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云
地的版画艺术家、重庆市各高校的版画专业教师、研究生以及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文联等单位的70余人聚集在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新世纪首届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会议由王琦美术馆馆长江碧波先生和《美术》杂志主编王仲先生共同主持。开幕式上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李自治同志、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陆平同志向研讨会致贺词,衷心祝愿这次在重庆召开的意义不同寻常的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天,对鲁迅倡导新兴木刻70多年来的中国黑白木刻发展进程,进行历史的回顾,对中国黑白木刻的现状,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梳理。大家对中国黑白木刻在21世纪的再次蓬勃发展充满信心。下面是会议发言的简要记录:
再创黑白木刻版画的新辉煌
江碧波(王琦美术馆馆长)
重庆是黑白木刻版画家集合之地,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者。回顾历史,抗战时期的临时首都重庆,版画前辈王琦同志曾经组织抗战木刻年展和编辑抗战木刻艺刊,这是重庆的光荣。在新的世纪,我们的版画过去五年间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开拓和发展,其成绩是令人鼓舞的。
黑白木刻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这传统是新时代我们中国版画家的使命。
一、黑白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像中国绘画从起源时期就如此讲究黑与白的运用,所谓的以黑计白、以白当黑和墨分五色是高度浓缩又光耀照人的艺术。中国艺术哲学强调一个“灵”字和一个“动”字。如此高度凝练而超脱,如此自由的相互转化,如此巧妙的虚实相生,阴阳两极的结合互动,这是中国宇宙观的高度抽象与形象的显示,是大智慧与太极美的结构,是中国艺术美学思想的典型。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开拓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渠道等待中国版画家去寻觅
本人数十年中在造型艺术的领域遨游,但从未忘记黑白版画艺术,行路多了更觉得黑白艺术之奥妙,更知黑白艺术在我们艺术感悟中,母语的基因力量所在其张力无限,潜力无限。
三、黑白木刻版画不是一种在逻辑学小心求证推理的思想方法下培植出来的艺术
而是通过典型的中国式的直觉性、跨越性、包容性的认识方法,充分肯定动态的合理性、动态的不可预测性及生命姿态的生动性、可变性和可变中客观存在的完整性等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它经得起科学和时间的检验。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的“畅神”与“泄忧”神形兼顾,不拘形似以求神似,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审美取向,使中国黑白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四、这种艺术来源于广袤无垠的上天大地给予的启示和神来的悟导。
它使我们中国艺术家不必去仰慕舶来的抽象,我们的祖先早给我们留下了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创造美的绝招,我们在创作中将备加珍惜。
为振兴黑白木刻版画贡献一份力量
李书敏(王琦美术馆副馆长)
2006年1月6日-1月7日在重庆成功召开了“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老中青三代版画家们的论文和他们的发言,都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使与会者获益匪浅。扎根于重庆的王琦美术馆理应为振兴中国的黑白木刻版画并使其再度展现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贡献一份力量。
大家知道,王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著名画家、版画家,前任中国美协党组书记、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他在抗战时期就曾组织和领导了以黑白木刻版画为武器的一场又一场战斗,去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他和一批木刻版画家为重庆留下了永恒的光辉与光荣。一、我们王琦美术馆和重庆工商大学每年组织一次黑白木刻版画联展,以扩大其影响,展览的作品经大家评选其中优秀者作为王琦美术馆永久展品收藏。二、每年举办一期黑白木刻版画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前来授课。三、艺术源于生活,每年组织一次版画家包括农民版画家到重庆和外地采风并进行创作活动。
版画的高贵性
王炜(王琦美术馆馆副馆长)
20世纪美国版画大家罗克威尔・肯特在他回答记者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版画的最起点是黑白木刻,最难点也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肯特在这番话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黑白木刻工具简单,稍有美术素养的人都可以制作,这是说它具有较大的普及性;如果运用色调中的两极――黑与白来缔造一个多彩的世界,那就不容易了,非有卓越才能而达不到,这是说黑白木刻它具有的高贵性,可见有时最简单的东西,也往往是最难的。
在中国鲁迅是第一个懂得版画这一高贵性的人,鲁迅凭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看到黑白木刻“比油画之类更加普遍的,虽然不同的技法和内容,而且愈看,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
黑白木刻具有极大拓展空间,我们从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的审美取向中已经感受到这一点,正如现代建筑空间强调极简风格,现代时尚关注流行高级的黑白色调那样,黑白犹如千变万化的魔方,它能演绎出不同的姿态,层次叠加、视觉转移、光影对比……这时黑白不再是一堵冰冷呆板的墙,而是充满人性和趣味的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版画如同一支优美的乐曲,用奇妙的律动和婉转的旋音不断拨动着人们的心灵。
继承新兴版画传统,发挥黑白木刻优势
李焕民(中国美协顾问)
不用讳言,黑白木刻在当今美术市场上,除了少数几位名家的作品之外,市场份额很少。有人说:“时代不同了,革命风暴过去了,黑白版画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该进博物馆了。”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不对。
2005年中国十届全国美展去韩国巡展,韩国为此做的大海报就是黑白木刻《奶奶》,为什么?因为它像中国。我这样讲当然不是要大家向徐匡看齐,只是想说黑白版画自有它的优势。
黑白版画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与中国书法、金石、篆刻相通,与佛经版画,绣缘插图、画谱、剪纸拓片相承,甚至与中国古老哲学相连。悠久文化造就了中国画家对黑与白的对立统一有特殊的敏感。运用黑、白、灰,点、线、面进行造型,经营位置、提升作品审美意境,是中国画家与生俱来的特长。木刻家运用阴刻、阳刻、对称、呼应,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旋律、节奏,构成极高的审美品格。素描是写实能力的基础,黑、白、灰,点、线、面是构图能力的基础。一幅作品经过木版雕刻,素描不见了,剩下的是刀痕,它单纯、明快、有力度、有趣味、有想象空间。在黑白中变化无穷,在限制中取得自由。
黑白木刻是最直接运用到艺术中的最基本元素的一个画种,因此它有永恒的魅力,永远不会消失。
黑白木刻第二个优势在于一开始就进入创作。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木刻家李桦、胡一川、力群、彦涵等走出画室用木刻投入战斗,《怒吼吧,中国》是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喊出的最强音,它在技巧上虽然与米开朗基罗的《奴隶》由于画种不同无可比性,但从创作意象上看是异曲同工。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彦涵的《豆选》、王琦的《采石工》、黄新波的《卖血后》、李少言的《重建》等等都是时代的经典之作。70多年来无数经典构成了黑白版画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本质是走出“象牙之塔”到人民中去,在斗争中吸取人民的智慧、精神力量,成为人民的艺术。
老一辈艺术家十分尊重艺术规律,不像西方某些艺术“玩家”,否定艺术规律,反生活、反主题、反造型、反色彩、反美,反掉一样少一样,最后只剩下一块白布,干脆白布也不要了,走开了,搞行为艺术去了。反艺术规律的口号是“解放”,结果是自杀。
中国黑白木刻最初是用“拿来主义”为中国革命服务的,在中国扎根以后逐渐民族化,以中国独立的文化身份走向世界,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黑白版画第三个优势是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它是投枪、是匕首。在和平年代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那么黑白木刻的战斗性还是否存在?我认为仍然存在。
中国当前在国内要建立和谐社会,在国际上主张建立和谐世界,斗争是艰巨的。我们处在全球化网络时代,中外文化思潮进出自由,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中少数人迷失了方向。十几年前,我和牛文等同志在沿海参加一个前卫艺术座谈会,会上一位“愤青”说:“你们这些从延安下来的人,已经统治中国大半个世纪,该结束了,今后外来文化从沿海登陆,覆盖全国。”十几年过去了,不幸被他言中,现在西方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已在内地蔓延开来。他们打着叛逆、前卫的旗号,以艺术的名义表现人类的动物性,否定人类的文明,一些画面不堪入目,难以启齿。其实绝大部分西方人并不想看中国人模仿了他们什么,而是想看中国人在做什么,中国艺术家创造了什么。他们不明白25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100位,怎么一跃成为第6位。中国艺术家有责任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目的是和平发展。努力作出可信、可看、可想的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打掉那些有偏见的西方人头脑中“丑陋的中国脸”。
在国内建立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矛盾,木刻家不应回避矛盾,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歌颂人民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鞭鞑假恶丑。以人民中一员的身份关心人民的冷暖,与人民心血相连。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升到精神层面,通过生动的画面体现时代风采,创造出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形象传之后世。
黑白木刻是精神产品,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质量,一幅作品的思想深度,文化含量、生活含量、审美含量是客观存在,来不得半点虚假。中国木刻家应继承新兴版画传统,发挥黑白木刻优势,创造当代黑白木刻的辉煌。
黑白是最精美的色彩
郑作良(中国美协版艺会副秘书长)
黑白木刻版画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形式,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境界。黑白木刻以对比强烈、画风凝重、刀法强悍、单纯简洁著称,由此形成了格调高雅、视觉张扬的艺术效果。它和传统的碑帖、画像石、剪纸、皮影、刻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黑白木刻版画不但展出的艺术效果好,而且也非常适合在宾馆、饭店、家庭及公共场所悬挂:在宁静的宾馆挂上一幅柔情的黑白木刻版画,会使环境气氛更显安静;在家庭的客厅里挂上一幅富有装饰性的黑白木刻版画,能使客厅的格调高雅脱俗,使零乱或繁杂的环境起到平衡与压轴的作用;如果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挂上一幅庄重的黑白木刻版画,当你在欣赏之时,它可能会舒缓你精神疲劳或起到镇静剂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欣赏好的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陶冶、净化、提升心灵和赏心悦目的事。但是,在多数人的眼里,黑乎乎的黑白木刻,似乎一点也不漂亮,它与色彩斑斓的油画、墨分五色的梅兰竹菊相比,看上去有些严峻与冷酷,甚至有些压抑或被误认为有些倦色,这可能就是它的短处。“曲高和寡”,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与局限。就黑白而言,它是色彩中的原色,也是极色与时尚色,因此,黑白两色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色彩。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我看古代老子是一个大审美家,他的眼界非常之高。这种观点看起来像是排挤了或放弃了色彩,其实是对色彩进行了分析比较与过滤之后的沉淀和浓缩。我一直认为黑与白是彩色中的最精美之色,因此,我对黑白木刻情有独钟,并为之不断追求。
强调黑白木刻的真正内因
代大权(清华大学学术学院教授)
黑白木刻的革命历史我们已经说了许多,确实,在那样一种历史背景下,社会的主流便是争取光明与人的尊严。黑白木刻的放刀直干与即刻能办都成为它为革命为社会的匕首投枪的必然取向。战斗的历史、革命的历史演化为建设的历史、和平的历史后黑白木刻便不再是武器,而是艺术表现的载体,黑白木刻简约明快的语言特征也在向绵密细腻转化。依照艺术家们不同的审美品位和追求,黑白木刻的表现语言应该是多样与丰富的,既可以有高度概括的黑白,也应该有甚是丰富的黑白,当社会不再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对立极端之时人们也许更需要从容绵密的灰,同时因艺术家个人性格的不同,也会对黑白木刻的表现有不同的审美取向。鲁迅之所以喜欢明快的黑白木刻,同胡适喜欢研究问题,张恨水要写鸳鸯蝴蝶一样,都和这些大家的心理乃至生理不无关联。当代社会不但有时代的最强音,也有次强音甚至很弱之音,缺一不可,否则百花齐放又会变成一花独放。仅就版画的本质而言,它也需要更为广泛的营养源来强化自己的体质,不能一说提倡便只有“最好”,一说推动便只有“唯一”,艺术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谁的食性庞杂,适应能力强,谁才可能生存和发展。四川的黑白木刻因李焕民、徐匡等诸位先生的努力而形成的版画群体,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正是今日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近当代版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四川黑白版画最为抢眼时,全国许多地方,如江西的陈祖煌,贵州的黄克俊,浙江的二赵及张怀江,北京的宋源文、谭权书等也都有很出色的表现,由此才构成黑白木刻在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再次提到黑白木刻的发展,应该是在全国这样一个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如果像徐匡一样连续在十届美展和十七届版展中屡创佳绩,只能从另一角度证明全国的黑白木刻没有长足的进步,这才是需要重点强调黑白木刻的真正内因。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艺术繁荣的现实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不能一提市场就似乎玷污了艺术的清白,市场推崇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好的作品。但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市场价值的,不管当时还是未来,这与画家画画时的心态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与历史对画的全面的批判是有必然的联系的,当代社会上热捧的古人的画作已经证明了这点。画家只有以平常心来看待市场,才会以平常心真正认识自己,客观地对待自己的艺术行为。结果不一定立竿见影,过程却要对自己负责。
薪火相传事业长盛
戴政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昨天,老一辈黑白木刻艺术家身体力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世界大师级的作品。今天,中年黑白木刻艺术家经历了多年沧桑岁月的洗礼而沉淀下来。他们的艺术语言趋于成熟,风格凸显,他们是黑白木刻艺术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在继续修炼自身的同时顽强地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部分代表作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在大有可为的新世纪,相当部分的中年版画家不甘于现状,他们的艺术可能继续产生嬗变,富有活力的创作会持续得更长远。年青的黑白木刻艺术家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作品中既有被传统浸染的元素,但更多是现代观念、意识所赋予的时代品质,他们利用知识经济时代开阔的视野、浓厚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本土文化乃至世界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层领域进行素材发掘、资源获取。用今天的解读方式、图像式样和绘制技术进行梳理、变异、组合、重构,使作品更具时代特征,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社会和受众的关注。他们的木刻版画艺术作品面貌别样并引入了陌生、轻松、和谐的语汇,在与大众平等的交流中,爽快地回答了当代许多非常严肃的话题。这些作品既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大众的喜爱。毫无疑问,他们是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艺术的传承人、生力军。他们的学术锋芒将预示着中国黑白木刻艺术的未来走向。为此,在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艺术家的创作群体里,大量虎虎有生气的年轻木刻艺术家的参与和集聚,那种活力、锐气与新知识、新信息、新气象,将使中国黑白木刻版画艺术充满新的生命力,似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永不停息。
继承和发扬四个精神
李树勤(江苏版画院院长)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和推动中国的优秀黑白木刻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当前中国美术的创作,都有积极上进的推动作用。
降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黑白木刻,在血与火的历程中拓展、壮大,它的先进思想精神及进步艺术品质,在反侵略、反独裁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得到了血染的发扬光大,由之成为中国美术史中可歌可泣的光辉页章。
任何国家的历史文化成果,它的文学艺术,一旦和人民的生死、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紧密相联,它便具有永生不灭的时代精神和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今日,我们回观以往的,曾经辉煌的黑白木刻,把这一份很伟大的文化精神遗存,来认真传承、发展,其本身就有着非凡的历史文化价值。因为走过了艰苦岁月后,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的部分中国文化人,不再正视历史,正变得越来越盲目,越来越失去了中国历史文化支柱的支撑,而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中不知所以,甚至患上了“精神疯癫症”。
现在提出重新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就应该重新回顾历史,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来审视我们未来的文化前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经得起未来考验的,而不是割断历史、被所谓一些现代语汇来架空的。那种用所谓现代艺术来架空现实主义艺术的文化观念,是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未来文化的一种危险做法。因而,当我们今天在这里倡导中国黑白木刻的昔日雄风这个很有思想意义、历史意义、艺术指导意义的事情时,就不能把这个艺术品类的研究重点放在它的外部艺术形式上,而应该置于它的深刻思想层面上,使其在新时代风云中、在新的精神领域得到新的张扬。
对中国上世纪30、40、50年代黑白木刻的研究和承继,起码有四点是可以借鉴的。第一,它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它的时代主流意识;第三,它的服务于大众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第四,它的艺术形式是深刻思想意识的外部显示。
我们当今的文化艺术意识,我们今日的黑白木刻,若能在以上四点上得到深化,我们的作品便具备了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艺术精神,这也是我们重提振兴中国黑白木刻的积极的思想意义。
新世纪的黑白木刻要有令人为之一振的时代性的面貌
董克俊(贵州省美协顾问)
版画在解决当代发展问题,必定首先关注当代技术、材料的新观念、新手段。90年代中后期版画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作者在一种大趋势中相互接近,作品“细密化”、“灰度化”、“视觉弱化”的倾向已呈现出一统天下的局面。黑白木刻此种倾向更为突出。这类作品强调用力刻痕的平面化、并列化,以黑白点状刻痕、长短细密排线构成物象的灰度化的视觉语言系统。西方传统木刻技法得到极致的发挥。抽象、具象、表现或观念的主题均着力于细与密,灰与白的追求这是一个变化,也是一个问题,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倾向正在扼杀我国版画的艺术生命力、丰富性,使我国版画正走向另一种单一的路子。
细与密及灰度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一窝风现象,无个性的功夫型发展,结果是黑白木刻人格精神的消失、独创性的消解。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奇怪,今天是大众消费时代,实用、平庸、艳俗的生活观推动着审美的物质化,挤掉、占有了理想精神的空间;加之市场的无形操控,黑白木刻的现状(包括其他艺术)是不足为怪的。但艺术毕竟是艺术,面对社会它需要坚持的精神和独立的选择。
新世纪的黑白木刻,不但在内容上要有精神含量很高的作品,技术形式个性化的发展,而且还应具有令人为之一振的时代性面貌。
黑白木刻有无穷的魅力
宋广训(四川省美协版画家)
我的第一幅版画作品是在李桦先生的影响下在学校时创作的,分配到西南以后又受到李少言同志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反复实践中才对木刻版画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也喜欢上了版画这一艺术门类,特别是黑白木刻。第一次文代会期间在北京展出的作品大都是解放区的黑白木刻,特别是古元、彦涵的作品,生活味很浓,对我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长期的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作品直观上给观众的信息很充分,容易产生情感交流,观众就喜欢。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版画创作也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在修筑宝成铁路时,我就与筑路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贴近生活的实践中去体悟感动,发掘题材,只有让自己动了心的人和事,创作出来的作品方能动人。美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创造出来的,需要我们去仔细地发现。我喜欢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因而作品中也有背景衬托。黑白木刻版画确有无穷的魅力。艺术家用黑白的视觉看世界,并通过辛勤的艺术创作,奉献给观众的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黑白木刻创作的原因。像我们这样年龄段的老同志现在还坚持创作,并不是为了获取奖项或者什么利益,而是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各门类都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
徐匡(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版画艺委会长期以来旗帜鲜明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版画的繁荣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和再年长一些的同志有了一些社会生活的经验积累,但时不我待,趁着还有精力,要抓紧时间进行创作,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把艺术质量搞上去。从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对年青人寄予厚望,这些年来,年轻作者也都表现得很积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急功近利,想立竿见影,马上就要找到饭吃,舍不得去下大功夫。我认为进行版画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一样,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精神层面。立足点必须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弘扬真善美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艺作品还是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只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方能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不能脱离群众。比如这些年的电视剧,只要是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与人民群众能产生共鸣的,大家就喜欢看,收视率自然也就高。版画作品也一样,若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或者说有一点沟通,人家才会在你的作品前驻足,才会喜欢看。
二是艺术层面,艺术层面其实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术问题,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得来的。这里存在一个技术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特别是我们倡导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艺术的提炼如果上不去,作品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不会感人。这就需要从平时生活中认真地体验和观察、积累并提炼。否则观众面对言之无物的东西就会因厌倦而改换频道,自然就怪不得人家了。艺术作品还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继承传统,推进黑白木刻的繁荣发展
钟纪明(重庆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新世纪以来的5年间,重庆市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基本上是稳定地向前推进的。其中的情况及经验体会大体有如下几点:
一、继承和发扬了黑白木刻版画的光荣传统
20世纪40年代,重庆是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十分活跃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城市。老一辈版画家的创作实践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黑白木刻作品,体现了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结,并一代代传承下来。同时,解放以来在重庆生活、创作的四川美协版画创作群体和四川美术学院、西师大美院的版画家们,不仅创作出一批批反映现实生活的黑白木刻版画的精品力作,而且培育了一批批黑白木刻创作的新生力量。这一切都为我们当今的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在新世纪进一步推进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的精神支撑和动力。
二、在重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黑白木刻版画有比较广泛的、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有利于黑白木刻版画的普及与提高。
三、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坚持创作黑白木刻版画的骨干作者队伍
其中既有专业作者,也有许多业余作者,还有如渝北区、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的儿童版画小作者,因此重庆市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能比较稳定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大众对黑白木刻版画艺术特性的认识比较深刻对黑白木刻版画的许多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努力表现真、善、美,展现出高雅艺术品位表示观赏和肯定。
过去黑白木刻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而今,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进一步焕发黑白木刻版画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
黑白木刻既是“入门”又是“突破口”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是黑白木版画最适宜生长和发展的地方,在古代已经创造下了骄人的辉煌,到近代又继续发展。只从它的随时可做,材料、工具简便,印量大,强烈和适宜于张贴等几点,就很容易被艺术家所采用、为大众所喜爱。从鲁迅先生提倡木刻以后的新兴木刻运动直至今日,中国的版画有着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
一直以来,木版画在版画创作中占着主导的地位,从事木版画创作的人数也最多。从历届全国性版画展的情况看,木版画的参展数量占全部参展作品的五分之三左右,其中黑白木版画又占全部的四分之一以上。80年代初,鉴于木版画与之外的其他版画种类的发展不够平衡,李桦先生促成了“三版展”。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局面,形势良好。
黑白木版画是木版画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确是版画的“正宗”,因为它最能体现版画语言的根本特征概括、明晰。而且它绝对能够杜绝照搬自然,让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又最能领略到艺术的本质、最能贴近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它既是“入门”又是“突破口”。
从事黑白木版画创作,是在能够正确认识版画的艺术真谛的前提下的一种自觉表现行为。从事黑白木版画创作的人有一种坚守的精神,有着超乎寻常的执著。在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取悦于市场、不屈从于低等审美,这也许正是中国黑白木版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的理由。
黑白木版画所承担的使命,同其他版种乃至整个中国美术所承担的使命是一致的。黑白木版画所存在的问题,整体上与所有版画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有“独特”,恐怕那也是因为一种“正统”观引出的,至于技术、技法的问题倒是其次。
作品的好与不好,与是否黑白或是套色没有关系。黑白木刻里面也有不好的作品,套色木版画里也有好的。终究要看哪个更有理想和表现力。
文化底蕴是“创新”的基础,“诚信”是发展的长效平台
戚序(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事物的现代性特征离不开传统,一切现代性都可以在传统中去找到根源。”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的人无论怎么构思与操作都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历史是应该被尊重而不应该被忘记和忽略的。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应是立足于透过外部形式把握内在精神实质,将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修养,文化底蕴是黑白木刻创作与教学创新的基础,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再现,又包括对传统文化做积极的扬弃和现代性改造。例如,“仁、义、理、智、信”中的“信”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因共同的责任、伦理道德和心理需求而成为社会良性互动关系构建的文化基础。“信”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责任、规范与素质;对个体而言,是一种品德、修养和心理需求。新世纪黑白木刻创作与教学都必须讲“诚信”。老一辈版画家在民族危难之时体现出的“诚信”就是艺术家的一种历史使命与责任感,并且已经构筑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这与现代社会的讲“诚信”没有本质区别。目前很多人的思维模式中最欠缺的就是“诚信”,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缺乏“诚信”主要体现在不负责任地过分地关注结果,缺乏对中国版画艺术整体发展的思考。艺术家应当回到艺术的原点去学习和考虑问题,原点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和根本。
“创新”是基础,“诚信”是新世纪黑白木刻创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平台。
登高望远,有容乃大
张咏清(重庆文理学院陈子庄美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新兴版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风风光光地走完了上个世纪。以古元、力群、李桦、王琦、彦涵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大师,给中国的当代艺术铸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过去,中国木刻版画,是革命的火种,是号角,是功臣。现实,中国版画已经滑落到政府忽视、群众反感的地步。最近国家文化部搞了个“美术重大题材工程”,据说其中各画种所占的比例是油画40%,国画40%,雕塑20%,四大基础画种中唯独没有版画的份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我们版画界自己造成的,多年来拿不出令社会和美术界瞩目的作品,徘徊在绘画艺术的边沿。再者,版画界孤芳自赏的观念作祟,常常使一些版画家掉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封闭陷阱而不能自拔,躲进象牙塔里,整天热衷于材料的更新转换,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印制的工整细腻上,拼命地在小圈子里比拼匠气,心甘情愿地孤立于绘画之外。这样匠里匠气、小里小气地再搞下去,将使版画的创作之路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将不是危言耸听。
登高望远,有容乃大。王琦先生说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吸取传统,用中国人的眼光来学习外国。”这就是借鉴而不盲目,吸收而不排斥。我们应赶快从小制作小工艺小设计中醒悟了,不应再陶醉在越细致越细腻就越精的误区里。自我封闭无异于画地为牢,怕失去自我特点而作茧自缚,将永远尝不到脱壳飞翔的快乐。应走出沉默是金的腐朽圈子,让各种观点各种声音自由地表达出来,争鸣起来,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观念,积极组织理论家参与讨论版画的创作和发展,版画家也要有勇气去掺合掺合别的画种的讨论,使版画界的成分复杂起来。只有荤素搭配,五谷杂粮皆能入口,才能营养丰富,使之健壮起来。增加对现代人文精神的关注,树立新的版画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拆除自我封闭的高墙壁垒,使版画得到多样化发展,还版画开放、自由、反叛的天性。
我们的坐标
康宁(四川美术学院)
黑白木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是版画家传递情感与思想的语言工具。版画家首先是艺术家,而不是卖弄小手艺的江湖匠人,对黑白木刻的考量,首先应该放在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去,寻找到自己的坐标。人类文明与文化就像是一棵生机勃然的大树,版画艺术或者说黑白木刻艺术是这棵大树上的一个枝丫,其他艺术门类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正是我们自身坐标的参照。我们枝干相连,气脉相通,不能割裂。
前一段看电视直播“中国画电视大赛”,有选手对西方与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常识居然一无所知,竟还振振有词地辩曰:“我画中国画,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我不禁感叹,我们反对盲目崇拜西方,但是世界当代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同样也是黑白木刻艺术创新发展的可供借鉴的丰富资源。没有必要闭关自守甚至是画地为牢,关上门来的自娱自乐、固步自封式的自我陶醉只能使自身萎缩。
我们祖国数千年文明发展的传统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民族文化不竭的源泉。但是当下一部分作者和年轻的学子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知识的缺失令人警醒,盲目与浮躁同样是损害黑白木刻的鸦片。
以黑白木刻创作为主的新兴木刻运动,曾经以其民族战斗精神和进取的锐气作为“匕首”和“投枪”在中国艺术史上谱写了辉煌。今天黑白木刻要发展就必须恢复它的先锋的战斗的锐气,不能抱残守缺,重蹈老路,原地兜圈子。对传统的继承是精神的继承。怀抱真诚直面人生,以张扬的艺术个性和敏锐的洞察力透视生活,创造新的具有个性力量的黑白木刻艺术。对陈腐的叛逆,对新事物的追求,这才是新兴木刻运动真正的传统精神。
澄净胸怀,坚守原本
凌承纬(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不少人为版画的现状和处境感到困惑或焦虑。我以为大可不必。当今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版画遭受“冷落”,说穿了主要是市场的冷落。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弄明白:
其一,艺术和艺术创作意义是什么。从原本来说,艺术家的作为不是冲着市场去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委和动力。艺术家的追求和作为被人们认同、欣赏和需要,于是形成市场。无疑,艺术是第一性的,市场是第二性的。如果太在意市场,把市场放到凌驾艺术的位置,以至左右对艺术的评价,这就从根本上有悖于艺术之所以为人类精神追求、向往的意义,扭曲了艺术本身的内涵和创作的规律。
其二,如何认识艺术市场和艺术的市场表现。市场经济社会中,当然应该关注市场。经济领域里有一句几乎被视为真理的话:一切由市场说了算。然而有两层意思却需要搞清楚。首先,从宏观和全局来说,市场有其自身的理性的运行规律,然而就其某个局部或某个阶段来说,市场有时却是非理性的,可能受人或其他因素制约的。其次,艺术品进入流通领域而成为商品,虽然也遵循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然而因为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精神产品而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艺术市场在总体理性中的局部非理性有时会显得更为突出,人的偏见、刻意、操纵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它。
我想,对感到“冷落”的版画家来说,要做的就是摒弃来自艺术范畴之外的干扰和浮躁,澄净胸怀,坚守原本,执著、专注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期盼。
记得有一位版画家曾经感慨而认真地对我说,他最愉快的事情是每当夜深人静时,倾听木刻刀在木板上行走时发出的声响,那“咯咯咯”的清脆声音和不经意的节奏真是妙不可言……
我想,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心境和状态么?
继承在于发扬
黄作林(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黑白木刻版画的历史较为悠久,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而呈现出的艺术形式,为社会的发展而独立存在,证明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早在868年的唐代,黑白木刻版画作为《金刚般若经》的扉页插画开始,就有了它的位置和艺术魅力。当然,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至今有1000多年了,现当代的价值取向何在,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黑白木刻版画也不例外。中国黑白木刻版画从唐代开始就为宗教发展助了一臂之力;宋元时期,黑白木刻版画已被文人骚客和民俗市井接受,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视觉形式;明清时期的黑白木刻版画不但形成了稳定的画种被大众接受,还自觉形成了实用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辉煌时期。到了1931年,鲁迅创办的“木刻讲习会”是对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管鲁迅先生将它作为“匕首”或“投枪”也罢,单就这种艺术形式就吸引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文学家,否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艺术家也不会运用这样的“艺术武器”了。由此看来,黑白木刻版画还有存在的原由和空间,并非当下的“前卫”艺术家们对所谓“传统艺术消亡论”的鼓吹,认为作坊式的、原始的、手工的艺术过时了,应被观念艺术和计算机取代。我们在继承和发扬黑白木刻版画的优良传统时,不能否认一代代用良知和情感培育起来的艺术心态。就像西方人一样,无论他们的观念如何变化,科技水平如何发达,但从未怀疑上帝在他们神圣心灵中的位置。这次由重庆黑白木刻版画界发起,中国美协《美术》杂志举办的“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势必重新唤起人们对黑白木刻版画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本体的认识。
激情四溢的黑白世界
武海成(神州版画博物馆副馆长)
黑与白是一切视觉艺术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大千世界在光影作用下物体存在的基本反映。黑白木刻版画是世界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因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使得我与其有30余年的不解情缘。理由是黑白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语言。
一是由于极致的黑白两色的反差原故,黑白相对于其他色彩来说,最具视觉冲击力,表象达意直截了当。艺术家通过黑白关系的转换组织使刻刀在变幻莫测的黑白世界中纵情驰骋,感物抒怀。
二是由于强烈地黑白对比又使木刻版画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言表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限制中尽情发挥,在简炼中寻求深刻。
三是刚劲有力的刀法组织使艺术家激情四溢的精神在握刀向木的创作过程中得已充分张扬,艺术家心底体验的快感通过刻刀在木板上阴阳顿挫的游动来感悟和实现。
四是现实主义的新兴版画因沿袭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历经70余年的风雨沧桑,为历史留下了铿锵而又坚实的印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精神和中国气派的阳春白雪般品格的先进文化。
21世纪黑白木刻版画何去何从
刘平(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从事木刻版画创作时间不长,很多东西不如前辈有经验,但是不管从事任何行业不外乎归结为人的问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如果是个人的事,自己做下去就行了,用不着思量它是否具有存在下去的价值,即使以后没有人愿意做这事,只要自己喜欢并努力去做,把它作为人生的一部分,那种状态也很好。不是说个人不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但能够在21世纪这样躁动的环境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要提及到新兴木刻运动精神的延续,上升到民族文化这样大的层面,那么相关文化部门是否具备对木刻版画发展的使命意识,版画创作群体自身又是否具备这种责任感,特别是老一辈版画艺术家又是否对青年艺术家作出有益的辅导。年轻人在艺术追求上有拼搏的精神,也不乏社会责任感,但他们的成长也需要老一辈艺术家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如此,他们会拿出优秀的作品回报社会,避免木刻版画延续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整个社会对此漠不关心,版画创作群体又不能为此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那不如让木刻版画自生自灭。
“黑白+手工”仍然是永恒的经典
李文子(北京四分之三画廊经理)
中国人讲究以黑计白,以白当黑。无论书法、篆刻,还是下棋、穿衣,东方艺术美学的精髓深入人心。先不说鲁迅所倡导的新兴版画木刻,单是就“简单中深刻,深刻中高贵”的色彩呈现就足以让我们对它欲说还休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重庆黑白版画曾经独步并辉煌画坛许多年,但这并不意味着黑白艺术在今天就没有市场,木刻版画就注定式微。我有两点切身的经历跟大家一起分享:第一,3、4年前在纽约留学时我看得最多的就是版画展,从公共美术馆到大学图书馆再到画廊,经常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版画艺术展,藏书票设计也很丰富,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如此密度的黑白秀令我惊讶;第二,在美国洛杉矶,我去当地的医生、律师家做客,发现几乎人人家中都挂有几幅铜版或木版画,规格不大但多以黑白为主。这些人属于当地的中产阶层,生活优裕但行事低调,版画风格刚好对应他们独特的精神特质。黑白艺术是有“品”人的艺术,国内有识之士早晚会领会这一点。再比如,今天写字楼白领流行“高级灰”,哈韩哈日族把“多样黑”理解为十足酷,连我时尚的衣柜也黑白居多。其实说到底,大家还是趋向本真,趋向原色的。只要是好东西,不管时间多久都会被承认。我做画廊时间不长,做过两个版画展,今年还会做第三个展览――《黑・白》。我喜欢版画,也希望能做点推广版画艺术的事。即兴赋诗赠大家:“和谐社会多黑白,追逐真美;保先年代做版画,人总年轻。”
黑白木刻的创造活力和审美价值在“新”
彭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20世纪创作出了大量举世瞩目的世界级不朽佳作。21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地举办了数届国际性、全国性版画展览,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但“新”作较少。
当今是数字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整体变革和大转型。面临各种压力、成天忙碌奔波、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几乎难以喘气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欣赏目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度发达的市场对视觉艺术提出的新的需求,使得历史上没有任何时期像今天这样对美术的要求这么高,更换这么快。近几年,市场对黑白木刻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内容、形式、面貌等的要求也飞速提高、不断变化。这些变化要求视觉艺术不断的更新,适应时代发展新的需要。
有专家提出,在新世纪的今天,重新焕发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创造活力和社会审美价值,重在“奇、独、新”,我以为归根结底在于“新”。只有在对中西传统文化精神之精髓新的理解,认识、继承、发扬基础之上,更多的在黑白木刻版画中融入当今中国的民族精神、本土特征、时代特点、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艺术语言、先进手段、新材料等,才可能创作出具有新面貌、新思想、当今时代特点、新的审美观念的新世纪黑白木刻版画力作,在国际艺坛开创新的辉煌。
理论研讨是为了促进创作
王仲(《美术》杂志主编)
为了搞好今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第一回展”,为了提高全国黑白木刻家的认识和创作热情,我们举办了今天这个黑白木刻学术研讨会。今天的会开得很好,大家都进入了角色,开始为中国黑白木刻新一轮的振兴运思谋划。坦率地讲,专门举办黑白木刻展和黑白木刻研讨会,多年以来这恐怕还是第一次。中国版画历史悠久,但创作性的版画还是从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下才开始,而且是从黑白木刻的创作开始的,这是不争的史实。解放以后,版画的品种多了,改革开放之后品种就更多了,这对版画发展来说是大好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版画品种多了以后各品种的发展并不平衡,实际的情况是黑白木刻相对萎缩了,搞黑白木刻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在艺术院校。这里面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对此不想多谈,我在这里只想强调主观能动性,只想强调主动创造性精神来重振黑白木刻。黑白木刻在鲁迅先生倡导以来,曾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事业中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今天这种作用是否已经过时?虽然相对来讲确实不太景气,但我看这种“过时论”也是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充足的理由。我认为中国黑白木刻与社会生活那种传统的亲密关系,依然是潜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更值得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黑白木刻版画具有其他造型艺术形式及其他版画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本质和魅力,作为造型和色彩两极的互动形式,它似乎具有太极图变化无穷的特征。一句话,黑白木刻本身蕴藏的丰富艺术魅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它给黑白木刻家的灵性创造保留着无限发展的空间。关于这一点,大家也都谈得很多了,我在这里也就不再�嗦。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我们今天强调黑白木刻,并不是要贬低其他版画形式。我前面讲了,版画各品种都要发展才能构成整体版画的繁荣局面,但目前黑白木刻相对过去来讲落后了,这有必要专门来为它鼓鼓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黑白是版画的正宗”这句话,这说明鲁迅先生对黑白木刻独特的美学特质的特别关爱。我本人对黑白木刻也如同鲁迅先生一样特别关爱,但我今天只想说,搞黑白木刻的艺术家应该以黑白为正宗,搞水印木刻的艺术家应该以水印为正宗,搞石版的以石版为正宗,搞铜版的以铜版为正宗,搞丝网的以丝网为正宗……从事各种艺术品种的艺术家都应该以自己的选择为正宗,这样,我们的每一种艺术形式才能得到深入发展,从而使整体艺术不断提高。我们今天研究的是黑白木刻,我们考虑的当然应该是如何搞好黑白木刻的问题,搞好其他版种的问题可以放在其他版种的专题研讨会上去研讨,我们都有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绝不会因为我们开了一个关于粮食增产的专题会议,就认为我们不关心工业和全国经济;绝不会因为我们开了这个黑白木刻专题会议,就认为我们不关心套色木刻和其他版画形式的发展。这完全是两回事。我相信通过今天的黑白木刻学术研讨会,一定会给全国从事黑白木刻创作的艺术家以精神上的鼓舞,给他们鼓劲,点燃他们创作的激情。我相信,在年底中国美术馆的黑白木刻展览会上,他们一定会有新的可喜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