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4章 并非评论的漫笔

  ◎董克俊

  说到版画木刻艺术,虽然在欧美、日本等地区是一种家喻户晓、最大众化的艺术,可以说是家庭的艺术,然而在我国,大众对于木刻艺术一般是不太了解的,这与木刻在我国产生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有关。我国自唐代以来就有了木刻版画插图和民间年画之类,但它始终是文学的附属品,是文字内容的图解,未能成为原创的画种。鲁迅先生在三四十年代开始引进倡导创作版画(也就是黑白木刻),因为他认为木刻可以成为革命的武器,是投枪和匕首。当时木刻创作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战斗性的,比如反内战、抗日,以及针对当时政府的反动统治。黑白木刻在民族危亡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木刻版画在中国的诞生源于实用的政治需要,这是中国木刻起到的历史作用和它的局限性。由于黑白木刻局限于斗争性、战斗性的实用功能(在当时民族图存救亡的特殊年代,艺术最凸显的就是它的工具性功能,这是无法避免的历史局限),使它与普通大众的生活和需要存在距离,因而很难在大众中流传,逐渐在时间的进程中淡化与消解。在五六十年代的版画创作中,艺术家努力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艺术家面向生活,创作出了一些好作品。但在左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那些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其实很狭窄,只是单一的现实主义的内容表现,大都反映与当时的政治任务有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最后在文革极端的政治化的推动下,木刻版画实际上已和人民大众完全分离,和版画的艺术本体分离而成为绝对的政治工具。因此版画作品,尤其是黑白木刻版画,要成为大众精神消费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80年代在开放的大环境中,版画振兴于艺术本体意识的复归和人性张扬的精神层面。民族民间艺术的传统精神与现代主义的思维观念在碰撞、冲突中融合,版画开始了新的生命力的张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版画时代。五月版画会的活动启动了新一轮的版画革新思潮,刷新了日益僵化的版画历史。版画在80年代是领潮流之先的,它所表现的是现代人本主义精神,高扬的是民族民间文化中那强烈的生命意识,与电影《红高粱》所展示的主题是同样的精神诉求。

  80年代,版画界思想解放中唤起的追求精神价值的热情,很快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消失。90年代初版画已处于一个消沉的时期。

  如果说三四十年代版画历史是从战斗开始,50年代以建设为中心,70年代是革命政治,80年代是观念更新、思想解放的文艺复兴,那么90年代后新世纪版画的形式面貌和精神核心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90年代中期,各大院校版画系的扩展,掀起了当代版画的新一轮热潮,他们的贡献是倡导三版,移植借鉴西方版画制作的综合性手段,张扬了材料物性语言的多样性,打破了木版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推进了黑白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丰富性和当代性。此种倾向在第九届全国美展版画中就已显露出鲜明的特点,第一次在版画中出现了令人注目的颇具时代特征的观念作品《黑白祭》――浙江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千年巨杉被非法盗伐纪实的实物拓印作品。这件作品视觉冲击力很强,观念形式与精神内容完美统一,重要的是它传达了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生态危机”。这应该是中国版画90年代面向当代的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版画要解决自身在当代的发展问题,必定要以世界版画技术发展为参照点,关注当代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从90年代中后期来看,我国版画在这些方面都已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达到和接近于国际性的水平,涌现出一批年轻而有活力的画家,这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但这个阶段的作品也产生了令人关注的问题。这类作品,在技术与思想层面上非常接近,它们相互复制并形成流行风格,画家的艺术个性被一种潮流所消解。纵观艺术史可以明白,任何技术手段的产生和应用,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必定与那个时代的思想律动、社会进程相关联。艺术的种种变化和变革都催生于时代的温床,一个时代应产生一个时代的艺术面貌。今天的时代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具开放性、多样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化的时代。人类历史所积累的精神资源,为当今艺术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从十七届全国版展作品来考察,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版画正在发生与时代有关的裂变,虽未尽如人意,但它毕竟在推进。

  十七届版画作品状况基本上在延续90年代中期后的路数,整体水平有平稳的提高,也就是说作者水平在一种大趋势中已相互接近,木版仍然是主流。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作品中“细密化”、“灰度化”、“视觉弱化”的倾向已呈现出一统天下的局面。以灰色为主调的黑白木刻成为了90年代中后期黑白木刻的主流。由于参展、获奖,市场开绿灯,形成这种局面是不言而喻的。这类作品强化了黑白语言的独立性,强调突出用刀刻痕的平面化、并列化、以点和长短细密排线,构成物象灰度化的视觉语言系统。西方传统木刻的技法得到极大的发挥。这些作品不管是抽象、具象或是表现观念的主题,画面均着力于细密与灰度的追求,很多作品已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这种倾向已延伸到了彩色版画领域,这是一个变化,也是一个问题。从好的方面看,它提高了版画整体的技术能力,但又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这种倾向全面泛化,它将扼杀我国版画的艺术生命的多样性,而导致走向另一种单一的路子。

  问题并不出在对细密以及灰度这种语言方式的追求上,问题在于一窝蜂的现象和大面积的同质化的发展,结果是版画艺术中人格精神的丧失,独创性的消解。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奇怪,它的产生有着广泛的社会原因。今天是大众高速消费物质的时代,实用、平庸、媚俗的生活观,推动着审美的物质化。对物质的欲望挤掉和占据了理想的精神的空间,加之无所不在的市场之手,黑白版画(包括其他艺术)呈现的物质化现状是不足为怪的。但真正的艺术家毕竟是社会的良心,真正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镜子,它的生命只存在于自由精神的独立选择而不是对社会世俗潮流的投降。

  今天的时代是多元的时代,艺术也是多元的艺术,版画应该避免群体化,倡导艺术个性的百花齐放。80年代后版画一直被认为是“走得稳健”的画种,原因是它未出现太多的“另类作品”。版画理论也很少面对当代问题,一种简单僵化的反映生活论束缚着版画的创作以及版画展的评选评奖工作。在第十届全国美展版画展中,评委们因对参展作品的评价观点不同,相互沟通困难,导致分歧而未能评出金奖。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是版画走向当代学术状态的一个征兆,是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追求公正与宽容的希望。这个事例说明艺术的多样性和作品无可比性是今后评判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