了美国人,日本人也是紫禁城的守卫者。这一事实不仅有违于中国人的历史常识,在当年京城百姓眼中似乎也出乎意料。当时美国的随军记者拉尔夫・佩因在100多年前,就为太平洋对岸的美国读者描写过这种戏剧性的场面:

  “从天津一路打过来的多国部队占领军踏上了这座皇城的土地,甚至穿过它更加威严的紫禁城建筑。这种方式旨在向中国人炫耀,联军是北京的主人。中国人被他们极度亵渎神圣的铁马金戈所震慑,并认定,恣意抢劫的狂欢必将席卷而至,囊中之物将被悉数抛空,毁之殆尽。但令人惊奇不解的是,仿佛皇太后颁布了谕旨那样,当占领军蔚为壮观的凯旋步伐终止之后,紫禁城的大门却被关闭、封锁和警卫了起来。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哨兵巡逻于各大门之间……”

  联军守卫紫禁城,除防止拳匪、溃兵,以及窜入京城趁乱作案的各路匪盗的劫掠烧杀之外,同时对他们自己内部将劫掠行为扩张到紫禁城内的动机和行为,也是一种有力的制约。

  紫禁城,作为中国特色的绝代建筑群和京畿重地,不可能不是实施暴力的重要目标。

  不过让人深思的是,既然认定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杀人放火抢劫奸淫无恶不作,为什么没有人按照同样的逻辑思考这样的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竟把珍宝满屋的紫禁城完好无损地留给了中国?中国政府反正已经逃之夭夭,且追之不及!中国军队全线溃败,义和团作鸟兽散。为什么不趁此天赐良机,像40年前英法两国军队抢劫焚烧圆明园一样,焚烧抢劫紫禁城,将之夷为平地?或者占领紫禁城,建立八国临时政府接管中国?那不正是西方列强们唾手可得的吗?

  当年有中文报纸《申报》在报道中明确指出:“各国联军入京以后,并不扰及紫禁城各处。”

  让中国人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圆明园废墟一座,虽然冷在荒地,却触目惊心,让中华后人不断回忆洋鬼子的暴行;可是紫禁城却完好无损,立在眼前!可以瞻仰和参观。然而在半个世纪以来对八国联军侵华暴行的声讨中,却没有人意识到它在八国联军手中毫发无损的事实,或者没有人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乃至思考一下这个事实所包容的历史资讯。

  翻出100年前的报道来,看看当时洋鬼子们自己写的他们对中华帝国京城中的城中之城――紫禁城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

  自从西方打开中国古老的大门,北京这座皇城中的紫禁城,就一直是西方人心中的神秘处所。当时来自美国东海岸费城的随军记者拉尔夫・佩因写道:“从外国人第一次描写这个神圣王国开始,这个天国子民的神圣皇城就被西方独特的、充满猜测的、富有浪漫和神秘色彩的,甚至困惑的好奇所渲染。紫禁城被列为世界上最奇妙的圣殿之一,文学的想象狂乱地渲染着它没来由的、臆念中的辉煌。”

  如今外国大兵进城,清廷重地的紫禁城则已经基本上是一座空城。虽然各处把了门,但把门的是联军自己。常驻北京的各国使节,总有机会进宫办事,顺便观瞻。初来乍到的联军就不同了,他们无人不想近水楼台借个方便,见识一下传说中神秘辉煌的紫禁城。可是美军司令萨菲自知“责任重大”,他与日本人联合布置岗哨,在各门之间巡逻,自己不进去参观,别人也一律不准进。为此,各联军“将军们进入参观的请求徒劳无益,而记者们只能在大墙之下探头张望,咬牙切齿。”

  不过日复一日,总是有人前来说情,中国紫禁城的守卫者萨菲将军感到压力很大。最后,说好不能破禁的这个禁城之禁,最后是让俄国将军第一个打破了。

  驻守天津大沽的俄国海军上将阿列克谢耶夫远道而来,据说旅途相当艰辛。

  他一路风尘仆仆到北京,目的就是想看看这座紫禁城!他觉得自己不过进去走那么一遭儿,四处观瞻一下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萨菲知道其实不那么简单。但是念及人家拳拳之心和旅途辛苦,再加上官至上将,犹豫再三,最后批准了他的申请。

  紫禁城大门这一开,就难以再全然封闭了。

  阿列克谢耶夫参观完不过“几天以后,日本海军监察长尾阪中将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其实尾阪在阿列克谢耶夫获准参观之时,就主意已定了。他有他拿得上台面的道理:俄国将军都已经进去了,为什么我大日本将军就不能进去?我们日本军队不也是中国皇宫的守卫者吗?而骨子里则是因为俄国与日本是历史上的冤家对头,甲午之后是俄国“不惜使用武力”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所以,日本人心里憋着一腔恨气,大凡小事,总是要和俄国人较劲。

  尾阪中将据理力争,找了个翻译,跟萨菲说情。萨菲深知俄日之间的矛盾,左思右想,觉得无法拒绝。因为“拒绝他的请求等于打破国际间亲善友好关系。尾阪终于获得我的批准。参观时间定在上午10时。我决定陪同前往,因为我本人也想借此机会仔细地看看这座传说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宫”。摘自《老旗帜之下》,美,萨菲・威尔逊著。

  本以为二人悄没声地就把紫禁城看了,谁料这次开宫门的消息没能封锁住。

  消息在美军司令部不胫而走。美军司令部共有大小官员30名,全都不甘心:“当军官们得知我已特许日本将军进行这次朝圣游览的特权,并将陪同前往时,他们纷纷提交申请,要求肩负这项临时的义务陪同任务。”

  萨菲面对哗啦一下冒出来的诸多正式申请,咬紧牙关,力排众议。美军大小官员都让他们跟进去,跟其他联军怎么交代?他权衡去、权衡来,最后只批准了三个人:他的副官里夫斯。他作为日本将军的陪同一道前往。

  这项决定受到了美国记者们的愤怒抨击,认为这纯粹是“一项私人性质的允诺”,言外之意,不那么公平。

  另外获准“义务陪同”的还有两名官员,他们分别是美国第9步兵团的韦布・海斯少校和柯立芝中校。他们将专门“负责警卫工作”。

  不过事情到此还没完。日本方面的要求又有加码:另一位日本中将、日本远征军司令官山口素臣男爵不甘被美国人关在门外,提出要求,希望与尾阪将军一道参观。

  最后,这个让所有人羡慕得牙根痒痒的参观活动,人数从一名将军变成了三名将军、一名陪同、两名警卫组成的六人――一个小型的参观团!

  用美国记者报道的话说就是:“中国皇宫的守卫者萨菲将军本人不算在内,日本将军将由30名美国军官中的两名和一个两人步兵警卫组陪同,进行参观。”

  这已经是严格的限制了。

  由此可见,对将军的要求都已经达到了如此严格的要求,联军的普通士兵还能随随便便地进皇宫去抢劫吗?

  然而事情到此还是没完。记者们闻风而动。

  “无论如何,我和我的同事在官方队伍指定进入的时间,等候在紫禁城的北门外。当萨菲陪同山口和尾阪两位日本将军及随从官员一行人走过的时候,我和诺尼斯溜进了队伍。穿过威严神秘的高墙甬道和皇宫建筑,我们伴随着将军们完成了整个上午的观光游览。”

  终于,萨菲发现参观队伍中多出了两张陌生面孔!但是高墙之内,木已成舟,这位铁面无私的将军还算通情达理。他对两名死皮赖脸的美国随军记者板着面孔发话说:“记着,我没有允许你们来。但是既然你们已经在这儿了,我就不把你们赶出去了。”

  紫禁城里的太监们在联军进城前后,经历了和城里百姓同样的戏剧性心理变化,先是饱经拳匪杀人放火的恐怖;然后担心联军进城必定大难临头;继而发现联军竟然为他们守卫大门,心中不免窃喜;不过终于发现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精神痉挛:先是联军进城十多天后便武装穿越大内,又在贞顺门外搞了一次惊天动地的阅兵式。阅兵式完后洋鬼子们不顾美日守卫的阻拦一窝蜂拥进故宫,偷抢了一些珍宝。前些日子又突然进来了一脸大胡子的俄国将军。说是参观参观。还好,看完了走人,没弄出什么麻烦来。刚松一口气,不几天,又来了日、美将军,仍然说是要参观参观。看守殿门宫门的太监们脸上堆着谀媚的笑容,心里却在审时度势,知道参观比先前想象中的烧杀抢掠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况且人家已在紫禁城里安营扎寨了,不过客客气气要求参观,焉有不恭敬从命之理?于是再度带路,走东穿西,亭台楼阁桥榭殿里殿外,能看的都给看了。

  “参观的队伍在树荫里、避暑别墅、墙荫下和花园里拉得老长。太监们呈上了更多的茶水和香甜的果点。他们大概觉得朝圣要结束了。不过萨菲将军不这么想。要是他只带着联军士兵队伍穿行紫禁城,他就不会因为只进行了这类一般性的参观,而要求看得更多更具体。”

  这会儿,通过翻译,萨菲将军要求参观皇帝的卧室。他觉得既已来之,则应看得更全面仔细一些,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

  可是太监们闻听此言,脸色顿时由白变青,然后喋喋不休地尖着嗓子发出抗议和警告:从来就没有外国人迈进过紫禁城中这些最神圣的地方!要是让洋人进去了,等待他们的将是被斩首的厄运!

  但是时间不多了,萨菲将军变得语气强硬、态度坚定。最后,太监们只能默认。

  “他们软着腿,哆嗦着手,弄得钥匙哗哗啦啦乱响,终于为这些外国军人卸下了大锁,打开了城中之城、房中之房的门中之门,带他们走了进去。”

  一行人从光绪居住的殿堂出来觉得还是不够过瘾,萨菲将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截了当提出最后的要求:把慈禧太后的住殿也打开让他一行人参观。

  “太监们表现得几乎要垮掉”!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他们找不到钥匙了”!不过这又如何可能?太监掌管大内各殿钥匙,此乃他们职责所在,丢了什么也不可能丢这个!区区伎俩在洋人面前根本不奏效,弄得太监的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

  他们既不敢对主子不忠不孝,也不敢对洋人不恭不敬。“经过了大约十分钟的异常混乱和持续争执”,最后自然归太监让步。慈禧居住的大殿“内门终于被不情愿地打开了”。

  对神秘禁城的瞻仰,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联军将军们的文化好奇。不过结果他们发现“在许多方面,紫禁城都明显地、毫无疑问地令人失望”。而且“从欧洲的标准来看,这个圣城的任何建筑都使这个世界之‘宫’名不副实”。

  “萨菲将军及其一行穿过这座桥离开了这个天堂子民的家园。虽然美好的佳肴和栏杆上繁杂的雕镂可以仔细品味和观赏,但对紫禁城的深刻印象也在这样近距离的漫游中消失了。”

  以上是美国随军记者拉尔夫・佩因1900年9月13日关于联军将领参观紫禁城的还算详细的记述。显然,这位来自美国的记者对中国传统建筑,从审美风格到实用功能乃至文化内涵既不了解也不欣赏。而紫禁城内空旷如野,威严之气随文武百官逃离而散,“衰草离离,临风摇曳”的凋敝景象,更使洋人先前不着边际的想象和神秘感尽扫一空。

  虽然如此,紫禁城内还是有让这些战争专家、建筑外行们目不暇接的东西:光绪的卧室里“精巧的木雕家具桌椅、古老的镂雕柜、装帧精美的中国书画、文房四宝、扇子、烟具”统统让洋人大开眼界。仓皇逃离的皇帝的大殿里,家具摆设竟然“散陈各处”,气氛如此典雅安详,他们为此感到惊讶,觉得这里与外界的铁马金戈战火硝烟有天壤之别。他们觉得,“似乎这个地方全然被联军在北京大街上噼啪的枪声所引起的、必定席卷紫禁城的惊慌失措和逃离旋风所遗漏了。”

  史料记载,那一天,中国皇城上空艳阳高照,紫禁城里一样酷暑难当。欷�惊叹之间,被外国将军们折磨得几乎要昏过去的太监,在最后一刻终于硬挺着没有昏过去。毕竟他们知道,主子已经逃亡在外,武卫中军、虎神营、健锐营等清军大小兵将已人影全无,大清败局铁定如山。这种前提下,外国占领军其实可以气势汹汹、为所欲为。至少,进入紫禁城完全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北京沦陷后,中国当时的重要民间报纸《申报》,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联军在华各类消息的报道。而当时有关“义和拳匪”、“八国联军”的消息,几乎全部是头版头条重要新闻。这份报纸自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进京后至次年7月联军悉数撤军以前的全部报道,没有任何一篇报道指证说八国联军公然抢劫过紫禁城!

  关于京城百姓情况,报道描述说:“民人之不及奔逃者,各授白旗一面令高悬门外,以示与兵事无干。”至于城内的秩序,《申报》的记述则与美军将领关于美军驻地情况的记述,以及美国驻华大使馆给美国国务院的情况报告大致吻合:“市中已贸易如常。乡人每挑运菜蔬等物入城,以博蝇头之利。守城洋兵毫不阻其出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